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第一種魚是什麼?最早的魚出現在什麼時候?

時間 2025-07-15 02:05:16

1樓:洋星然偶瑤

史前第一種魚是甲冑魚。

甲冑魚生活在距今4億多年到5億年間的古生代時期。它們中的大多數身體的前端都包著堅硬的骨質甲冑,形似魚類,但沒有成對的鰭,活動能力很差。同時也沒有上下頜,限制了它的主動捕食能力,食物範圍很窄,因而沒有發展前途。

甲冑魚是個複雜的類群,包括頭甲魚類、缺甲魚類、杯甲魚類和鰭甲魚類等,體型大小不一,小的幾釐公尺,大的幾十釐公尺。生活方式也多種多樣,多數種類在海底過著爬行生活,靠吮吸方式在海底覓食。有的種類如杯甲魚類,有厚的鱗片,但缺少鰭,只有倒歪尾。

較進步的鰭甲魚類,游泳能力強,能在水層表面取食。大多數甲冑魚生活在淡水中,這對脊椎動物起源於海水提出了懷疑。

旁困有人說,甲冑魚是現存圓口綱動物,如七鰓鰻的祖先,它們彼此有一定的親緣關係。又有人說它沒有後裔,因頌啟茄為甲冑魚適於水底生活,而圓口綱則運動靈便,適於半寄生或寄生生活,它們之間不一定有直接的關係,而是來自共同的無頜類祖先。至於魚類,它的祖先與甲冑魚比較相近,但又比甲冑魚進步得多的盾皮魚。

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野察:甲冑魚是最古老的脊椎動物。

2樓:那拉維運平寅

你好,第一種魚:甲冑首碼魚。

這類絕滅的魚形古生代脊椎動物。某些成員屬於歐洲和北美的晚志留世和早泥盆世鉛燃地層內特別豐富的幾個目。沒有顎,往往缺乏成對的附肢。

這些原始的特徵表明,甲冑魚類與活著的圓口目(cyclostomata,八目鰻和七鰓鰻)是同源的,同屬於脊椎動物的無顎綱(agnatha)。甲冑類具有骨質甲,往往還有內骨骼。有3個主要目∶骨甲目(osteostraci)、缺甲目(anaspida)、異甲目(heterostraci)。

骨甲目的頭部和鰓區覆蓋著新月形寬骨甲,例如頭甲魚屬(cephalaspis);背部有成對的眼窩和松果孔(中間眼),在眼的前面,一箇中間孔通向鼻區和垂體;嘴小,內部有乙個大鰓腔,看來已具有濾食器,與較低階的脊索動物類似。缺甲目包括紡錘形小魚類,具有比骨甲目窄而長的體形。沒有擴大的頭甲,由一連串燕麥狀小鱗片覆蓋著。

不知其內部構造,但感覺器官的孔者激哪型和鰓類似骨甲目。異甲目以鰭甲魚屬(pteraspis)為代表,其細長身體的前部由一副大甲片包裹,嘴在腹面橫裂,適應於挖泥的進食方式。沒有儲存內部構造,但甲冑片裡面的壓痕表明,具有大鰓腔,每側有乙個外鰓孔。

與異甲目可能有關係的是花鱗魚屬(thelodus)及其他屬,這些屬沒有甲冑片或大鱗片,而整個身體覆蓋著小鱗片。

最早的魚出現在什麼時候?

3樓: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最開始的魚類是無頜類,顧名思義,就是沒有上下頜的魚類。它們無法通過嘴巴的開合來捕獵,把含有微小動物和沉積物的水吸入口中,其中一類身上還覆蓋著堅硬的骨片「盔甲」,生活在海底。它們最早出現於5億多年前的早寒武紀,是最早分化出來的魚類。

無頜類在當時海洋中的主要代表是甲冑魚類。

後來由於基因突變,出現了第乙隻長出頜骨的魚,有頜魚類能夠主動、有效地捕食。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選擇下,越來越多的有頜魚類開始出現,無頜魚類在捕獵競技中落入下風。

為了能夠繼續生存下去,有的魚進化出了超強的頜骨,擁有可以將鯊魚一分為二的咬合力,有的魚卻開始探索新的天地。

有頜魚類的出現,使海洋中的生存競爭愈發激烈,「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公尺」的食物鏈,從那時便已形成。

史前海里最大的魚

4樓:鄉村西施

據國外**報道,科學家發你知道現了一種存在於大約600萬到1000萬年前的大型食人魚,其牙齒咬合力驚人,可達到自身體重的50倍。

這種史前食人魚十分兇猛,甚至能打敗一輛中型卡車大小的鯊魚。

開羅美國大學的海洋生物學家賈斯汀-格魯比奇(justin grubich)表示,「除開體型不講,這種食人魚是真正的海洋霸主。在頜的進化上,它們達到了巔峰。」

這種被稱為帕蘭巨食人魚的動物,生存於第三紀中新世的南美洲的亞馬遜和巴拿馬地區。在那一時期,從蛇到鱷魚等各種動物的數量都很多。然而,隨著安第斯山脈的隆起,這一區域被分割為兩片盆地,科學家們認為,這很可能是導致帕蘭巨食人魚滅絕的原因。

為了理解這種大型食人魚的可怕撕咬力,科學家們對其現存的近親黑色食人魚進行了研究。黑色食人魚體重僅有千克,以鋒利的牙齒,對肉食的貪婪的飢餓感和捕食獵物的能力而臭名昭著,其雙頜的咬合力可達到72磅,為自身體重的35倍,可以瞬間從獵物身上撕下一塊肉來。

通過對黑色食人魚和帕蘭巨食人魚的雙頜的構造和尺寸進行對比,科學家們測算出帕蘭巨食人魚的咬合力可達到279到1067磅,為自身體重的9倍到50倍之多。考慮體型因素,帕蘭巨食人魚的咬合力與霸王了相當。(尚力)

七個前上頜骨齒,前四個牙齒以「之」字形排列;大的、三角形的齒冠的精巧鋸齒有鋒利的刃。

帕蘭巨食人魚(megapiranha paranensis)根據阿根廷的第三繫上中新統的乙個大的、部分帶有牙齒的前上頜骨描述,這個鋸脂鯉類魚類(鮭鯉類和食人魚)的新屬新種和其他鋸脂鯉類魚類的區別的特徵包括:七個前上頜骨齒,前四個牙齒以「之」字形排列;大的、三角形的齒冠的精巧鋸齒有鋒利的刃。巨食人魚的系統發生的位置取決於對形態特徵的詳細分析。

巨食人魚被作為食人魚(尻鋸脂鯉屬、臀點脂鯉屬、鋸齧脂鯉屬、鋸脂鯉屬)的姐妹群,並且有兩個共有衍徵支援發生分析:1牙齒唇視三角形和非常鋒利的刃、2牙齒兩緣的鋸齒。巨食人魚的齒列介於鮭鯉類的雙排牙齒和食人魚類的單排牙齒之間,並且建議雙排牙齒在食人魚類中重新進化。

史前最大的魚是什麼魚?

5樓:網友

如題 ,科學家根據現有化石判斷利茲魚為存在過的最大魚類學名。

厚莖魚科 pachycormidae 利茲魚屬 leedsichthys 遠古滅絕魚類。

下圖為利茲魚 leedsichthys problematicus( 復原圖)

<>生活在1億6500萬至1億5500萬年前的侏羅紀中期,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巨大的硬骨魚類,同時也是地球上最大的魚(預計體長可達16公尺)。在現存魚類中與利茲魚最接近的是弓鰭魚,但是這兩種魚類之間的關係仍然距離很遠。利茲魚的名稱意為「利茲的魚」,因化石收集家艾佛列·尼克森·利茲於1886年在英格蘭彼得伯勒發現它的化石而得名。

地球上第一種鳥是什麼,地球上第一種鳥類,和什麼一樣大?

最早的鳥類化石,迄今已發現了六個個體,而且儲存完美,這些鳥化石,即 始祖鳥 是世界上最早的鳥,出現於晚侏羅紀,距今1億多年了。自1861年發現第一個化石標本,至今只發現於德國八伐利亞索倫霍芬附近的印板石灰岩中。當時,這裡是一個熱帶淺水珊瑚礁瀉湖,偶然的機會,始祖鳥跌落在水中,儲存為化石。由於這裡的石...

人類戰勝的第一種疾病是什麼?

天花是第一種用藥物 的疾病。天花病毒通過空氣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因此天 花是最恐怖的疾病之一,而且沒有辦法 在發現新大陸之前,天花席捲了非洲 亞 洲和歐洲,給受害者留下了疤痕而且 或 致其失明,並奪走了數百萬人的生命。探險者在探求新的 路線並最終登陸南北美洲後,疾病也隨之而來,感染了當地的土著人。然而...

一種凍了的魚叫棒棒魚是什麼魚,這個魚叫什麼魚,是叫棒棒魚還是秋刀魚。

一連幽夢的我們 棒棒魚是一種冷水高原魚,多產自四川 青海 重慶等地,高原湖泊一般生長的都是細鱗魚和無鱗魚。棒棒魚又稱巖花魚,生活在武陵源淡水中,渾圓修長,附在岩石上彷彿一枝花,肉質細嫩,油炸或清燉,味甚鮮美。這種魚活動機靈,常潛石底,一般很難捉到。常見體長200 300毫米,最大可長到700毫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