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洋亮揭月
李覯(宋)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雲遮。
賞析】鄉思是人類普遍共有的一種美好情感。落日黃昏,百鳥歸巢,群鴉返林,遠在異鄉的遊子,觸景生情,難免生髮鄉思之愁。這首詩所表現的,正是遊子在落日黃昏時所滋生的濃郁鄉思。
詩的一二句從遠處著筆,寫詩人極絕慎衫目天涯時所見所感。人們常說落日處是天涯,可「我」望盡天涯,落日可見,故鄉卻不可見,故鄉遠在天涯之外。詩人極力寫出故鄉的遙遠。
詩人對空間距離這一異乎常人的感受,雖出乎常理之外,卻在情理之中。
詩的三四句從近處著墨,寫詩人凝視碧山的所見所感。第三句承上啟下,既補充說明「不見家」之由,又「暗渡陳倉」,由前二句著眼於空間的距離轉到著眼於空間的阻隔。故鄉不可見,不僅因為距離遙遠,還因為路途阻隔。
故鄉為碧山阻隔,已令人惆悵不已,何況眼下碧山又被暮雲遮掩。詩人的視野由遠而近、由大而小地收縮,色彩由明而暗地變化,鄉思愈並腔來愈濃,以至濃得化不開。
錢鍾書說:「詩歌裡有兩種寫法:一是天涯雖遠,而想望中的人更遠;二是想望中的人物雖近,卻比天涯還遠。
這首詩屬於第一種寫法。詩人寫空間距離之遠,遙孝州望家鄉的視線被碧山、暮雲層層阻隔,給人以故鄉遙不可即之感,突出了詩人歸鄉無計的無奈和痛苦,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真摯濃厚的思念之情。
2樓:夏信昂琬
人們說:日落處就是天盡頭,可是望到天涯也看脊輪沒不到我的家,本來綠山阻隔桐清已令人十分遺憾,可這碧綠的山偏偏又被傍晚的雲氣籠罩櫻納!
思鄉嶺原文_翻譯及賞析
3樓:鮮活且善良丶桃花
曉人燕山雪滿旌,歸心常與雁南征。如何萬里沙塵外,更在思鄉嶺基褲上行。——宋代·王珪《思鄉嶺》 思鄉嶺 曉人燕山雪滿旌,歸心常與雁南征。
如何萬里沙塵外,更在思鄉嶺上行。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學家。祖籍成都華陽,幼時隨叔父遷居舒州(今安徽省潛山縣)。
仁宗慶曆二年(1042年),王珪進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揚州,召直集賢院。歷官知制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等。
哲宗即位,封岐國公。鏇卒於位,年六十七,贈太師,諡文恭。王珪歷仕三朝,典內外數鎮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冊,多出其手。
自執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時稱「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庫全書》輯有《華陽集》四十卷。
王珪年來機事付沙鷗,湖海萍蓬覺倦遊。千里白雲關我恨,一江流水替人愁。快聞飛槳健於馬,底問前灘吼似牛。枕藉舟中君莫歡,人生何日不虛舟。——宋代·王邁《石巴山買舟》石巴山買舟。
年來機事付沙鷗,湖海萍蓬覺倦遊。
千里白雲關我恨,一江流水替人愁。
快聞飛槳健於馬,底問前灘吼似牛。
枕藉舟中君莫歡,人生何日不虛舟。眼前紅綠日君增,欲遣春愁興未能。安得好花渾自實,使無閒地得生荊。
欲圖長醉貧無計,起逐東風懶不勝。芳草斜陽正柔媚,益知高處不堪登。——宋代·王令《春興》春興。
眼前紅綠日君增,欲遣春愁興未能。
安得好花渾自實,使無閒地得生荊。
欲圖長醉貧無計,起逐東風懶不勝。
芳草斜陽正柔媚,益知高處不堪登。孟容吾畏友,春日去朝京。蔗境詩多好,蓮池官最清。
坐誣緣舉將,取忌為時名。諸老端平歲,同薯鋒粗詞為辨明。——宋代·王邁《別劉孟容歲提幹二首》別劉孟容歲提幹二首。
孟容吾畏友,春日去朝京。
蔗境詩多好,蓮池官最清。
坐誣緣舉將,取忌為時名。
諸老端平歲,同詞為辨明。
新安吏原文及翻譯賞析,新安吏的翻譯
新安吏原文及翻譯賞析如下 一 原文 客行新安道,喧呼聞點兵。借問新安吏 縣小更無丁?府帖昨夜下,次選中男行。中男絕短小,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我軍取相州,日夕望其平。豈意賊難料,歸軍星散營。就糧近故壘,練卒依舊京。...
問說原文及翻譯,文言文《問說》的翻譯
內容來自使用者 zhaokaipeng134 問說 是清代劉開寫的一篇議 說 是一種文體,通過發表議論或記述事物來說明某個道理。本文的中心論點為 君子之學必好問 敘述了 問 在學習的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所謂 學問 就是 學 與 問 的結合,學 與 問 相鋪相成,缺一不可。原文君子之學必好問 1 問與學...
詩經中《衛風氓》的譯文,詩經《氓》原文及翻譯
高樓居士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於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