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什麼意思,“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1-09-09 08:12:06

1樓:金牛咲

意思是:憂慮禍患能使人(或國家)生存發展,而安逸享樂會使人(或國家)走向滅亡。

出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告子下》),原文選段: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譯文:一個人,常常發生錯誤,這樣以後才能改正;在內心裡困惑,思慮阻塞.然後才能知道有所作為;別人憤怒表現在臉色上,怨恨吐發在言語中,然後才能被人所知曉。

如果一個國家,在國內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沒有實力相當、足以抗衡的國家和來自國外的禍患,這樣的國家就常常會走向滅亡。

這樣以後才知道憂慮禍患能使人(或國家)生存發展,而安逸享樂會使人(或國家)走向滅亡的道理了。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孟子作為孔子之後儒家學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把孔子的“仁”發展為“仁政”的學說,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主張國君實行“仁政”,要與民“同樂”。孟子的思想學說就是著作《孟子》。

此文選自《孟子·告子下》。春秋戰國時期,戰亂紛爭,一個國家要想立於不敗之地,要奮發圖強,不能安於現狀、不思進取。這篇文章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寫的。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一命題的明確提出,在孟子也許只是為了給人以政治道德上的啟迪。但作為一條具普遍意義的人生哲理,其影響絕不僅僅表現在政治道德上。

特別是“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兩句,直接導引了中國古典文學藝術創造的一條極重要的美學原則的形成,這就是“發憤抒情”這一美學創作原則。

全文采用列舉歷史事例和講道理相結合的寫法,逐層推論,使文章緊湊,論證縝密;此外,文章多用排比句和對仗句,即使語氣錯落有致,又造成一種勢不可擋的氣勢,有力地增強了論辯的說服力。

2樓:刷車

舜發於畎畝①之中,傅說②舉於版築③之間,膠鬲(4)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土⑤,孫叔敖舉於海(6),百里奚舉於市(7)。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8)益其所不能。人恆過, 然後能改;困於心,衡(9)於慮,而後作;徵(10)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入則無法家拂士(11),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註釋】

①畎(quan)畝:田間,田地。②傅說(yuo):

殷武丁時人,曾為刑徒,在傅險築牆,後被武丁發現,舉用為相。③版築:一種築牆工作, 在兩塊牆版中,填人泥土夯實。

④膠鬲(ge):殷紂王時人,曾以販賣魚、 鹽為生,周文王把他舉薦給紂,後輔佐周武王。⑤管夷吾:

管仲。士:此處指獄囚管理者。

當年齊桓公和公子糾爭奪君位,公子糾失敗後,管仲隨他 一起逃到魯國,齊桓公知道他賢能,所以要求魯君殺死公子糾,而把管仲押回自己處理。魯君於是派獄囚管理者押管仲回國,結果齊桓公用管仲為宰相。 (6)孫叔敖:

是春秋時楚國的隱士,隱居海邊,被楚王發現後任為令尹 (宰相)。(7)百里奚舉於市:春秋時的賢人百里奚,流落在楚國,秦穆公 用五張羊皮的**把他買回,任為宰相,所以說“舉於市”。

(8)曾:同 “增”。(9)衡:

通“橫”,指橫塞。(10)徵:表徵,表現。

(11)法家拂 士:法家,有法度的大臣;拂,假借為“弼”,輔佐;拂士即輔佐的賢士。

【譯文】

孟子說:“舜從田間勞動中成長起來,傅說從築牆的工作中被選拔出來,膠鬲被選拔於魚鹽的買賣之中,管仲被提拔於囚犯的位置上,孫叔敖從海邊被發現,百里奚從市場上被選拔。所以,上天將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練,使他的筋骨受到勞累,使他的身體忍飢挨餓,使他備受窮困 之苦,做事總是不能順利。

這樣來震動他的心志,堅韌他的性情, 增長他的才能。人總是要經常犯錯誤,然後才能改正錯誤;。心氣 鬱結,殫思極慮,然後才能奮發而起;顯露在臉色上,表達在聲音中,然後才能被人瞭解。

一個國家,內沒有守法的大臣和輔佐的賢士,外沒有敵對國家的憂患,往往容易亡國。由此可以知道, 憂患使人生存,安逸享樂卻足以使人敗亡。”

3樓:卯芬

舜從田間被堯起用,傅說從築牆的工作中被選拔,膠鬲從販賣魚鹽的人中被舉拔,管夷吾從獄官手裡釋放後被舉用,孫叔敖在隱居的海濱被選拔,百里奚從奴隸市場被贖回並被舉用。   因此上天將要將降下重大的責任在這樣的人身上,就一定要先使他的心智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忍飢挨餓,使他的身體窮困缺乏,使他做事受到阻撓干擾,用這些來激勵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堅韌,增加他所不具備的才幹。   一個人常常犯錯誤,這樣以後才能改正;內心困擾,思慮阻塞,這以後才能奮起;(別人)把憤怒表現在臉上,怨恨吐發於言語之中,這樣(你)才能明白。

國內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主的賢士,國外如果沒有與之相匹敵的國家和外來國家的憂患,國家常常會滅亡。   這樣以後就才知道,憂愁患害使人生存發展,安逸享樂使人萎靡死亡。

4樓:紫荊花

孟子說:“舜從田間勞動中成長起來,傅說從築牆的工作中被選拔出來,膠鬲被選拔於魚鹽的買賣之中,管仲被提拔於囚犯的位置上,孫叔敖從海邊被發現,百里奚從市場上被選拔。所以,上天將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練,使他的筋骨受到勞累,使他的身體忍飢挨餓,使他備受窮困 之苦,做事總是不能順利。

這樣來震動他的心志,堅韌他的性情, 增長他的才能。人總是要經常犯錯誤,然後才能改正錯誤;。心氣 鬱結,殫思極慮,然後才能奮發而起;顯露在臉色上,表達在聲音中,然後才能被人瞭解。

一個國家,內沒有守法的大臣和輔佐的賢士,外沒有敵對國家的憂患,往往容易亡國。由此可以知道, 憂患使人生存,安逸享樂卻足以使人敗亡。”

5樓:匿名使用者

憂愁禍患能使人或國家生存發展,而安逸享樂會使人或國家走向滅亡

6樓:手機使用者

憂慮禍患,人謀求生存發展;由於安逸享樂,人萎靡死亡。

7樓:手機使用者

因有憂患而使人得以生存,因安逸享樂卻足以而使人敗亡。這是字面上的意思,

其大意為:在憂患為求生存,可以迫使你想方設法應對眼前難關,問題來了,你自然就習慣了對付,不會被打倒;而假如一直沉浸在在安逸與享樂中的話,危險一到,就不知所措,極有可能被難題吞噬。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8樓:

【釋義】: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能夠生存,在安居樂業的情況下反而會滅亡。

【原文】: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先秦 孟子及其**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斯人 一作:是人)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譯文】:

舜從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說從築牆的勞作之中被起用,膠鬲從販魚賣鹽中被起用,管夷吾被從獄官手裡救出來並受到任用,孫叔敖從海濱隱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從奴隸市場裡贖買回來並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惱,筋骨勞累,使他忍飢挨餓,身體空虛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動都不如意,這樣來激勵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堅忍,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

一個人,常常出錯,然後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慮阻塞.然後才能奮發;別人憤怒表現在臉色上,怨恨吐發在言語中,然後你就會知道。一個國家,如果在國內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沒有與之匹敵的鄰國和來自外國的禍患,就常常會有覆滅的危險。

這樣,就知道憂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樂足以使人滅亡的道理了。

【創作背景】:

孟子作為孔子之後儒家學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把孔子的“仁”發展為“仁政”的學說,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主張國君實行“仁政”,要與民“同樂”。孟子的思想學說就是著作《孟子》。《孟子》記載了孟子的言行,是一部對話體著作。

其顯著特點一是氣勢充沛,雄辯而色彩鮮明;二是善於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闡述事理。此文選自《孟子·告子下》。春秋戰國時期,戰亂紛爭,一個國家要想立於不敗之地,要奮發圖強,不能安於現狀、不思進取。

這篇文章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寫的。

【賞析】: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篇短文不但立論高遠,見解卓越,道常人所不能道,而且論證明晰,邏輯嚴謹,有不容置辯的說服力。本文善用排比,層層深入進行論證,形成壓倒一切的逼人氣勢,在藝術上也很值得稱道。

9樓:浮如戎

出自於孟子,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能夠生存下去,在安居樂業的情況下,反而會滅亡

10樓:思苦

憂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樂,足以使人滅亡。

11樓:惲瑞淵

處在憂患之中,可以使人或國家生存,處在安逸享樂之中,會使人或國家消亡

12樓:海盜

在,內憂外患中可以生存,安居樂業反而會死亡

13樓:葉孤飛雙

左在內外患的情況下能夠生存,在安居樂業的情況下反而會滅亡。

14樓:亢傲之

知道憂愁足以使人生存 安居樂業的情況下會滅亡

15樓:獅子座

對不起,點錯了,是我弟弄的,嚶嚶嚶,嚶嚶嚶

16樓:新娘飾品古裝

17樓:念曼鈮

對不起,我不會寫哦。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什麼意思?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恆過,然後能改 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古詩《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張海迪身殘志堅,刻苦學習,學會了多種外國語言,不學會了針灸,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海倫 凱勒盲 聾 啞,但她刻苦勤奮,學會了寫作,成為美國著名的作家 教育家。十七歲的體操運動員桑蘭,在一次體操比賽中,不慎摔倒致殘,但她並沒喪失生活的勇氣,始終以燦爛的微笑面對生活,努力鍛鍊,學會自立,現在正就讀於北京大...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啥意思,「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於」是什麼意思?

班丘寄藍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出自 孟子 告子下 意思是艱苦的生活環境能夠鍛鍊人們堅強意志,激勵人們不斷進取 安樂的生活條件容易腐蝕人,沉湎其中會走向頹廢乃至滅亡。原文 孟子曰 舜發於畎畝 之中,傅說 舉於版築 之間,膠鬲 4 舉 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土 孫叔敖舉於海 6 百里奚舉於市 7 故天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