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為何會發生變化

時間 2023-03-26 09:20:11

1樓:天使之戀·樂團

科舉制度的發展歷程:

1、科舉制的創立:隋朝。

(1)背景:魏晉以來選官注重門第,不利於選拔有真才實學的人做官,為改變此弊端,隋朝創立了一種新的選官制度。

(2)創立: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隋煬帝時正式設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我國科舉制度正式誕生。

2、科舉制的完善:唐朝。

完善措施:唐太宗時,擴充國學的規模,增加考試科目;武則天時,大量增加科舉取士的人數,首創武舉和殿試;唐玄宗時,詩賦成為進士科的考試內容。

3、科舉制度的演變:明清時期實行八股取士,規定科舉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範圍內命題,考生只能根據指定的觀點答卷,不準發揮自己的見解。

4、科舉制度的廢除:清朝末年,在我國封建社會延續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度被廢除。

評價:積極影響:改善了用人制度,擴大了統治基礎;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尤其是促進了唐詩的繁榮。

消極影響:明清時期的八股取士,嚴重束縛了人們思想,阻礙了科技和社會進步。

科舉制度的演變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影響

2樓:螞蟻嫁大象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影響: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任職;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也促進文學藝術的發展。消極影響。

衝破了世家大組壟斷仕途的局面,遏制了士族勢力的發展,擴大了官吏的**,擴大了封建統治基礎,提高了官吏的文化素質,對促進文化發展,尤其是唐詩的發展。加強**集權制度,有利於政局穩定,影響深遠,科舉制度為後代歷朝沿用。7.

有利於公平公正。消極影響:士人都關注於應付考試而忽略了實用知識。

在世界古代政治文明史上,希臘創造了輝煌古今的民主制度,羅馬創造了延續萬世的法制體系,而中國呢,在文官制度方面對世界具有重要的貢獻。這裡的文官制度也就是以科舉制為基礎出現的國家官僚體系,在近代以來被西方各國所學習。

請點選輸入**描述。

春秋戰國時期,血緣貴族階層走向了衰落,新興的地主階層崛起了。經過幾百年的演變,到了漢朝,地主階層最終取代了血緣貴族的地位。漢初的政治格局被稱為「布衣卿相之局」,這些布衣卿相也就是新興的階層。

地主階層通過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等壟斷地方到**的選官制度,出現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現象。

科舉制度是如何產生的?

3樓:落魄的水手

1、察舉制主要在兩漢,每州察舉不定量的孝廉,後新增茂才,最初每州只有1人,後來增多,這個主要靠鄉里評論。後來東漢末年,出現了「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的現象。

察舉制也就被取代了。後來有曹操的「唯才是舉」和曹丕的九品中正制,總體來說都歸為察舉制。在西晉統一不久,九品中正制完全成為士族地主階級統治的工具,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也是當時社會的寫照。

所以當官的多無才學。社會的發展也需要人才,而且門閥掌權也不利於皇帝統治,科舉制大概就是這樣的背景誕生的。

2、察舉制是科舉制的前身,可以算作繼承和發展特點:擴**官途徑和統治基礎,庶族地主也可以通過考試來掌握政權,由於寒門出身低微,皇帝集權的可能性就大了許多,還可以抑制士族等。

3、察舉制:需要舉薦;科舉制:直接參加。察舉制:考試並不決定取捨,而只決定高下;科舉制:主要以考試成績決定取捨。

我國古代科舉制的利弊,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利弊與流失

利 開放考試,吸收了不少寒士進入政權,有益於擴大和鞏固封建統治的政治基礎,改變了封建社會前期豪門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 廣大庶族地主通過科舉入仕做官,給封建政權注入了生機與活力 選拔官吏從此有了文化知識水平的客觀依據,有利於形成高素質的文官隊伍 讀書一考試 做官三者聯絡,把權 位與學識結合起來,營造了中...

科舉制度殿試多少年有一次,中國古代的科舉為什麼三年考一次呢?鄉試 會試 殿試都是嗎?

不會飛的肥豬 3年一次 殿試科舉考試中的最高一段。皇帝親臨殿廷,發策會試中式的貢士,稱殿試。也叫 廷試 廷對 源於西漢時皇帝親策賢良文學之士,始於武則天天授二年於洛陽殿前親策貢舉人,但尚未成定製。宋開寶八年,太祖於講武殿策試貢院合格舉人,並頒定名次,自此始為常制。太平興國八年,將殿試後的進士分為五甲...

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分別是什麼時期開始和完善的

南昌志明 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分別是隋朝 的起源唐朝 的完備 從隋朝大業元年 605 的進士科算起到光緒三十一年 1905 正式廢除,整整綿延存在了1300週年。中國古代科舉制度 科舉是中國古代讀書人的所參加的人才選拔考試。它是歷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