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我相,無人相,無壽者相,無眾生相

時間 2022-09-25 07:30:08

1樓:包思聰

一、我相:謂眾生於五蘊法中,妄計我、我所為實有。

二、人相:謂眾生於五蘊法中,妄計我生於人道為人,而異於其餘諸道。

三、眾生相:謂眾生於五蘊法中,妄計我依色、受、想、行、識五蘊和合而生。

四、壽者相:謂眾生於五蘊法中,妄計我受一期(生老病死)之壽命,長短不一,因人而異。

云何我相。謂諸眾生心所證者。就是我們心理上或觀念上所認為、所知道、所證得的境界。可以理解為心中想著的自己,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自己著想。

云何人相。謂諸眾生心悟證者。人相的根本是我相,有了我相,就覺得我與你與他不同,人相是由我相所分化出來的。別人的事情與我無關,存如是之心便是!

云何壽者相。謂諸眾生心照清淨覺所了者,一切業智所不自見,猶加命根。 對生死看得比較重。

我、人、眾生、壽者四相的根源,根本上即是我相。因為有了我,有了一個我的觀念,這是我的,我認為這是對的,那是錯的;我喜歡,我討厭等就有了我相。有了我,而後就有你、有他、有大眾、有空間、有時間、有世界、有生死,也就是說有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所以這四相的根源是我相,只要去除我相即無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2樓:匿名使用者

【四相(二)】

『識境四相』金剛經論雲:『識境四相,謂眾生於此四法,不了虛假,而於心識之境,妄生邪見,執著取相也。』

一、我相 謂眾生於五陰法中,若即若離,計我我所之實,是名我相。

二、人相 謂眾生於五陰法中,妄計我是人,我生人道,異於餘道,是名人相。

三、眾生相 謂眾生於五陰法中,妄計色受想行識眾共而生此身,是名眾生相。

四、壽者相 謂眾生於五陰法中,妄計我受一期壽相,或長或短,是名壽者相。

『智境四相』圓覺經疏略明智境四相:謂於所證取之心,迤邐淺深,有此四相之異。故後之三相,皆因我相根本而立。與金剛般若四相,所言不同。蓋彼迷妄之心,執為四相故也。

一、我相 我相者,謂眾生於涅槃之理。心有所證,而其有所證取之心,執著不忘,認之為我,名為我相。經雲:『是故證取方現我體是也。』

二、人相 人相者,比前我相,已進一步。雖不復認證為我,而猶存悟我之心,名為人相。經雲:『悟已超過一切證者,名為人相是也。』

三、眾生相 眾生相者,比前人相,已進一步。謂雖已超過我人之相,猶存了證了悟之心,名眾生相。經雲:『但諸眾生了證了悟,皆為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眾生相是也。』

四、壽命相 壽命相者,比前眾生相,已進一步。謂心照清淨,於前眾生相中所存了悟之心,雖已覺知超過,然猶存能覺之知。如彼命根,潛續於內,名壽命相。

經雲:『覺所了者,不離塵垢故是也。』『不離塵者,謂此覺了之心,不離妄塵故也。

』 from:【《佛學次第統編》楊卓 編】

3樓:七秒的娛樂

淨空法師: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淨空法師: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淨空法師: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佛教中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是什麼意思

4樓:樂曉文化

意思為:沒有一個執著的自我形象;想著我是菩薩一言一行都要按照一個標準去做,與世間格格不入,這樣就不能接近、親近眾生,如何度化眾生。

詩句出自《金剛經》,即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以及無壽者相,實際上這四相都是討論同樣的事物,就是「我」。人相就是別人之相,總在你的對面的別人,菩薩要有此相,如何度你,你會想他為什麼要度我,對他有什麼好處,他想佔我什麼便宜,在你的對面是永遠無法度你的。

所以菩薩須無人相。六道輪迴,菩薩要有任何一道的相,就難以度化其他道的眾生,現鬼相、畜生相,人會輕慢他,很多人是以貌取人的,現人相、天人相,三惡道會覺得高不可攀,現阿修羅道會嚇到人及三惡道眾生,所以菩薩須得無眾生相。

佛教帝來!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出自**?什麼意思?

5樓:銀鎮紙

詞句出自《金剛

般若波羅蜜經》,簡稱《金剛經》。

無我相,是指不要用自我的觀念去理解看待事物。如果你看問題只能以自己角度考慮問題,那麼就是困於我相。

無人相,是指不要用別人的觀念去理解看待事物。如果你開始站在他人角度看問題,那你就超脫了我相,達到了人相這一境界。

無眾生相,是指不要用世俗的觀念去理解看待事物。如果你開始站在所有生命的角度去看世界,那就超脫了人相。

無壽者相,是指不要用長生不死的觀念去理解看待事物。知時間生死,知道人生有涯,所謂壽者相。如果拘泥於生死,那麼還是陷於壽者相。

擴充套件閱讀

指鳩摩羅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所說,眾生對個體心身所錯執之四種相。又作四見、我人四相、識境四相。即:

(一)我相,謂眾生於五蘊法中,妄計我、我所為實有。

(二)人相,謂眾生於五蘊法中,妄計我生於人道為人,而異於其餘諸道。

(三)眾生相,謂眾生於五蘊法中,妄計我依色、受、想、行、識五蘊和合而生。

(四) 壽者相,謂眾生於五蘊法中,妄計我受一期(從生至死)之壽命,長短不一,因人而異。

此四相是佛陀指稱的四種錯誤觀念。

參考資料

6樓:跑馬的漢子

你這段話前4個字不存在的,胡編亂造的。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出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就是我們常說的《金剛經》

7樓:匿名使用者

【四相(二)】

『識境四相』金剛經論雲:『識境四相,謂眾生於此四法,不了虛假,而於心識之境,妄生邪見,執著取相也。』

一、我相 謂眾生於五陰法中,若即若離,計我我所之實,是名我相。

二、人相 謂眾生於五陰法中,妄計我是人,我生人道,異於餘道,是名人相。

三、眾生相 謂眾生於五陰法中,妄計色受想行識眾共而生此身,是名眾生相。

四、壽者相 謂眾生於五陰法中,妄計我受一期壽相,或長或短,是名壽者相。

『智境四相』圓覺經疏略明智境四相:謂於所證取之心,迤邐淺深,有此四相之異。故後之三相,皆因我相根本而立。與金剛般若四相,所言不同。蓋彼迷妄之心,執為四相故也。

一、我相 我相者,謂眾生於涅槃之理。心有所證,而其有所證取之心,執著不忘,認之為我,名為我相。經雲:『是故證取方現我體是也。』

二、人相 人相者,比前我相,已進一步。雖不復認證為我,而猶存悟我之心,名為人相。經雲:『悟已超過一切證者,名為人相是也。』

三、眾生相 眾生相者,比前人相,已進一步。謂雖已超過我人之相,猶存了證了悟之心,名眾生相。經雲:『但諸眾生了證了悟,皆為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眾生相是也。』

四、壽命相 壽命相者,比前眾生相,已進一步。謂心照清淨,於前眾生相中所存了悟之心,雖已覺知超過,然猶存能覺之知。如彼命根,潛續於內,名壽命相。

經雲:『覺所了者,不離塵垢故是也。』『不離塵者,謂此覺了之心,不離妄塵故也。

』 from:【《佛學次第統編》楊卓 編】

8樓:管家小老頭

出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簡稱《金剛經》。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就是對一切境界不思量、不分別、不執著!

簡單的說就是:不執著於我(自己),不執著於他(他人),不執著於所有眾生,乃至於不執著於有生死的一切。

9樓:佛經_僧伽吒經

出自《金剛經》。離相的意思。

------

南無阿彌陀佛。祝大家吉祥如意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祕密陀羅尼)

10樓:懶散的時光

出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說的就是佛教核心思想: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就是說,世界本虛無,一切「相」的產生皆是心不靜。只有心中無「相」,才能真正離苦得樂,才能到達彼岸。

11樓:匿名使用者

我相信,所謂的「無相,無眾生,無長壽

要達到」無「的境界,最簡單,最有效,最獨特的方法是不是所有領域的考慮,分別,而不是永久性的!是無意的,「心」是不是我們普通意義上的「無情」,但不進行讀取。

《金剛經「說的意思四相

五蘊假合遷延我是我;

按照相同的相位繼續生存補專項伽羅,按照蘊毒體生活在被汙染的世界是一個階段;

行業麻煩轉世輪迴,眾生;

同時,可以維持相同的異熟果與守相續命。長壽的願望或對亡的恐懼也厚厚的永續性,固相階段的生活不存在,因此,它不應該是長壽。

實施永續性解放的最大障礙,正確實施四個階段不可能獲得真正的成佛。

所有階段,包括佛,都是假的,法律機構,如病情相對非反相「眼睛能看到的空相,或法眼看過」色即是空「,它的意思是」看到的一切,看空明知階段。「

佛相是什麼呢? <>說:「不住相生讀

<>肯定是好方法,做的好,佛,但只有當心髒不住階段,這種形式慈善不是被汙染的善業惡業的佛,佛的好人緣也被汙染,所以佛應該是不錯的,沒有好人緣。「

佛教裡面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意思?

12樓:宜都書童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出摘自《金剛經》中一句話:「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句意理解為下:

無我相:「我」本是宇宙中的一粒微塵,因緣和合生滅,所以並無「我」,是名「我」。

無人相:「他人」也是宇宙中的一粒微塵,因緣和合生滅,與「我」無異,所以並無「他人」,是名「他人」。

無眾生相:「眾生」全部都是宇宙中的一把微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滅後我生,我滅後你生,所以沒有「你我」,更沒有「眾生」。

無壽者相:為何沒有你我,沒有眾生,就是因為一切法都是生滅法,「時間」是個偽概念,所以沒有哪個活的長哪個活的短之說,在無量無邊的虛空法界,再長的壽命都是彈指一揮間,而在那一瞬間,其實又蘊藏著無數個未知的虛空法界。

所以,此四無相說所指就是緣起生滅法的實相,前三重點在空間,最後第四相,「壽者相」,借「時間」為名方便說法,點出前三相(世間相)的本質,令學人(世間人)參入。

擴充套件資料:

《金剛經》思想重心:

一、著重「無相」:如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於一切相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不取於相,如如不動」。「無相」與原始般若的「無受三昧」、「是三昧不可以相得」稱之為「離相門」一樣。《金剛經》說「無相」而不說「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風。

二、著重「無我」的菩薩行:如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

習慣大乘我法二空者,或不解於菩薩行著重「無我」。

而古傳般若即以「無我」悟入實相。「原始般若」闡明菩薩(我)與般若(法)不可得(空),原理是一樣的。但《金剛經》不只說「無我」,也說「無法相,亦無非法相」。

三、著重「利他」的菩薩行:般若的原義,菩薩行重於自行。

《中品般若》的不退菩薩「報得波羅蜜」、「報得五神通」,「成就眾生」,「莊嚴國土」。《金剛經》著重菩薩「受記」、「度眾生」、「莊嚴國土」,與《中品般若》的重利他行相合。

四、著重佛的體認:如說「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佛是離一切相的。「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佛是不能於色聲相中見的。

「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佛是不能從威儀中見的。如來說法,其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如來無所說」,「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佛度眾生,其實「實無眾生如來度者」。

如來能知一切眾生心,其實「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五、佛和法的並重:《金剛經》是重法又重佛(塔)的(與《法華經》相同),如說:「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在在處處若有此經……當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宣化上人 什麼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8萬4千法門 1 凡夫最大的過失 錯誤,就是處處為自己想。或者是也能為別人想,但是為自己想的多,為別人想的少。縱然為別人想的多,為自己想的少,裡頭還是有自己。2 佛菩薩沒有自己,真的 無我相 無人相 無眾生相 無壽者相 無眾生相是沒有空間,無壽者相是沒有時間,佛菩薩徹底放下,心裡頭不執著這些相,所以...

關於無相佈施既然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那為何認為眾生需要被佈施是以己度人認為對方苦還是聽

右手累了,讓右手休息下,很正常吧。左腿冷了,給左腿蓋件衣服保暖,很正常吧。既然無我相無人相,眾生即我,我即眾生。哪還有佈施的相可言呢。佈施波羅蜜,波羅蜜是度過去的意思,真達到佈施波羅蜜,那就是解脫到彼岸了,自然無我我眾生的區別,佈施就是為了對質我們的我見,如我等凡夫還在分別心的時候,只能是叫佈施,還...

金剛經,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是何意

ionic豪 wkgz318兄 身心清安 這部份可以從兩方面來說,首先從二乘解脫來看,世間一切法,特別是指五陰,也就是我們的身體 意識 以及身體所表現的行為,加上意識思維 分別 覺知 領受一切苦樂冷暖的過程,這些法都是無常,都是將來必定會毀壞的法,舉例來說,當我們清醒時,走在路上分別了知來來往往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