後人評價宋代文學有什麼樣的特點

時間 2021-05-04 00:29:18

1樓:待拈花一笑

高度繁榮的文化及其對詩文的影響:1、宋朝實行崇文抑武的國策;2、理學思想對文學的影響;3、文以載道說的盛行;4、印刷業和教育的發達與作家學術修養的提高;5、詩文政治功能與議論成分的加強。

憂患意識與愛國主題的弘揚:1、****激化的歷史背景;2、憂患意識對文學家的影響;3、詩文中愛國主題的弘揚。

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徵和審美情趣:1、儒釋道三家思想的有機融合;2、社會責任感與個性自由的整合;3、新型的文人生活態度;4、審美情趣的轉變——從嚴於雅俗之辯轉向以俗為雅。

城市的繁榮與詞的興盛:1、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與城市的繁榮;2、士大夫的優裕生活與詞的興盛;3、社會的廣泛需求對詞人創作熱情的刺激。

2樓:我是龍的傳人

後人評價宋代的文學的主要特點是:

宋朝文學主要涵蓋了宋代的詞、詩、散文、話本**、戲曲劇本等等,其中詞的創作成就最高,詩、散文次之,話本**又次之。宋朝的文學作品在北宋初期稟承了晚唐風格,用詞浮豔,常作唱和酬答之用。隨著王禹偁關注民生,朝廷又偏重儒學,文學作家開始注重儒家說教功能,但成就不高。

直到歐陽修帶起的第二次古文運動,文人才以平實的語言來創作,加上內容多反映生活時弊,雅俗共賞,文學創作進入了高峰期。宋代文學在我國文學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特殊地位,它處在一個承前啟後的階段,即處在中國文學從"雅"到"俗"的轉變時期。

宋代思想界提倡「道學」或「理學』,講究「推理以存義「(程頤《答揚時論西銘書》).這種學術空氣瀰漫開來,就使宋代詩文創作帶有較濃厚的說教色彩,文意刻露.『』唐詩主情,故多蘊籍。

宋詩主氣,故多徑露」(王士禎《師友詩傳續錄》)。宋代詩文的這一特殊風貌,與多為言情的唐代詩文比較,恰成鮮明的對照.

北宋初年,統治者為了鞏固政權,採取了一系列的緩和社會矛盾的措施.農民因此獲得了喘息機會,廣大農村從勞乏困疲中解脫出來,部分地區甚至出現「稻穗登場谷滿車,家家雞犬更桑麻」的富裕景象,農村經濟有了較大的發展.隨著農業生產的進步,手工業和商業也呈現為與之相應的興盛局而。

冶礦、紡織、瓷器;印刷業也都迅速發達起來.並逐漸地出現了一些新的繁華都市。這一切都為宋代文學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社會條件。

尤其是活字印刷的出現,使大量書籍得以迅速刊行於世,促進了文化知識的傳播和交流,擴充套件了文人學者的視野.提高了他們著書立說的興趣,以致私家著述紛紛問世,其規模和數量遠遠超過了前代。開封、杭州、成都、揚州等大城市的日益繁盛,則為詞的創作擴充了題材,豐富了內容。

並由於市民階層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促成了民間說唱伎藝的高度發展,使話本**等通俗文學迅速興盛起來。

3樓:匿名使用者

① 宋代詩文的現實意義很強,缺乏唐代詩文中的那種瀟灑浪漫氣息,這與宋人深沉的憂患不無關係,因此宋代詩文多嚴謹、平實、細密、深沉等特徵。

② 宋代文人多用詩文來表現有關政治、社會的嚴肅內容,詞則用來抒寫純屬個人私生活的幽約情懷,詩文和詞就有了明確的分工:詩文主要用來述志,詞則用來娛情。

宋朝文學主要涵蓋了宋代的詞、詩、散文、話本**、戲曲劇本等等,其中詞的創作成就最高,詩、散文次之,話本**又次之。宋朝的文學作品在北宋初期稟承了晚唐風格,用詞浮豔,常作唱和酬答之用。隨著王禹偁關注民生,朝廷又偏重儒學,文學作家開始注重儒家說教功能,但成就不高。

直到歐陽修帶起的第二次古文運動,文人才以平實的語言來創作,加上內容多反映生活時弊,雅俗共賞,文學創作進入了高峰期。宋代文學在我國文學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特殊地位,它處在一個承前啟後的階段,即處在中國文學從「雅」到「俗」的轉變時期。

作為一代詩歌,宋詩在繼承唐詩的基礎上,發生了顯著的新變,形成了自己的特點。從思想內容看,宋詩在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社會黑暗和反映統治階級內部政治鬥爭方面都有所擴充套件,但又缺乏唐詩、特別是盛唐詩歌中追求遠大理想的積極昂揚的精神;而在抒發民族鬥爭中的愛國憂國的情緒上,又比唐詩熾熱和深切。這是由時代的條件決定的。

宋朝比之以往的幾個統一王朝來,是**集權最為集中的朝代。這一方面對鞏固宋朝統

一、安定社會秩序、發展經濟和抵禦少數民族統治者的侵擾,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另一方面,軍權集中帶來了宋朝軍隊訓練不良,戰鬥力削弱,政權集中帶來了官僚機構龐大臃腫,腐敗無能,財權集中又刺激了統治階級窮奢極欲,揮霍享樂。所以開國不過三十多年,宋太宗時就爆發了王小波、李順的農民起義,人數達數十萬。正是在積貧積弱局勢逐漸形成、社會危機急劇發展的情況下,地主階級中的有些改革家就出來倡導「變法」,改革弊政,形成了變法運動。

王安石就是傑出的代表。北宋的詩文革新運動,詩歌中反映民生疾苦、社會黑暗和統治階級政治鬥爭的現實主義傾向,都和這種社會政治情況有關,跟變法運動在精神上是一致的。如梅堯臣《汝墳貧女》、《田家語》;歐陽修《食糟民》、《邊戶》;王安石《兼併》、《省兵》;蘇軾《荔支嘆》等一批作品。

但是如同變法運動只是地主階級的「自救」運動、缺乏遠大的政治前途一樣,在宋詩中也缺乏唐詩中積極昂揚的政治進取精神,往往悲慨多於壯歌。這是一。其次,宋朝從開國之初直到滅亡,一直處於少數民族統治者的不斷侵擾和威脅之中,是中國歷史上統一朝代中最缺乏抵禦力量的軟弱王朝。

宋王朝對他們一再割地求和、輸幣納絹、稱臣稱侄。但是,統治集團中的一部分愛國將領和**,尤其是廣大漢族人民群眾,是不能忍受這種受侮辱、被奴役的處境的,他們表現了可歌可泣的鬥爭精神,因此宋代詩歌中(包括詞)所反映的愛國思想也就越來越顯得突出。宋初路振《伐棘篇》對國恥國難的慨嘆,蘇舜欽《慶州敗》對敗於西夏的「羞辱中國堪傷悲」,蘇軾《祭常山回小獵》、《和子由苦寒見寄》等所表達的「與虜試周旋」的決心,都是例證。

而在北宋滅亡以後,更成為南宋詩歌的基調。偉大詩人陸游正是在南鄭戎馬生活中找到了創作的生命,為苦難的祖國歌唱了一生;在南宋滅亡前後,文天祥、謝翱、林景熙、鄭思肖、汪元量等人的愛國詩篇,為宋代詩壇增添了最後的光彩。這是唐詩中所沒有的。

宋代文學在我國文學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特殊地位,它處在一個承前啟後的階段,即處在中國文學從「雅」到「俗」的轉變時期。所謂「雅」,指主要流傳於社會中上層的文人文學,指詩、文、詞;所謂「俗」,指主要流傳於社會下層的**、戲曲。傳統所謂「唐詩」、「宋詞」、「元曲」、「明清**戲曲」的說法,指明瞭各個朝代文學樣式發達繁榮的側重點。

我們應該充分評價元明清詩文詞的成就,但其未能超宋越唐,則可斷言。如果說,宋代詩文詞(特別是文和詞)是元明清作家們不斷追懷、仰慕的昨天,那麼,元明清**戲曲的大發展就是宋代剛剛發展起來的白話**和戲曲的燦爛明天了。

宋代獨特而淵深的美學意識是由其文化土壤所培植、文化精神所孕育出來的,經過有機的整合和融化,產生出特定的審美形態、格調和風味,遂成為文化型美學,有別於前代的唐美學。宋文化從下述諸多方面影響了美學的生成、表現和狀態懷舊意識.

宋人似乎特別懷舊,《東京夢華錄》、《武林舊事》等書就是明證。鄧之誠《〈東京夢華錄注〉自序》曾說到當時的懷舊意識和情緒及其產生的原因:「靖康之難,中原人士播越兩浙,無人不具故國故鄉之思。

周《清波別志》雲,紹興初,故老閒坐必談京師風物。且喜歌曹元寵《甚時得歸京裡去》十小闋,聽之感慨有流涕者。故其時西北耆舊,談宣政故事者,為人所重。

」北宋「宣(和)政(和)故事」便成為南宋人依念不盡而又時時咀嚼的往事,猶如唐人常常眷念「開(元)天(寶)故事」一樣。劉辰翁《減字木蘭花》寫道:「銅駝故老,說著宣和似天寶。

」故國淪陷引發了黍離麥秀之思,懷舊意識便特別強烈。張端義在《貴耳集》中說:「(李)清照南渡以來,常懷京洛舊事。

」李清照本人的《菩薩蠻》詞亦曰:「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

」於是,出現了這樣的社會、文化氛圍:北宋「《清明上河圖》至鏤板以行,宜夢華之風行。徐夢莘《三朝會盟會編》(靖康二年)錄趙之《中興遺史》,即一字不易抄《夢華錄》元旦朝會一則。

陳元靚《歲時廣記》徵引尤多。劉昌詩《蘆蒲筆記》錄上元詞鷓鴣天十五首,謂當與《東京夢華錄》並行。」「百餘年來,《醉翁談錄》、《都城紀勝》、《繁盛錄》、《武林舊事》、《夢粱錄》,相繼而作」,而《東京夢華錄》「為不祧之祖」。

《東京夢華錄》是這種懷舊情緒的先驅作品和代表作。作者詳盡記述了舊都汴京的諸多風物,但是,敘中有情,是「為了忘卻的紀念」,特別是那篇冠於篇首的序文。序文對書名「夢華錄」做了詮釋:

「古人有夢遊華胥之國,其樂無涯者。」但作者卻無此心緒,說:「僕今追思,回首悵然,豈非華胥之夢覺哉!

」他的心靈浸染著悲悽的情調,幾乎是一步三回首,感慨系之地追思那往昔霓虹般的夢影。這種記憶經過二十年漫長歲月的沖洗,已經淡化成粉紅色了。序文寫到這令人痛心的情形:

「近與親戚會面,談及曩昔,後生往往妄生不然。」「後生」已逐漸失去了這種回憶,對往事頗不以為然。作者擔心,隨著歲月的更迭,往事如煙飄散,而「論其風俗者,失於事實,誠為可惜」,於是,「謹省記編次成集,庶幾開卷得見當時之盛」。

從表面上看,屬於序文的一般通例,是備忘錄,發揮一種認識效應,但實質上有著作者的深衷曲意。可以說,《東京夢華錄》為「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亡國之痛唱出一曲輓歌。明人毛晉《〈東京夢華錄〉跋》認為「幽蘭居士(孟元老)華胥一夢,直以當麥秀黍離之歌」,確是的論。

由於是懷著感傷主義的情緒回顧往事,因此陳述過去的諸多現象,便不像巨室大戶暴發式的炫富,而是破落戶對往日錦衣玉食酸淚汪然的回憶。作者鋪張揚厲,山傾海瀉,各種物象迸跳在筆觸之間,奔赴於紙面,鋪排在一個碩大的平面畫卷上。意象紛紜,又帶有煙花發射的特徵。

衣食住行皆有,聲色視聽兼備。濃豔斑斕,堂而皇哉,視覺上令人飽饜,聽覺上使人迷醉,猶不足以盡感官滿足,但是,字縫之間潛流著濃重的情緒失落感,奏出半是依戀半是輓歌的悽清曲。此後的那些同類著錄,在感傷主義情調上與《東京夢華錄》多有相近之處。

例如《〈夢粱錄〉序》寫道:「昔人臥一炊頃,而平生事業揚歷皆遍,及覺則依然故吾,始知其為夢也,因謂之黃粱夢。矧時異事殊,城池苑囿之富,風俗人物之盛,焉保其常如疇昔哉!

」清人鮑廷博《〈武林舊事〉跋》也說:「《自序》一篇,聲情綿邈,悽然有故國舊君之思,不僅留連今昔而已 。」這些情緒、氛圍瀰漫於宋代的社會階層之中,出現悽惻、幽咽的回憶性描述,依依不盡地回憶、回顧往事,卻又一唱三嘆地眷顧不休。

戴復古《洞仙歌》:「賣花擔上,菊蕊金初破。說著重陽怎虛過。

看畫城簇簇,酒肆歌樓,奈沒個巧處安排著我。家鄉煞遠哩,抵死思量,枉把眉頭萬千鎖,一笑且開懷,小閣團欒,旋簇著幾般蔬果。把三杯兩盞記時光,問有甚曲兒,好唱一個?

」這是宋代的社會情緒,在表達形式上卻滿含著審美意味,移位為審美情緒。而在具體傳達上又表現為纏綿悱惻、宛轉悠長。它在懷舊情結中內蘊著審美情緒。

宋代文學研究的大家有哪些,宋代在文學的突出成就有哪些

殘陽飆血 辛棄疾 蘇軾 王安石 李清照 歐陽修 蘇洵 蘇轍 曾鞏等很多 俎順 宋代文學研究較之唐代稍有不足,已仙遊者不算,當下主要有王水照 曾棗莊 祝尚書 莫礪鋒 張毅 南開 周裕鍇 近年研究有所轉向 錢志熙諸先生。 淺麥香 宋代文學在我國文學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特殊地位,它處在一個承前啟後的階段,即...

後人對諸葛亮有何評價,後人對諸葛亮的評價是什麼,被人稱為什麼?

希望對你有幫助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這是後人對諸葛亮的贊詩,諸葛亮以其不可測度的智慧 鞠躬盡瘁的精神,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意志,雖大志未酬,依然成就一個千古傳頌的人物.的確,在中國古代許多傑出的歷史人物中,諸葛亮是最為聲名煊赫的.他是一個超越了他生活的時代,歷代不衰 千古傳頌的人物.他是一...

後人對秦始皇的評價,對秦始皇的評價

劉2星雨 司馬遷在 史記 認為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西漢政論家主父偃認為 秦皇帝任戰勝之威,蠶食天下,併吞戰國,海內為一,功齊三代.西漢名臣桑弘羊的論著中肯定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功績是 功如丘山,名傳後世 新朝王莽 功越千世 東漢史學家班固雖然批駁秦始皇殘忍,但依然肯定了秦始皇的一些制度是 施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