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與哲學錯的很多有什麼辦法剛我一下

時間 2021-08-30 09:30:55

1樓:

一、 世界的普遍聯絡和永恆發展

聯絡的觀點、發展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學說的總特徵。唯物辯證法是關於普遍聯絡和永恆發展的科學。

(一) 聯絡的客觀性、普遍性和多樣性

1. 聯絡的含義

聯絡是指一切事物和現象之間以及構成事物諸要素之間的互相影響、互相作用和互相依賴。2. 聯絡的客觀性

聯絡的客觀性是指事物本身的聯絡,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人們的聯絡概念不過是客觀存在的聯絡的反映。堅持聯絡的客觀性是唯物主義的觀點;否認聯絡的客觀性,把虛幻的聯絡(如卜卦算命)強加於客觀事物,則是唯心主義觀點。

3. 聯絡的普遍性

聯絡的普遍性是指聯絡是普遍存在的,每一個事物內部的各個要素、部分、方面及其發展的各個階段、過程都是相互聯絡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而是與周圍的其他事物相互聯絡,整個世界是一個相互聯絡的統一整體,任何事物都是統一聯絡之網上的一個部分或環節。堅持聯絡的普遍性觀點是辯證法觀點,否認聯絡和聯絡的普遍性觀點是形而上學觀點。

4. 聯絡與系統

(1) 系統的含義: 系統是指由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構成的具有穩定結構和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

(2) 系統的基本特徵及其意義: 系統的最基本特徵或本質屬性是整體性。整體性的觀點是指整體和部分是密切聯絡、不可分割的,整體由部分構成,整體具有各部分所不具有的新性質、新功能;部分依賴整體,脫離整體的部分就失去它原有的性質和功能;整體和部分可以相互滲透、互相轉化。

整體的功能和效益是認識和解決問題的出發點和歸宿。整體性觀點要求人們在觀察和處理問題時要著眼於有機整體,同時在總攬全域性的前提下,認識和處理好區域性性的問題,以實現系統的最佳功能。

(二) 發展的永恆性和普遍性

(1) 事物的普遍聯絡和運動、變化、發展是密切聯絡、不可分割的。事物的相互聯絡通過事物間的相互作用表現出來,而相互作用就必然引起事物原有狀態或性質的變化即運動。由聯絡的永恆性和普遍性,必然得出發展的永恆性和普遍性。

(2) 發展和運動既有區別又有聯絡。運動包括宇宙間發生的一切變化和過程,既包括前進、上升的,也包括後退、下降的。而發展只是運動中的一種前進、上升的變化。

承認運動即變化的觀點並不一定是辯證法,如機械論、迴圈論只承認某種變化;只有承認發展才是辯證法。

(三) 發展的實質

新事物是指合乎事物發展規律的、具有遠大前途的事物,舊事物則是在事物發展過程中逐漸喪失其存在必然性的、日趨滅亡的事物。新舊事物區別的根本標誌在於它們是否同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相符。新事物必然要戰勝舊事物,是由新舊事物的本質特點和事物發展的辯證本性決定的。

(1) 新事物在舊事物“母胎”中孕育成熟,在舊事物基礎上產生出來的,是舊事物無法克服的。

(2) 新事物否定舊事物中消極、過時、腐敗的東西,繼承發展了舊事物中積極的因素,並新增了—些舊事物所不能容納的豐富的新內容,因而比舊事物更優越,更具有遠大前途和生命力。

(3) 在社會歷史領域,新事物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體現為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四) 唯物辯證法過程論的內容和意義

1. 唯物辯證法過程論的內容

唯物辯證法過程論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

(1) 克服形而上學觀點。形而上學“把自然界的事物和過程孤立起來”,其特有的侷限性在於“它不能把世界理解為一個過程”,認為世界“是一個一成不變的事物集合體”。

(2) 世界和一切事物是不斷變化發展的。把世界理解為一個過程,就是“理解為一種處在不斷髮展的歷史中的物質”。

(3) 事物是作為過程而發生和發展的。在辯證法面前,“除了發生和消滅,無止境地由低階上升到高階的連續不斷的過程,什麼都不存在。它本身也不過是這一過程在思維著的頭腦中的反映而已”。

(4) 過程是有限性和無限性的統一。就一個事物具體過程而言是有始有終,有邊有際的,就整個世界的發展過程而言是無始無終、無邊無際的。

2. 唯物辯證法過程論的意義

(1) 堅持運用唯物辯證法過程論的觀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反對形而上學的“不變論”與“激變論”,堅持階段論,反對超階段論。

(2) 堅持新事物必然代替舊事物的觀點與方法。(3) 堅持對知識、真理的相對性,反對把知識、真理絕對化的觀點。

(五) 規律及客觀性

1. 規律的含義

規律即客觀規律,亦稱“法則”,指事物發展變化過程中的本質的聯絡和必然的趨勢。規律屬於事物、現象之間普遍的本質和聯絡,決定著事物發展的方向和趨勢。

2. 規律的特點

從規律的定義我們可推出規律應具有以下特點:

(1) 既然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所以規律具有本質性的特點。可見規律是“本質的關係或本質之間的關係”。

(2) 既然規律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所以它具有必然性的特點,是事物發展確定不移、必然如此的趨勢。

(3) 既然規律是穩定的聯絡,所以它具有穩定性、重複性、普遍性的特點。

(4) 從本質性、必然性、穩定性可以推出,規律是事物運動、變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和確定不移的秩序,所以它是客觀的,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3. 人的自覺活動與規律的關係

(1) 規律是客觀的,即不以人的意識、意志為轉移。堅持規律的客觀性就是堅持唯物主義的觀點,既反對了否認規律的存在和規律的客觀性的主觀唯心主義觀點,又反對了承認規律同時又認為規律是某種神祕的“客觀精神”所支配的客觀唯心主義觀點。

(2) 規律是人可以認識的,人可以通過自覺的活動發現和認識事物發展的規律,也只有通過自覺活動才能認識規律,科學規律和客觀規律具有同一性。這就在規律問題上堅持了辯證唯物主義的反映論和可知論,反對了唯心主義的先驗論和不可知論。

(3) 規律是可以為人所利用、駕馭的。人類在規律面前並不是消極被動的、無能為力的。規律的必然性內容是人不能改變的,而規律的偶然性的表現形式則是多種多樣的,因此,人們可以按照必然性的要求,改變或利用規律實現的形式來為人的目的服務。

這就在規律問題上既反對了形而上學消極被動思想,又反對了主觀唯心主義。

(六)現象和本質

現象和本質是揭示和反映事物的內在根據和外在表現之間的關係的一對哲學範疇。

1. 含義

現象是指事物的外部聯絡、表面特徵、外在表現。現象可區分為真相和假相,真相是從正面直接表現本質的現象,假相是從反面歪曲地表現本質的現象,都是客觀存在的,假相不同於主觀範疇的錯覺。本質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質,是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內在聯絡,這是由事物內部所固有的特殊矛盾所決定的。

2. 關係

兩者是對立統一的關係。

(1) 兩者的對立表現為,現象是表面的可感知的,本質是內在的,只能靠抽象思維把握;現象是個別的具體的豐富的生動的,本質是共性的、普遍的、深刻的;現象是多變的,本質是穩定的。

(2) 兩者的統一表現為,任何事物都是現象和本質的統一,本質決定現象,現象表現本質,如列寧所說: “本質在表現出來;現象是本質的。”任何現象都從不同程度上表現本質。

(七) 必然性和偶然性

必然和偶然是揭示和反映事物變化發展的確定趨勢和不確定趨勢之間的關係的一對哲學範疇。

1. 含義

必然性是指客觀事物聯絡和發展過程中合乎規律的、一定要發生的、確定不移的趨勢。必然性產生於事物內部的主要矛盾、根本矛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居於支配地位,是一定要貫徹下去的趨勢,決定事物發展的前途和方向。偶然性是指客觀事物聯絡和發展過程中不一定要發生、可以這樣出現也可以那樣出現的不確定趨勢。

偶然性產生於事物次要的和外部的原因,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於從屬地位,對事物發展的必然過程起著促進或延緩的作用,使發展的趨勢具有這樣或那樣的特點和偏差。

2. 辯證關係

兩者是對立統一的關係。

(1) 兩者的對立如上述的含義不同、地位不同、作用不同、穩定持久的程度不同。

(2) 兩者的統一表現為相互依賴、相互滲透: 第一,必然性通過大量偶然性表現出來併為自己開闢道路,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補充和表現形式;第二,偶然性的背後隱藏著必然性,偶然性受內部必然性的支配。

(3) 由於事物範圍廣大,發展無限,所以二者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3.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辯證關係原理的意義

(1) 掌握必然性是科學認識和實踐的基礎,認識必然和利用必然才能獲得自由。

(2) 重視偶然,利用有利的偶然、機遇,避免不利的偶然,通過偶然掌握必然。宣稱“偶然性是科學的敵人”是形而上學觀點。

(3) 堅持辯證決定論,反對唯心主義非決定論與機械決定論。①決定論是主張事物和現象具有規律性、必然性、因果聯絡的一種學說。決定論大體經歷了自發決定論、形而上學決定論、辯證決定論的三種不同歷史形態。

主張“上帝決定論”、“觀念決定論”是偽決定論。②非決定論否認事物和現象的規律性、必然性和因果聯絡,是一種唯心主義的錯誤理論。③辯證決定論把普遍聯絡和發展的觀點具體地統一起來,承認事物發展的普遍制約性,如實地揭示事物發展過程中多種因素的相互作用的統一。

機械決定論則是把經典力學的思維方式當作哲學上的普遍思維方式,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運動變化的結果都是按力學公式產生的,任何結果都是按先決條件決定的和不可避免的,把一切事物的運動變化力學化即簡單化了。

(八) 原因和結果

原因和結果是揭示客觀世界中普遍聯絡著的事物前後相繼、彼此制約的一對範疇。

1. 原因和結果的含義

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現象的現象,結果是指由原因作用而引起的現象。事物或現象之間這種引起和被引起的關係,就是因果關係。

因果聯絡往往與時間的順序性有直接關係。在客觀事物不斷更替的過程中,一般地總是原因在先,結果在後,因而前因後果是因果聯絡的特點之一。但並不是所有前後相繼的現象都是因果聯絡,“在此之後”並不等於“因此之故”。

所以,因果聯絡不僅是先後相繼的—種聯絡,而且彼此之間還有一種引起和被引起的關係。

2. 原因和結果的辯證關係

(1) 原因和結果相互聯絡:①相互依存、相互依賴的。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原因總是伴隨著一定的結果,結果總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沒有無因之果,也沒有無果之因,因果雙方失去一方,另一方就不可能存在。②相互作用,即原因不僅可以作用於結果,結果反過來也可以作用於原因。

每一現象的發展過程往往是互為因果的。

(2) 在事物發展無限鏈條中,原因和結果經常互換位置。

3. 原因和結果辯證關係原理的重要意義

(1) 承認因果聯絡的客觀普遍性是進行科學研究,獲得科學認識的前提。

(2) 正確地把握因果聯絡,有利於總結實際工作經驗教訓。

(3) 準確地把握因果聯絡,能增強工作中的預見性。

(九) 可能性和現實性

可能性和現實性是反映事物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的相互關係的一對範疇。

1. 可能性和現實性的含義

(1) 現實性是包含內在根據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現實處於不斷髮展過程中,它是過去“現實”發展的結果,又是引起將來的“現實”的原因。

(2) 可能性是和現實性相對立的範疇,它指包含在現實事物之中的、預示著事物發展前途的種種趨勢,是潛在的尚未實現的東西。

2. 可能性和現實性的辯證關係

(1) 可能性和現實性是對立的。可能性是潛在的、還沒有成為現實的東西,現實性則是已經實現了的可能性。可能性不等於現實性,現實性也不同於可能性,不能把二者混為一談。

(2) 可能性和現實性又是統一的。①可能性和現實性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現實性離不開可能性,它是實現了的可能性,沒有可能性的東西是不會變為現實性的;而可能性則是尚未、沒有實現的現實性。

②可能性和現實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客觀事物的發展,總是在現實性中產生出可能性,而可能性又不斷變為現實性的轉化過程。

3. 可能性和現實性辯證關係原理的重要意義

(1) 可能性和現實性的對立,使人的主觀能動性具有發揮的必要。

(2) 可能性和現實性的統一,使人的主觀能動性具有充分發揮的餘地。

(3) 可能性轉化為現實性需要一定的條件,要積極創造條件,努力實現好的可能性

高中哲學矛盾的問題,高中生活與哲學的唯物辯證矛盾觀的有關問題

書上這樣說就是書上這樣說,如考試按書上來。實際怎樣,另當別論,有沒有動力都難說。用矛盾,因為作者認為這恰當地概括了事物之間關係的實質。矛盾關係是關係的一種。事物發展的源泉在於外力的推動。矛盾是指事物之間或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的對立 統一的關係。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是事物的內部矛盾,同一性和鬥爭性在事物...

為什麼生活中會有很多的煩惱與無奈

這就是生活,要學會生活,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 囡囡寶貝最乖啦 有煩惱有無奈交織的生活,才是現實生活。多點淡然之態,多點從容知足,就會少很多不悅。 武將裡頭我最大 為什麼炸醬麵裡頭有很多的炸醬和麵?廢話!那是炸醬麵! 因為留給你想的時間太多了,讓自己充實起來就好了。生活多阿q一下,多一點自嘲,什麼事情...

邏輯學與哲學的聯絡是什麼,邏輯與哲學的關係是什麼

哲學的物件是真理,但是以真理為物件的並不只有哲學,宗教和玄學的物件也是真理。哲學認為真理是過程,而過程一定是一種的東西,不是混沌未分的。真理的就是邏輯,所以邏輯學其實和哲學就是同一門學科。黑格爾把他的哲學就叫做 邏輯學 至於邏輯學為什麼會成為哲學的二級學科的說法中的邏輯學,應該是指形式邏輯。形式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