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建設包括哪些內容?
1樓:快捷生活空間站
課程建設的主要內容就是課程模式和教學模式建設。
課程模式建設是研究教什麼的問題,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按照一定的思想和理論開發課程,目前比較先進的課程開發思想和理論就是「基於工作過程」:二是考慮專業特性和學生特點,按照能力培養循序漸進的原則序化課程:
三是編制課程目標、課程內容等框架計劃,即建立課程標準。
教學模式建設,主要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目標及教學理論指導下,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結構、教學手段方法、教學評價等因素型迅猜進行簡約概括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指導教學實踐的教學行為系統。
課程建設體現了以下特點:內容的前瞻性、形式的多樣性、載體的立卜型體化。課程建設的主要措施有:
造就名師團隊;收集、整理教學資源;與教學科研相結合;形成一批高質量教材;結合教學技術昌遊的改進和教學制度的完善。
課程建設從哪幾個方面入手
2樓:銀耳
課程建設入手方面如下:
首先要深度轉變課程教學風格和思路:教學重點要從「教」轉向「學」,實現課堂的「三個轉變」:由知識傳授為主向思維與能力提公升為主轉變;由傳統的灌輸式教育向啟迪學生異想天開,激發學生創新創造的「想象學習」教育轉變;由應用型知識學習向創造性知識學習轉變。
讓學生真正「把頭抬起來、坐到前排來、腦筋動起來、課後忙起來」。
其次要推進教育智慧型化、資訊化,助力課程教學模式變革創新:當代大學生作為網際網絡時代的原住民,獲取知識的途徑和方法更加多元化,他們更傾向於碎片化學習,即隨心、隨時、隨地,通過多種**對知識進行片段式地學習,從而增進知識、提高技能。這種學習方式不僅要求我們提供更加符合學生學習習慣的教學模式,也提醒我們要對學生的資訊選擇進行引導。
當前課程建設的缺失面:
課程目標輕育人:課程目標重教書、輕育人。具體體現在教師在設定課程教學目標的時候,過度追求靜態知識量的增長和知識複製能力的訓練,這就決定了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註重對知識點的逐一傳授,學業考評時更加關注學生對既有知識的掌握,理解和淺層次應用;對學生分析、評價、創造能力的培養和考核不足,對學生的價值引領、品格塑造更是相對缺乏。
課程內容缺挑戰:目前,我國高校課程內容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內容陳舊、缺乏深度和挑戰度,有些老師甚至還在用十幾年前的教材,無法在課堂上將學科發展前沿與學生共享。在資訊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作為網際網絡時代的原住民,大學生對於知識獲取的渠道跟過去不可同日而語,不能讓學生產生敬畏感、不能激發學生挑戰勇氣的課程終究會淪為「水課」。
什麼是課程建設
3樓:小林愛數碼
課程是高等學校教學建設的基礎,課程建設是學校教學基本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加強課程建設是有效落實教學計劃,提高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保證。
課程的教學內容要先進,要及時反映學科領域的最新成果,因此需要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同時,要廣泛吸收先進的教學經驗,積極整合優秀教改成果,體現當前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突出課程特色。根據實際需求,要及時開設有特色的新課程,調整課程體系。
課程建設的要素有兩個:
一、規劃設計,二是:實施過程。課程的規劃設計,主要是解決設定什麼課程、課程如何排序、課程標準是什麼等問題,這一系列工作實際就是課程規劃模式建設;
二、課程的實施過程,就是教學過程,主要是解決怎樣教才能實現培養目標等問題,這一系列工作實際就是教學模式建設。
4樓:匿名使用者
課程建設涉及到教育思想觀念、教學過程、教學方法和手段、師資隊伍、教學管理制度建設、教學條件等多方面的內容,課程建設直接體現學校的教學水平,並將直接影響人才培養質量。
5樓:道神傷
課程建設課程設計,既課程設計包括兩個層面:一是側重於技術層面,是課程工作者從事的一切活動,包括他對達成課程目標所需的各種因素、技術和程式,進行構想、計劃、選擇的慎思過程;另乙個層面更為側重具體設計前的理論研究和準備。
教育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對課程的研究並擬訂出課程學習方案,為決策部門服務,擬訂教育教學的目的任務,確定選材範圍和教學科目,編寫教科書等都屬於課程設計活動。課程設計的過程中涉及到很多方面的課程要素,最主要的課程要素包括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生的學習活動以及課程評價等。
課程建設包括哪些內容?
6樓:ok王倩
課程建設包括是規劃設計,實施過程。課絕腔程的規劃設計,主要是解決設定什麼課程、課程如何排序、課程標準是什麼等問題,這一系列工作實際就是課程規劃模式建設。
就是教學過程,主要是解決怎樣教才能實現培養目標等問題,這一系列工作實際就是教學模式建設。因此,課程建設的主要內容就是課程模式和教學模式建設。
課程建設的目標
按照本科高等教育改革新形勢的要求以及新的經濟體制、人才市場對本專業人才的要求和專業建設目標、辦學方向的要求,《城市設計》課建設的預期目標是。
培養師並鋒衫資隊伍。培養一支素質過硬、敬業愛崗、職稱、年齡結構合理、學歷層次較高的師資隊伍,特別注重青年教師的培養。
改革教學內容。統一規劃相關基礎課程,調整大綱與學時,重新基慎編排授課內容和實踐內容,構建科學合理的專業課課程體系。
改善教學方法和手段。充分體現建築學專業的特色,以形象教學為基礎,應用現代教學方法和手段,循序漸進、深入淺出,傳授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並注重個性的發揮。
改善教學條件。重點是實驗、實習基地和現代教學裝置建設,如向學校爭取專業教室和工坊交流室,採用多**教學等,增加跨地區甚至跨國工坊交流活動。
總體目標。努力將本課程建設成為省級精品課程。
課程建設包括哪些方面
7樓:陌m上花開
課程建設包括以下方面:
1.教學目標的制定
為了確保課程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教師需要明確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可以分為知識性、技能性和態度性目標,旨在引導學生獲取所需的知識、培養相關技能並塑造正確的價值觀。
2.課程內容的選擇和組織
課程內容的選擇應當與教學目標相匹配,教師需要根據知識體系和學科特點,綜合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和興趣,選擇合適的內容,並將其組織成有機的教學結構,確保各個單元之間的邏輯銜接和連貫性。
3.教學方法和策略的設計
教學方法和策略是在教學過程中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手段。教師需要根據學友拍生的認知水平、學習風格和興趣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如講授、示範、討論、實踐等,以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和深入思考,提高學習效果。
4.學習資源和教材的選擇
合適的學習資源和教材可以有效地支援課程的實施。教師需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需求,選擇與課程內容相符合的教材,並結合多種學習資源,如圖書、**、多**資料等,提供豐富的學兄告判習材料,以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鞏固。
5.評估與反饋機制的建立
評估是課程建設的重要環節,可以用於檢查學生的學習成果和教學效果。教師需要設計合理的評估方式和評價標準,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以便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後續教學的調整和改進提供依據。
6.跨學科和綜合素養的培養
現代社會羨改對人才的要求日益綜合和跨學科化,課程建設也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如創新能力、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教師可以通過跨學科教學或專案化學習等方式,促進學科之間的融合,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綜合能力。
卓越班組建設陳鵬老師課程大綱,班組建設課程大綱陳鵬老師
陳鵬,日本研究生院博士畢業,擁有深厚學術背景。他在著名的日資 德資 法資企業從事生產現場管理近17年,曾獲得日本tpm優秀獎,是率先把5s管理和單元生產引入中國大陸的顧問師之一。他深諳精益生產管理精髓,有著豐富的跨國公司先進管理技術本土化運用經驗。 精益生產管理諮詢培訓 一 認知班組與班組建設 贏在...
幼小銜接課程介紹,幼小銜接課程包括哪些內容?
幼小銜接是幼兒園和小學的過渡 銜接。是為了讓孩子適應小學生活 具備校園生活的能力 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培養對學習的興趣。幼小銜接的課程,主要是為了讓孩子快速適應小學生活,給孩子的學習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幼小銜接課程不只是教給孩子一些小學基礎知識,主要應該從孩子的習慣 認知 能力等方面入手。...
學校制度建設包括哪些內容
宋雲山 教師管理制度 學生管理制度 教幹管理制度 班級管理制度 學校常規管理制度 後勤管理制度 一 教學管理制度 二 學生管理制度 三 行政管理制度 四 後勤管理制度。 丹的葵奎 校園制度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內在機制,包括學校的傳統 儀式和規章制度,是維繫學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機制,是校園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