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寫給魯迅的絕交信為什麼反目成仇

時間 2021-10-14 20:18:03

1樓:詹智

魯迅先生:

我昨天才知道——但過去的事不必再說了。我不是**徒,卻幸而尚能擔受得起,也不想責誰——大家都是可憐的人間。我以前的薔薇的夢原來都是虛幻,現在所見的或者才是真的人生。

我想訂正我的思想,重新入新的生活。以後請不要再到後邊院子裡來,沒有別的話。願你安心,自重。

這是周作人2023年7月18日寫給胞兄魯迅的決裂信。言簡意賅,立意有三:一,你的行為,我已察覺;二,對你寬容,不加責難;三,今後自重,別再來犯。

從此之後,周作人的心靈和家園都對魯迅死死關閉。這是為何?

魯迅有兩個弟弟,周作人比他小4歲,周建人比他小8歲。2023年8月,魯迅在北京新街口附近的公用庫八道灣11號,花了相當於人民幣3500元(裝修費不算),為全家買了一所大宅院。這用去了魯迅幾乎一年的工資,當時魯迅月薪合600人民幣(不包括稿酬)。

這年12月,魯迅回鄉賣掉紹興舊居,偕母親魯瑞、妻子朱安進京,從此跟作人及他的日本妻子信子以及建人同住這座宅院。

四年之後,2023年的7.18,成為兩人的決裂日。7月3日,兩人還同去過東安市場,到了7月14日,見魯迅日記所寫:

「是夜始改在自室吃飯,自具一餚,此可記也。」以往,魯迅家族的人都是聚在一起吃大鍋飯,他突然改吃獨食了,家裡肯定有異事發生。要知魯迅尤擅得理不饒人,且好絮絮責人,獨對此事一生緘默,內裡似有隱情不變亮出。

而周作人同天日記,亦無記載。到了7月17日,周作人終於知道魯迅所為,在當天日記中錄下涉及跟魯迅決裂的十來字,後覺不妥,便「用剪刀剪去了」(見《知堂回想錄》之不辯解說)。

又經一夜思考,周作人的情緒由震驚、憤怒趨向平靜,但以他對魯迅性格的瞭解,此事絕不能以沉默來聽之任之,他要給這位多年以來一直以兄長和家長自恃的人,顯示自己人格尊嚴的明確資訊。所以,來到7月18日,魯迅便接到了周作人的這封信,一封信斬斷了兩人的兄弟之情,也封住了兩人的解釋之口,給現代文學留下一個永久謎團。而魯迅日記對此竟然一字未提,他在躲避此事,竟不敢像個爺們一樣面對此事。

日記並非給人看的,而是寫出來給自己解氣的,可性喜負氣的魯迅竟不留一字。

讓我們去周作人的決裂信中尋些蛛絲馬跡。信之開頭直呼「魯迅先生」,口吻已是冷漠之極,形如對待路人,小弟與長兄兼家長之間的關係完全扯平。「我昨天才知道」,這一句暗伏殺機,可見以前不知道,那必是有關人格尊嚴的事件。

「但過去的事不必再說了」,既然我現在知道了,相比你也明白了,你應該知道我知道什麼了,沒必要在此披露了,以免大家難堪,我周作人給足你魯迅面子。所謂「過去的事」,說的是昨天剛得知的那種事,似不止一次,且持續較長。

「不是**徒」這句,道出自己不能像個教徒那樣忍辱負重,寬恕此事。「尚能擔受得起」,足見此事重大,對周作人算個大傷害,需要以意志來「擔受」。「不想責誰」,此言相當微妙,這裡的誰,既可暗指魯迅,又暗含一個巴掌拍不響之意,貌似涉及雙方,會不會自己的日本老婆信子也有一定的因素?

周作人何等洞悉人性,自知這類複雜曲折事情,若想犁清細節,無異再辱一回。

「大家都是可憐的人間」,以俯瞰姿態,帶著無奈悲憫,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他周作人,更是受辱方,自在可憐之中。「以前的薔薇的夢原來都是虛幻」,可見此事對他從前美好的冀望具有毀滅一擊,周作人能不頹嗎?他本是手不釋卷、目不窺園的一介書生,不料後院出醜,自己的媳婦紅杏不出牆,也在門口探一頭,美夢粉碎,心寒呀!

這「真的人生」,便是周作人對現實的猝醒,在「真的人生」中,夢沒辦法再延續下去了。於是他「訂正思想」,改變自己以往過於理想化的幼稚,加入到「新的生活」,這新生活即是對魯迅、對人生、對魯氏大家庭的重新審視,過去的看法已絕然改變,跟魯迅的決裂已迫在眉睫。「不要再到後邊院子裡來」,這是給魯迅下的免戰的戰書,要將兄長徹底逐出自己的生活。

這已明確告訴魯迅,後院就是你的禁區,你不可越雷池一步。周作人在這裡要捍衛自己的家庭和生活,絕不容許大哥插足,這是否意味著魯迅已然涉足周作人的私生活了?

最後,勸誡魯迅要「安心,自重」,為弟的當然知道為兄的心性狹小多疑,必會寢室不寧,焦慮異常,所以勸其別自擾,沒事的,事過去就過去了,別老放在心裡,容易毀身子骨。「自重」一詞的延伸含義應是輕賤不如自重,可見當時魯迅對周作人家庭的侵擾已相當嚴重了。

大感意外的是,魯迅對周作人的絕交採取預設態度,消極迴避,絕無辯解,與跟別人文筆論戰時那種匕首投槍般的風格,真是差得十萬八千里。這些天來,魯迅一篇小文也沒寫,默默望著弟弟言辭寥寥的絕交信,飲悶酒度日。8月2日,魯迅終於帶著妻子朱安,離開住了四年的八道灣大院,搬入西四磚塔衚衕61號小院。

這是魯迅迴應周作人絕交信的惟一途徑——走為上,是息事寧人、擺脫尷尬的惟一選擇。

究竟,在2023年的這個炎炎夏日,北平八道灣庭院深深深幾許的大院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以至於魯迅、周作人一奶同胞兄弟之間,一定要死掰絕交?

2樓:匿名使用者

魯迅和周作人兄弟決裂,可以是說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大的謎案之一。

事情發生在2023年7月18日。那一天,周作人寫了一封絕交信,19日上午交給魯迅,此信大意如下:

魯迅先生:我昨天才知道--但過去的事不必再說了。我不是**徒,卻幸而尚能擔受得起,也不想責難--大家都在可憐的人間……以後請不要再到後邊院子裡來,沒有別的話。

願你安心,自重。七月十八日,作人。

關於這次決裂,一般有兩種解釋,一種是「經濟」說:周作人之妻羽太信子持家「揮金如土」(周建人語),魯迅對此不滿,羽太信子認為魯迅有私蓄,後因此愈演愈烈而反目,周作人站在妻子一邊。另一種則是「聽信讒言」說:

即有謠言說魯迅與周作人之妻有情愛糾葛,周作人聽信讒言因此反目。後一種解釋在材料上沒有任何依據。

3樓:

據王曉明先生《無法直面的人生——魯迅傳》研究:周作人以為魯迅和他的妻子羽太信譽不正當的關係,實際上魯迅也許在日本時和她有過交往,而自從羽太成為弟媳後早就沒聯絡了,後者卻還藕斷絲連。真是造化弄人。

4樓:自費

因為兩人的政治立場不同 周作人是國民黨派的 而魯迅雖然美有加入共產黨 但實際上是站在**一邊的

魯迅先生和他弟周作人的矛盾是怎麼回事?怎麼弄反目成仇了!

5樓:匿名使用者

魯迅與周作人為什麼會失和?這已經成了中國現代文化史上

6樓:

2023年7月19日,周作

人給魯迅送來了「絕交信」,40年的兄弟之情一信之間斷交2023年周作人給魯迅的斷交信:「我昨天才知道,——但過去的事不必再說了。我不是**徒,卻幸而尚能擔受得起,也不想責誰,——大家都是可憐的人間。

我以前的薔薇的夢原來都是虛幻的,現在所見的或者才是真的人生。我想訂正我的思想,重新入新的生活。以後請不要再到後邊院子裡來,沒有別的話。

願你安心,自重。」

信寫得平和,一如周作人本人,但字裡行間,決裂的堅定,躍於紙上。就這樣,兩兄弟失和。信中的「過去的事不必再說」,是什麼事,一些有關或略知的人都語焉不詳。

後來,許壽裳在《亡友魯迅印象記》作了解釋,「作人的妻羽太信子是有歇斯底里性的。她對於魯迅,外貌恭順,內懷忮忌。作人則心地糊塗,輕聽婦人之言,不加體察。

」是不是這樣,也不得而知。

7樓:孤星一點熒

他們的矛盾也主要由周作人的妻子引起來的,周作人的妻子好象是個日本人。

魯迅與周作人是怎麼反目成仇的?

8樓:e拍

魯迅三兄弟搬住一家後,家政大權便握在了周作人的日本妻子——羽太信子手中。魯迅當時的月收入為400大洋左右,他除留下香菸錢和零用花銷,絕大部分薪水交給羽太信子掌管。

在生活上,羽太信子擺闊氣講排場,花錢如流水,用度上沒有計劃和節制。家裡僱了六七個僕傭,每餐飯如果稍不合口味,便撤了另做。孩子上學,僱有專門的黃包車伕。

遇有家人偶感風寒,必延請索價不菲的日本醫生。

從當時魯迅兄弟的收入情況看,600個大洋摺合成現時的人民幣,約為3萬元左右,只要安排得當,一家人的日子會過得舒適安逸。然而,羽太信子除了肆意揮霍外,根本不會持家。至於周作人,從不問這類凡間俗事,一頭扎進他的「苦雨齋」,潛心治學。

魯迅從兄長的角度出發,當然不能容忍羽太信子如此揮霍無度,待至後來,因校方拖欠,他的薪水往往不能按時交出來,一家人的開支無形中短出了一截,加之他曾數度規勸弟媳,於是,矛盾便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魯迅日記裡出現與二弟的反目,是2023年7月。14日夜,魯迅開始一個人在自己的屋子裡吃飯,不再跟周作人們在一起用餐。魯迅是這樣記載的:

是夜始改在自室吃飯,自具一餚,此可記也。很大的矛盾,在魯迅的日記裡,好像十分平淡和平常。

19日上午,魯迅收到周作人的信,兩個人的關係徹底破裂,親兄弟二人從此公開反目。魯迅接到信,就開始整理書籍和行李,重新看房子,搬出了八道灣。

擴充套件資料

周作人一生中至少有兩件大事,羽太信子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一是周作人與乃兄魯迅的決裂,二是周作人「七七事變」後沒有南下而留在北平,並最後落水出任偽職。

周建人似乎對這個日本嫂嫂頗有微詞。他在《魯迅與周作人》一文中有如下的記述:「增田涉說:

『他(指魯迅)常買糖果給周作人的小孩(他自己那裡沒有小孩),周作人夫人不讓他們接受而拋棄掉。他用充滿傷感的話說:好像窮人買東西也是髒的,這時候使我想起他常說的寂寞這個詞來。

』魯迅對我說的是,他偶然聽到對於孩子有這樣的呵責:『你們不要到大爹的房裡去,讓他冷清煞。』」

在周建人看來,魯迅與周作人夫婦的隔閡主要源於彼此生活方式的不同。羽太信子慣於揮霍,可以說「揮金如土」。「周作人不僅把自己每月的全部收入交出,還把多年的積蓄賠了進去,有時還到處借貸,自己甚至弄得夜裡寫文章時沒有錢買香菸和點心。

」魯迅在2023年6月11日的日記中記載那天下午他去八道灣取東西,與弟弟和弟媳發生的一場衝突。中有「其妻向之述我罪狀,多穢語」等語。根據魯迅這個記載判斷,這個羽太信子的性格可能是相當潑悍的。

對這一性格特點,周建人還舉了一個例子,他說:「早在辛亥革命前後,他(周作人)攜帶家眷回國居住在紹興時,他們夫婦間有過一次爭吵,結果女方歇斯底里症大發作,周作人**,而他的郞舅、小姨指著他破口大罵,從此,他不敢再有絲毫『得罪』。相反,他卻受到百般的欺凌虐待,甚至被拉到日本使館去講話。

」周建人說周作人是意志薄弱、性情和順,卻不辨是非。魯迅對周作人的評價是「昏」。這兄弟倆的意見倒也一致。

周作人《苦雨》的寫作時期,周作人《苦雨》的人物有哪些

抗戰早期1921左右 周作人 苦雨 的人物有哪些?簡述周作人在理論上對新文學的三點貢獻 5 可以分4個板塊 一個主機板塊 名字生活中的文學 4個小板塊 分別是 什麼是文學?文學的藝術 愛文學 風苦雨 悽風苦雨 解釋 悽風 寒冷的風 苦雨 久下成災的雨。形容天氣惡劣。後用來比喻境遇悲慘淒涼 希望我的回...

平民的文學是周作人在哪發表的,周作人《人的文學》被收錄在哪本散文集裡

fly劃過的星空 平民的文學是周作人在五四文學革命中發表的。中國五四文學革命中提出的一個建設新文學的主張和口號 最初由周作人於1919年1月在 平民文學 一文中正式提出,指與文言的貴族文學相對立的 表現普通人們普遍與真摯感情的文學。周作人認為,平民文學與貴族文學的主要區別在於 平民文學應以普通的文體...

周作人的《故鄉的野菜》寫於哪年,求周作人的《故鄉的野菜》原文

故鄉的野菜 是周作人的名作之一,創作於一九二四年二月,發表於同年四月五日的 晨報副鐫 這篇散文僅一千餘字,記述了故鄉的三種野菜,言簡意深,意味深厚,典型體現了周作人美文的特點,也成為散文大師最初的 言志 經典之作。細究起來,故鄉的野菜 有三點值得我們注意 一為高妙的散文藝術 二為濃郁的地方風味 三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