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後,你有什麼感受?急急急

時間 2021-10-14 22:51:52

1樓:棟令桖

貝多芬自豪,激動。姑娘對哥哥的體量和對**的熱愛,哥哥對妹妹的內疚,對生活的無奈。

2樓:匿名使用者

樓主你說的是不是整首曲~?如果是的話 樓主用心聽下非常美妙的曲子

悲傷→歡快→平靜~我不是太懂** 我聽完後是這種感覺 在開頭感覺心情沉重 到了第二樂章的時候好像峰迴路轉 第三樂章就由第二樂章慢慢走向平靜 好像從像人生 由困難的起步~然後是充滿志氣的人生中段~最後是慢慢的習慣了那些困難 和激情什麼的漸漸的看淡了人生~ 就這感覺 我感覺是哦

不知道感覺對不對 不對別噴我 純手打的

3樓:匿名使用者

最吸引我的莫過於《月光奏鳴曲》,即《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關於《月光奏鳴曲》的創造背景,有很多不一樣的版本,其中最吸引人的還有這樣一個唯美的傳說。貝多芬夜裡在湖邊小屋偶遇到正在彈鋼琴的盲人妹妹和她的哥哥。

恰巧此時,一陣風吹滅了燭火,房間裡只剩下從窗外照射進來的月色,月光靜靜地灑落在這個貧困的小屋裡,灑在鋼琴上和三個人的身上。小屋籠罩在銀白色裡,伴著琴聲,小屋充滿詩情畫意。

4樓:匿名使用者

偶爾聽了貝多芬的《月光曲》,感受極深。聽著《月光 曲》,眼前彷彿看到了一望無際的大海,突然間波濤洶湧,又漸漸地風平浪靜。一束月光溫柔地撫摩著大海,使大海平靜地睡了。

說起《月光曲》,還有一小段故事呢!

5樓:在玉蒼山採花的春天

《月光奏鳴曲》,即《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關於《月光奏鳴曲》的創造背景,有很多不一樣的版本,其中最吸引人的還有這樣一個唯美的傳說。貝多芬夜裡在湖邊小屋偶遇到正在彈鋼琴的盲人妹妹和她的哥哥。

恰巧此時,一陣風吹滅了燭火,房間裡只剩下從窗外照射進來的月色,月光靜靜地灑落在這個貧困的小屋裡,灑在鋼琴上和三個人的身上。小屋籠罩在銀白色裡,伴著琴聲,小屋充滿詩情畫意。眼前彷彿看到了一望無際的大海,突然間波濤洶湧,又漸漸地風平浪靜。

一束月光溫柔地撫摩著大海,使大海平靜地睡了。

聽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和德彪西的月光的感受是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德彪西的《月光》:柔和,悠揚,閒適。 貝多芬的《月光》:

激昂,抗爭,無奈。 德彪西的這首月光更像是小夜曲,像是我國古代詩人的一種詠歎。它表現的是心中的暢意自己對美好的歌頌。

而貝多芬的月光原先並不叫月光,(以前小學課本里的講的為盲女彈琴也是編造的。)它原先只是一首奏鳴曲,總共分為三個樂章,其中第一樂章較為柔和,後人因而將其命名為月光。第二樂章不作評價。

第三樂章較為激昂,表現為其抗爭的精神。 **這個東西,人人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只要不過分,怎麼都是對的。我的回答只是提供一個思路,至於樓主會有什麼感受還要自己體會。

希望不要讓我的回答影響你。

貝多芬《月光奏鳴曲》的寫作背景是什麼?

7樓:黛妮

一、創作背景:

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創作於2023年,那年他三十一歲。這首作品是目前在聽眾中最為流行的鋼琴奏鳴曲之一,而它的頗具文學色彩的標題也給人帶來了無盡的遐想。有人認為,“月光”一詞的**是因為詩人路德維希·萊爾斯塔勃把這首奏鳴曲第一樂章的**比作是費爾伐里斯吉特湖上月色的夜景而得名;但也有人反對這一觀點,如安·魯賓斯坦就認為“月光”這個名稱與作品不符,他認為第一樂章的**情緒是悲劇性的,與月光的含義完全相反。

然而,“月光”這一名稱的使用卻一直延續到今天,並受到了最為熱烈的推崇和熱愛。

貝多芬的作品總是根植於他所生活的現實之中,他在現實中承受著一切痛苦,享受著每一份歡樂,並將他們表現在他的作品之中。2023年至2023年,正是貝多芬的耳疾開始越來越深地影響著他的時期,他的耳朵日夜作響,似乎內臟也受著折磨,聽覺更是越來越衰退起來。他一直對自己的耳疾保持著緘默,直到2023年,他才在信中向他的好友韋該勒醫生才悲傷地傾訴道“我的最高貴的一部分,我的聽覺,大大地衰退了。

當我們在一起時,我已覺得許多病象,我瞞著;但從此越來越惡劣……還會痊癒嗎?我當然如此希望,可是非常渺茫;這一類的病是無藥可治的。我得過著淒涼的生活,避免我心愛的一切人物,尤其是在這個如此可憐、如此自私的世界上!

……” 這些話中我們不難看出在他身上濃濃的悲傷情緒,然而他卻是如此需要歡樂,在沒有歡樂時,他就創造歡樂!就這樣,在2023年他戀愛了,儘管他在戀愛上不斷地鍾情,不斷地夢想著幸福,最後幸福卻總是幻滅,使他陷入痛苦的煎熬之中,他卻仍舊一次又一次地墜入愛河之中,《月光奏鳴曲》就是他這段愛情的心理體驗,他創作了該首作品,並將他獻給當時的戀愛物件琪裡愛太·吉卻娣,然而,這位漂亮輕佻的貴族小姐卻最終無情地拋棄了他。正是在這種複雜的痛苦體驗和激烈的內心矛盾衝突中,在對愛情的期待與失望之中,才誕生了這部偉大的作品。

2023年是貝多芬思想上和創作上日漸成熟的時期,他瞭解到法國大革命的狀況,接觸了法國革命時期的**。他這時的創作風格已拋開了早期奏鳴曲中的舊有的刻板的規則,而追求崇高的理想和新的表現手法,追求形式的完美性和內容的深刻性,強調形式服從於內容,《月光奏鳴曲》也正是形式從屬於內容這一美學思想的最出色的例證。正是基於這一美學思想,才使他對奏鳴曲進行了大膽的革新,併成為了他對**史的最重要的貢獻。

比如,它打破了舊的奏鳴曲式快—慢—快三樂章的舊有模式,在該首樂曲中第一樂章出現的不是快板,而是持續的柔板。它所有的**形式都成為了表達真摯感情、展現戲劇衝突的途徑,其中更是充滿著現實主義的心理描寫。

二、作品簡介:

《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作品27/2,是路德維希·範·貝多芬於2023年創作的獨奏鋼琴作品,別稱“月光奏鳴曲”(德文:mondscheinsonate)。這首鋼琴奏鳴曲是貝多芬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三、作者簡介: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2023年12月16日生於德國波恩,2023年3月26日逝世,享年57歲,德國傑出的**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世界**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

貝多芬的主要作品有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英雄》、c小調第五交響曲《命運》、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a大調第七交響曲、d小調第九交響曲《合唱》(《歡樂頌》主旋律)、序曲《愛格蒙特》、《萊奧諾拉》、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月光》、f大調第五小提琴奏鳴曲《春天》、f大調第二浪漫曲。

他的作品對世界**的發展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因此被尊稱為“樂聖”和“交響樂之王”。

8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關於這首貝多芬《月光奏鳴曲》之所以被稱為“月光”,是由於德國詩人路德維希·萊爾什塔勃(1799~1860)把此曲第一樂章比作“猶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閃耀的湖面上盪漾的小舟一樣”而來的。“月光”這個名稱使這首鋼琴奏鳴曲成為滿天下家喻戶曉的名曲。

此曲貝多芬寫於2023年,是題獻給他的第一個戀人朱麗葉·琪察爾蒂的。貝多芬與朱麗葉於是年在布倫斯維克家相識,朱麗葉年方15歲既在維也納成為貝多芬的學生。貝多芬對這位魅力十足的少女非常傾心。

2023年11月16日給友人的一封信中,貝多芬寫到:“我這一次的變化是因為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小女孩而起。她愛著我,我也非常愛她。

兩年來頭一次幸福降臨在我身上了,我心理產生了結婚後一定會很幸福的感覺,這可以說是平生的第一次。只是很遺憾,我們的身份不同。”也許就是因為這一身份的差異,戀愛並沒有成功。

當貝多芬遭到戀愛失敗並患了耳病後,在他的作品裡反映了痛苦失望的心情。

這首曲子正是他“幻想維持得不久,痛苦和悲憤已經多於愛情”(羅曼·羅蘭語)心境的反映。

貝多芬將這首樂曲標為“幻想曲的奏鳴曲”。它自由、即興的性質突出地表現在結構上。全曲共3個樂章,打破了傳統奏鳴套曲各樂章的排列次序。

9樓:匿名使用者

一個盲女在彈鋼琴,貝多芬受感動

月光奏鳴曲,貝多芬月光奏鳴曲的背景

月光奏鳴曲 是貝多芬題贈給他一八零一年時熱情的物件 朱麗埃塔 圭恰迪尼的一首作品,但後來他為這段感情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幾乎沒有一首名曲像這首奏鳴曲一樣,因 月光 這一俗稱而名滿天下 家喻戶曉。月光 這一名的由來眾說紛紜,但最多的是源於德國詩人路德維希 雷爾施塔布 1799 1860 形容這首樂曲的第...

貝多芬創作《月光》時的背景,貝多芬《月光奏鳴曲》的寫作背景是什麼

竹香風 有一年秋天,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來到萊茵河邊的一個小鎮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從一所茅屋裡傳出來,彈的正是他的曲子。貝多芬走近茅屋,琴聲突然停了,屋子裡有人在談話。一個姑娘說 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

誰知道貝多芬《月光》鋼琴奏鳴曲的創造背景

人間詞話 貝多芬 月光 創作背景及作品分析 內容摘要 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是闡述 家精神發展過程的獨特文獻。它們實際上囊括了貝多芬在鍵盤上全部的創作生涯。他先是像年輕的雄獅一樣創造英勇業績 中年時他表現出富有挑戰精神的英雄主義 在生命的後期,則感受到偉大的神祕境界。與鍵盤 的舊約,即巴哈的平均律 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