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績效評價指標的特徵是什麼性

時間 2021-08-14 20:37:11

1樓:女俠可以

隨著清華,北大,人大和其他相關院校國學班轟轟烈烈的招生和推廣,“國學熱”開始走進越來越多企業的視線。一些在公眾眼中都是大名鼎鼎的企業家,皆成為國學班的學員。有些企業家明確表示,他們利用國學、風水管理企業,是因為西方管理學對人的管理存在缺失。

中國的傳統文化強調天人合一,會把人放到自然當中看待人的存在,因為國人信奉只有在和諧的氣氛中,人的能力才能充分發揮出來。所以很多企業家開始在國學中尋找解決辦法。(控全域性企業管理提供)

但國學,真的是拯救一切企業問題的金鑰匙嗎?

一. 國學熱興起的背景

大背景中華文化的復興。這是個大背景。因為中華文化在近百年,應該準確的說經過了三次重大的衝擊。

在這之後基本上國學傳統文化,好多人已經不太清楚了。那麼隨著改革開放,中國的國力形成了、經濟復興了。那麼經濟復興往深層次追,肯定是文化。

所以我們這個文化應該說在這個世紀出開始,開始復興了。現在在我們中國面臨一個大的社會背景,就是社會在轉型,在從傳統的自然經濟轉型到市場經濟。從過去的一些革命的理論,在向現代化進軍。

那麼這些轉型當中,大家都有一些迷茫,大家知道若干年前,改革開放指出,小平同志有一套,他說過去我們奉行的理論,在市場經濟的理論下,明顯的有很多東西不好解釋了。怎麼辦呢?小平同志說,我們現在不夠聰明,也許在將來才會聰明。

也許我們這一代不聰明,也許在下一代在聰明。但是總談這個也不行啊,現在要給我們一套理論的東西了,因為這是社會的需求。那麼理論的需求,轉移到對國學的需求。

小背景西方的東西太多、學的太好了,可能覺得有一點欠缺,所以在這個國學裡面,剛好找到了,能夠彌補西方的某些方面的不足的一些東西。所以這樣牽起。

二.國學的精華與借鑑——破解管理難題

現在的企業家瘋狂追逐國學,這些企業家並非沒有文化,而且都有豐富的管理經驗,其實他們並不是因為80後、90後的員工難管了才去學國學,而是他們現在碰到的問題用西方的管理模式解決不了:比如薪酬制度做得再好,員工的向心力未必強;競爭制度做得再棒,員工未必願意留下工作。

根本原因在於,70後、80後甚至是90後勞動者,都是在傳統文化的氛圍中成長起來的,注重情感需求。但西方管理學對這方面並不重視,所以很多企業家開始在國學中尋找解決辦法。

中國的傳統文化強調天人合一,會把人放到自然當中看待人的存在,因為國人信奉只有在和諧的氣氛中,人的能力才能充分發揮出來。

制度可以定得很嚴,但是在精神上要給員工一些安慰和鼓勵,這樣他會覺得這份工作很有價值。企業家如果在西方生硬的管理中加入一些中國式的柔性管理,讓人感到人性化,有溫情感,員工就會願意追隨其左右,這個領導的人格魅力也會不一樣。

三.國學教育的過猶不及——現在的國學教育是“左撇子”

從現有的國學課程設定看,很多國學班都主講四書五經、孔孟之道,很少涉及商道。

最早的商聖——范蠡棄政從商,他所倡導的投資之道、管理之道很多都延續至今。其次是近代的胡雪巖,這是中國的第一大商人,他的很多理念也值得好好研究。我們常聽到一句話:

從政要學曾國藩,從商要學胡雪巖。商道是國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現在的很多國學班恰恰沒有設定商道課程。

既然現代社會要將國學知識融入經濟社會,為什麼不講商道?因為講國學的人不懂商道。國學班請的專家、教授都來自中文系或者哲學系,這些人對四書五經、孔孟之道很精通,但是對商道卻不太熟悉。

因為他們沒有在商海中歷練過,沒有成功或者失敗的經歷。商道不是一兩年就可以悟透的,起碼要有10年左右的從商經歷才能看清國學商道的內涵。這種專家很難找到,大學中更是沒有。

以胡雪巖為例,將他的投資思想放在目前最熱的房地產業,可以去教商家如何投資,教老百姓如何投資。而現在基本上都是國學理論性教學,太玄乎了,即便是北大、清華的課程,給人的感覺也都是玄玄乎乎的,沒有通俗易懂、結合現在社會經商之道的講解。

現在外面很多課程都沒有在經營之道上給予學員更多的中國國學的知識本質。因此,現在的中國國學教育正在走入歧途。

四.“國學熱”的冷思考

國學思想是在是在兩千多年前的封建社會中產生的。我們的先哲在那個時候知道市場經濟是怎麼回事嗎?肯定不知道。

前人的很多思想不能拿過來直接用於現代企業管理,因為很多理念是有侷限性的。這個問題應該搞清楚,否則容易走火入魔。

結合而不是對立

中國的企業家今天面對的是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環境。所以,千萬不能把國學的很多東西直接用於現代企業的經營與管理,因為兩者之間很多本質的東西是有衝突的。國學的很多理念用於企業文化建設方面還是很有價值的,因為企業文化的背後是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國學在這方面對中國企業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市場經濟環境中的企業要想健康發展,就要具備這樣一些特點。

一是競爭意識,既要自己過得好,又要對手過得不好;

二是擴張意識,市場份額的擴大是靠壯大自己、削弱敵人來實現的;

三是進攻意識,市場地位不是通過消極防守得來的,而是通過積極進攻換來的;

四是憂患意識,市場經濟不同情弱者,輸了就只能認輸,而不能強調客觀原因,更不能怪規則、怪裁判;

五是誠信意識,不能為了企業不損失利益而犧牲消費者的利益,也不能為了小便宜而犧牲信譽。

市場經濟不是中國人發明的,工業革命也不是從中國開始的,這是無法否認的事實。作為企業的管理者,我們應當懷著謙卑的心態去學習,先去掌握市場經濟的遊戲規則,進而駕馭遊戲規則、制訂遊戲規則,達到創新,甚至超越的境界。但是,在沒有真正掌握市場經濟的要領之前,切忌輕易否定市場經濟,包括發達國家企業總結了幾十年的先進管理經驗和理論體系。

《大國崛起》中的**沙皇作為一國之君,可以放下身段到西方發達國家去當學徒工,這種精神令人敬佩,也為後來的**實現大國崛起奠定了基礎。所以,中國的企業家和經理人也要靜下心來虛心地去學習、去借鑑,這樣才有可能後發制人,後來居上。 有國學專家說:

“中西方在商業、制度、人文環境方面的不同,使得業界所追捧的西方管理體系在中國並不能百分之百地大顯神通。”這句話本身就有問題,因為任何先進的體系都是有邊界條件和前提條件的。別說百分之百行得通了,如果一個企業從外部借鑑一些管理體系,能有10%行得通,甚至1%行得通就已經很不錯了。

為什麼總想著去抄襲呢?為什麼總想著去山寨呢? 要知道,西方企業從來不抗拒東方文化,只要是有利於企業發展的東西,不管來自**,都會加以學習借鑑,這是現實主義的思想。

我們沒有必要一味地否定別人,要有一種包容、開放的心態。中國企業要想走向世界、征服世界,在管理上要掌握西方的現代企業管理體系,而在思想觀念上要借用國學的一些思想作為指導方針,把東西方優秀的東西結合起來,而不應對立起來,不要一談國學和中國式管理就否定西方的管理體系和管理辦法。兩者是不同層面的東西,一個側重於理念,一個側重於實踐。

把握火候

我們常說物質決定意識,在國人的物質水平沒有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之前,國學的很多理念都難以實現。國學理念得以實現的前提條件是物質極大豐富,人們不再為了生存而拼搏。當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文明程度自然會提高,國學的很多思想才能得以實踐,這是一個不能逾越的過程,需要時間,需要積累。

為什麼我們喊了那麼久的“以人為本”、“無為而治”、“修身安人”、“天人合一”,卻沒有在任何一個方面得到真正的落實?更沒有在某一個方面超越西方國家的企業?原因很簡單,還不到時候。

“以人為本”為什麼無法生根?

以人為本是一個美好的理念,是每個人都希望看到的理想狀態,可是為什麼這個口號喊了那麼久卻始終無法兌現,有幾個中國企業能像發達國家的企業那樣對待它們的員工?很多國人甚至連什麼是真正的以人為本都說不清楚。以人為本其實就是正視人的各種需要,理解人的本性,理解人的需求,理解人的弱點。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要麼追求提高快樂指數,要麼追求減少痛苦指數,不管是哪個行業的企業,如果在這兩個方面做點事情,自然能贏得客戶的追捧。以人為本有兩個維度:對內要理解員工需要什麼,對外要理解客戶需要什麼。

對內是人力資源部門和各級管理者的主要任務,而對外則是市場營銷部門的職責。說穿了,以人為本就是琢磨人,把人性搞清楚、搞明白了,員工的熱情就激發出來了,客戶的需求也就把握住了,公司的業績自然就上去了。未來屬於那些善待員工的企業,我相信有一天“員工至上”會成為很多企業的共識。

“無為而治”為什麼無法實現?

再看無為而治,這是企業管理的至高境界,是每個企業家都希望看到的結果,因為中國的企業家太累了。原因何在?根本原因就是很多人不懂得市場經濟利益驅動的根本法則,沒有把員工的個人利益與企業的長遠利益掛鉤,所以無法激發員工的主人翁精神。

可以說,在市場經濟環境中,員工只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努力奮鬥,絕大多數人不可能為了企業的利益而努力奮鬥,不相信這一點,就是自欺欺人。發達國家的很多小十字路口都沒有紅綠燈,但是大家都非常有規矩地禮讓,從來不會堵死,而在中國經常可以看到搶行、逆行、走應急車道的現象。面對這些問題,如果沒有利益驅動的制度,靠無為而治的理念和思想教育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所以說,無為而治是企業管理的最高境界,也許幾十年之後,一些優秀的中國企業能達到這個境界。

“修身安人”為什麼無法落地?

修身安人就更不用說了,看看今天反腐倡廉的難度就知道這個問題有多嚴重。20多年前,社會上曾經**過一個話題:“主觀為自己,客觀為別人。

”那時候大家普遍認為主觀為自己是錯的,高尚一點的應當捨己為人,普通一點的應當大公無私。可是,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在為自己爭取利益的時候,並沒有顧及其他人的利益或者社會的利益。現在看來,能做到客觀為別人已經很不錯了,真要是能做到的話,就不會有那麼多害人的假冒偽劣產品。

眾所周知,中國是目前世界上環境汙染最嚴重的國家,這與天人合一所提倡的與自然界和諧共存的理念截然相反。為了發展經濟,我們暫時顧不上“天”,顧不上“地”,顧不上“水”,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不得不付出的代價。從歷史的角度看,這是一個階段性的問題,不會永遠這樣下去。

當我們以破壞環境為代價過度開採稀土,用低廉的**供給世界的時候,並沒有換來喝彩,發達國家為了實現它們的天人合一,把自己的稀土資源都儲存起來,把汙染嚴重的企業轉移到像中國這樣的一些發展中國家。當完成了這些工作之後,它們開始談論氣候變暖,開始談論低碳經濟,開始談論徵收碳關稅,從而實現它們夢寐以求的終極目標:不勞而獲。

五.結後語:

其實,不管什麼管理體系,都有其侷限性和適用性。而且,同樣一個管理體系,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場合,按照不同的順序去做,效果可能完全不同。就像炒菜一樣,同樣的原材料,同樣的烹調工具,先放什麼,後放什麼,順序與火候不同,炒出來的菜就可能完全不同。

因此,我們在學習與借鑑西方管理理念和體系的時候,一定要理性地對待,善於借力,善於反思,才能洋為中用;而在探索與學習國學的時候,一定要冷靜地思考,要有時空轉換的意識,才能古為今用。

綜合績效評價的指標,綜合績效評價指標主要有哪些

1.財務績效定量評價指標。財務績效定量評價指標由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狀況 資產質量狀況 債務風險狀況和經營增長狀況等四方面的基本指標和修正指標構成。2.管理績效定性評價指標。企業管理績效定性評價指標包括戰略管理 發展創新 經營決策 風險控制 基礎管理 人力資源 行業影響 社會貢獻等八個方面的指標,主要反...

供應鏈績效評價指標有哪些,供應鏈的物流績效評估指標有哪些

隨著 鏈管理理論的不斷髮展和 鏈實踐的不斷深入,為了科學 客觀地反映 鏈的運營情況,應該考慮建立與之相適應的 鏈績效評價方法,並確定相應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反映 鏈績效的評價指標有其自身的特點,其內容比現行的企業評價指標更為廣泛,它不僅僅代替會計資料,同時還提出一些方法來測定 鏈的上游企業是否有能力...

績效評價與績效管理的聯絡與區別是什麼

來自天心閣白璧無暇的辰砂 績效管理與績效評價是不同的兩個概念。績效管理是指將企業的遠景 戰略目標分解到組織和個體,並通過集合 輔導 評估和激勵等環節來實現,其注重的是員工未來績效的改善和提高,從而有助於推動組織戰略目標的實現。而績效評價是指對企業員工過去一定時間內的工作表現和工作成果給予考核和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