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範國庫會計資訊失真

時間 2025-06-05 12:15:07

1樓:網友

一、加強會計監督必須以財政經濟法律、法規為依據。

二、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會計監督機制,強化會計監督。

三、明確會計責任主體,加強單位負責人在會計監督中的責任。

四、加強對會計人員的監督管理,提高會計隊伍的整體素質,是強化會計監督的根本要求。 五、加強外部監督即社會審計監督和**監督的作用,構築完整的會計監督體系。

1、加強會計監督 會計監督是指對會計核算和管理工作進行連續、系統敗碼纖、全面的監控和經常性的檢查,便於及 時發現並糾正會計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偏差和錯誤, 依法查處可能存在的舞弊造假, 確保會計 核算和會計管理工作健康、有序、高效的執行。加強會計監督,不僅可以維護財經紀律和社 會經濟秩序,對健全會察仿計基礎工作、建立規範的會計模消工作秩序,也具有重要作用。

2、加快會計法規建設 加強會計法制建設,完善會計法規制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會計法律體系和會計 資訊責任制度,提高全民法制意識,為會計監督的有效提供法律保障。

2樓:雲南萬通汽車學校

1.在一定限度和範圍內修正歷史成本原則,使不同專案採用不同的計價方法。由於物價變動,歷史成本會計不能為資訊使用者提供可靠的會計資訊,而物價變動會計則可以彌補歷史性會計資訊這一不足,能充分反映物價**或**對會計資料的影響。

採用物價變動會計方法可以反映企業各類資產的實際價值,各種產品的實際成本以及各會計期間的實際收益,避免歷史成本會計產生虛增收益,為投資者、債券人和企業管理人員決策提供更為可靠的會計資訊。

2.盡搭攔量減少對同類或相似業務處理方法的多樣性和可選擇性。明確各種處理方法銀枝祥的場合,彈性區間,增強會計資訊的可比性和一致性,但是現實的矛盾是:

我國正在建立的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給予企業較大的會計政策選擇權,所以我們不能通過限制企業的選擇權來解決這一問題。我認為,會計政策的可選擇性在目前情況下是不可缺少的,所以應通過內部審或一定的監督機構來制止企業鑽會計政策可選擇性的空子。另外,對同一行業相似的不同企業,其會計政策的選擇應有所限制,如果企業的會計政策選擇考慮了利益關係人各方面的利益問題,能夠達到與利益協同完全一致,也就不會引起會計資訊失真。

所以會計政策選擇下的合法會計資訊失真,是資訊提供者通過自身的努力完全可以避免和克服的,可從兩個環節入手:一是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制定環節。二是會計準則、會計制度下的會計政策選擇環節。

3.權責發生制本身有它的特點及存在的必要性。我們應努力做的是如何把規則制定的更具體更廣泛。

使得在現實經濟業務中的各項應計專案都能在法規中找到相應的處理方法,避免受主觀意圖的影響。另一方面,內部審計機構可以充分發揮其監督作用,特別留意會計人員是否運用權責發生制達到粉飾經營業績的做法。

4.科學合理的運用穩健性原則和重要性原則。穩健性原則實質在於要求會計人員在反映帶有不確定因素的經濟業務時採用謹慎的態度,這必然使會計資訊偏離實際情況,所以為避免給資訊使用者造成誤導,可在財務報表附註中加以說明,另外,要對其運用制定相應的約束條件,如產品**波動幅度等。

對於重要性原則,應在法規中詳細界定重要性的量和度,並儘量考慮到各種情況,從而能做出比較詳細而具體的規鋒搏定。

如何避免與預防會計資訊失真

3樓:生活小沈童

1、應當健全和完善財務會計法規和其他有關法規,使財會法規儘可能的全面、配套、具體、及時,並具有可操作性,堵住會計資訊失真的漏洞。

2、明確企業法人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約束其財務行為。新《會計法》第四條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

使經營者自覺的學習財務會計制度及有關法規,經常的、主動的抓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為會計資訊的真實性提供可靠的保障。

3、保障會計人員的合法權益,提高會計人員的地位。

4、建立健全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是維護單位財產完整無缺和提高經濟效益的最有效的手段,內部控制制度的存在和有效實施,可減少會計工作的差錯,保證會計資訊的真實性。

會計作息造假的原因。

1、責任承擔主體不明。長期以來,對於會計資訊質量的責任承擔,往往是單位負責人、會計人員、其他人員人人負責,到頭來無人負責的局面,甚至有該負責的逍遙法外、不該負責的成為替罪羊的不正常現象。這種責任不明的狀況,使造假者可以鑽法規制度的空子,逃避法律責任的承擔,從而放縱了其造假行為。

2、偷逃稅款。這主要存在於一些效益好的企業和一些私營企業。這些企業採用賬外設賬、賬外經營等非法手段,少列營業收入和利潤,或是利用財務會計制度與稅法之間的差異,採用稅法所不允許的會計處理方法,名為避稅,實為逃稅,從而達到其減小稅負的目的。

4樓:小林愛數碼

避免與預防會計資訊失真需要:加強監督,提高執法力度會計資訊的使用部門應該加強對企業單位的監督,對企業單位的實際情況要做深入和細緻的瞭解。如果某使用部門只需要企業某一方面的資訊,不妨與相關部門進行資料共享,這樣可以使監督更加全面有效;同時,對於企業提供虛假資訊的行為,應當嚴肅處理,樹立法律的尊嚴。

5樓:東奧名師

可以加快企業改革步伐,建立起現代化的企業制度,同時加快**的只能轉變,從而完善內部機制機構,強化會計監督,形成乙個強有力的外部監督體系。

如何治理會計資訊失真

6樓:網友

如今,會計資訊失真、企業誠信缺失已成為阻礙社會進步的乙個障礙。社會呼喚誠信,誠信對企業提供的會計資訊的真實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會計資訊失真是指會計資訊由於種種原因不能真實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狀況,主要表現有資料不實、事項不真、編造假證假賬假表、虛盈實虧、虛虧實盈、出具虛假審計報告等。造成會計資訊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企業從自身利益考慮,通過多列成本、少計收入、調節利潤等方式達到少繳稅的目的;企業內部規章制度不合理;會計人員素質不高,對會計事項的處理隨意性較大,或因缺乏應有的職業道德而弄虛作假等等。虛假的會計資訊不僅影響到與企業有利益關係的投資者、債權人等群體的經濟利益,而且影響到整個國家的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

那麼,如何採取適當的措施來完善會計資訊監管體系、解決會計資訊失真問題呢?

建立健全會計法律、法規。會計法規的建立除了借鑑與引進國外先進的經驗外,還要注意法規制度的本土化與普及,要讓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參加會計法規制度的制定、修訂和討論,努力使會計法規真正成為各方都認可、對各方都有約束力的法規;努力消除法規制度的「盲點」,使責任、權利、義務、處罰細則有機結合起來,減少制度性、技術性會計資訊失真。

不斷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及職業道德素質。首先,應重視會計人員專業技術資格的聘任和年度考核工作,將對外提供真實資訊作為聘任、考核會計人員的重要內容。其次,要切實抓好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提高其思想品德、職業道德和業務素質修養。

乙個財會人員不僅要精通業務、熟悉法規、具有高超的會計水平,更要品質好、思想過硬,真正與企業共命運。因此,財會人員需要不斷充電、提高自身素質,這樣才能真實反映企業財務狀況,不僅可以消除技術性原因等造成的非故意會計資訊失真,而且可以對故意會計資訊失真行為形成威懾。

會計資訊失真的真正原因是什麼,會計資訊失真的原因有哪些?

中華一郎 1 為偷稅漏稅而掩飾會計報表 2 為籌集資金,上市 貸款而粉飾會計報表。 1 該記的未計入。不完整。2 改計入本月的,計入下月,不準確。3 該計3元的記成2元,金額錯誤。4 該計入資產的計入負債科目,科目不對。會計資訊失真的原因有哪些? 究其原因會計資訊失真,有下列 一 傳統文化影響了會計...

論述會計資訊質量特徵,會計資訊質量特徵包括哪些?

學習方法與心理疏導 會計資訊質量特徵有以下幾個方面 1.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會計資訊必須是客觀和可驗證的。而可靠性取決於真實性 可核性和中立性。1 真實性。所謂真實性就是要如是表達。2 可核性。所謂可核性是指資訊可經得住複核和驗證。3 中立性。所謂中立性是指會計資訊應不偏不倚 不帶有主觀成分,將真相如...

會計資訊質量要求是什麼,會計資訊質量要求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1 客觀性原則。企業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會計確認 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資訊,保證會計資訊真實可靠 內容完整。會計必須根據稽核無誤的原始憑證,採用特定的專門方法進行記賬 算賬 報賬,保證會計核算的客觀性。客觀性原則是對會計工作的基本要求。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