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分別是杜甫在什麼情況下寫的

時間 2021-10-14 22:25:42

1樓:金牛咲

創作背景:

1、《春望》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祿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軍攻陷潼關,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於靈武(今屬寧夏),是為唐肅宗,改元至德。

杜甫聞訊,即將家屬安頓在都州,隻身一人投奔肅宗朝廷,結果不幸在途中被叛軍俘獲,解送至長安,後因官職卑微才未被囚禁。唐肅宗至德二年(756)春,身處淪陷區的杜甫目睹了長安城一片蕭條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名作。

2、《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作於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春天。寶應元年(762年)冬季,唐軍在洛陽附近的衡水打了一個大勝仗,收復了洛陽和鄭(今河南鄭州)、汴(今河南開封)等州,叛軍頭領薛嵩、張忠志等紛紛投降。

第二年,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兵敗自縊,其部將田承嗣、李懷仙等相繼投降,至此,持續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宣告結束。杜甫是一個熱愛祖國而又飽經喪亂的詩人,當時正流落在四川,聽聞這個大快人心的訊息後,欣喜若狂,遂走筆寫下這首詩。

擴充套件資料

1、《春望》,作品原文: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譯文:國家淪陷只有山河依舊,春日的城區裡荒草叢生。憂心傷感見花開卻流淚,別離家人鳥鳴令我心悸。

戰火硝煙三月不曾停息,家人書信珍貴能值萬金。愁悶心煩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髮疏稀插不上簪。

2、《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作品原文: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譯文:劍門外忽傳收復薊北的訊息,初聞此事分外歡喜淚灑衣衫。回頭看妻兒的愁雲頓時消散,隨便地收拾起詩書欣喜若狂。

日頭照耀放聲高歌痛飲美酒,明媚春光陪伴著我返回故鄉。快快動身起程巴峽穿過巫峽,我穿過了襄陽後又直奔洛陽。

2樓:匿名使用者

在中國文化架構中河流是「南北」走向,不是「東西」走向的!「高地」在北,河流可能是「東西」向嗎?所謂「大河向東流」是逆祖叛根的「豪語」。

3樓:匿名使用者

春望-唐肅宗至德元載(756)六月,安史叛軍攻下唐都長安。七月,杜甫聽到唐肅宗在靈武即位的訊息,便把家小安頓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肅宗。途中為叛軍俘獲,帶到長安。

因他官卑職微,未被囚禁。《春望》寫於次年三月。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時所作。這一年杜甫52歲,由於安史之亂而漂泊到劍門之外已是第五個年頭,杜甫無時不期望著能夠平息叛亂,葉落歸根。突然他聽說官軍收復了薊北,喜極而泣,不能自抑。

作者用了「忽傳」、「初聞」、「卻看」、「漫卷」四個連續動作,把驚喜心情有表達得淋漓盡致。而在「即從」、「穿」、「便下」、「向」這四個富有動感節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著自己彷彿已經穿過巴峽、巫峽,路過襄陽、洛陽,回到了夢寐以求的家鄉。後人說:

「此詩句句有喜躍意,一氣流注,而曲折盡情,絕無妝點,愈樸愈真」,此詩是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詩」,如此等等,都是非常精當的評語

相同之處都是戰亂

不同之處春望沒有收復土地的悲傷之情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收回了土地的激動之情。

4樓:陽光橙子的夢

【春望】

安祿山起兵反唐,由於唐玄宗寵妃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誤導玄宗,把守潼關的哥舒翰派到關外攻打叛軍大本營,中途哥舒翰被俘。安祿山沒有了勁敵,一下子就攻下長安。唐玄宗帶領妃妾皇子,與大臣們逃往靈武。

玄宗退位,太子李亨在靈武稱帝。

唐肅宗至徳元年(756年)八月,杜甫從鄜州前往靈武投奔唐肅宗,途中為叛軍所俘,後被困居住在長安。這首五言律詩作於次年唐肅宗至德二年(757)三月。

當時長安被安史叛軍焚掠一空,滿目淒涼。杜甫眼見山河依舊而國破家亡,春回大地卻滿城荒涼,在此身歷逆境、思家情切之際,不禁觸景傷情,發出深重的憂傷和感慨。詩人在這首詩中表現了愛國之情。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這首詩作於唐代宗廣德元年(763)春。前一年冬,唐軍在洛陽附近打了一個大勝仗,收復了洛陽等地。廣德元年正月,叛軍首領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兵敗自殺,延續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至此平息。

在戰亂中漂泊受難、飽經滄桑,正流離於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臺)的杜甫,聽到這個訊息,驚喜欲狂,心中激盪,難以自抑,狂喜之餘,以飽含激情的筆墨,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七律。

5樓:有愛糖

喜慶開心高興,國家失地收回舉國歡慶的情況下吧,不懂可追問

讀完杜甫的春望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詩歌,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人形象?

6樓:陽臺上的貓昀

春望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春望》是唐朝詩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的前四句寫春日長安悽慘破敗的景象,飽含著興衰感慨;後四句寫詩人掛念親人、心繫國事的情懷,充溢著悽苦哀思。這首詩,作於唐肅宗至德二年(757)。

當時長安被安史叛軍焚掠一空,滿目淒涼。杜甫眼見山河依舊而國破家亡,春回大地卻滿城荒涼,在此身歷逆境、思家情切之際,不禁觸景傷情,發出深重的憂傷和無限的感慨。詩人在這首詩中表現了愛國之情。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 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 便下襄陽向洛陽。

杜甫在這首詩下自注:「餘田園在東京。」詩的主題是抒寫忽聞叛亂已平的捷報,急於奔回老家的喜悅。

此詩除第一句敘事點題外,其餘各句,都是抒發詩人忽聞勝利訊息之後的驚喜之情。詩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湧直瀉。

7樓:卻雨桖

讀完杜甫的春望,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詩,看到一個具有強烈愛國熱情的人的形象。

8樓:

可以看到詩人掛念親人、心繫國事的情懷,充溢著悽苦哀思,詩人濃濃的愛國之情,看到國家蕭條冷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以及看到安史之亂結束後詩人高興的神態和心情。

寫出《春望》《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兩首詩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9樓:資料不詳

春望唐肅宗至德元載(756)六月,安史叛軍攻下唐都長安。七月,杜甫聽到唐肅宗在靈武即位的訊息,便把家小安頓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肅宗。途中為叛軍俘獲,帶到長安。

因他官卑職微,未被囚禁。《春望》寫於次年三月。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時所作。這一年杜甫52歲,由於安史之亂而漂泊到劍門之外已是第五個年頭,杜甫無時不期望著能夠平息叛亂,葉落歸根。突然他聽說官軍收復了薊北,喜極而泣,不能自抑。

作者用了「忽傳」、「初聞」、「卻看」、「漫卷」四個連續動作,把驚喜心情有表達得淋漓盡致。而在「即從」、

「穿」、「便下」、「向」這四個富有動感節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著自己彷彿已經穿過巴峽、巫峽,路過襄陽、洛陽,回到了夢寐以求的家鄉。後人說:「此詩句句有喜躍意,一氣流注,而曲折盡情,絕無妝點,愈樸愈真」,此詩是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詩」,如此等等,都是非常精當的評語。

相同之處都是戰亂;

不同之處春望沒有收復土地的悲傷之情,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收回了土地的激動之情。以上供參考。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意思,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古詩意思

收復失地 打仗的時候土地被侵略者佔領 後來被我方收復了 這首詩寫出杜甫,聽到安史之亂結束後的欣喜之情。啊睡覺啦哭咯福吧咯哦去姥姥家啦啦啦路讓我看看v5就哦ok哭咯哦具體來講聽話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古詩意思 改寫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今天,又是陽光燦爛。杜甫在梓州已經住了很長時間,他們一定是因安史之亂而逃...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古詩意思加賞析,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古詩意思加賞析?

大愚若智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全詩意思 劍外忽然傳來收薊北的訊息,剛剛聽到時涕淚滿衣裳。回頭看妻子和孩子哪還有一點的憂傷,胡亂地捲起詩書欣喜若狂。日頭照耀放聲高歌痛飲美酒,趁著明媚春光與妻兒一同返回家鄉。就從巴峽再穿過巫峽,經過了襄陽後又直奔洛陽。賞析 此詩作於唐代宗廣德元年 7...

為什麼說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詩

因為安史之亂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杜甫早就盼望能早日平定安史之亂。當這一天終於盼來時,他竟激動得悲喜交加,喜極而哭。因為杜甫原來的詩總是為國家的不幸而嘆息,在那次是因為收復失地所以有點快樂。他一般寫憂國憂民的。這裡是懷著比較高興的心情。快 即快樂。因為祖國失地剛收復回來所以愉快。杜甫是現實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