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本法師答為什麼學佛者要常親近善知識

時間 2021-08-11 17:04:19

1樓:8萬4千法門

念僧,是親近善知識。善知識多,初學的人一定要親近與自己修學法門相應的善知識。我修的是念佛法門,善知識是參禪、持咒的,你親近那些善知識,對你沒有利益。

親近同法門的善知識,這是念僧。等你功夫成片,得到唸佛三昧,世出世法你都如如不動,各宗各派的善知識統統可以親近,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不到這個程度不行,不能隨便參訪善知識。

年輕人無師自通,到處亂學,怎麼能有成就?得到一些皮毛知識,得不到智慧。智慧從那裡學?

從禪定裡面學。他沒有定,到處跑,到處聽,到處亂看,記得多,以為那就是佛學、佛法,大錯特錯。

佛法是覺悟之法,覺悟從**來?絕對不是別人覺悟的,可以把它拿來當作我的,沒這個道理。如果行得通,我們還需要修行嗎?諸佛菩薩大慈大悲,把他修行的統統給我們就好。

你們看《楞嚴經》,阿難尊者當初就是這麼一個錯誤觀念,認為別人都要苦修,我不必,我是佛最小的弟弟,佛是他的大哥,最喜歡他,將來一定把佛法給他,他不要修。遭摩登伽女之難才曉得,原來別人所修沒有辦法給自己,再親密的關係也沒辦法。

錢財可以送給別人享受,智慧、才藝你怎麼能給別人?沒法子。所以確實是「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一定要自己修。自己的心不清淨,哪來的智慧?

祖師大德對於經論的批註,你把它背起來,也能講得天花亂墜,是不是智慧?不是智慧,為什麼?你的心不明,講出來的東西也不明,講的每一句話都不錯,聽眾聽起來不是味道。

唸佛人講清淨心,就是禪家所講明心見性,見性是心清淨,心不清淨見不到性。這句佛號就是我們修清淨心的方法,心地有一分清淨,與佛法就有一分相應,二分清淨就二分相應,看經、看注才懂意思。開經偈講「願解如來真實義」,這是清淨心才能夠理解。

《彌陀經》特別主張一心不亂,一心不亂是果,一心不亂也是因,因果同時,這個妙!這一點希望同學們要特別注意。由此可知,二六時中以真誠心、清淨心、恭敬心,念這句阿彌陀佛,就是念佛、念法、念僧,三寶都具足。

本文節錄自【阿彌陀經疏鈔演義】170集

2樓:繁星流動

有一次,尊者阿難從禪修中起來,去見佛陀報告他的心得:

「世尊!我剛才在禪修中這樣想:如果能有善知識的引導,解脫涅盤的修行,就完成一半了!」

佛陀指正尊者阿難說:

「不要這麼說,阿難!為什麼呢?因為有善知識的引導,必能圓滿完成清淨的修行。

我也是因為有善知識的助益,才證得了無上等正覺,然後成為他人的善知識,教導眾生以『依遠離、依離貪、依滅、向於舍』修七覺支、八正道,度化無數深陷於生、老、病、死的眾生,讓他們超越而免於生、老、病、死的。

又,阿難!如果善男子、善女人能跟隨善知識修學,就有助於信、聞、施、慧等德行的增長與成就,就像月亮從初一到十五漸漸地變圓、變亮一樣。由於跟隨善知識修學,有這樣的方便與利益,所以說,具足善知識,是全梵行者。

」※        ※        ※

有一次,佛陀來到憍薩羅國的首都舍衛城遊化,住在城南郊外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天,憍薩羅國的國君波斯匿王,來拜訪佛陀,想要佛陀印證他的一個看法。波斯匿王說:

「世尊!我獨自沈思,認為世尊所教導的正法,可以讓人當生就遠離苦迫煩熱的燒灼;沒有時節的限制,就能自覺自證。佛陀實在是我們的善知識、善同伴,不是惡知識、惡同伴。」

「是啊,大王!依我教導的正法與戒律去修學,就是結交了善知識、善同伴,而不是惡知識、惡同伴,因為我可以引導深陷生老病死、憂悲惱苦的眾生,趣向解脫,成就解脫。

大王!過去阿難比丘曾經來告訴我,他在獨自沈思時,認為有善知識的引導,就可以算是修行的一半了,我告訴阿難比丘說,有善知識的引導,不只是修行的一半,而是修行的全部,因為善知識能引導比丘依遠離、依離貪、依滅、向於舍而修七覺支、八正道的緣故。

大王!所以,您不能沒有修學的善知識、善同伴,您應當這樣修學。

大王!要有善知識、善同伴,則不能不依於對善法的不放逸。

大王!不僅您應當依著不放逸,安住於不放逸,也應當要讓國王的後宮眷屬、文武百官、平民百姓們常常想到:我們的國王依著不放逸,安住於不放逸,我們也應當依著不放逸,安住於不放逸。

這樣,國王不但以不放逸護衛著自己,也護衛了您的後宮與庫藏。」

※        ※        ※

有一次,佛陀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教導比丘們說:

「比丘們!在我們自身以外的所有因緣中,除了善知識、善同伴外,我不見有任何其他因緣,能讓惡不善法不生起,已生起的斷除;能令善法生起,已生起的增廣。

比丘們!善知識、善同伴,能讓貪慾、瞋恚、貪睡、掉悔、疑惑,邪見、邪思惟、邪語、邪業、邪命、邪精進、邪念、邪定等惡不善法不生起,已生起的斷除;能令念、擇法、精進、喜、輕安、定、舍覺支,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等善法生起,已生起的增廣。

比丘們!相反的,除了惡知識、惡同伴外,我不見有其他外在因緣,能讓惡不善法生起,已生起的擴大;能令善法不生起,已生起的萎縮、消失。」

按語:一、本則故事前段取材自《雜阿含第七二六經》、《相應部第四五相應第二經》、《增壹阿含第四四品第一○經》,另參考《雜阿含第七六八經》。中段取材自《雜阿含第一二三八經》、《相應部第三相應第一八經》。

後段取材自《雜阿含第七一七經》、《雜阿含第七七八經》、《相應部第四五相應第七七經》、《相應部第四五相應第八四經》。

二、故事前段的發生地,《相應部》作「釋迦國」,《雜阿含》作王舍城,《增壹阿含》作舍衛城,雖然傳說地點分歧,內容也小有差異,但關於尊者阿難認為有善知識相伴是「半梵行者」,受到佛陀指正為「全梵行」的內容,是一致的。印順法師以此為例,說明佛陀是怎樣的重視善知識(參考《成佛之道》第四五頁)。

三、令惡不善法斷除、不生;善法生起、增廣,這四件事也叫「四正勤」、「四正斷」。要做到這樣,非得「起欲、發勤、精進、策心、持心」不可(《集異門足論》大正藏第二六冊第三九一頁下),所以「四正勤」也是「正精進」、「精進覺支」的內容(《法蘊足論》大正藏第二六冊第四九二頁中)。

四、故事中說,善知識是精進修學的最重要「外緣」,那自身內在的「內緣」呢?依《雜阿含第七一六經》、《雜阿含第七七七經》、《相應部第四五相應第八三經》、《相應部第四六相應第二九經》等說,是自己內心的「正思惟」、「如理思惟」了。

五、觀善知識就像從初一到十五漸漸變圓、變亮的月亮,這在《中阿含第一四八何苦經》、《增壹阿含第一七品第七經》、《增支部五集第三一經》中也有相同的比喻,可以參考。

3樓:aaa**王

佛說過 學習佛法依照** 或善知識

善知識指正直而有德行,能教導正道之人。又作知識、善友、親友、勝友、善親友。反之,教導邪道之人,稱為惡知識。

據大品般若經卷二十七常啼品載,能說空、無相、無作、無生、無滅之法及一切種智,而使人歡喜信樂者,稱為善知識。

佛教 學佛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4樓:繁星流動

學佛的目的已經觸及到了佛教的核心

佛教的核心——去除煩惱——而不是關於求神拜佛、佛菩薩保佑等跟真正的佛教無關的問題。

修學佛教的最根本目標就是要去除這些煩惱。如果一種方法不能斷除煩惱,那就不是佛陀的教導!

佛陀不是叫你去求長生不老,不是叫你去求**成仙,也不是叫你去求財、求名、求利、求官、求子、求物件、求升學、求保佑、求平安……不是這些,這些都不是佛教!

佛陀教導我們要真正認識自己的身心,去除自己的煩惱,這才是佛教!

5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學佛是為了利益三界眾生讓三界眾生離苦得樂原理六道輪迴,早生西方極樂世界。

6樓:香光莊嚴

出離煩惱。

你的煩惱有多少,佛教就是為了你出離所有的煩惱。

7樓:匿名使用者

學佛無目的,心靜自然止。

8樓:匿名使用者

宗教:(1)淨化人心~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得到好的報應...(2)修心向善=>上天堂.(永遠離苦得樂)...

9樓:匿名使用者

修身養性,現在的人都過於浮躁了

學佛如何開發智慧

10樓:匿名使用者

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辯證法在佛教中已達到很精細的程度。 ——馬克思 佛教處在理性思維的高階階段。人類到釋迦牟尼佛時代,辯證思維才成熟。辯證法最初**於佛教。 ——恩格斯

佛學乃哲學之母,研究佛學,可補科學之偏。 ——孫中山

如果有一個能夠應付現代科學需求,又能與科學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沒有科學的宗教是瘸子,沒有宗教的科學是瞎子。空間、時間和物質,是人類認識的錯覺。

未來的宗教將是宇宙的宗教。它應當超越個人化的神,避免教條和神學,涵蓋自然和精神兩方面。它的根基,應建立在某種宗教意識之上,這種宗教意識的**,是在把所有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作為一個有意義的整體來經歷時得到的體驗。

佛教正是以上所描述的那種宗教。 ——愛因斯坦 佛學之博大精深,雖有聖哲無所措手。

——康有為

佛比所有的學說和教條顯得更加偉大。千百年來,他的啟示一直震撼著人類。

——著名政治家 尼赫魯

佛教的理論,使上智人不能不信;佛教的戒律,使下愚者不能不信。

—近代思想家 章太炎

在世界宗教中,只有佛教是切實地以系統理性的分析來考察生活中的問題,並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世界著名學者 巴格爾

釋迦牟尼真是大哲,我平常對人生有許多難以解答的問題,他居然早已明白的啟示了。

——魯迅

假使沒有佛教因果律,宇宙就只有混亂。

——世界幾何學之父 威勒博士

佛教是歷史上唯一真正注重和依據實證的宗教。它視善良和慈悲為促進健康,不可以仇止仇。

——著名哲學家 尼采

通過特殊的催眠方法約有百分之七十的人,可鮮明地回憶前世(這就是佛教稱的前世)記憶,甚至有的可追憶到自己前九世的境況。

——美國心理學家文巴克博士

只要日月繼續存在,只要人類還繼續生活在這個星球上,佛教就會一直延續下去。

——斯里蘭卡總理 班達拉奈克

佛教以出世的精神,於入世的事業。

——著名美學家 朱光潛

釋迦牟尼佛是把智慧之光投射人類心靈的第一人。

——印度** 拉克斯坦

我認為佛學的提倡,不特於對科學毫無牴觸,而且能使科學的方法上加一層深密,科學的分類上加一層正確,科學的效果上加一層保證。

——早期馬克思哲學宣傳者 李石岑

順治皇帝曾作"**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肩難"之讚譽。

——著名書畫曲劇家 李叔同

佛學廣矣,大矣,深矣,微矣,切於人事,證於實用,實天地間最高尚圓滿,深地著名之學說也。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

——梁啟超

佛教所開示的法,包含內容的廣大深奧,確實無與倫比。

——英國著名學者 克里

佛法的可信,是因為從佛陀時代直至如今,一直有佛**以親身的修行體驗,證明著佛經的正確。

——《大不列顛百科全書》 佛教是宗教而超宗教,是哲學而超哲學,是科學而超科學。

——著名物理學家,北大教授黃念祖

大願法師 為什麼學佛

美景良辰 為什麼學佛?因為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佛教徒求生極樂世界,因為那是一個更清淨美好的修學環境,就好比學生選擇學術氛圍好的學校進修一樣。每個人都有離苦得樂的願望,比如冷了想趕快進到溫暖的屋子,餓了要去吃飯,無聊時想找東西填補心靈 學佛 修行,就是為了讓人生越來越好 越來越快樂,直至徹底消除一...

印光法師答 為什麼不能妄說勝境界

8萬4千法門 之清磬搖空,乃靜極所現。後知齒舌相擊,並非外境所現。有此一知,方不至或生一種希奇玄妙之想。由茲起自矜心,則便非得益之處矣。所言耳根發音,諸淨典不甚提倡者。以淨土法門,其要在於信 願 行等。此等境界,乃用功人自得之各別境界,善知識何可預先發表?若發表則得益者少,受損者多。如 自知錄 然,...

佛七為什麼以七為期大安法師淨土百問

8萬4千法門 1 佛在 阿彌陀經 上告訴我們,一心稱念,唸到一心,求生西方淨土只要七天,七天就成功了。唸佛法門裡面,打佛七就是經上講的 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 七天功成是這個意思,剋期取證。2 過去我在臺中,告訴我 真正打佛七,人數決定不能超過十個人。超過十個人,主七師的精神照顧不過來。3 就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