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帶的娃為啥普遍 接地氣 ?

時間 2025-07-26 11:55:58

1樓:樹下葉尾帆

老人帶娃普遍接地氣,主要是因為他們知道如何與孩子相處,知道他們需要什麼?並沒有父母養的那麼嬌生慣養!

一、現在一些父母一味地將孩子扔給老人,讓老人傷身傷心,是精神上的未斷奶,如此才認為老人有幫其照顧孩子的義務,說白了,是認為老人有幫自己善後的義務。但是,作為乙個成年人,應該面對自身責任,而不是想方設法轉移罩悄困壓力,逃避責任。老人們已經運滑老了,為人子女應該想到的不是如何讓老人照顧自己的生活,而應是如何贍養老人,照顧老人的生活。

如此來說,且不論「帶孫費」的勞動成本和經濟成本,子女本身就應負起老人贍養責任。如果讓老人看孩子,自身卻即不出力又不出,那麼,不僅是未盡到孩子的撫養任務,還未盡到對父母的贍養義務。

二、老人們畢竟是過來人,而且那個時代條件要比我們現在艱苦不知多少,能夠一手將子女帶大,要說沒兩把刷子肯定是不可能的。甚至相對於年輕父母,他們的育兒經驗會更豐富,更瞭解不同階段寶寶的不同需求以及生長發育特點。另外,老人們豐富的生活經驗以及閱歷,不僅能解答孩子們乙個又乙個的疑問,滿足孩子的好奇心,還能給孩子們講述很多的奇聞趣事,拓展孩子的眼界,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三、所以不管是新手媽媽自己帶孩子,還是阿姨帶孩子,相對於老人而言,老人都會用更多物唸的愛心和耐心對待孩子,這對孩子而言就是好的愛。孩子自理能力更強 父母對待孩子是操心的更多,包辦的更多,巴不得為孩子打算好一切,但也容易造就自理能力非常差的孩子。 但老人就相對好一點,孩子他更願意嘗試自己動手,老人也不會代替孩子做,一般是孩子能做的就讓他做。

四、多給孩子一些陪伴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父母的愛和陪伴,只有在爸爸媽媽精心教導和陪伴下,孩子才能受到更好的教育、養成良好的習慣。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迫於生活的壓力,不得不讓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過來幫忙看孩子或者直接將孩子留在老家。這樣的話,父母無法給予孩子足夠的陪伴,會對他的成長造成不良影響。

因此,父母要更加用心地對待孩子,平時多和他們溝通、交流或者多**、打**,及時瞭解他們的生活和學習情況,讓他們感受到即便爸爸媽媽不在身邊,也依然在關心和愛著自己。

2樓:陽光燦爛

你好,我覺得老人家帶娃接地氣,那是因為老人家習慣凱昌了,其實孩子接地氣也挺好,身體健康,雖然孩子在家裡**黑黑的,其實孩子是很健康的,才是重要的,現在很多夫妻為了給孩子好的生活,在孩子兩個月大的時候就去工作了,孩子留給老人,而孩子卻跟她越來越疏遠,連晚上睡覺都要哭著喊著找奶奶。

對於孩子,老人始終最為關心的,永遠都是孩子吃穿問題上,而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誠然,這與老人們生活的年代有關,有著時代的侷限性,畢竟在他們那個年代,是缺衣少食的,能夠吃得飽,穿得暖,已經是莫大的幸福了。

如今雖然時代變了,生活條件好了,但是這種觀念,依舊在老人心中根深蒂固,難以轉變。這個我們也是能夠理解的。但是如果老人帶娃的話,作為孩子父母的,還是需要多多提醒老人,多多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比什麼都重要。

孩子其實很簡單,他們沒有複雜的想法,誰跟她相處的時間久就跟誰親近。那對於沒那麼多時間陪伴孩子的媽媽們,不妨跟孩子來個特殊的相處方式,比如媽媽們在上班前跟孩子打個招呼,讓孩子知道媽媽是去上班了,並不是不陪她,在下班回家後跟孩子來個擁抱,告訴她媽媽回來了,可以來陪她了,再或者睡前給她講講小故事等等,要儘可能向孩子表達爛晌愛意。

有了特殊的相處方式後,媽媽就要多觀察孩子,瞭解孩子的需求,有時候並不是孩子跟我們不親近,而是我們跟孩子的相處時間短,不瞭解孩子的一些生活習性和想法。當孩子認為媽媽無法滿足她的要求後她就會主動去找老人。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只要孩子跟你相處一天,她就會跟你親近很多,這就是時間問題。媽媽們應該多抽點時間出來陪陪孩子,就比如週末,利用週末或者節假日好好的帶孩子出去玩玩,或者去參加一些親子活動,都可以增進跟孩子的感情,陪伴孩子的時間長了,自然與孩子的距離也會拉近。

孩子跟媽媽有種與盯歷扒生俱來的情感,是本能,割捨不斷的,就好比你向孩子發火,但是還是會哭著喊著要媽媽抱抱,媽媽只要做到給孩子更多的關愛,讓他們感受到媽媽的愛,多跟孩子互動,孩子才會跟媽媽更親近。

3樓:殘酷的浪漫

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總有一種獨特的能力,那就是把明明可愛漂亮又時尚的孩子變得純厚朴實接地氣。

比如我曾把小數點暫放在爺爺奶奶家一段時間。爺爺每天早上穿著看似同一件的白色老年背心和棕色短褲,踩著個大拖鞋,揹著手,帶著同樣穿著的小數點在小區花園裡轉悠,在朝陽的照射下,爺倆兒宛如站在「香奶奶」秀的舞臺上,自信、積極!

再比如,如果爺爺某天早上檔期滿了,小數點就交給奶奶「溜」了。奶奶更潮,每天斜挎著乙個**爆態山灶款的菜籃子,安排小數點坐在超市購物滿99送的小推車上,自如地穿梭在菜市場裡,有一種「i』m queen,it』s my主場」的既視感!

還有,如果多探尋一下爺爺奶奶心理的話,你會發現,他們能買的東西,絕不會買10塊錢的東西,出門能用「11」路就絕不會坐公交,能用自己雙手解決的事情絕不利用萬惡的金錢,比如給小數點做成套的衣服,一件件都是大寫的質樸。

所以說,爺爺奶奶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裡簡直就是一股清流。全世界「對孩子樸實的守護」,大概都是由爺爺奶奶來完成的。

爺爺奶奶具體是怎麼「樸實守護」孩子們的呢?

不要問我爺爺奶奶為什麼這麼牛帆扮,可能都是因為愛吧!

不過點媽敢一萬分肯定,即便我們都知道,這是爺爺奶奶對孩子表達愛的方式,這也是孫子孫女給老人帶去的樂趣,但是媽媽們在見到自家孩兒變成這樣的時候,心裡仍然還是呈崩潰狀態的!畢竟幾個月之前這可是我們的男神、女神啊!

所以如果有條件的話,在孩子的外在打扮上,媽媽唯慶們其實可以多發揮一點,這畢竟是孩子對外時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4樓:庚芷珍

因為年輕人工作時間長,工作壓力大,生了娃的家庭更是忙不過來,家裡的老人幫助帶娃會減輕負擔,但是老人帶出的娃普遍都出現了「接地氣」的情況,原因從以下幾個方面解釋:

1、衣。在父母身邊時,家長總會想把孩子打扮的漂亮或帥氣,會想穿什麼顏色的衣服搭配什麼款式的褲子和鞋子,注重搭配。而老人帶娃則想的是娃穿的暖就行,花襖子、皮夾克等等,什麼保暖穿什麼,有的娃娃穿的像個年畫娃娃,老人生怕孩子冷到。

2、食。現在的人們生活質量提高後對飲食的研究更加深刻,會注重飲食結構和營養搭配。在父母身邊時,家長會考慮給孩子吃的東西是否有含量足夠的蛋白質和膳食纖維等,比如早上要喝牛奶、每天都吃水果,考慮多方面的營養因素。

而在老人身邊,老人在乎孩子是否吃飽,老人不會計算今天孩子攝入了多少營養,飲食是否均衡,只會把吃的留給孩子吃,有些孩子還有營養過剩導致肥胖的情況。

3、住。就目前的教育觀念來講,父母更傾向孩子獨立住在乙個房間裡,讓孩子自己收拾房間,打掃衛生,培養孩子獨立。老人帶孩子會和孩子一起住,孩子也和老人更加親近。

4、行。出行方面,父母對孩子的約束也很多,出門要注意衣服是否整潔,禁止孩子觸碰過多外面的東西。老人帶娃則沒多手哪大講究,把孩子穿的厚實暖和後就帶著一起出行,老人更傾向於步行出行,孩子也跟著老人在家附近玩耍,不會帶著太遠但也在老人愛去的公園或廣場得到了玩耍的快樂。

總之,老年人比年輕公升大人更有耐心和童心,與孩子有更多互動,吵薯豎更講究實際,更注重孩子自我意識的培養。年輕人則容易講究外在的一些東西,帶孩子更像帶寵物,孩子只是展示自己的一件附屬品,年輕人耐心有限,更注重自己的感覺。老人帶出的孩子「接地氣」,也不失為孩子的一種務實的態度培養。

5樓:教育達人祥樂老師

1.老一輩給慣出來的。

其實,相對於國內老人帶娃的普遍現象,在外國老人他們幾乎不會主動去幫助子女照看孩子,在他們棗派看來他們已經完成了撫養兒女的義務,剩下的就是為自己而活。而子女也會覺得老人是沒有帶娃的義務,就算生兩三個孩子都是自己在帶,那怎麼到了中國就覺得老人帶娃是天經地義的呢?

想來想去,老人帶娃之所以能夠成為中國的一種普遍現象,其實是中國社會千百年來發展成的一種習慣,一旦形成很難改變。因此,在一些人的眼中,如果老人不想帶娃,那就是違背了這個「規矩」,說白了,之所以會變成這樣,就是老一輩人給慣出來的。

2.以後要給婆婆養老,就必須帶孫子。

從養老的角度來講,兒媳會覺得婆婆既沒有生她,也沒有養她,等老了憑什麼要給你養老?但老公這邊肯定是要孝順的,老公就會要求媳婦跟自己一起孝順,兒媳婦在這時就名正言順的說,「我又沒有欠你什麼,想讓我給你養老,就必須得給我帶孩子。」很多婆婆也覺得自己的媳婦說的有道理,自己有責任幫忙照顧孩子。

3.孩子隨男方姓。

很多人覺得孩子生下來是你的孫子,又沒有隨我姓,那男方的家庭就有責任來照顧。中國的傳統思想又是延續香火,這是大家普遍認為的乙個觀點,如果婆婆沒有幫忙帶孩子還會招來別人的閒話,所有人都會覺得這個婆婆不好。

其實說到底都是因為大家的思想太過於傳統,而且現在的年輕父母大多都是家裡獨苗,被照顧習慣了,沒有去考慮到老人也需要自己的一些休閒時光和他們的難處,理所當然的覺得老人應該為自己帶孩子凳畢賀。

老人帶不帶娃是他們自己的事,子女不能干涉,也不能進行道數此德的綁架。換位思考,如果當你老了,孩子讓你幫著他帶娃時,你願意嗎?

6樓:可愛的繁星似水

老人的觀念比較接地氣,挺好的,老人帶娃有很多好處。

1、強身健體。

老年人和孩子的作息時間差不多一樣,早睡早起是他們這個年紀的常態。而老年人早起之後沒事就喜歡到公辯罩園裡鍛鍊身體,孩子跟著爺爺奶奶生活也會養成這樣的習慣,身體素質會不斷瞎灶做地增強,讓病毒遠離自己不生病。

2、節約糧食。

在過去,人們經常吃不飽飯,因此在生活上養成了節約的優良美德,對於剩飯不捨得浪費一釐一毫下一頓接著吃。而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各種美食吃得多了,每次剩下的飯菜明明很好卻被倒掉,不但浪費糧食也給孩子樹立了不好的印象,最重要的是沒有踐行我國一直提倡的美德,所以和老人生活的孩子一定會懂得節約糧食,養成好的習慣,去傳承傳統美德。

3、豐富文化知識。

很多人退休之後為了豐富自己的生活,會和同齡人一起學廣場舞或者重拾自己的愛好和老朋友下象棋等等,孩子被老人帶著不僅能把廣場舞學得有模有樣,也能把象棋下得遊刃有餘,並且耳濡目染更能學習其中的文化,豐富自己的見識,活躍自己的思維。

4、保護視力。

科技及網路的發展,孩子有機會接觸到了更多的電子產品,這樣的產品能夠讓孩子學習更多的知識擴寬自己的眼界,但是長期使用電子產品也會影響到孩子的視力,給孩子的生活帶來不便。但是老人帶孩子就很少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了,很多老年人都是以老年機為主,平時也上不了網看不了**,對孩子的吸引力就很小,孩子不看手機的話,對眼睛也是一種保護。老人帶孩子的這些好處,是很多年輕的父母給予不了的,所以不必要對老人存在偏見,他們只是親孩子做事方式有點溺愛,其他的對孩子來說還是很有好處的,尤其是他們作為過來人在孩子的問題上會更磨衡有經驗,對於培養乙個思維開闊的孩子來說可能很容易。

不過老人在帶孩子時也該注意自己的方式。

因為老人不幫忙帶娃毒死婆婆,關於婆媳關係應該怎麼相處呢?

我們應該和婆婆講好道理,而且應該告訴婆婆,這種行為是非常不對的,應該努力引導婆婆。婆媳關係想要好好的相處,這個時候就需要兒媳把自己的婆婆當做自己的親生母親一樣對待,而且婆婆也不要去過多的干涉兒媳跟自己兒子的生活,這樣才可以友好的相處。應該和諧相處,婆媳之間多一點尊重,少干預對方的生活。婆媳之間應該相...

和老人一起帶娃總吵架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我們家是婆婆買菜打掃衛生,我負責帶孩子教育孩子,然後一起煮飯做菜。但只要住一起,婆婆就一定會干涉教育孩子,說我這做的不好,那做的不好,說實話,是很心煩的。我家老人都還好說,就是小區裡的大媽多管閒事。最氣人就是我母乳很足,以前考慮過個月後斷奶要上班,我婆婆家樓下的老太婆就說女孩子可以早點斷奶,母乳喝多...

關於媳婦帶娃和婆婆帶娃的區別大家怎麼看?

你要知道孩子是你的親骨肉,也是婆婆的心頭肉,你心疼孩子,她比你更心疼,交給婆婆帶娃,應該百分百放心,自己放心工作去,不要再為孩子的事費心了。她都帶大了她的兒子,也會帶大孫子的。沒事給婆婆買件衣服啦,買點水果啦。多叫幾聲媽,好好孝敬一下婆婆,至少她還願意幫你帶孩子呢。到三週歲就可以送幼兒園了。你就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