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結婚的習俗,古代婚禮的習俗

時間 2021-09-11 22:28:06

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是禮儀之邦,結婚這麼大的事情當然禮數是少不了的。漢族的婚禮是從求親開始的,包括求親、定親和成親(婚禮)三個部分。其實咱們老百姓的婚禮也差不多這樣,越講究的就跟老祖宗越接近罷了。

首先是求親。古代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首先由男方父母找媒人,向媒人介紹情況、提出尋找要求、給媒人媒禮和展示自己的聘禮能力。

古代媒人都是專業的,媒人根據男方情況到女方家裡介紹男方情況。如女方父母同意,男方前往女方家裡相親。雙方都是由父母出面,但有的地區會讓姑娘藏在一個地方偷偷**男方情況,比如安徽建築一般是一圈小樓圍繞一個院子,男方進來時,姑娘就站在樓上看(估計只能看父親猜想兒子了),樓有很高的圍欄,下面的人看不到上面的,如果中意就告訴父母。

因此,其實中國古代並不是完全掀了蓋頭兩個人才認識的盲婚。畢竟哪個父母都希望自己女兒今後過的好。

雙方如果覺得門當戶對、條件恰當,兩家就會互贈訂婚的信物(有的地方是玉佩,有的地方是大雁)。有趣的是,有的地方如果女方看中男方會給男方送一盞茶,男方若滿意喝完茶後會在桌子上放若乾茶錢(必須是雙數),這樣婚事就算定了。

接下來是定親。雙方交換八字,互贈寫著名字、八字、年齡等的庚貼。如果八字不相沖,就開始納親。

“納親”就是雙方表示彼此接納,男方選定婚前15到20天的黃道吉日來女方送聘禮、聘釵、婚書,來求婚,即所謂過大禮。

在婚禮前幾天,由公認命好的婦女將婚床安放到恰當的位置。並由此人在婚禮前一天鋪床,將床褥床單龍鳳被等鋪好,然後撒上各種象徵吉利的果品(紅棗花生:早生貴子,桂圓:

圓滿,及荔枝豆子等)。這就是“安床”。安床完畢後,任何人都不能再進入新房和接觸新床了。

這是男方。女方要準備嫁妝。嫁妝會在婚禮當天隨姑娘帶過去。

古代嫁妝是女子孃家身份和財富的象徵,嫁妝不足的女子很可能會在婆家受欺負,反之則能幫助自己確立在婆家的地位。這方面的**描述還是挺多,比如紅樓夢裡王熙鳳常拿自己和王夫人(其姑母)嫁到賈府時的陪嫁壓賈璉,總是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最後才到壓軸的成禮。就是我們所說的婚禮了。呼!看來還是現代人輕鬆阿。

首先是迎親。古代婚禮都在傍晚舉行。這跟現代婚禮不太一樣。

好像現代的婚禮必須在中午前將新娘接走到晚上就成二婚了。新郎出門前首先要祭祖,新娘要由母親親自為其梳洗打扮,蓋上紅蓋頭。新郎到達後,新娘由姐姐或伴娘帶出閨房交給父親,再由父親交給新郎。

新人雙雙向岳父母叩別後,新娘就坐上花轎由新郎護送來到男方家。

新郎家的女眷開啟轎門請出新娘,再由男方一位有福氣的女性長輩將打成同心結的紅綢帶交給新人,兩人牽著紅帶走進堂前。此時,忌踩門檻,因為門檻代表門面,新娘必須從門檻上跨過去,並由一女童手持銅鏡照在兩人身上以求圓滿。

終於到了傳說中的拜堂環節了。由禮賓司儀主持,新人在堂前一拜天地、二拜父母,夫妻對拜,然後鼓樂齊鳴送入洞房。

第二天早上,新郎新娘要早起共同拜見公婆,新郎要把自己家裡的所有親屬介紹給妻子,然後由新娘向這些長輩奉茶

第三天是新人共同祭拜祖先,這樣新娘就正式成為這家人了。

最後還要給媒人準備謝媒禮

整個婚禮就正式結束了。所謂“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都是古代男人最風光最得意的時刻

古代婚禮的習俗

2樓:婚禮紀

開臉 屆時請兒女雙全的婦女,以兩條線互相絞合,為待嫁女子拔除臉面之汗毛。有的地區,婚後再拔一次,俗稱“挽面”。

戴絨花當女子出嫁時,頭上多戴一朵絨花。絨花由編草製作成為人的形象,如麒麟送子之類。因絨花與榮華諧音有榮華富貴的意思。

穿鳳衣戴鳳冠

新娘出嫁時的穿著習俗。鳳衣鳳冠是繡有鳳龍圖案和彩飾的衣冠,象徵吉祥富貴,為古代貴族所獨有,後不分貴賤,行於一般女子,繼而又傳襲於婚禮,但因家庭貧富而有所增減。

3樓:匿名使用者

提親,定親,成親:請吃酒,看嫁資,安床伴郎,享先(好日五更時辰,男家以全副豬羊或五牲福禮及果品,在廳堂供祭“天地君親師”,俗稱“享先”。),坐花轎,開面(女家喜娘用五色棉紗線為新娘家絞去臉上汗毛,俗稱“開面”),上轎,拜堂,賀郎酒,鬧洞房.

成親後:回門,滿月盤(新婚彌月,岳父母家遣人送禮品一擔,謂“滿月盤”。)

4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去聽聽相聲 有的相聲對這方面講得很細緻

5樓:倫歆欒曉絲

婚禮《五禮通考

》曾說,自後齊以來,不管

天子庶民,婚禮“一曰納采,二曰向名,三曰

納吉,四曰納徵,五曰

請期,六曰親迎。”

這就是古代

婚禮所分的六個階段,俗稱“六禮”。分述如次:

一、納采:這是議婚的

第一階段,男方

請媒提親後,女方同意議婚,男方備禮去

女家求婚,

禮物是雁,雁一律要活的。為何用雁?雁為

候鳥,取

象徵順乎陰陽之意,後來又發展了

新意,說雁失配偶,終生不再成雙,取其忠貞。

二、問名:是求婚後,託

媒人請問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準備合婚的

儀式。?

三、納吉:是把問名後占卜合婚的

好訊息再通知女方的

儀禮。又叫“訂盟”。這是訂婚階段的主要儀禮。古俗,照例要用雁,作為

婚事已定的

信物。後發展到用戒指、

首飾、綵綢、

禮餅、禮

香燭、甚至羊豬等,故又稱送定或定聘。

四、納徵:是訂盟後,男家將

聘禮送往女家,是成婚階段的儀禮。這項成婚禮又俗稱完聘或大聘、

過大禮等。後來,這項儀式還採取了回禮的

做法,將聘禮中食品的一部或全部退還;或受聘後,將女家贈男方的衣帽鞋襪作為回禮。聘禮的多少及物品名稱多取吉祥如意的

含意,數目取雙忌單。

五、請期:送完聘禮後,選擇結婚日期,

備禮到女家,徵得同意時的儀式。古俗照例用雁,

禮品一般從簡,請期禮往往和過聘禮結合起來,隨過大禮同時決定婚期。

六、親迎:就是

新婿親往女家迎聚的儀式。這項儀禮往往被看做婚禮的主要程式,而前五項則當成議婚、訂婚等過渡性

禮儀。這些

形式中有一部分出於社交關係的需要,如女家的“添妝”,到男家時的“開揖”、“鬧洞房”等,都是確立社會關係的儀禮。純屬親迎部分的儀式,一般用

花轎,分雙頂或單頂,扶親婦上轎的“送親嫂”,陪新郎至女家接人的“迎親客”,都各有要求,起轎、

回車馬、迎轎、下轎、祭拜天地、行合歡禮、入洞房……每一過程又都有幾種到十幾種形式,大多表示祝吉驅邪。親迎的

季節,一般選

在春天,州以農立,適逢

農閒,豐收為是,正好婚配。

婚嫁“六禮”過後,進入過渡期,新婦回孃家的“歸寧”,一直到新婦進入育產期,第二代再行

誕生禮。從此,婚禮只作為一種家慶

紀念日,按週年慶賀(滿一個“花甲”舉行隆重慶賀儀式,叫辦重婚酒),年年值慶,直至終年。在國外,結婚二十五年做銀婚禮。結婚五十年做金婚禮。這些都是婚禮的追憶儀式了.

古時候結婚的習俗

6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是禮儀之邦,結婚這麼大的事情當然禮數是少不了的。漢族的婚禮是從求親開始的,包括求親、定親和成親(婚禮)三個部分。其實咱們老百姓的婚禮也差不多這樣,越講究的就跟老祖宗越接近罷了。

首先是求親。古代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首先由男方父母找媒人,向媒人介紹情況、提出尋找要求、給媒人媒禮和展示自己的聘禮能力。

古代媒人都是專業的,媒人根據男方情況到女方家裡介紹男方情況。如女方父母同意,男方前往女方家裡相親。雙方都是由父母出面,但有的地區會讓姑娘藏在一個地方偷偷**男方情況,比如安徽建築一般是一圈小樓圍繞一個院子,男方進來時,姑娘就站在樓上看(估計只能看父親猜想兒子了),樓有很高的圍欄,下面的人看不到上面的,如果中意就告訴父母。

因此,其實中國古代並不是完全掀了蓋頭兩個人才認識的盲婚。畢竟哪個父母都希望自己女兒今後過的好。

雙方如果覺得門當戶對、條件恰當,兩家就會互贈訂婚的信物(有的地方是玉佩,有的地方是大雁)。有趣的是,有的地方如果女方看中男方會給男方送一盞茶,男方若滿意喝完茶後會在桌子上放若乾茶錢(必須是雙數),這樣婚事就算定了。

接下來是定親。雙方交換八字,互贈寫著名字、八字、年齡等的庚貼。如果八字不相沖,就開始納親。

“納親”就是雙方表示彼此接納,男方選定婚前15到20天的黃道吉日來女方送聘禮、聘釵、婚書,來求婚,即所謂過大禮。

在婚禮前幾天,由公認命好的婦女將婚床安放到恰當的位置。並由此人在婚禮前一天鋪床,將床褥床單龍鳳被等鋪好,然後撒上各種象徵吉利的果品(紅棗花生:早生貴子,桂圓:

圓滿,及荔枝豆子等)。這就是“安床”。安床完畢後,任何人都不能再進入新房和接觸新床了。

這是男方。女方要準備嫁妝。嫁妝會在婚禮當天隨姑娘帶過去。

古代嫁妝是女子孃家身份和財富的象徵,嫁妝不足的女子很可能會在婆家受欺負,反之則能幫助自己確立在婆家的地位。這方面的**描述還是挺多,比如紅樓夢裡王熙鳳常拿自己和王夫人(其姑母)嫁到賈府時的陪嫁壓賈璉,總是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最後才到壓軸的成禮。就是我們所說的婚禮了。呼!看來還是現代人輕鬆阿。

首先是迎親。古代婚禮都在傍晚舉行。這跟現代婚禮不太一樣。

好像現代的婚禮必須在中午前將新娘接走到晚上就成二婚了。新郎出門前首先要祭祖,新娘要由母親親自為其梳洗打扮,蓋上紅蓋頭。新郎到達後,新娘由姐姐或伴娘帶出閨房交給父親,再由父親交給新郎。

新人雙雙向岳父母叩別後,新娘就坐上花轎由新郎護送來到男方家。

新郎家的女眷開啟轎門請出新娘,再由男方一位有福氣的女性長輩將打成同心結的紅綢帶交給新人,兩人牽著紅帶走進堂前。此時,忌踩門檻,因為門檻代表門面,新娘必須從門檻上跨過去,並由一女童手持銅鏡照在兩人身上以求圓滿。

終於到了傳說中的拜堂環節了。由禮賓司儀主持,新人在堂前一拜天地、二拜父母,夫妻對拜,然後鼓樂齊鳴送入洞房。

第二天早上,新郎新娘要早起共同拜見公婆,新郎要把自己家裡的所有親屬介紹給妻子,然後由新娘向這些長輩奉茶

第三天是新人共同祭拜祖先,這樣新娘就正式成為這家人了。

最後還要給媒人準備謝媒禮

整個婚禮就正式結束了。有個**叫途加 網 很多 這些東西

古代結婚的風俗 聘禮 過程

7樓:匿名使用者

婚姻過程是指結婚時的具體實施階段。中國古代把婚禮過程分為六個階段,古稱“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納采,即男家請媒人到女方家提親。若女家同意議婚,則男家正式向女家求婚,正式求婚時須攜活雁為禮,使人納其採擇之意。《儀禮.士昏禮》中說:“昏禮下達,納采用雁。”

問名是男家託媒人詢問女方的姓名和八字,以準備合婚。《儀禮.士昏禮》中記載:“賓執雁,請問名。

”問名的文辭大多是:“某既受命,將加諸卜,敢請女為誰氏。”若女方同意,則授禮;男家即通過占卜測定吉凶。

如果男女八字相合,則進行下一步。

納吉,即把占卜合婚的好訊息告知女方,也是以雁為禮--後世則多以金銀首飾等物為禮。相當於現在的定婚,俗稱送定、過定、定聘。

納徵,即男家將聘禮送往女家,又稱納幣、大聘、過大禮等。古代納徵多以鳥獸為禮,上古時聘禮須用全鹿,後世簡代以鹿皮。崔駰的《婚禮文》中記載:

“委禽奠雁,配以鹿皮。”《詩經.召南.野有死麋》中說:“野有死麋,白茅包之。

有女懷春,吉士誘之。”寫的就是用野鹿向女孩子求婚的事。因為古代納聘多執雁為禮,故送聘禮又叫“委禽”。

當然,古代納徵也並非全用鳥獸為禮,象《衛風.氓》中所說的“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就是以布為聘禮的例子。後來,納徵的禮儀越演越繁,成為六禮中禮儀最繁瑣的過程之一。

請期,即男家擇定結婚日期後,備禮去女家,請求同意結婚的日期。現在民間俗稱“提日子”、“送日頭”。

親迎,即迎娶新娘。其方式、禮節各不相同,但一般是男子親往女家迎親。回到男家後,新郎、新娘共鼎而食,再將一瓠瓜剖為兩半,夫婦各執其一,斟酒而飲,謂之“合巹”--此即後世交杯酒的源起。

這一過程,是婚俗文化中最富民俗色彩的事象之一。

古代富家子女結婚,一般都嚴格遵循六禮的步驟,而普通人家結婚則大多從簡。齊魯之地是古代的文明禮儀之邦,但也並不拘泥於六禮。齊俗不親迎--現在山東臨朐一帶還是如此,。

《詩經.齊風.著》篇謂:

俟我於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瓊華乎而。

俟我於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瓊瑩乎而。

俟我於堂乎而,充耳以黃乎而,尚之以瓊英乎而。

詩中所謂的“著”,指大門與屏之間的空地;庭,則指門內、堂前之地;堂,則為室前之廳。結婚時,男子只等在這三個地方,正說明了齊俗不親迎的婚俗。

後世的婚禮大致沿襲了古代六禮的過程,只是有繁有簡,略有差異而已。然不管風俗如何不同,大致都有一個比較統一的步驟:一說親,二定親,三迎親,四成親--個別婚姻還會有第五個步驟,即退親。

寧波婚禮習俗有哪些,我國的婚禮習俗有哪些

寧波結婚習俗,是從古代 六禮 一納采 二問名 三納吉 四納徵 五請期 六迎親 演變轉化而來的。提親 男女婚姻大事,依父母之命,經媒人撮合,認為門當戶對,互換 庚貼 年齡 生辰八字 壓於灶君神像前淨茶杯底,以測神意。如三日內家中無碗盞敲碎 飯菜餿氣 家人吵嘴 貓狗不安等 異常 情況,則請算命者 排八字...

古代的老祖宗都有哪些“趣味習俗”呢

言若顧 流觴賦詩 六博 放燈 結羊腸。流觴賦詩是比較高雅的一種活動,就是在水邊喝酒吟詩。六博是一種兵種旗戲,類似於象棋。放燈和結羊腸是元宵節的活動,用於祈福。 夏末秋涼 比如 流觴賦詩 這是古代社會比較高雅的一種文化習俗。大多數是在漢族人民當中。也就是一邊在水邊飲酒,一邊做詩,可見也是十分有趣的。 ...

古代皇帝婚禮是怎樣的,古代皇帝結婚稱什麼?王爺呢?

雪落煙國 皇帝一般在太子或者王子的時候就結婚了,而且大部分都是被賜婚,沒有自由,所以婚禮很簡單,就是把新娘接過來 還不能親自去 念一通祝詞便罷。若是自己喜歡的,只能做妾甚至是侍女,根本沒有婚禮。繼位皇帝后也只是有一個皇后的加封禮,所以皇帝也很無奈的。 那時花開 為 婚禮一般都是晚上舉行。皇帝不親自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