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諸葛亮寫的 誡子書 全文

時間 2025-04-20 16:40:30

1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韜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譯文:品德高尚、德才兼備的人,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

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增長才幹必須刻苦學習。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過度享樂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奮發向上,輕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文學意義:古代家訓,大都濃縮了作者畢生的生活經歷、人生體驗和學術思想等方面內容,不僅他的子孫從中獲益頗多,就是今人讀來也大有可借鑑之處。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被後人譽為「智慧之化身」,他的《誡子書》也可謂是一篇充滿智慧之語的家訓,是古代家訓中的名篇。

文章短小精悍,闡述修身養性、治學做人的深刻道理,讀來發人深省。

文章思想:誡子書》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長,言簡意賅,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學的經驗,著重圍繞乙個「靜」字加以論述,同時把失敗歸結為乙個「躁」字,對比鮮明。

2樓:匿名使用者

誡子書⑴夫君子之行⑵,靜以修身⑶,儉以養德⑷。非澹泊無以明志⑸,非寧靜無以致遠⑹。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⑺,非學無以廣才⑻,非志無以成學⑼。

慆慢則不能勵精⑽,險躁則不能冶性⑾。年與時馳⑿,意與日去⒀,遂成枯落⒁,多不接世⒂,悲守窮廬⒃,將復何及⒄!

諸葛亮誡子書

3樓:喜歡娛樂的小朋友吖

《誡子書》是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臨終前寫給他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

誡子書》作於西元234年(蜀漢建興十二年),是諸葛亮寫給他八歲的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諸葛亮一生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為了蜀漢國家事業日夜操勞,顧不上親自教育兒子,於是寫下這篇書信告誡諸葛瞻。

諸葛亮《誡子書》的啟發

1、寧靜的力量:寧靜才能夠修養身心,靜思反省,為人做人才能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不能夠靜下來,則不可以有效的計劃未來,而且學習的首要條件,就是有寧靜的環境,做到不受利誘,不受物惑。

2、節儉的力量:忠告孩子要節儉,以培養自己的德行。審慎理財,量入為出,不但可以擺脫負債的困擾,更可以過著怡然的簡樸生活,不會成為物質的奴隸。

3、明志的力量:忠告孩子要計劃人生,不要事事講求名利,要耐得住清貧,守得住寂寞,才能夠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靜下來,才能夠細心計劃將來。

諸葛亮之《誡子書》的意思,諸葛亮寫的《誡子書》的意思。

君子平日要求自己 以寧靜修養身心,以節儉培養道德。以淡泊來說明自己的志向,以寧靜來追求自己遠大的理想。求學需要靜,這樣才能學習。不學習知識不淵博,不寧靜而無法求學。怠慢的學習不能夠精通它,焦躁的學習又不能領悟所學的東西。時光飛逝,意志被歲月磨平,終將學無所成,不能成為社會棟樑。苦悶的呆在自己家裡,將...

諸葛亮戒子訓拼音版,諸葛亮的 誡子書 哪有拼音版的?謝謝

zh g li ng ji zi x n p n y n 諸葛亮的 誡子書 哪有拼音版的?謝謝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韜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歲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諸葛亮的《誡子書》說明的道理是什麼

在這篇 誡子書 中包含的十種道理 一 寧靜的力量 靜以修身 非寧靜無以致遠 二 節儉的力量 儉以養德 三 超脫的力量 非澹泊無以明志 四 好學的力量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五 勵志的力量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六 速度的力量 淫慢則不能勵精 七 性格的力量 險躁則不能治性 八 惜時的力量 年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