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中一石二鳥在幾計

時間 2025-07-27 06:51:29

1樓:不曾明瞭

三十六計中沒有一石二鳥。

三十六計依序為:金蟬脫殼、拋磚引玉、借刀殺人、以逸待勞、擒賊擒王、趁火打劫、關門捉賊、渾水摸魚、打草驚舉虛蛇、瞞天過海、反間計、笑裡藏刀、順手牽羊、調虎離山、李代桃僵、辯悄指桑罵槐、隔岸觀火、樹上開花、暗渡陳倉、走為上、假痴不癲攜答渣、欲擒故縱、釜底抽薪、空城計、苦肉計、遠交近攻、反客為主、上屋抽梯、偷樑換柱、無中生有、美人計、借屍還魂、聲東擊西、圍魏救趙、連環計、假道伐虢。

2樓:匿名使用者

好像一石二鳥並不是三十六計中的計謀,好像順序是這樣。金蟬脫殼、拋磚引玉、借刀殺人、以逸待勞、擒賊擒王、趁火打劫、關門捉賊、渾水鎮梁摸魚、打草驚蛇、瞞漏褲天過海、反間計、笑裡藏刀、順手牽羊、調虎離山、李御搜運代桃僵、指桑罵槐、隔岸觀火、樹上開花、暗渡陳倉、走為上、假痴不癲、欲擒故縱、釜底抽薪、空城計、苦肉計、遠交近攻、反客為主、上屋抽梯、偷樑換柱、無中生有、美人計、借屍還魂、聲東擊西、圍魏救趙、連環計、假道伐虢。這是百科上的說法。

3樓:網友

三十六計中沒有一石二鳥。

《三十六計》中第一計是?最後一計?還有什麼計?

4樓:騰揚數碼

第一計是瞞天過海汪租舉,最後一計是走為上。

三十六計 勝戰計:瞞天過海 圍魏救趙 借刀殺人 以逸待勞 趁火打劫 聲東擊西。

敵戰計:無中生有 暗渡陳倉 隔岸觀火 笑型皮裡藏刀 李代桃僵 順手牽羊。

攻戰計:打草驚蛇 借屍還魂 調虎離山 欲擒故縱 拋磚引玉 擒賊擒王混戰計:釜底抽薪 混水摸魚 金蟬脫殼 關門捉賊 遠交近攻 假道伐虢並戰計:

偷樑換柱 指桑罵槐 假痴不顛 上屋抽梯 樹上開花 反客為主敗戰計:美人計 空城計困碧 反間計 苦肉計 連環計 走為上計。

三十六計的第一計是什麼

5樓:andrew在上班

三十六計的第第一計是瞞核搏賀天過海:瞞天過海。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讓天知道就過了大海。形容極大的欺騙和謊言,什麼樣的欺騙手段都使得出來。

三十六計》或稱「三十六策」,是指中國古代三十六個兵銀賀法策略,語源於南北改派朝,成書於明清。它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

三十六計的第一計是什麼?

6樓:

摘要。您好,三十六計中第一計是「瞞天過海」,即對某種事情防備得太周密,結果反而使意志鬆懈。比喻用謊言和偽裝向別人隱瞞自己的真實意圖,在背地裡偷偷地行動。

三十六計的第一計是什麼?

您好,三十六計中第一計是「瞞天過海」,即對某種事情防備得太周密,結果反而使意志鬆懈。比喻用謊言和偽裝向別人隱瞞自己的真實意圖,在背地裡偷偷地行動。

三十六計》或稱三十六策,是指中國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語源於南北朝,成書於明清。它是根據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仔細研讀會對讀者有所幫助哦。

三十六計的第一計是什麼?

7樓:上班不摸魚

正確答案:瞞天過海。

三十六計:01 瞞天過海02計 圍魏救趙03計 借刀殺人04 以逸待勞05 趁火打劫06 聲東擊西07 無中生有08 暗渡陳倉09 隔岸觀火10 笑裡藏刀11 李代桃僵12 順手牽羊13 打草驚蛇14 借屍還魂15 調虎離山16 欲擒姑縱17 拋磚引玉18 擒賊擒畝攔王19 釜底抽薪20 混水摸魚悔銷21 金蟬脫殼22 關門捉賊23 遠交近攻24 假道伐虢25 偷樑換柱26 指桑罵槐27 假痴不癲28 上屋抽梯29 樹上開花30 反客為主31 美人計32 空城計33 反間計34 苦肉計35 連環計36 走碧耐遊為上。

一石二鳥的成語故事

一石二鳥的解釋 釋義 一塊石頭投出去 打中兩隻鳥 比喻一舉兩得。正音 石 不能讀作 d n 辨形 鳥 不能寫作 烏 近義 一箭雙鵰 一舉兩得 反義 得不償失 勞而不獲 徒勞無功 用法 形容一舉兩得。一般作賓語 定語。一石二鳥的典故 長孫晟,字季晟,南北朝周時洛陽人。他很聰敏,又有軍事學識和本領,特別...

三十六計中的第二計是什麼,三十六計中第20計是什麼

凮起雲湧 三十六計中的第二計是圍魏救趙。圍魏救趙本指圍攻魏國的都城以解救趙國。現借指用包超敵人的後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術,進攻兵力集中 實力強大的敵軍,不如使強大的敵軍分散減弱了再攻擊。攻擊敵軍的強盛部位,不如攻擊敵軍的薄弱部份來得有效,所謂圍魏救趙,是指當敵人實力強大時。要避免和強敵正面決戰,應該採...

三十六計中的故事,三十六計中的一篇故事

三十六計 第二計 圍魏救趙 事見 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 事見 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 是講戰國時 期齊國與魏國的桂陵之戰。公元 前354年,魏惠王欲釋失中山的舊恨,便派大將龐涓前去攻打。這中山原本是東周 時期魏國北鄰的小國 被魏國收服,後來趙國乘魏國國喪伺機將中山 強佔了,魏將 龐涓認為中山不過彈丸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