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左傳》的作者,司馬遷和班固都說是左丘明,現在一般人認為是戰國初年之人所作。
左傳和春秋的關係是?
2樓:矯德樹雲
左傳》與《春秋》的關係。
左傳》和《春秋》的關係,歷來有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左傳》是史傳。東漢桓譚《新論》認為:
左氏》經之與傳,猶衣之表裡,慎物相持而成,經而無傳,使聖人閉門思之十年不能知也。」換句話說,如果沒有《左傳》,大家只看《春秋經》那17000字,即使聖人閉目十年來作為參考,也不能把內容瞭解清楚。有了《左傳》,你不是聖人也很快可以瞭解。
這是桓譚的乙個看法,後來司馬遷、杜預,包括現代的學者徐中舒、楊伯峻都是這樣的看法。楊伯峻先生進一步把《左傳》和《春秋》的內容傳承的方式進行了總結,有四點:第一點,《左傳》說明了《春秋》一般不是講微言大義的。
當然《公羊》和《穀梁》對《緩攜春秋》的微言大義闡發得比較多。第二,《左傳》補充了很多細節的東西,就是說這些東西是《春秋》裡沒有的。第三,訂正了《春秋》的一些錯誤。
第四,就是增加了無經的傳文。
第二個流派的觀點認為《左傳》是獨立的一部書,跟《春秋》沒有任何關係。西漢的今文經博士認為《左氏》不傳《春秋》。晉人王接也說:
左氏》辭義贍富,自是一家書,不主為經發。《公羊》附經立傳,經所不書,傳不妄發,於文為儉,通經為長。」接下來清人劉逢祿更是這樣的觀點。
後來的皮錫瑞在《經學通論·春秋通論》中雲:「自幼讀《左氏傳》書不書之類,獨詳於隱公前數年,而其後甚略,疑其不應如此草草,及觀劉氏考證《左氏》釋經之文,闕於隱寬哪液桓莊閔為尤甚,多取晉、楚之事敷衍,似皆出晉《乘》、楚《檮杌》,尤可疑者。」他說看了劉逢祿的考證,他越發相信《左傳》不是傳《春秋》的了。
第三派認為《左傳》不是史書,而是傳《春秋》的著作。這一派的觀點認為春秋時期有很多重大歷史事件,但《左傳》視而不見,如果真的是一部史書的話,這些重大事件《左傳》是不會忽略的,這一派學者的主要代表是趙生群先生,他在《春秋經傳研究》裡提出了這樣的觀點。另外蔣伯潛先生也有這樣乙個觀點,認為:
三傳皆《春秋》之傳,皆所以釋經者也。」只不過三傳有乙個區別,《公羊》、《穀梁》重在義例,《左傳》重在事實。
《左傳》紀元從魯國哪位國君開始?
3樓:大超說教育
左傳》紀元從魯國的魯隱公開始,一直到魯哀公結束,作者是左丘明。
4樓:安妮的心動錄目
魯隱公,就是這個人,這個人在當時也是乙個非常厲害的人,而且在古代也是乙個非常有名的人。
5樓:巨集盛巨集盛
左傳這本書籍是從魯國的魯隱公辯譽開祥森始記載的,這也說明這本書籍記載的歷史是非常久遠的,而且對每個皇帝的記載都非攜宴段常清楚。
左傳春秋白話版,《左傳》與《春秋》的區別
春bai秋 和 左傳 並du非同一本著作,但兩者有。zhi關聯。春秋 是一部史dao書,相傳為孔子所內著,容或稱是魯國的史官所作。因 春秋 記載史事非常簡略,後世常有文人為之做註解闡釋,稱之為 傳 其中以 春秋左氏傳 最為著名,後人簡稱其為 左傳 左傳 與 春秋 的區別 春秋 和 左傳 抄。都是我國...
呂氏春秋左傳春秋這3本哪本比較好
必無獨知者 無可比性,因為三本書的內容及作用都不相同。其中 春秋 是由孔子編撰的有關春秋時期的歷史書籍 左傳 又稱為 左氏春秋 則是由左丘明編撰,用於解釋 春秋 書中歷史的書籍 呂氏春秋 又稱為 呂覽 不是歷史書籍,而是由呂不韋組織屬下門客們集體編撰的雜家 儒 法 道等等 著作,呂不韋自認為書中包括...
史記和春秋哪個出版社的好,想買史記,春秋左傳前後漢書這樣的,哪個版本的好
中華書局和嶽麓書社出版的古文書比較好。中華書局的書一般都是古文,沒有註釋和白話翻譯。嶽麓書社的書一般都請了著名大學的教授做了註釋,點評 但是也不翻譯成白話 對於我們能夠比較全面深入的瞭解文章的資料,背景和拾遺等,沒有翻譯只有註釋還能幫助有一定古文功底者進一步提高水平 因為有了白話,一般人就不再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