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 請問貝多芬月光奏鳴曲第一樂章大約是多少級的水平

時間 2021-10-23 10:27:39

1樓:

只要你手夠大(輕鬆彈一個8度)就是3~4級的

2樓:匿名使用者

只要你手夠大(輕鬆彈一個8度)就是3~4級的 對啊 特別是左手要大哦

不過有可能彈不出那樂曲所表達的情感

對啊 特別是左手要大哦

第一樂章倒是不難 難的是第三樂章哦

鋼琴奏鳴曲,作品第27號之2「月光」

創作背景

貝多芬的這個曲子作於一八一o一年,當時他正和朱麗法塔貴恰爾第(1784—1856)相愛,這個曲子是獻給她的。這一年的十一月十六日貝多芬寫給和勒的信中提到她時還說:「她愛我,我也愛她。

」但到一八o二年初,她已別外愛上了羅伯爾哈倫堡伯爵,並於一八o三年和他結了婚。羅曼羅蘭把此曲和貝多芬的失戀聯絡起來,說「幻想維持得不久,奏鳴曲裡的痛苦和悲憤已經多於愛情了。」以羅蘭把第一樂章解釋為憂鬱、哀訴和痛哭。

****學家奧立比舍夫(1794—1858) 第一樂章是失戀的「沉痛的悲哀」,好比「垂之火」。但一八o一年正是貝多芬和貴恰爾第熱戀的時候,說這個作品是寫失戀的痛苦,也和事實不符。對於這個作品的解釋,也許**藝術批評家斯塔索夫(1824—1906)的見解,是比較合理的。

他在回憶了一作為上二年聽李斯特在彼得堡的演奏後,認為這首奏鳴曲是一出完整的悲劇 ,第一樂章是暝想的的柔情和有時充滿陰暗預感的精神狀態。他在一作作九年聽安東魯賓 什坦的演奏時也有類似的印象:「……從遠處、遠處,好象從望不見的靈魂深處忽然升起靜穆的聲音。

有一些聲音是憂鬱的,充滿了無限的愁思,另一些是沉思的,紛至沓來的回憶,陰暗的預兆……」

該曲之所以被稱為「月光」由於德國詩人路德維希,把該曲比做瑞士琉森湖上的月光。《#c小調奏曲》因「月光」的標題和傳說而特別出名。

貝多芬有一次說過:「人們常常談論《#c小調奏鳴曲》,但我曾寫過經這更好的東西,《#f大調奏嗚曲》(作品78)就是一個與此相同的作品。」可見貝多芬自己對《月光曲》是並不十分滿意的。

《月光曲》的傳說

一百多年前,德國有個**家叫貝多芬,他譜寫了許多著名的曲子。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鋼琴曲叫《月光曲》,傳說是這樣譜成的: 有一年秋天,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來到萊茵河邊的一個小鎮上。

一天夜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從一所茅屋裡傳出來,彈的正是他的曲子。

貝多芬走近茅屋,琴忽然停了,屋子裡有人在談話。一個姑娘說:「這首曲子多難彈啊!

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彈的,那有多好啊!」一個男的說:「是啊,可是**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

」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貝多芬聽到這裡,就推開門,輕輕地走了進去。茅屋裡點著一支蠟燭。在微弱的燭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舊鋼琴,前面坐著個十

六、七歲的姑娘,臉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

皮鞋匠看見進來個陌生人,站起來問:「先生,您找誰?走錯門了吧?」貝多芬說:「不,我是來彈一首曲子給這位姑娘聽的。」

姑娘連忙站起來讓座。貝多芬坐在鋼琴前面弱起盲姑娘剛剛才彈的那首曲子來。盲姑娘聽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彈一首吧。」

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裡的一切好象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窮兄妹倆,藉著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鍵來。

皮鞋匠靜靜地聽著。他好象面對著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時間灑遍了銀光。

月亮越升越,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湧過來……皮鞋匠看看他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靜的臉上,照著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她彷彿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湧的大海。

兄妹倆被美妙的琴陶醉了。等他們辦醒過來,貝多芬早已離開了茅屋。他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剛才彈的 ——《月光曲》記靈了下來。

這是我國《全日制十年制學校小學語文課本》第七冊裡的一篇課文,講的是貝多芬為盲姑娘演奏《月光曲》的故事,這的確是一個美麗的傳說。傳說中貝多芬的這個曲子(作品27之2——《#c小調鋼琴奏鳴曲》)描寫的是海上月光的說法,源出於德國**批評家雷爾施塔布(1799——1860)。他用瑞士風光明媚的琉森湖上的月光的別名。

**鋼琴家安東魯賓什坦(1829——1894)非常反對用「月光」來解釋這個曲子,他說:「月光在**描寫裡應該是暝想、沉思的、安靜的,總之,是柔和光明的情緒。《#c小調奏鳴曲》第一樂章從第一個音符到最後一個音符,完全是悲劇性的(用小調來暗示),因此是佈滿雲彩的天空,是陰鬱的情緒。

末樂章是狂暴的、熱情的,表現 的正是和溫柔的明月完全相反的東西。只有短短的第二樂章可以說是一瞬間的月光。」在德國,也有人稱此曲為「園亭」奏鳴曲。

園亭是建築在樹蔭下的涼亭,這相標題對於這首奏鳴曲也同樣是不恰切的。看來,第一樂章所表現的決不是一幅明淨的風景畫,而是一種內在的陰鬱情緒。《貝多芬傳》的作者厄(1817—1897)說第一樂章是「少女為生病的父親祈禱」,無論如何要比「月光」和「園亭」恰當一些。

作品分析

第一樂章-持續的慢板,升c小調2/2拍子,三部曲式

這個樂章情感的表現極其豐富,有冥想的柔情,悲傷的吟誦,也有陰暗的預感。雖然伴奏,主題和力度的變化不大,但仍通過和聲,音區和節奏的變化,細膩地表現了作者心絃的波動。 這首奏鳴曲包含著貝多芬最原始的構思。

它那夢一般即興的性質,探索鋼琴音響共鳴的方式已預察到約一百年後德彪西的印象樂派。它所依據的題材很簡單:樂曲一開始,由不斷流出的三連音構造了無邊的幻想,四小節後,第一主題在中音區淡淡地出現。

它細緻而沉靜,略帶些憂鬱。1段1分18秒在b大調上出現了第二主題。中間部由第一主題開始。

三連音曲折有致地走向高音區,呈現出急躁不安的情緒。隨後,進入第三段,第一主題平靜地再現,第二主題以升c小調的面目再現,然後以低音繼續奏出基礎動機的尾奏,慢慢地消失而結束。

第二樂章-小快板,降d大調,3/4拍子,三部曲式

這個樂章比較短小,李斯特形容這個樂章為"兩個深淵中之間的一朵花"。它以迥然不同的輕快表情將第一樂章的沉思默想和第三樂章的緊張氣氛銜接地非常完美。 第一段是連奏與斷奏相呼應的主題,然後再以變奏加以重複。

中部也保持在降d大調。2段1分13秒再現第一段。這個樂章好象是瞬息間留下的溫存的微笑。

第三樂章-激動的急板,升c小調,4/4拍子,奏鳴曲

雖然在調性上與前樂章有緊密的聯絡,但表達的感情則完全不同。第一主題是熱情不可遏制的沸騰和煽動性,猶如激烈的狂怒,又好象是連連的跳腳聲。 第二主題像是從心底裡發出來的申訴。

它臨近結束時連續的八分音符,斬釘截鐵般的節奏,表現了熱情的情感和堅強的意志。經過短短的部後,內心的激動表現得更為強烈。在尾聲中,沸騰的熱情達到頂點時,突然沉寂下來,但洶湧澎湃的心情並沒有就此平靜。

貝多芬曾說過他的作品二十七號的兩首奏鳴曲都像幻想曲。他指示《月光》奏鳴曲的樂章之間要緊接不要有停頓,這樣才能從開始樂章以暗示性的方式逐漸,進入到錯綜複雜的終樂章,而得以提供一種凝聚高潮的感覺。貝多芬這一時期的奏鳴曲充滿了嘗試性的作法,他企圖重新評價奏鳴曲式主要的創作原理。

一般來說,如要遵循傳統的格局,奏鳴曲式往往只出現在一個樂章裡,而通常在第一樂章,但貝多芬打破了這種模式,《月光》奏鳴曲是古典樂派開始朝浪漫樂派轉變的作品之一。

3樓:一隻野生的曄子

不知道你說的是不是我認為的那一首...

建議8級以後再去彈那首歌...

那首歌對情感起伏.節奏變化的要求非常大...

初學者也能彈.. 但是就不如高階的彈得好...

請問貝多芬《月光奏鳴曲》第三樂章大概在哪一個難度級別?謝謝

4樓:小樂學姐

月光奏鳴曲第三樂章,10級難度,速度為四分音符=160,主要難度在於強弱的對比突出和雙手跑動的協調,以及後面中段的4.5指的顫音,最後的華彩以及中間過渡部分的情感突出。

第三樂章,激動的急板,升c小調,4/4拍子,奏鳴曲式。

本樂章擁有精巧的結構與美妙的鋼琴性效果和充實的**內容,急風暴雨般的旋律中包含著各種複雜的鋼琴技巧,表達出一種憤懣的情緒和高昂的鬥志。直到全曲結束之前,還是一種作「最後衝擊」的態勢。

5樓:lsmg丨洛晨

你們這些人懂不懂啊,彈過月光奏鳴曲第三樂章沒有,在這裡亂說,月光奏鳴曲第三樂章,10級難度,速度為四分音符=160 主要難度在於強弱的對比突出和雙手跑動的協調,以及後面中段的4.5指的顫音,最後那裡的華彩以及中間過渡部分的情感突出,這些算要彈好月光ⅲ的必要地方

6樓:匿名使用者

第三樂章-激動的急板,升c小調,4/4拍子,奏鳴曲式

7樓:

不是很難,8~10級,只不過感情處理有點難,速度的話也不是問題。速度好像要達到140或者150

8樓:08千里共嬋娟

演奏級,也就是十級,十級鋼琴書上有這個曲子。

9樓:匿名使用者

9級,但是速度要達到鋼琴家級別(原速),沒那麼容易

10樓:在東埠老街滑旱冰的馬尾松

那個說4.5指顫音的,貝多芬自傳中說過演奏是用踏板踩住,用2.3指進行顫音彈奏,而且這首曲子難度絕對不是8到10級,專業程度來說相當於專業演奏級入門

11樓:

月光第三樂章已經超過十級

月光奏鳴曲,貝多芬月光奏鳴曲的背景

月光奏鳴曲 是貝多芬題贈給他一八零一年時熱情的物件 朱麗埃塔 圭恰迪尼的一首作品,但後來他為這段感情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幾乎沒有一首名曲像這首奏鳴曲一樣,因 月光 這一俗稱而名滿天下 家喻戶曉。月光 這一名的由來眾說紛紜,但最多的是源於德國詩人路德維希 雷爾施塔布 1799 1860 形容這首樂曲的第...

貝多芬創作《月光》時的背景,貝多芬《月光奏鳴曲》的寫作背景是什麼

竹香風 有一年秋天,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來到萊茵河邊的一個小鎮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從一所茅屋裡傳出來,彈的正是他的曲子。貝多芬走近茅屋,琴聲突然停了,屋子裡有人在談話。一個姑娘說 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

誰知道貝多芬《月光》鋼琴奏鳴曲的創造背景

人間詞話 貝多芬 月光 創作背景及作品分析 內容摘要 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是闡述 家精神發展過程的獨特文獻。它們實際上囊括了貝多芬在鍵盤上全部的創作生涯。他先是像年輕的雄獅一樣創造英勇業績 中年時他表現出富有挑戰精神的英雄主義 在生命的後期,則感受到偉大的神祕境界。與鍵盤 的舊約,即巴哈的平均律 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