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小學數學課堂充滿生命活力

時間 2021-08-11 17:16:08

1樓:徐天來

新課程實施以來,小學數學課堂正悄悄地發生著變化:課堂教學目標多元化,教學手段多樣化,教學內容情境化……課堂已逐漸成為一個充滿探索、充滿情趣的學習樂園。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我們在認識上不深或理解上偏差,導致課堂形、實不一致,教學內容不明確,學習目標定位不準確,課堂教學中存在普遍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課常教學結構落後僵化。課堂結構設計不清晰,課堂教學缺乏讓學生有效探索體驗的過程,學生學習表面化,多數教師基本上還是採用了蘇聯凱洛夫的五環節課堂結構,即:組織教學→檢查複習→講授新課→鞏固練習→佈置作業。

這種為傳統教學方法設計的固定的課堂活動結構,已不適應現代教育發展的需要。教師重知識,輕能力;重講解,輕**;重訓練(熟能生巧—熟能生厭---熟能生笨),輕思維;重結論,輕過程;教學效率低下。鑑於此我們提出「小學數學課堂活動結構的研究與**」課題研究,努力構建清晰的小學數學課堂活動結構,形成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模式。

回顧我們課題研究過程,課題組教師的一節節充滿智慧神采飛揚的研究課,一次次問題討論時面紅耳赤的交鋒,一本本字跡清晰傾注心血的實驗記錄簿,歷歷在目如同眼前。課題組的成員有過成功的喜悅,也有過失敗的彷徨,但更多的是難以捨棄的對課題研究的摯愛和追求。

三年的課題研究,我們**出符合新課改理念的小學數學課堂活動結構模式;同時,課題的實施也讓我們欣喜的發現:課堂變了,老師變了,學生也變了。

一、構建了多元的課堂活動結構一般模式,優化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傳統課堂結構把人看作是機器。當我們的「學生觀」從「機器」轉為「變化發展的人」時,這種課堂自然就要突出人的能動性和創造性。課堂上我們看到了以人的能力因素構建現代課堂結構的出發點應是知識與能力並重,能力與知識相互促進,並在能力培養中提高知識學習的效率。

1、「以實驗操作為主線的小學數學課堂活動結構」模式:「課前準備→複習引入→學生操作**、驗證→教師演示總結→鞏固與應用」。這種活動結構模式是以學生對材料的實驗性操作為起點,通過在教師的引導下的分析比較,以獲得新的結論為特徵的。

這時,嘗試實驗的方式構成了學習活動的主要因素,而學生的探索體驗和發現則成了學習過程中的主要活動。這種教學活動結構模式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按照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設計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眾多的「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體驗數學和經歷數學,鼓勵每一個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積極參與數學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自己去獲取知識,將教學過程徹底變成學生學習活動的過程。

例如,在「統計」教學中,教師有意將各種水果**雜亂無章的擺在各組桌面上,問:「你們能將他們進行統計嗎?」學生經過小組分工,都饒有興趣的參與了動手操作。

他們把水果**先進行分類,然後每人統計一種或兩種水果,並擺放整齊,形象的製成了統計圖。所要學習的內容不是老師「告訴」的,而是學生在活動做中通過體驗得出的,可以是在「活動中體驗」,也可以是在「體驗中活動」。但「活動」強調學生的參與,決不僅僅是學生的表演,也包括學生的「說」、「講」等。

該課堂活動結構的設計,將靜態的知識結論變為動態的探索物件,引領學生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對數學知識產生深刻的體驗,在獲得基本的知識與技能的同時,發展了思維能力,滲透了數學思想方法。

在2023年4月7日課題彙報會上,六年級的陶慧靜老師執教的《比例尺》,就成功地應用此模式,課堂上教師引導到位,學生活動中體驗,體驗中活動,積極參與,課堂氣氛高漲,使教學高效,獲得課題組教師的一致好評。

2、「以問題解決為主線的課堂活動結構」模式:「創設問題情境→提出數學問題→**、驗證→解決問題→鞏固延伸」。這種活動結構模式是學生以問題的定向思考為起點,通過在教師引導下的嘗試性探索為特徵的。

這時,良好的問題情境構成了學習活動的主要因素,而學生的嘗試性問題解決的**活動則是學習過程中的主要活動。

事先不強求學生預習教材,教師可利用用課堂上的實驗演示呈現一些自然現象,一面改變條件一面觀察現象的變化,進而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要求學生運用剛剛學過的知識聯絡以前學過的知識求解,包括猜想、試誤、綜合和分析,讓學生們不斷否定錯誤。不斷得出新的設想,最後上升到新知識新結論或規律。全體學生被這樣生動的過程吸引住了,結果教科書上用幾頁文字敘述的內容,被學生們用幾十分鐘自己「發現」了。

他們從中不但獲得了新知,還親身經歷了一種「創造」體驗。

3、「以自學嘗試為主線的課堂活動結構」模式:「自主學習→嘗試解疑→抽象概括→數學建模→當堂檢測」。這種活動結構模式是以學生面對問題,形成認知衝突為起點,通過在教師引導下的自學,並在集體質疑或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形成新的認知為特徵的。

這時,正確的抽象概括構成了學習活動的主要因素,而學生的嘗試發現並構建數學模型則成了學習過程的主要活動。

教師讓教材、學習提綱和教學目標與學生直接見面,讓學生自學,學習提綱由教師擬定,可以寫成一些問題形式。這樣做的好處是:可區別對待學生事實上的不同認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各取所需。

允許優生超前於教學計劃或超出課程標準;差生可落後於教學計劃,並給予一定方式個別指導或學生互助,在師與生、生與生、書與生之間有一種「彈性」,這樣做雖然差生的學習可能慢些,但是比聽不懂而陪別人坐幾十分鐘要強些。對於中等水平的學生,可有更多的時間集中精力弄清楚自己不懂的部分,這種結構有利於教師掌握學生的真實情況,並給予集體解答。學生在煞費苦心百思而不得其解後,聽教師的解答,會茅塞頓開,豁然開朗,其收穫與注入式課堂教學相比肯定大不一樣。

同時也有利於訓練和強化學生的自學能力,並在治學方法上獲得優化。

2023年11月26日下午,安慶市宿松縣河塌中心小學黃立鰲校長帶領的外地36名數學教師參觀考察團來校調研學校教科研工作,課題組方雪嬌老師為考察團開設的六年級《百分數的意義》課題成果展示課,以自學嘗試為主線,學生主體自學、教師積極引導學習為活動結構特色,向考察團展示課題研究成果。良好的學風、清晰、優化的課堂活動結構,輕鬆紮實有效的課堂,贏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4、「以資訊探索為主線的課堂活動結構」模式:「呈現資訊激發興趣→提取資訊尋找方法→組合資訊獲得認知→改變資訊鞏固新知」。這種活動結構模式是以學生面對教師呈現的資訊為起點,通過在教師引導下的觀察和辨析,以獲得知識重組為特徵的。

這時,有效的資訊重組構成了學習活動的主要因素,而迅速的觀察、比較和歸納則構成了學習過程中的主要活動。

首先,教師要以課標為依據,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合理的處理教材,提供符合本課內容的資訊資源。準備的資訊,可以是教材中已有的資訊資源、**與網路資訊資源,也可以是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資訊資源,或者是新舊知識的連線資訊資源。如徐慧老師在教學二年級上冊《觀察物體》這一內容時,先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拍攝了教室、校園,讓學生從一組組**中欣賞自己的學校,再分別思考它們各從哪個角度拍的。

其次,引導、點撥,讓學生學會在課堂資訊中獲取有效資訊,及時為自己探索、解決問題提供第一手學習材料。如在教學二年級《克與千克》時,先安排學生預習,完成練習十八第3題,再將教學從課堂向課外延伸,課外找一找香皂、洗衣粉等物品的重量,作為課堂**的內容。再次,教會學生去偽存真,學會恰當地選擇、靈活地組織資訊,提出合適的問題。

例如在教學二年級《除法應用題》時,要求學生在教室中找資訊,學生當時找到的資訊有:教室裡有27人,有男生12人,女生15人,教室裡有3 組,每一組有9人;有15張課桌,排成3 排;教室裡有8盞燈,分成了兩排;有6扇窗戶,左邊2扇,右邊4扇……這裡學生找到的資訊比較雜亂,此時可以適時引導學生進行選擇。要求學生找一找哪兩個資訊聯絡比較密切,對所有資訊進行分類組合,從而拋去與學習要求無關的資訊。

這時教師繼續引導學生:哪兩條資訊可以提出一個用除法計算的問題,學生又一次的進行討論,併合作組合了與教學相關的有效資訊,提出了符合題目要求的問題,並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獲得新知。最後,可以通過改變條件或問題資訊,把一道題改編成幾道不同型別的解決問題,讓學生弄清算理,加以辨析,從而形成知識鏈,提高舉一反

三、觸類旁通地處理資訊的能力,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在2023年4月6日課題彙報會上,二年級的徐慧老師執教的《克和千克》,就成功地應用此模式,課堂上教師引導到位,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氣氛高漲,使教學高效,獲得課題組教師的一致好評。

5、「以小組討論為主線的課堂活動結構」模式:「問題情境→合作討論→建立模型→解釋、運用於拓展」。這種活動結構模式是以學生對問題情境的表徵為起點,通過在教師引導下的小組合作,以獲得新的認知為特徵的。

這時,小組互動的方式、過程以及質量等,構成了學習活動的主要因素,而學生的提出計劃、團隊合作的問題解決以及合理的表述則構成了學習過程的主要活動。

向學生提供許多現實的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數學學習內容,這些內容取材於學生的生活經驗,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成為學生主動觀察、猜測、實驗、合作交流等數學活動的主要素材,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討論;主要特徵是討論,是「由學生與學生討論,學生與教師討論」。這就是師生共同參與教學,形成教學整體:「採用討論的方式,大家提出問題,彼此解答、辯論、糾正、補充」。

以小組討論為主線的課堂活動結構有以下的好處。人人蔘與,每個人都是主角,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甚至可以得出與教材不同的公式推算方法。敢幹在公眾面前發表見解,是一種自信和自尊的表現。

可以引起爭論,激發思維,在交換意見中相互啟發,相互質疑,取長補短,加深理解。有利於學生自己改正自己的錯誤,並改正一些教師平時無法發現的錯誤。這種改錯過程,滲透著學生自己的思維和勞動,使他們不易重犯這些錯誤。

口頭表述要經過大腦的第二次加工,有利於記深記牢。有利於增強競爭,促進優生更優。有利於培養合作精神,「英雄聽見略同」者容易建立起相互間的友誼。

有利於訓練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歸納概括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科興趣。有利於相互激發想象力、創造力,知識的資訊交換不同於商品交換,它不會在交換後被此失去什麼,只會增加雙方的收穫,資訊的交換,智慧的碰撞在某些時候就可經走向創造。

有利於培養學生誠實刻苦的道德品質。有利於教師發現學生的特長和優勢,幫助學生髮展優勢。是一種學術交往的雛形。

課堂活動結構改革之目的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影響課堂教學過程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所以,我們既要遵循一般規律,又要聯絡實際在整體思想指導下靈活地、創造性地設計每堂課的課堂教學活動結構,使之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取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果。

二、課堂成了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歷程

新的課堂活動結構,打破了僵化的傳統的課堂教學活動結構模式,推進了師生的積極互動。新課堂已成為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新的課堂,教師不再是「教案」的忠實執行者,而是細心傾聽學生,時時留心觀察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實際學習狀態,適時選擇和充分利用有價值的生成性資源,調控重組後續的教學程序,實現教學目標的組織者、引導者。

新的課堂,學生真正進入到自主的、積極的、生動的學習狀態,完成了認知,經歷了過程,更投入了情感。教師因勢利導,課堂上丟掉了任何框框和麵紗,和學生「真對話」。課堂上不時迸發出來自學生和教師的智慧的火花,整個課堂呈現的是一種生命態,一個個40分鐘的課堂成了師生人生中一段段重要的生命經歷,成了他們生命的、有意義的構成部分。

三、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課題的研究,優化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結構,構建了新的小學數學課堂活動結構的一般模式,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改善了學生的學習狀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落實了不同的人學不同的數學,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這一新課程理念。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較大提高。

怎樣讓小學數學課堂活起來,如何讓小學數學課堂活起來階段性總結

劉傻妮子 一,做好充分準備。二,嚴禁隨口提問 如 好不好呀,對不對啊,可以嗎?三,提問題有針對性 如思維敏捷的,如靦腆型的,如自感學習不如人的 四,儘量用 趣味性強的語言,寓教於樂的方式,以姿勢助說話。五,因為小學生的注意力僅僅有5 8分鐘,所以必須在此期間把教學重點講授完畢。六,留出學生們討論爭論...

如何讓小學數學課堂活起來,談談感受

一 真誠面對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主人。教師要從一個教人者轉化為學習者,真誠的學會傾聽,和學生共同 共同發展。同時教師又是一名成功的賞識者,要關注每一個學生每一件 小事 賞識學生在情感 態度 價值觀等方面的積極表現。唯有此,學生才能在快樂中學習,在成功中長大。二 課堂還給學生,用心靈怦擊思維火花。只有...

課堂上如何讓學生與教師互動,數學課堂上如何讓學生與老師互動

壹家 互動教學是一種師生之間雙向溝通的教學方法,就是把教學活動看作是師生之間進行的一種真誠 和諧的交往 溝通,把教學過程看作是一個動態發展著的教與學統一的活動過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 引導者與合作者。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數學新課程的重要原則是 以學生為本 最終目的是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