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在水龍吟中上闋景物描寫營造了怎樣的意境

時間 2021-05-04 14:56:26

1樓:科普小星球

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的上片營造了開闊、霸氣、豁達的意境。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是南宋文學家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詞。上片為: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

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作者通過上片的描寫,奠基了開闊、浩大、豁達的意境

意思是:

楚天千里遼闊一派悽清秋色,長江水隨天流去秋色無邊際。極目眺望北國崇山峻嶺的風景,他們彷彿都在傳送憂怨仇恨,就好似碧玉髮簪和螺形髮髻。夕陽西下之時落日斜掛樓頭,孤雁悲啼聲裡遊子悲憤壓抑,吳鉤把玩不已拍遍九曲欄杆,沒人能理會我登樓遠眺之心。

擴充套件資料

此詞上片開頭以無際楚天與滾滾長江作背景,境界闊大,觸發了家國之恨和鄉關之思。上片大段寫景:由水寫到山,由無情之景寫到有情之景,很有層次。

開頭兩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是作者在賞心亭上所見的景色。楚天千里,遼遠空闊,秋色無邊無際。大江流向天邊,也不知何處是它的盡頭。

遙遠天際,天水交融氣象闊大,筆力遒勁。「千里清秋」和「秋無際」,顯出闊達氣勢同時寫出江南秋季的特點。南方常年多雨,只有秋季,天高氣爽,才可能極目遠望,看見大江向無窮無盡的天邊流去的壯觀景色。

2樓:禾木由

上闋的景物描寫營造了一種開闊、蒼涼的意境。

由水寫到山,由無情之景寫到有情之景,很有層次。楚天千里,遼遠空闊,秋色無邊無際。大江流向天邊,也不知何處是它的盡頭。

遙遠天際,天水交融氣象闊大,筆力遒勁。南方常年多雨,只有秋季,天高氣爽,才可能極目遠望,看見大江向無窮無盡的天邊流去的壯觀景色。

3樓:匿名使用者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辛棄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闌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賞析】 這首詞是詞人在建康任職期間所作,此時詞人正值年輕時期(約在30歲左右)。詞人從金兵佔領區的北方「突騎渡江」,投奔南宋,志在抗金報國,卻不受重用,反遭猜忌排斥,那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一腔悲憤全傾注於詞中。上片寫景,高遠寥闊。

南楚碧天千里遼闊,一派悽清的秋色,長江水隨著碧天遠去,秋色無邊無際。景中寓情,沉鬱悲壯。極目遠眺遠處的山峰,不禁觸發起詩人一股濃烈的鄉關之思和家國之愁,山河之美引起愁懷的原因:

它已淪陷異族了。「落日」六句意境悲涼,似心平氣和卻壯懷激烈、悲憤填膺。落日斜掛樓頭,離群孤雁悲啼聲裡,江南遊子悲憤壓抑,看著吳鉤寶劍把玩不已,拍遍了九曲欄杆,沒有人領會詞人登樓遠眺的心意。

下片由寫景抒情轉到言志與悲嘆。接連用了三個典故:引季鷹的故事,表明自己早已以身許國:

引許汜故事,表明自己不屑為個人利益而不顧國家風雨飄搖;「樹猶如此」是桓溫北伐路上對時光飛逝之嘆,作者亦引以表達自己功業未建年華虛度的感慨。結尾收到英雄襟抱,無人撫慰。與上片煞拍呼應。

詞中以佳人髮飾寓山河之恨,以美人襯映英雄,以歷史典故寫抱負,委婉跌宕,極沉鬱悲慨之致。

4樓:青妍知識屋

上闋的景物描寫,營造了一種開闊、蒼涼的意境,觸發了鄉關之思和家國之恨。

原文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譯文楚天千里遼闊一派悽清秋色,長江水隨天流去秋色無邊際。極目眺望北國崇山峻嶺的風景,他們彷彿都在傳送憂怨仇恨,就好似碧玉髮簪和螺形髮髻。夕陽西下之時落日斜掛樓頭,孤雁悲啼聲裡遊子悲憤壓抑,吳鉤把玩不已拍遍九曲欄杆,沒人能理會我登樓遠眺之心。

別提家鄉的鱸魚肉精細味美,儘管秋風吹不會像季鷹不歸?更不想許汜只顧謀私利。那將羞於見雄才大氣的劉備。

借時光如水憂愁國勢如風雨,樹猶如此倩人誰能去換來啊?就讓那紅巾翠袖多情歌女,為我擦去英雄失志時的熱淚。

作品簡析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是南宋文學家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詞,全詞就登臨所見揮發,由寫景進而抒情,情和景融合無間,將內心的感情寫得既含蓄而又淋漓盡致。雖然出語沉痛悲憤,但整首詞的基調還是激昂慷慨的,表現出辛詞豪放的風格特色。

5樓:戲立輝

作者在賞心亭看到了觸動自己心絃的景象有:遼闊雄渾的江天、清麗秀美的遠山、樓頭斜照的落日、斷鴻失群的孤雁,這些景象給我們營造了一個空寂蒼涼的意境,表現了詞人愁怨孤寂的心情。

辛棄疾的水龍吟登健康賞心亭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6樓:黛妮

1、這首詞是作者在建康通判任上所作。上闋開頭以無際楚天與滾滾長江作背景,境界闊大,觸發了家國之恨和鄉關之思。「落日樓頭」以下,表現詞人如離群孤雁、像棄置的寶刀難抑胸中鬱悶。

下闋用三個典故對於四位歷史人物進行褒貶,從而表白自己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嘆惜流年如水,壯志成灰。最後流下英雄熱淚。

2、附原文:

水龍吟宋.辛棄疾

楚天千里清秋, 水隨天去秋無際。

遙岑(cen)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ji)。

落日樓頭,斷聲鴻裡,江南遊子。

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鱠(kuai)、盡西風、季鷹歸未?

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

倩何人喚取,盈盈翠袖,搵英雄淚。

【譯文】

楚地的天空,千里瀰漫著清爽的秋氣,江河水流向天邊,秋色天際。遠望遙遠的山嶺,有如插著玉簪的螺髻,向人們呈獻愁恨。流落江南的遊子。

在落日的時候,在失群孤雁的哀鳴聲中,站在樓上了望。把寶刀吳鉤看完,把欄干拍遍,但沒有人領會,我登臨樓臺的用意。

不要說鱸魚正好可以切碎煮熟品嚐,秋風吹遍大地,張季鷹怎麼還沒有回鄉?如果只想像許汜一樣,買田置屋,怕會羞於看見才氣橫溢的劉備。可惜年華如水流去,憂愁風雨,樹木猶如此。

請誰喚來身穿鮮麗衣服的美女拿著紅巾,揩拭英雄流下的眼淚?

3、作者簡介:

辛棄疾(2023年5月28日-2023年10月3日),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中國南宋豪放派詞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辛棄疾生於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追贈少師,諡忠敏。

現存詞600多首,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鬥精神是他詞的基本思想內容。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

著名詞作《水調歌頭(帶湖吾甚愛)》、《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滿江紅(家住江南)》、《沁園春(杯汝來前)》、《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等。

7樓:半傻半瘋癲

抒發了辛棄疾自傷抱負不能實現,世無知已,得不到同情與慰藉的情感. 因為他善於運用奇特的想象,誇張和比興寄託手法,表現出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以特殊的精神和性格,寄託自己雄偉壯美的理想.一般很少採用傳統詞作中常見的蘭柳花草及紅粉佳人為點綴;與所要表達的悲涼雄壯的情感基調相吻合,在他的筆下所描繪的自然景物,多有一種奔騰聳峙、不可一世的氣派.

藉以柔美的景物來抒發自己的強烈感情.

這首詞作於乾道四至六年(1168-1170)間建康通判任上.這時作者南歸已

八、九年了,卻投閒置散,作一個建康通判,不得一遂報國之願.偶有登臨周覽之際,一抒鬱結心頭的悲憤之情.建康(今江蘇南京)是東吳、東晉、宋、齊、樑、陳六個朝代的都城.

賞心亭是南宋建康城上的一座亭子.據《景定建康志》記載:「賞心亭在(城西)下水門城上,下臨秦淮,盡觀賞之勝.

」這首詞,上片大段寫景:由水寫到山,由無情之景寫到有情之景,很有層次.開頭兩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是作者在賞心亭上所見的景色.

楚天千里,遼遠空闊,秋色無邊無際.大江流向天邊,也不知何處是它的盡頭.遙遠天際,天水交溶氣象闊大,筆力遒勁.

「楚天」的「楚」地,泛指長江中下游一帶,這裡戰國時曾屬楚國.「水隨天去」的「水」,指浩浩蕩蕩奔流不息的長江.「千里清秋」和「秋無際」,顯出闊達氣勢同時寫出江南秋季的特點.

南方常年多雨多霧,只有秋季,天高氣爽,才可能極目遠望,看見大江向無窮無盡的天邊流去.的壯觀景色.

下面「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寫山.「遙岑」即遠山.舉目遠眺,那一層層、一疊疊的遠山,有的很像美人頭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頭上螺旋形的髮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詞人的憂愁和憤恨.

人心中有愁有恨,雖見壯美的遠山,但愁卻有增無減,彷彿是遠山在「獻愁供恨」.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詞篇因此而生動.

至於愁恨為何,又何因而至,詞中沒有正面交代,但結合登臨時地情景,可以意會得到.

北望是江淮前線,效力無由;再遠即中原舊疆,收復無日.南望則山河雖好,無奈僅存半壁;朝廷主和,志士不得其位,即思進取,卻力不得伸.以上種種,是恨之深、愁之大者.

借言遠山之獻供,一寫內心的擔負,而總束在此片結句「登臨意」三字內.開頭兩句,是純粹寫景,至「獻愁供恨」三句,已進了一步,點出「愁」、「恨」兩字,由純粹寫景而開始抒情,由客觀而及主觀,感情也由平淡而漸趨強烈.一切都在推進中深化、昇華.

「落日樓頭」六句意思說,夕陽快要西沉,孤雁的聲聲哀鳴不時傳到賞心亭上,更加引起了作者對遠在北方的故鄉的思念.他看著腰間空自佩戴的寶刀,悲憤地拍打著亭子上的欄干,可是又有誰能領會他這時的心情呢?

這裡「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三句,雖然仍是寫景,但無一語不是喻情.落日,本是日日皆見之景,辛棄疾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國勢衰頹.「斷鴻」,是失群的孤雁,比喻作為「江南遊子」自己飄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辛棄疾渡江淮歸南宋,原是以宋朝為自己的故國,以江南為自己的家鄉的.可是南宋統冶集團根本無北上收失地之意,對於像辛棄疾一樣的有志之士也不把辛棄疾看作自己人,對他一直採取猜忌排擠的態度;致使辛棄疾覺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遊子了.

「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三句,是直抒胸臆,此時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動.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語言來渲染,而是選用具有典型意義的動作,淋漓盡致地抒發自己報國無路、壯志難酬的悲憤.第一個動作是「把吳鉤看了」.

「吳鉤」,本應在戰場上殺敵,但現在卻閒置身旁,只作賞玩,無處用武,這就把作者雖有沙場立功的雄心壯志,卻是英雄無用武之地的苦悶也烘托出來了.

第二個動作「欄干拍遍」.欄干拍遍是胸中有說不出來抑鬱苦悶之氣,借拍打欄干來發洩.用在這裡,就把作者雄心壯志無處施展的急切非憤的情態宛然顯現在讀者面前.

另外,「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除了典型的動作描寫外,還由於採用了運密入疏的手法,把強烈的思想感情寓於平淡的筆墨之中,內涵深厚,耐人尋味.「無人會、登臨意」,慨嘆自己空有恢復中原的抱負,而南宋統治集團中沒有人是他的知音.

後幾句一句句感情漸濃,達情更切,至最後「無人會」得一盡情抒發,可說「盡致」了.讀者讀到此,於作者心思心緒,亦可盡知,每位讀者,也都會被這種情感感染.

上片寫景抒情,下片則是直接言志.下片十一句,分四層意思:「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

」這裡引用了一個典故:晉朝人張翰(字季鷹),在洛陽作官,見秋風起,想到家鄉蘇州味美的鱸魚,便棄官回鄉.(見《晉書.

張翰傳》)現在深秋時令又到了,連大雁都知道尋蹤飛回舊地,何況我這個漂泊江南的遊子呢?然而自己的家鄉如今還在金人統治之下,南宋朝廷卻偏一隅,自己想回到故鄉,又談何容易!「盡西風、季鷹歸未?

」既寫了有家難歸的鄉思,又抒發了對金人、對南宋朝廷的激憤,確實收到了一石三鳥的效果.

「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是第二層意思.求田問舍就是買地置屋.劉郎,指三國時劉備,這裡泛指有大志之人.

這也是用了一個典故.三國時許汜去看望陳登,陳登對他很冷淡,獨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許汜去詢問劉備,劉備說:

「天下大亂,你忘懷國事,求田問舍,陳登當然瞧不起你.如果是我,我將睡在百尺高樓,叫你睡在地下,豈止相差上下床呢?」「怕應羞見」的「怕應」二字,是辛棄疾為許汜設想,表示懷疑:

像你(指許汜)那樣的瑣屑小人,有何面目去見象劉備那樣的英雄人物?這二層的大意是說,既不學為吃鱸魚膾而還鄉的張季鷹,也不學求田問舍的許汜.

作者登臨遠望望故土而生情,誰無思鄉之情,作者自知身為遊子,但國勢如此,如自己一般的又何止一人呢?作者於此是說,我很懷念家鄉但卻絕不是像張翰、許汜一樣,我回故鄉當是收復河山之時.作者有此志向,但語中含蓄,「歸未?

」一詞可知,於是自然引出下一層.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是第三層意思.流年,即時光流逝;風雨指國家在風雨飄搖之中,「樹猶如此」也有一個典故,據《世說新語.言語》,桓溫北征,經過金城,見自己過去種的柳樹已長到幾圍粗,便感嘆地說:

「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樹已長得這麼高大了,人怎麼能不老大呢!這三句詞包含的意思是:

於此時,我心中確實想念故鄉,但我不不會像張瀚,許汜一樣貪圖安逸今日悵恨憂懼的.我所憂懼的,只是國事飄搖,時光流逝,北伐無期,恢復中原的宿願不能實現.年歲漸增,恐再閒置便再無力為國效命疆場了.

這三句,是全首詞的核心.到這裡,作者的感情經過層層推進已經發展到最高潮.

下面就自然地收束,也就是第四層意思:「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倩,是請求,「紅巾翠袖」,是少女的裝束,這裡就是少女的代名詞.

在宋代,一般遊宴娛樂的場合,都有歌妓在旁唱歌侑酒.這三句是寫辛棄疾自傷抱負不能實現,世無知已,得不到同情與慰藉.這與上片「無人會、登臨意」義近而相呼應.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南宋文學家辛棄疾的 水龍吟 登建康賞心亭 表達了作者恢復中原國土,統一祖國的抱負和願望無法實現的失意的感慨,深刻揭示了英雄志士有志難酬 報國無門 抑鬱悲憤的苦悶心情,極大地表現了詞人誠摯無私的愛國情懷。採用了景中寓情 移情入景 以動作寫情 用典故達意的表達方式。原詩 水龍吟 登建康賞心亭 宋代 辛棄...

笛水龍吟奏水龍吟 是李白的哪首詩我要全詩

宮中行樂詞 其一 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山花插寶髻,石竹繡羅衣。每出深宮裡,常隨步輦歸。只愁歌舞散,化作彩雲飛。柳色 嫩,梨花白雪香。玉樓巢翡翠,金殿鎖鴛鴦。選妓隨雕輦,徵歌出洞房。宮中誰第一,飛燕在昭陽。盧橘為秦樹,蒲萄出漢宮。煙花宜落日,絲管醉春風。笛奏龍吟水,簫鳴鳳下空。君王多樂事,還與萬方...

賞析 蘇軾《東坡》,蘇軾的《水龍吟》及賞析

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莫嫌犖确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說點自己見解,第一句是起手句,雨洗代表自己遭受的磨難,中國人喜歡用風雨來形容磨難 東坡是雙關,既是地名也是自比 月色清代指自己歷經磨難依然不改自己清白的志向。末句以鏗然為結語,意思是說不論自己人生的道路多麼曲折,依然會自潔自愛,擲地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