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的字號是怎么定的,古代人的字號是怎麼定的

時間 2022-09-27 03:05:19

1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人在本名之外,大多另有字,這風氣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很普遍了。《禮記·曲禮上》稱:「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許嫁,笄而字。

」貴族男子二十歲時(成年)行加冠之儀而取表字,女子出嫁(成年)之時可以盤發插笄(簪子)了,也要取字;故後來亦稱女子許嫁為「字」,如:待字,字人,等等。看起來,這取字的規矩最初是囿於上層社會的圈子,但後來漸漸打破了界限,一般平民也多取字,相沿成習。

那麼,字與名是什麼關係呢?《顏氏家訓·風操》說:「古者,名以正體,字以表德。

」廣義的理解,字不妨是名的含義的詮釋,也可以是名的內涵的發揮。例如諸葛亮字孔明,關羽字雲長,鮑照字明遠,陶潛字淵明,白居易字樂天等等,都是詞義互見,相輔相成的。蘇軾,字子瞻,假如我們知道「軾」字的古義是指車子前面供人憑倚的橫木,「子」則系夫子自稱,那麼憑欄而望稱之為「瞻」也就是順理成詞了。

他的另一個表字「和仲」很少用,「仲」是二的意思,蘇軾排行第二,加「和」字則含有吉祥意,瞭解這些字的本義再看錶字,含義就明確了。金代文學家元好問,字裕之,人「好問」而學識「裕之」,這字取得實在妙;清代戲曲家李漁的字為「笠翁」,則又可謂以俗字見雅趣了。也有的乾脆拆名為字,簡便好記,如清代詩人舒位字立人,尤侗字同人。

又有些人喜歡取許多字,一而再,再而三,不厭其煩,文人中多字的冠軍,大概要算清初杭州肖山的毛奇齡(一名甡),他一字兩生,又字大可、齊於、於、初晴、晚晴、老晴、秋晴、春遲、春莊、僧彌、僧開等等,真是隨心所欲,莫名其妙了。

至於文人學士在名、字之外再取別號,也是不可少的雅事,而這號又往往比字取得更玄乎乃至無跡可尋,但大多數還是有規律可循的。不少人喜歡以曾經居住或逗留過的地名風物為號,如陶淵明《五柳先生傳》雲:「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

」李白五歲隨父遷居綿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縣)之青蓮鄉,後因自號「青蓮居士」;蘇軾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縣)後,「與田父野老相從溪山間,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蘇軾取「東坡」為號還有仰慕白居易的意思,因白居易在忠州(今四川忠縣)曾於東坡屋地栽花自娛,詩嘗數言及「東坡」,蘇慕而效之,遂以為號。蘇軾的這個號在文壇與民間最為普及,他其他的別號多達三十餘個,有以排行、籍貫稱的,如:

大蘇(以別於其弟蘇轍)、峨眉先生、眉山公;有以職官學名行世的,如:蘇使君、蘇賢良、西湖長;也有因人格、詩風自稱或被人稱,以及旨在揄揚胸臆的,如:坡仙、謫仙人、狂副使,不一而足。

從他的這許多名號也可見出古人取號的廣泛與無限制,多號也就習以為常了。不少的文人還因傳聞軼事或佳句而得號,如晚唐溫庭筠年輕時參加科試,「押官韻作賦,凡八叉手而八韻成」,時號「溫八叉」,這很近於是一種綽號或謔稱了。宋代詞人張先因有三句寫「影」的佳句,被譽稱為「張三影」;元末袁凱因詠白燕詩出名,人呼「袁白燕」;清初王士禛作《漱玉詞》有「郎似桐花,妾似桐花鳳」之句,一時稱善,遂號為「王桐花」。

這些都是以詩名人的例子。以署邸、書齋名為號也是文人的一種慣例,清代詩人袁枚在江寧(今南京市)小倉山築隨園定居,因號「隨園老人」;清代藏書家錢曾的藏書樓名叫「也是園」,他的號就稱為「也是翁」。

近代文人多號達數十個的有蘇曼殊、姚民哀兩位,有人作打油詩戲稱他倆:「一人數十百名字,從此閻王捉不來。」提倡白話文以後,也有人開玩笑在報上把名號譯成語體,如稱丹翁為「通紅老頭子」,君博為「皇帝賭錢」,令人忍俊不禁。

古代人的字號是怎麼定的

2樓:好事成雙

1.直稱姓名:用於自稱,「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用於厭稱,「不幸呂師孟構惡於前」;用於介紹,「劉敬亭者,揚之泰州人」。

2.稱呼字名:漢代以前先字後名,「獲百里孟明(字)視(名)」;漢代以後先名後字,「孔融(名)文舉(字)」。

注意:古代大多文人有名有字有號,一般說來,對先輩尊稱號、字,不宜稱名;平輩互稱字,不能稱名;對晚輩及卑者,自稱或謙稱時稱名。另外,古人的名和字大多有著緊密聯絡。

同義的,比如屈原,名平,字原,「原」「平」皆是寬闊之義;反義的,比如韓愈,字退之,「愈」「退」,義相反。

3.稱官名:王右丞即王維,官至尚書右丞;杜工部即杜甫,官至校檢工部員外郎。

4.稱籍貫:柳河東即柳宗元,籍貫是唐代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康南海即康有為,籍貫是廣東省南海縣。

5.稱諡號:韓文公即韓愈,諡號「文」。

注意:諡號是封建時代貴族死後按其生前事蹟評定褒貶給予的稱號。分為三類:

表示表揚,用「文(經緯天地)、武(克定禍亂)」等;表示同情,用「懷(感時傷懷)、哀(哀其不幸)」等;表示批評,用「悼(恐懼從處)、厲(殺戮無辜)」等。其次,諡號不能等同於廟號。廟號是皇帝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如高祖、太宗等。

廟號始於商代,漢代承襲了這一制度。諡號與廟號在一起時,先廟號,後諡號,如太祖高皇帝,太祖為廟號,高為諡號。第三,不可與年號混淆。

年號是中國古代皇帝用以紀年的名號,由漢武帝首創,第一年謂元年。

6.稱齋名:梁啟超,書齋名「飲冰室」,別號飲冰室主人,「飲冰」一詞語出《莊子·人間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歟」之句。

7.幾種兼稱:廬陵(籍貫)蕭(姓)君圭(名)君玉(字)。

3樓:楊升

稱呼字名:漢代以前先字後名,「獲百里孟明(字)視(名)」;漢代以後先名後字,「孔融(名)文舉(字)」。古代大多文人有名有字有號,一般說來,對先輩尊稱號、字,不宜稱名;平輩互稱字,不能稱名;對晚輩及卑者,自稱或謙稱時稱名。

另外,古人的名和字大多有著緊密聯絡。同義的,比如屈原,名平,字原,「原」「平」皆是寬闊之義;反義的,比如韓愈,字退之,「愈」「退」,義相反。

古人的字號是怎麼來的?

4樓:

古人重視名字的內涵,通常的慣例是先起名,待成年之後根據名的含義起個字號。並且有四種起字號的慣例:

1.意義相同的:

即表字和名意義相同,相通,是並列關係,所以又叫「並列式」。如屈平,字原。廣平曰原,意思相同。

顏回,字子淵。淵,回水也,意思相同。 宰予,字子俺。

予,俺也,意思相同。

2.意義相近的:

即表字和名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可以互為輔助,稱做「輔助式」。如:梁鴻,字伯鸞。

鸞和寫都是飛禽,但不是一種,鴻雁和鸞鳳可以互為輔助。 陸機,字士衡。機、衡都是北斗中的星名,互為輔助。

鄭樵,宇漁仲,樵是打柴的,漁是釣魚的,《大海》,常為侶伴,互相輔助。

3.意義相反的:

即表字和名意思正相反,這種情況可稱為「矛盾式」,如: 曾點,字皙。點為黑汙,皙為白色。朱熹,宇元晦。熹是天亮,晦是黑夜。劉過,字改之。改了就不為過錯。

4.意義相順的:

即表字與名往往出自一句話中,意思相順,而且字為名的意思作補充解釋或修飾,這種情況,可稱做「擴充式」。如:徐幹,字偉長。

《孔叢子》曰:「非不偉其體幹也。」名和字在一句話中意思相順,而且字對名作了補充解釋。

曹操,字孟德。《荀子·勸學》篇說:「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謂德操。

」字和名在一句話裡,合成德操,即道德操守,字對名作了修飾性解釋和補充。趙雲,字子龍。《周易》說:

「雲從龍,風從虎。」名和字在一句話中,意思相順。

而起字號的另一原因是,古人受禮遇文化的影響,認為名是父母取之,因此叫名的人也只有長輩。而同輩人若叫對方的名,除非是極好的朋友否則就有不禮貌的嫌疑。因此在古人成年之後則要起個字號,以方便別人叫之。

而字號則必須與其名意義相輔相成,因此也就有了上面4條規矩。

古代文人的字號是怎麼來的?

5樓:那時花開__為

1.直稱姓名:用於自稱,「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用於厭稱,「不幸呂師孟構惡於前」;用於介紹,「劉敬亭者,揚之泰州人」。

2.稱呼字名:漢代以前先字後名,「獲百里孟明(字)視(名)」;漢代以後先名後字,「孔融(名)文舉(字)」。

注意:古代大多文人有名有字有號,一般說來,對先輩尊稱號、字,不宜稱名;平輩互稱字,不能稱名;對晚輩及卑者,自稱或謙稱時稱名。另外,古人的名和字大多有著緊密聯絡。

同義的,比如屈原,名平,字原,「原」「平」皆是寬闊之義;反義的,比如韓愈,字退之,「愈」「退」,義相反。

3.稱官名:王右丞即王維,官至尚書右丞;杜工部即杜甫,官至校檢工部員外郎。

4.稱籍貫:柳河東即柳宗元,籍貫是唐代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康南海即康有為,籍貫是廣東省南海縣。

5.稱諡號:韓文公即韓愈,諡號「文」。

注意:諡號是封建時代貴族死後按其生前事蹟評定褒貶給予的稱號。分為三類:

表示表揚,用「文(經緯天地)、武(克定禍亂)」等;表示同情,用「懷(感時傷懷)、哀(哀其不幸)」等;表示批評,用「悼(恐懼從處)、厲(殺戮無辜)」等。其次,諡號不能等同於廟號。廟號是皇帝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如高祖、太宗等。

廟號始於商代,漢代承襲了這一制度。諡號與廟號在一起時,先廟號,後諡號,如太祖高皇帝,太祖為廟號,高為諡號。第三,不可與年號混淆。

年號是中國古代皇帝用以紀年的名號,由漢武帝首創,第一年謂元年。

6.稱齋名:梁啟超,書齋名「飲冰室」,別號飲冰室主人,「飲冰」一詞語出《莊子·人間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歟」之句。

7.幾種兼稱:廬陵(籍貫)蕭(姓)君圭(名)君玉(字)。

古人怎麼起字號的,有什麼講究嗎?

6樓:玲瓏骰子

字和號是中國人取名不同於其他文化之處,字就是表字之意,用來表示自己的名。這個字會和自己的名有著某種關係,還有這一種長輩對孩子的期望。而號就是別號,是文人附庸風雅的方法。

在古代的中國,男子、女子在行冠禮之後,都會被家長賜予一個字,這個字不同於名,但卻是來自於名,從此以後,在外面,人們見面時就會以字相稱,而不能以名相稱了,只有父母和家中長輩才能以名相稱,否則就是對他人的不尊重。號,一般是一些文人用來體現自己的風格或是用來做筆名的,這個號是自己精神和情懷的一種表達。

說到字,我們就不得不說說詩經,詩經作為我國唯美文藝作品的代表,向來是文人雅士取字的好地方,比如說屈原,屈平字原,原字取自與詩經《爾雅 釋地》:「廣平曰原「。還有如甫,瑜等都是一種美玉的象徵。

另一個取字的方法是採取按輩分的方法來取。古代有「伯仲叔季」的長幼劃分,孔丘,字仲尼,其中的仲字就是因為他是叔梁紇的第二個兒子。還有一種是採用相反的字和名的規律。

而古代文人的號則是用來代表自己高尚的品格,如李白的青蓮居士,陶淵明的五柳居士,蘇軾的東坡居士,李清照的易安居士,代表了自己一種高潔,獨立,安貧樂道的高尚品行。

對於我們來說 ,字和號的消失不僅是一種禮儀的消失,更是一種文化的消失。

偉大的古代人物的故事(),偉大的古代人物的故事(50字)

本少爔 魯迅生平 魯迅 1881 1936 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 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原名周樹人,字樟壽,號豫才 魯迅 是其投身五四五四運動後使用的一個筆名,因為影響日甚,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魯迅。魯迅,1882年9月25日出生於紹興都昌坊口一個封建士大夫家庭,7歲啟蒙,12歲就讀於三味書...

古代人為什么留長髮,古代人為什麼留長髮

古代中國人留長髮的有一部分原因是禮數,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但這並不是最主要原因。滿族人認為毛髮是祖先的禮物,不過也不是說完全不理髮,很出名的便是清朝的 薙髮令 而蒙古人則還考慮到一些實用的地方,盤起的長辮子用來當枕頭什麼的。留長髮的傳統不僅僅是在古代中國,全世界普遍都這樣。原因很多 長的毛髮能保護...

古代人對起床的稱呼有什麼,古代人對各個年齡段的稱呼分別是什麼?

皓然 古代人稱起床為起或起身。出處 起視四境。宋 蘇洵 六國論 意思為起床環顧四周。不敢同臥起。清 方苞 獄中雜記 意思為不敢與別人一起起床。擴充套件資料起身的引證解釋 元朝,楊暹的 西遊記 第二本第七齣 唐三藏 此日起身,他胖姑兒從頭告訴了你。明代著名的通俗文學家馮夢龍的 古今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