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一首我們學過的宋詞

時間 2025-06-15 01:10:15

1樓:匿名使用者

【相見歡】 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枯螞乎。

詞意淺述】乙個人默默無語,獨自登上西樓,天邊月形如勾,在這清寒的秋夜,院子裡深鎖著梧桐,也鎖住了寂寞。心中的思緒,想要減斷,卻怎樣也減不斷,想好好梳理,卻更加的雜亂,這樣的離異思念之愁,而今在心頭上卻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賞析】 此闕相見歡應是後主被擄之後所寫,以乙個喪國的君主而言,內心的苦楚與悵惘,時時刻刻如影隨形,尤其是在蕭瑟的秋夜。作者開頭一句,開門見山的將愁緒直接表達於無言獨上樓的情緒中,手法上與詩雷同,第二句勾出月,以月如勾的意象,企圖傳述一種孤清與不圓滿的遺憾意境,緊緊的扣住西樓獨處的人,月如勾,人獨沒悉悴;織就一幅好不淒涼的景色。

第三句 以寂寞描述所處的情境,用寂寞統領整個情緒,梧桐也寂寞、深院也寂寞,是寂物昌寞鎖住了秋,亦或是清秋鎖住了寂寞,只因作者的情緒眼中所見皆是寂寞。而在句法上簡單的利用了梧桐孤立深院的景象,將寂寞與清秋緊密的扣在一起,更增添了秋的蕭瑟與作者的孤獨無言。

剪不斷,理還亂,這樣的情緒想要拋開不理,卻是怎樣也無法割捨,想要好好的梳理,卻又更加的雜亂失序,於手法上作者利用了對峙的情緒,表達心中的衝突起伏,在詞的架構上激起了波朝,也讓整個情緒高張。讓讀者隨之心情起舞。

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這樣惱人的情緒是因為離愁的發酵,作弄著人,如今卻更有不同的覺受在心裡頭醞釀著。

作者在最後調侃自己,利用淡淡的口吻,輕輕道出一切只因為離愁而起,不過在這淡淡的背後,卻隱藏著作者極深的哀痛,在無可奈何的環境中,在離愁的煎熬下,痛極而無淚的感覺,後主只瀟灑豁達的說出,又是另外一種滋味在心裡頭,至於是怎樣的一種滋味,就須讀者慢慢的去品味了!!

2樓:匿名使用者

聲聲慢…李清照…自己網上找去,那麼懶。

能不能給我3首宋詞?再告訴我是寫什麼的

3樓:安妮和小熊

蝶戀花。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知尺侍欲寄彩箋無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這首詞是深秋懷念遠人之作。

卜運算元·黃州定惠院寓居所。

蘇軾。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飄渺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困晌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反映搭吵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後的孤獨寂寞的心情以及高潔傲岸不予世俗同流合汙的生活態度。

漁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無窮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寫邊地將士生活的艱苦,表達了作者破敵立功的決心和思念家鄉的矛盾心情,極盡悲壯蒼涼之至。

關於一首宋詞,其中有 錯!錯!錯

醜奴兒 書博山道中壁 宋 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

每一首宋詞是不是都有自己的格律,宋詞是否講格律平仄

漠雁高翔 宋詞是按照詞譜來填的,每一首詞都有它的詞牌名 像 蝶戀花 浪淘沙 如夢令 等 每一首詞的詞牌都規定了它的格律和平仄 例如 如夢令 宋 李清照 仄 平平仄 韻 昨夜雨疏風驟,仄 平平仄 韻 濃睡不消殘酒。仄仄平平 句 試問卷簾人,仄 平平仄 韻 卻道海棠依舊。平仄 韻 知否?平仄 疊 如否?...

仿照宋詞如夢令的形式寫一首詞,仿照宋詞如夢令的形式寫一首詞!

司燕舞景鑫 如夢令常記初逢時候,玉女相約門口。相對睹嬌容,輕啟朱脣香透。知否?知否?心已隨香飄走。 完顏經綸蓋柔 幾許落花和淚,孤自徘徊昏黑。問李為因何?卻不明何故淚。顰蹙,顰蹙,脈脈不知其苦。 如夢令抓住機遇,出色完成任務,機遇及時抓住.改革作先鋒,斬棘披荊功著.堪賦,堪賦,雙建文明同步. 似水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