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哲學中被稱為主體的是,中國傳統哲學的知行觀有哪些

時間 2021-10-14 22:50:26

1樓:仙源渺渺

中國社會主義統馬克思主義和儒、釋、道、天主、**、伊斯蘭五大教。

不可忽略馬克思主義在一部分人頭腦的存在,並且作為官方的思想以及教育的思想。

而中華民族並非僅有漢族,而是有五十六個兄弟民族,他們的思想和信仰同然構成中國傳統哲學主體,忽視這一點就構成不了中華民族大家庭這個主體。

為什麼又要中國社會主義統呢?

因為、毛老人家、鄧伯伯的思想的理論創造、及其五十六個兄弟民族集體主義,互相關心,互相幫助、感動中國的共同思想和信仰共同願望。

還有是中國社會主義,在人們追求和諧與知識、富強與幸福中不存在任何相互牴觸的矛盾!

中國社會主義更是與時俱進、建設創造型的民族大家庭的中華民族的共同文明結晶。

故此,中國傳統哲學中被稱為主體的是中國社會主義!

我還補充一點就是:馬克思主義和儒、釋、道、天主、**、伊斯蘭五大教,都蘊涵豐富的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如:集體、社會、大家、仁愛、大慈、大德、大和、天下為公、大愛無疆……等。

2樓:局外人士

中國傳統哲學一直強調的是中庸,是順應自然,是和大自然的和諧

3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傳統哲學中被稱為主體的是「天道」,也就是以道德為主體的形而上學

中國傳統哲學的知行觀有哪些

4樓:

生而知之(孔子)

不慮而知(孟子)

不行而知(老子)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中國古代哲學有那些特點

5樓:水俘

1、重人生。中國古代的哲學家,常常從生活實踐出發,研究各種哲學問題,因此特別注重人生的研究。儒家哲學中所講的心、性、情、氣、意、良知等都表示對人生、人性以及人的生命的一種認識;道家從另外一個角度給予人生以極大的關注,理想的人生境界--精神的逍遙與解脫,是道家矢志不渝的追求。

那飄逸灑脫、高潔絕塵的風骨神韻,歷來是道家所向往人生境界;佛教則把追求淨化超升,從而達到「涅 」境界,作為人生的終極目標。把儒家的真性、道家的飄逸、佛教的超脫融合起來,就可以體會出中國古代人生哲學的境界。

2、重踐履。知行關係是中國古代哲學家特別關注的問題之一,它所涵蓋的是理論理性和實踐理性的統一,中國古代哲學家偏重於踐行儘性,履行實踐。孔子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所謂「樂之」,就是依其所知以實踐,而獲得一種樂趣。

中國古代哲學家的興趣不在於建構理論體系,不只是把思想與觀念表達出來就達到目的,而在於言行一致、知行統一。自己所講的與自家身心的修煉必相符合。當然這裡的踐履並非人類的生產實踐,而是偏重於個人的修德重行。

由此,便引出第三點。

3、重道德。中國古代哲學從本質上講可以說是一種道德哲學。無論是儒家的三綱領(明明德、新民、止於至善)八條目(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還是道家的修道積德,無不以道德實踐為第一要義。

通過道德實踐,可以提高人的道德修養,從而達到社會整體關係的良性互動--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夫敬婦從、兄友弟恭、朋友有信。這種重視道德踐履的傳統,是中國哲學中知識論不發達的原因,也是中國古代宗教不發達的原因。

4、重和諧。重和諧是中國古代哲學一貫傳統。《易傳》講「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所謂「太和」,就是至高無上的和諧,最好的和諧狀態,而張載提出:

「太和所謂道,中涵浮沉、升降、動靜相感之性,是生氤氳相蕩勝負屈伸之始」,即太和便是道,是最高的理想追求,即最佳的整體和諧狀態。但這種和諧是包含著浮沉、升降、動靜等矛盾和差別的和諧,因此這種和諧是整體和動態的和諧,是一種更高意義上的和諧。與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一致,中國傳統哲學也十分重視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孟子的所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強調的就是要以和諧為最高原則來處理包括君臣、父子、夫婦,乃至國家和民族的關係,從而達到「人和」的境界。

儒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闡述了要實現「和」的理想,最根本的途徑是「持中」,並通過對持中原則的體認和踐履,去實現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天道之間的和諧與平衡,這就是「極高明而道中庸」,因此中庸之道是中國古代哲學的基本精神之一。

5、重直覺。中國古代哲學不重視形式上的精密論證,也沒有形式上的條理系統。而只注重生活的實證,或主體的直覺體驗,體驗久久,有所感悟,以前的種種疑惑豁然開朗,日常的經驗得到貫通,這樣也就有所得,所得所悟的記錄就是現在還可以看到的哲學著作。

由於是所得所悟的記錄,因此中國哲學著作就少有西方哲學著作那樣的嚴密論證和邏輯結構,而多是一些文章斷片。這些哲學思想是哲學家們所得所悟的思維以及直覺體驗的結晶,無論是影響深遠「天人合一」、「道」,還是孟子所講的盡心、知性、知天,養「浩然之氣」,莊子講「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魏晉玄學家講「言不盡意」,「得意忘象」,都是一種並不能由語言概念來確指、來表現,而只能靠主體依其價值取向在經驗範圍內體悟的思想。

至於中國禪宗更是把中國哲學重直覺的特點發揮的淋漓盡致,所謂明心見性、立地成佛全靠直覺與頓悟。中國古代哲學重直覺而忽視了邏輯的推理和概念分析的特點,是中國哲學知識論貧乏和道德哲學發達的根本原因

6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哲學 講究天人合一 講究人與自然的融合

7樓:江南的風

這是一半句話能說清楚的嗎?有的人研究了一輩了還沒有弄懂什麼是哲學,更不要說中國哲學的特點了。

8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毀了中國哲學----

我國傳統審美的特點

9樓:天下的大路

我國傳統審美的特點如下:

一,意向思維,由於中國哲學重視心理情感,必然以主體的情感意識的主要內容,不同於西方以外界事物為物件從而獲得認識的觀照 。中國美學是建立在主客統一基礎上的,主體不是以客體作為認識物件,從而形成物件化、或邏輯化、或公理化的觀照 ,而是面向主體自身,進行內在體驗的。這審美觀 在一定意義上具有形上思維的性質,但又不同於西方的形而上學,它是一種人學形而上學,不離形而下者而在。

二,整體性的思維模式。中國文化偏重綜合,弱於分析,許多概念帶有模糊性,但這種系統的、整體性的思維方式卻體現出典型的東方美學智慧,例如觀風俗以知盛衰 、以大觀小 等。

三,是一種意象。看重主觀情致與客性思維是由意象出發,而省卻推理過程或直覺或頓悟的思維方式,富有靈感性、創造性,這樣可避免由於追求精確嚴密性不易獲致美的享受的邏輯思維方式澄懷觀道就是這種意象思維的代表。

四,是一種直覺思維。西方的並不排斥直覺思維,在這一點上似乎有了契合點。但是我們仔細分析就會發現二者實質上是不同的。

直覺體驗也不排斥和否定理性思維,並不和理性思維相對立,而是感性、理**互為用,相輔相成,有別於西方嚴格區分感性、理性。

總之,審美被賦予了濃郁的東方特色。中國人嫻熟地將自己的情感滲透於其中,使帶有情感色彩具有了鮮活的生命力,由感性、理性、情感交織而成的,較之等其他美學範疇,它更明顯地體現了中國人人本主義的審美傾向。

10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傳統審美學的特徵 美是客觀事物的一種屬性,美感是人對美的主觀感受,審美則是評價事物,獲得美感的認知活動。審美的意義主要在於引導人們去創造美和審美學。中國傳統哲學中的審美學就是在漫長的審美過程中產生的。

每一種事物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使人產生美感的性質,這就是它固有的美。然而人的美感卻是人的需要、情緒所決定的不穩定感受。花是美的,幾乎所有的人都對花產生美感,但花圈就叫人感到不美,將紅花送給一個土匪,則會引起他怕掛花(受傷)的不祥疑忌。

弄清這個道理,就可以設身處地地理解古人的審美觀。 原始社會審美觀的顯要特點是功利性。群婚利於繁衍和洩慾,於是人人以群婚為美;勞動能給人帶來利益,於是人們以勞動為美,模仿勞動創造了舞蹈、繪畫;狩獵英雄以斑爛的紋飾恐嚇野獸,滿身傷疤是勇敢的標誌,於是有的民族以斷髮紋身和傷痕累累為美;公平、友愛有利於人類的生活,於是人們以善為美。

這種美感其實是好感。這種審美觀先由功利評審而來。人們審美、追求美、議論美,於是原始社會的審美觀就產生了。

中國我國宗主社會和君主社會的意識形態差別不大,所以從夏朝到春秋末,再到清末的審美觀差別不大,都以倫理化為其主要特點。生活,尤其是等級生活的需要,使人漸漸養成了倫理觀,「三綱五常」是其基本要點。於是人的美感也逐漸倫理化:

一夫一妻白頭偕老為美;女子守節持貞為美;父慈子孝,相互包庇為美;仁義為美;誠信為美;謙恭為美;中庸合俗為美;團結統一,忠君敬祖為美;攻讀詩書,建功立業,**厚祿,夫貴妻榮為美;等等。人們競相求美,至有忍痛割愛,泯滅天良者。故殉節身死者有之;假仁假義者有之;槍打出頭鳥者有之;奉承巴結,人血染紅頂子者有之;安分守已、老死溝壑者亦有之。

在文學藝術的創造與審美中,倫理也成了傳統的法則。六代樂舞,《詩》、《禮》、《樂》諸經,被奉為美的楷模;鄭衛之音,被稱為「亂世之音」;「桑間濮上」之音被稱為「亡國之音」(《禮記·樂記》);繁音(繁雜的**,見《左傳·昭公元年》)、細音(尖細婉轉的**,見《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慢音(凌亂的**,見《禮記·樂記》)、過音(過分的**,見《周禮·春官》)被稱為淫聲、邪聲,斥之於大雅之堂以外。中庸之道深刻地影響了中國傳統的文學藝術風格和審美觀,所以《禮記·樂記》稱:

「樂由**,禮自外作;樂由**故靜,禮自外作故文。大樂必易,大禮必簡」。這就是說,文靜、簡易、中正、平和為中國傳統文學藝術美的標準。

這種風格在中國舞蹈上的表現就是以圓曲的形象為美;在中國畫上的表現就是含蓄、樸素、淡雅為美,並注重疏密、濃淡、粗細、乾溼、工拙、大小、長短的和諧;在中國戲劇上的表現就是以調和矛盾和大團圓結局為美,以喜劇為多。這些審美學特徵在雕塑、建築和詩文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現。中國倫理學對中國審美學的深刻影響,構成了中國審美學的突出特點。

這些特點反過來又影響了中國傳統哲學的其它方面,彼此相得益彰,遂使中國傳統哲學自解自圓、封閉穩定,對許多外來影響都能同化改造。

中國古代哲學被概括為哪幾個發展階段

11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階段:先秦哲學先秦哲學是中國哲學文化高峰時期,後期哲學發展再無出其右者.先秦哲學不僅對群體有著鮮明的闡釋,更對個體生命有著深入的**;

第二階段:封建哲學從秦始皇實現大一統到洋務運動以來,中國陷入五百年一大亂,三百年一亂當中.哲學的橫向發展停滯,停留在對儒學框架內的**與研究.

第三個階段:中西哲學從洋務運動的「中體西用」到五四運動文化改革,中國的哲學受到西方哲學的巨大顛覆,中國人開始思考中國哲學的缺陷,並試圖通過「器物引用」(以洋務運動為代表)、「體制改革」(以戊戌變法試圖模仿西方的君主立憲制的代表)、「文化引進」(以五四運動高舉民主與科學旗幟,抨擊舊文化提倡新文化為代表)來改寫中國哲學.

第四個階段:混沌哲學從五四運動至十年文革,對中國傳統哲學進行徹底摧毀.

第五個階段:唯物哲學十年文革後至今,由於五四運動及二次世界大戰的洗禮,原本已經飽受質疑的中國傳統哲學漸趨頹勢,而十年文革更是進一步摧毀了傳統哲學世界觀.中國哲學發展成以借用西方社會、經濟、科學、制度為內在,以中國傳統哲學為包裝的唯物哲學階段.

中國傳統法律的特點是如何形成的,中國傳統法律文化是怎樣形成的

趙文星空絮雨 新中國法產生的特點 1.新中國法的產生和以往法的產生是不一樣的。它不是在舊的社會內部產生的,而是憑藉著自己新建立的政權作用之下產生的。2.新中國法產生的特點 它是由根據地法發展而來的 它是與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相聯絡的 它的本質是體現人民的意志的。 與你天涯共此時 首先需要弄明白的兩個問...

中國傳統的門神是哪幾位

門神信仰由來已久,據 山海經 說 在滄茫的大海之中有一座度朔之山,山上有一顆大桃樹,枝幹蜿蜒盤伸三千里,桃枝的東北有一個萬鬼出入的鬼門,門有上兩個神人,一個叫神荼,一個叫鬱壘,他們把守鬼門,專門監視那些害人的鬼,一旦發現便用蘆葦做的繩索把鬼捆起來,扔到山下喂老虎。於是黃帝向他們敬之以禮,歲時祀奉,在...

中國的葬禮整個流程是怎樣的,中國傳統喪葬風俗及入殮儀式,流程是什麼樣的?

pr豬兔子 中國傳統葬禮的主色調為白色和黃色,故亦有白事之稱,與紅事 喜事 相對。隨死者的信仰和經濟情況,整個過程中經常伴有有關的佛教 道教或風水儀式。其主要過程有 小殮 為屍體淨身整容,穿上壽衣。這個步驟要儘早,甚至有時在斷氣之前就進行。因為過幾個小時,由於肌肉細胞死亡,會出現稱為屍僵的四肢僵硬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