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成佛具備的三種心,你有嗎,佛說 你心裡有什麼,你看到的就是什麼,一個人內

時間 2021-06-03 01:58:12

1樓:8萬4千法門

第一、出離心。此心雖比後兩者淺近,但它是首要的。常說:

高明容易解脫難。要能透脫人世間種種纏縛(妻兒子女、功名富貴、生活享受),談談容易,做到很難。甚至有的出家人,雖然擺脫了世間的家庭眷屬,名譽地位,可是內心仍夾雜著自己想當佛教領袖、眾生導師。

於是大佔山頭,大收徒眾,重用親信,宗派相爭,生活享受如同富翁,這與釋尊舍皇位離王宮,林間度夜,託缽乞食,真是鮮明對比。所以世間這些難捨之物,都像癌細胞,是萬萬不能發展的。所以首先要對這些難捨的東西能捨,不再留戀。

出離心不是消極厭世,恰恰相反,這是真正的大雄心。為了積極救世,就須輕裝上陣。自己還在昏睡,焉能喚醒別人的酣夢?

更切己的是留戀世間,正是最嚴重的執著,那麼你的鏡子就擦不乾淨了。首先要有一個出離心,這是個最根本的。

第二、慈悲心。佛為什麼要出家?首先看到生物互相吞食,你吃我我吃你,這樣來維持生命。

眾生非常苦哇!因之發心求道救度,這是慈悲心。在人世之間我們也看到多少災難,多少苦痛。

非洲的災情,兩伊的戰爭,多少血淚呀。怎麼能無動於衷?這種同情與救度的心就是慈悲心。

佛菩薩看一切眾生與自身如同一體,這就是同體大悲呀。佛看一切眾生如同佛的獨子,這是大慈悲心,是我們學佛的根本。《華嚴經》說:

“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所以不管佛教哪一宗,都必須從慈悲心出發。

修羅都有本領,所欠缺的就只是慈悲心。所以你沒有慈悲心去修練,總之是盲修瞎練,成為阿修羅而後已。密宗《毗盧遮那經》也說:

“大悲為根”,第一句話就是要從大悲心出發,可見顯教密宗同一根本。有人看見密宗金剛像很厲害,令人生畏,而不知這是極度的慈悲。就跟父母要管小孩子一樣,他要生氣,要教導,甚至責打孩子,都是為了要教好他們,並不是要傷害孩子,就是這樣,都是大悲為根。

如果沒有慈悲心,只是去修氣,不管修什麼練什麼,最後都要成為魔的眷屬。

第三、菩提心。覺悟的心。《毗盧遮那經》在“大悲為根”之下,緊接著便是“菩提為因”。

菩提的意思就是覺悟,也就是佛。一切事從因得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所以種菩提就得菩提,種佛就得佛。“菩提為因”就等於是說,咱們現在播種,你種了一個佛的種子,將來它就要結出佛的果。

所以說“大悲為根,菩提為因。”這同《華嚴》說:“因菩提心成等正覺”完全是一味的。

菩提心簡單地說,就是大悲大願大智慧相結合的心。《華嚴》說,這三個像是一盞油燈的三個方面,燈油、燈炷與燈光,缺一不可。而關鍵是燈光,不發光的燈有什麼用?

燈的光譬喻大智慧。我們看到本來是佛的眾生,因為妄想執著,不能覺悟,冤冤枉枉的在輪迴之中受種種苦,所以要救度,這是悲心廣大。眾生不盡,誓不成佛,這就是大願。

大智慧呢?那就是“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正如《金剛經》:

終日度生而終日無所度。這樣的大悲大願大智慧相結合的心,就是菩提心。我們要發起菩提心來,我們能發起這個心,初發心時,便成正覺。

如果學佛還沒有發菩提心,或者曾經發過,但又忘掉了。《華嚴》教導我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

”這句**應該引起學佛的人的深切注意!離開了菩提心,縱使修種種善法,也是為魔服務。這都是真語實語,佛不會嚇唬我們。

2樓:岳陽周航

有心,狠心,痛心❤???

佛說:你心裡有什麼,你看到的就是什麼,一個人內

3樓:8萬4千法門

三福你做到了沒有?不是念的,不是說給別人聽的。六和做到了沒有?

我絕對不要求別人對我和睦,我只要求我對別人和睦;我不要求別人平等對我,我要用平等心對人。佛法的好處,佛法最能令人佩服的,佛法不要求別人,佛法一切都要求自己。

《華嚴經》末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是一個很好的代表,我們不能疏忽。佛法修學真的就要求自己一個人,自己一個人是學生、是凡夫;自己之外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如來化現的。如來化現,不是諸佛是什麼?

所以哪一天你要看到整個宇宙,芸芸眾生都是諸佛如來,恭喜你,你成佛了。為什麼?佛眼看眾生,一切都是佛,成佛了;你看所有一切都是菩薩,你成菩薩了;你看佛菩薩也是凡人,你是凡人。

這個不就是境隨心轉嗎?你們想想看,你用的是什麼心,境界隨著你心在變,這才叫事實真相。

事實真相沒有一定,隨著你的心在變化。所以我們用善心看一切眾生,一切眾生都是善人;用惡意看一切眾生,一切眾生沒有一個是好人。你要問這一切眾生到底是好人還是惡人?

好人惡人不在外面,在自己心。我們在講席裡講得太多太多了。我懂得佛的教誨,懂得佛的意思,我不能完全懂,我懂得少分,我有受用。

順境逆境、善緣惡緣,我能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這是我在佛法修學得的一點受用。我在這個境界裡面磨鍊,什麼樣的人事我都接觸,把自己的煩惱習氣、貪瞋痴慢,種種的惡念惡習磨得光光的,接受磨鍊就叫做修行。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說得好,歷事煉心。歷,經歷,經歷世間一切人事,在這個裡頭煉心。煉心就是修行,在這裡頭鍛鍊,煉真誠心,煉清淨心,煉平等心,煉覺悟心,煉慈悲心。

你要沒有這些境緣幫助你,你到**去修行?順境善緣,遇到善人好人,我在那裡煉,煉沒有貪心,沒有留戀的心。遇到逆境惡緣,惡的人事環境,在這裡面煉沒有瞋恚心,沒有報復心,所以你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是要在事、境界裡頭鍛煉出來,那叫真功夫。

4樓:匿名使用者

唯心論,也不全對!能引發理論的爭議,各執一說罷了。

5樓:笑一笑笑而不語

佛說是對的而且是最純粹的 但不適合現在的生存法則

佛說成佛首要條件是消除一切慾望,難道成佛就不是佛的慾望嗎?

6樓:匿名使用者

就要看你的理解,佛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你帶著各種各樣的骯髒的思想能做什麼事情?

佛主要看的是人心,他能不知你所想的問題嗎?

你能騙得了人世間的所有人,就是不能騙佛眼。

7樓:匿名使用者

成佛是消除慾望成功的表現

佛是怎麼成佛的,釋迦牟尼是怎麼成佛的?

1 蕅益大師在 彌陀經要解 裡面,明白地告訴我們 釋迦牟尼佛是念佛成佛的。2 佛在 佛說阿彌陀經 上說,他老人家自己是念阿彌陀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得無上正等正覺,就是成佛。3 蕅益大師在 要解 裡說 故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就...

有人說 由初學佛到等覺菩薩都要守戒,等成佛之後就不要持戒了,因為佛的行為就是戒律。但是西遊記中

成佛之後並不是不守戒,而是一切自然就合乎戒律,而且是圓滿的清淨的戒律。佛的身口意三業絕對圓滿,符合戒律的。如孔子說 隨心所欲而不逾矩。學佛人不經歷磨難,則不能夠除盡煩惱習氣,則是有漏的 不圓滿的。要成佛作祖,必須要通過所有的考驗和磨練,任何一種考驗和磨練通不過都不算圓滿,都不能夠算是成佛了。通過了所...

在阿彌陀佛成佛之前有佛嗎,阿彌陀佛與佛祖有什麼關係

1 阿彌陀佛成佛,離現在才10劫時間,並不算長。另外,彌陀是他方世界的佛,不是娑婆世界的佛。阿彌陀佛自然不是第一個佛。2 眾生本來是佛,為什麼迷了,這個問題在圓覺經中,金剛藏菩薩曾問佛,世尊,若諸眾生本來成佛,何故復有一切無明?佛答 譬如幻翳,妄見空花,幻翳若除,不可說言此翳已滅,何時更起一切諸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