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吃餃子還是冬至吃餃子立冬和冬至有什麼區別

時間 2021-06-20 11:53:37

1樓:鴨鴨小娛樂

到底是冬至吃餃子,還是立冬吃餃子

2樓:大白兔

冬至吃餃子。冬至 ,是說太陽直射點南移到了極致 ,北半球的白天短到頭了 ,夜間長到頭了 ,日影長到頭了 。冬至是一個精確的時刻 ,天文學家可以計算精確到微秒級 。

立冬 ,是說冬天快到了 。立冬,是一個模糊概念 。

遠在公元五世紀,餃子已是北方漢族的普通食品。當時的餃子“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但當時餃子是連湯吃的,故當時稱之為“餛飩”。

至唐朝時,吃法已與今天一致。2023年在新疆吐魯番唐墓中發現有餃子,形制與現代七異。

餃子是深受中國人民喜愛的傳統特色食品,又稱水餃,是中國北方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節食品。餃子的特點是皮薄餡嫩,味道鮮美,形狀獨特,百食不厭。餃子的製作原料營養素種類齊全,蒸煮法保證營養較少流失,並且符合中國色香味飲食文化的內涵。

此外,為了圖吉利和喜慶,人們在包餃子的時候會往裡放些東西,如紅棗,寓意早生貴子或早日發財;有的放入栗子,寓意大吉大利;還有的放入硬幣,誰吃到了,預示誰能發財。

3樓:樹綱豪

一般都是冬至吃餃子。冬至,又稱“冬節”、“賀冬”,華夏二十四節氣之

一、八大天象類節氣之一,與夏至相對。立冬和冬至的時間不同,立冬和冬至的時間含義不同。

立冬是一年中冬季的開始,立冬節氣立冬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立冬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也是漢族傳統節日之一;時間點在公曆每年11月7-8日之間,即太陽位於黃經225°。此時,太陽位於赤緯-16°19',北京地區正午太陽高度僅有33°47'。

冬至是北半球白晝的減少,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冬至這天。

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幾乎直射南迴歸線(南緯23°26')。冬至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晝越短。

4樓:2018的

一般來說,冬至吃餃子的更為常見,但是也有一些地方在立冬有吃餃子的習俗。飲食習俗,各地不同。

有諺語“冬至餃子夏至面”,認為冬天寒冷而人體耗熱量多故應該多食有營養的食品補充熱量。因此有冬至日有食餃子和餛飩的習俗。民間習俗認為冬至日不食餃子會凍掉耳朵,也不利農事收穫;另一說食餃子防為紀念藥王張仲景。

而餃子、餛飩和包子等更會是家庭成員團聚圍桌而食,稱為“蒸冬”。

當然也有例外,如在四川、山東棗莊流行冬至當日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之意。各地食俗不同,但吃水餃最為常見。

在京津一帶,人們有立冬吃水餃的習俗。有民俗專家認為,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是“交子之時”,所以這時吃餃子有“順從天意”的意思。而且,我國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一下,順便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

南方的冬至有冬至日食湯糰、粉餈粑等甜食的習俗。冬至日會食用以米麵製成的圓形食品,即“湯糰”、“糰子”、“團圓子”(在中國北方稱為“丸子”),取圓形象徵天與陽,寓意年終團聚。湯糰有餡料者用作祭祖,無餡料者用作祀神。

沿海地區人民更往往把湯糰造成紅色與白色以寓意陰陽交泰。冬至食過湯糰也象徵著年長一歲。有諺語“若要富,冬至吃塊熱豆腐。”

5樓:陶色晶

立冬和冬至的區別

一、時間不同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干支歷戌月的結束以及亥月的起始;時間點在公曆每年11月7-8日之間,即太陽位於黃經225°。

冬至日一般都在公曆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這兩日。因為冬至並沒有固定於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一樣,被稱為“活節”。

二、含義不同

立冬:表示冬季的開始,“立”即開始的意思;此時天氣開始由涼轉冷。公曆上一般在每年的11月7日左右。

冬至:表示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此時天氣變得寒冷。冬至一般在每年公曆的12月22日前後。

三、氣候不同

1、立冬

我國古代將立冬後每5天再定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此節氣水已經能結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三候“雉入大水為蜃”中的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立冬後,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

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後便變成大蛤了。

2、冬至

天文學上把冬至作為冬季的開始,這對於我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冬至期間,西北高原平均氣溫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區也只有6℃至8℃左右。不過,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區,即使在當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氣溫仍然在10℃以上,真可謂秋去春平,全年無冬。

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時間最短的一天。過了冬至以後,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白天逐漸變長,夜間逐漸變短,所以,有俗話說,“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另外,冬至開始“數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數九”的第一天。

關於“數九”,民間流傳著的歌謠是這樣說的,“一

九、二九不出手,三

九、四九冰上走,五

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四、習俗不同

立冬習俗:迎冬、賀冬、吃水餃。

冬至習俗:吃水餃、滕州羊肉湯、江南米飯、臺灣糯糕、台州擂圓、蘇州釀酒、江西麻餈。

冬至吃餃子還是立冬吃餃子

立冬和冬至都是冬季的節氣,這兩個節氣都是非常容易混淆的節氣,立冬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每年11月7日或8日將迎來立冬。冬至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冬至時間為每年的12月21日至23日之間。

那麼立冬還是冬至吃餃子呢?吃餃子的習俗有很大的普適性,很多節日、節氣好像吃的都是餃子。不過這些吃餃子的習俗多是和北方各地有關。

6樓:甘溪站

主要區別:時間點不一樣。

一 、立冬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時間點在公曆每年11月7-8日之間,即太陽位於黃經225°。此時,地球位於赤緯-16°19',北京地區正午太陽高度僅有33°47'。立冬過後,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

立冬期間,漢族民間以立冬為冬季之始,需進補以度嚴冬的食俗。

二 、 冬至又名‘一陽生’,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數

九、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日~23日之間。

這兩個節氣的食俗方面大體差不多。

1、冬至俗稱數九,也就是九九的開始。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俗話說:

“冬至到,吃水餃。”當然也有例外如在山東滕州、曲阜、鄒城、臨沂周邊地區,有當天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之意。而南方則是吃湯圓,當然也有例外,各地食俗不同,但吃水餃最為常見。

2、 立冬也有吃水餃的風俗。立冬時,包餃子,還要蘸醋加爛蒜吃,才算別有一番滋味。

3、 立冬和冬至為什麼吃餃子?因我國以農立國,很重視二十四節氣,“節”者,草木新的生長點也。秋收冬藏,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選擇了“好吃不過餃子”。

所以《禮記》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說法。

7樓:xyxe暖

1、立冬和冬至的區別:

立冬:冬是終了,是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意思,這一天起冬天開始。

冬至:日影最長,這一天北半球半天最短,黑夜最長,並開始進入數九寒天。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別表示四季的開始。“立”即開始的意思。公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後。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古時把節氣稱“氣”,每月有兩個氣:前一個氣叫“節氣”,後一個氣叫“中氣”。二十四節氣按月分佈情況如下表,它又同農曆閏月的安排有著密切的關係。

在農曆中,以立春為二十四個節氣的頭一個節氣。二十四個節氣的名稱,是隨著鬥綱所指的地方並結合當時的自然氣候與景觀命名而來的。所謂鬥綱,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杓三顆星隨著天體的執行,鬥綱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

如正月為寅,黃昏時杓是指寅,半夜衡指寅,白天魁是指寅;二月為卯,黃昏時杓是指卯,半夜衡是指卯,白天魁是指卯,其餘的月份類推。

2、立冬不吃餃子,只有冬至吃餃子。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

”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

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裡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麵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

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立冬和冬至有什麼區別 立冬和冬至都吃餃子嗎

8樓:鴨鴨小娛樂

到底是冬至吃餃子,還是立冬吃餃子

9樓:陶色晶

立冬和冬至的區別

一、時間不同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干支歷戌月的結束以及亥月的起始;時間點在公曆每年11月7-8日之間,即太陽位於黃經225°。

冬至日一般都在公曆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這兩日。因為冬至並沒有固定於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一樣,被稱為“活節”。

二、含義不同

立冬:表示冬季的開始,“立”即開始的意思;此時天氣開始由涼轉冷。公曆上一般在每年的11月7日左右。

冬至:表示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此時天氣變得寒冷。冬至一般在每年公曆的12月22日前後。

三、氣候不同

1、立冬

我國古代將立冬後每5天再定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此節氣水已經能結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三候“雉入大水為蜃”中的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立冬後,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

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後便變成大蛤了。

2、冬至

天文學上把冬至作為冬季的開始,這對於我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冬至期間,西北高原平均氣溫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區也只有6℃至8℃左右。不過,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區,即使在當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氣溫仍然在10℃以上,真可謂秋去春平,全年無冬。

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時間最短的一天。過了冬至以後,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白天逐漸變長,夜間逐漸變短,所以,有俗話說,“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另外,冬至開始“數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數九”的第一天。

關於“數九”,民間流傳著的歌謠是這樣說的,“一

九、二九不出手,三

九、四九冰上走,五

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四、習俗不同

立冬習俗:迎冬、賀冬、吃水餃。

冬至習俗:吃水餃、滕州羊肉湯、江南米飯、臺灣糯糕、台州擂圓、蘇州釀酒、江西麻餈。

冬至吃餃子還是立冬吃餃子

立冬和冬至都是冬季的節氣,這兩個節氣都是非常容易混淆的節氣,立冬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每年11月7日或8日將迎來立冬。冬至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冬至時間為每年的12月21日至23日之間。

那麼立冬還是冬至吃餃子呢?吃餃子的習俗有很大的普適性,很多節日、節氣好像吃的都是餃子。不過這些吃餃子的習俗多是和北方各地有關。

立冬吃餃子,還是冬至吃餃子

鴨鴨小娛樂 到底是冬至吃餃子,還是立冬吃餃子 馨寶 冬至吃餃子,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俗話說 冬至到,吃水餃。冬至餃子是漢族風俗,流行於全國大部地區,指冬至節吃水餃或餛飩的習俗。潘榮陛 清 帝京歲時紀勝 預日為冬夜,祀祖羹飯之外,以細肉餡包角兒奉獻。諺所謂 冬至餛飩夏至面 之遺意也。每年農曆...

為什麼冬至吃餃子,冬至為什麼吃餃子

鄭州新東方烹飪學校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及傳說 小木棍敲出的冬至日 3000多年前的一天,周公在洛陽玩小棍,時間久了,他發現小木棍的影子每天都不一樣長。於是,他根據影子的長短,敲定了冬至日和夏至日。所以說,在二十四節氣裡,夏至和冬至是最早被確定出來的。當然,小棍只是戲稱。周公測日影的工具叫做 土圭 是一...

冬至為什麼吃餃子冬至吃餃子的由來

相傳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以及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做成一種叫 驅寒矯耳湯 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形成了習俗。冬至吃羊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羊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