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文言文用法及例句,初中文言文之字的用法以及例句

時間 2021-08-11 17:28:51

1樓:楓凝洛歌

封 文言文用法及例句:

①《動》在植物的根部培土。《左傳·昭公二年》:「宿不敢封植此樹。」

②《動》聚土築墳。《五人墓碑記》:「五亦得以加其土封。」

③《名》疆界;分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又】《名使動》把……作為疆界。《燭之武退秦師》:「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④《動》帝王以爵位、土地、名號等賜人。《觸龍說趙太后》:「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六國論》:「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

⑤《名》領地;邦國。《尚書·蔡仲之》:「肆予命爾侯於東土,往即乃封。」

⑥《名》古代帝王或大臣在山上築壇祭神的活動。《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⑦《動》封閉;封合。《鴻門宴》:「籍吏民,封府庫。」《記王忠肅公翱事》:「出珠授之,封志宛然。」

⑧《量》指封緘物的件數。《范進中舉》:「一封一封雪白的的細絲錠子。」

⑨《形》大。《左傳·四年》:「封豕長蛇。」

2樓:金英傑教育

封的用法及例句:

①《動》在植物的根部培土。《左傳?昭公二年》:「宿不敢~植此樹。」

②《動》聚土築墳。《五人墓碑記》:「五亦得以加其土~。」

③《名》疆界;分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域民不以~疆之界。」【又】《名使動》把……作為疆界。《燭之武退秦師》:「既東~鄭,又欲肆其西封。」

④《動》帝王以爵位、土地、名號等賜人。《觸龍說趙太后》:「而~之以膏腴之地。」《六國論》:「以賂秦之地~天下之謀臣。」

⑤《名》領地;邦國。《尚書?蔡仲之》:「肆予命爾侯於東土,往即乃~。」

⑥《名》古代帝王或大臣在山上築壇祭神的活動。《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元嘉草草,~狼居胥。」

⑦《動》封閉;封合。《鴻門宴》:「籍吏民,~府庫。」《記王忠肅公翱事》:「出珠授之,~志宛然。」

⑧《量》指封緘物的件數。《范進中舉》:「一~一~雪白的的細絲錠子。」

⑨《形》大。《左傳?四年》:「~豕長蛇。」

3樓:張馳管理諮詢****

【解釋一】、封的文言文用法及例句:

一、作動詞

1、釋義:分封土地。

舉例: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 宋·蘇洵《六國論》

2、釋義:界限、侷限。

舉例:餘不敢以麋鹿自封也。——徐光啟《甘薯疏序》

3、釋義:堵塞。

舉例: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戰國策·燕策》

4、釋義:堆土築墳。

舉例:封王子比干之墓。——《禮記》

5、釋義:用加蓋印章的紙條貼在門、箱或其他容器的口上以防開啟。

舉例: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史記·項羽本紀》

6、釋義:堆土植樹為界;培土。

舉例:將何以封矣。——《國語·楚語下》

於是封之,崇四尺。——《禮記·檀弓下》

開阡陌封疆。——《史記·商君書》

7、釋義:古代帝王打勝仗築土壇以祭天也叫封。

舉例: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宋·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二、作形容詞

1、釋義:高.

舉例:登封泰山,降坐明堂。——《漢書》

2、釋義:大。

舉例:封豕(大豬);封豕長蛇(大豬和長蛇。喻大惡元凶);封羊(一種大羊);封獸(古指大象)。

【解釋二】、封在文言文的用法及例句:

①《動》在植物的根部培土。《左傳·昭公二年》:「宿不敢封植此樹。」

②《動》聚土築墳。《五人墓碑記》:「五亦得以加其土封。」

③《名》疆界;分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又】《名使動》把……作為疆界。《燭之武退秦師》:「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④《動》帝王以爵位、土地、名號等賜人。《觸龍說趙太后》:「而封之以膏腴之

地。」《六國論》:「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

⑤《名》領地;邦國。《尚書·蔡仲之》:「肆予命爾侯於東土,往即乃封。」

⑥《名》古代帝王或大臣在山上築壇祭神的活動。《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⑦《動》封閉;封合。《鴻門宴》:「籍吏民,封府庫。」《記王忠肅公翱事》:「出珠授之,封志宛然。」

⑧《量》指封緘物的件數。《范進中舉》:「一封一封雪白的的細絲錠子。」

⑨《形》大。《左傳·四年》:「封豕長蛇。」

初中文言文之字的用法以及例句

之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和例句

文言文而的用法和意義及例句有哪些

4樓:原來是知恩

1、頰毛;鬍鬚。

例句:先秦《周禮·考工記》:「深其爪,出其日,作其鏻之而。」

譯文:深藏它的爪,在這一天,當作他的王鱗的鬍鬚。

2、通「爾」你,你的。

例句:明代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事》:「而翁長銓,遷我京職,則汝朝夕侍母。」

譯文:你父親長銓,升我到京城述職,那麼你從早到晚侍奉母親。

3、通「如」。好像

例句:戰國時期呂不韋屬下門客《察今》:「軍驚而壞都舍。」

譯文:軍隊驚慌的好像房屋倒塌。

4、作介詞:

(1)表並列關係。

例句: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捕蛇者說》:「黑質而白章。」

譯文:它黑色的身子上有著白色的花紋。

(2)表相承關係。

例句:先秦韓非《扁鵲見蔡桓公》:「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譯文:扁鵲看見桓侯就逃。

(3)表示遞進關係。

例句:戰國時期荀子《勸學》:「君子愽學而日參省乎已。」

譯文:君子廣博地學習,並且每天檢驗反省自己。

(4)錶轉折關係。

例句:戰國左丘明《餚之戰》:「吾見師出,而不見其入也。」

譯文:我看見老師出來,卻不能看見你帶領軍隊回來啊。

(5)表修飾關係。

例句:戰國時期荀子《勸學》:「吾嘗終日而思矣。」

譯文:我曾經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

(6)表假設關係。

例句:漢代司馬遷《信陵君竊符救趙》:「吾攻趙,旦暮且下,而諸侯敢救趙者,已拔趙,必移兵先擊之。」

譯文:我攻打趙國,很快就要下,而諸侯敢救趙的,攻下趙國,一定調兵先攻打他。

(7)表因果關係。

例句:漢代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

譯文:我實在是怕被大王欺騙而對不起趙國。

(8)表時間、方位、範圍的界限,相當於「以」。

例句:清代文學家袁枚《祭妹文》:「今而後,吾將再病,教從何處呼汝耶。」

譯文:從今以後,我要再生病了,教我從**去呼喚你呢。

5、表感嘆語氣,相當於「啊」「吧」。

例句:先秦《論語·子罕》:「豈不爾思,室是遠而。」

譯文:怎不叫人為你費思慮,房子是那麼遠啊。

5、詞綴,嵌在某些時間詞後面。

例句:清代林嗣環《**》:「俄而,百千人大呼。」

譯文:不久,成百上千的人大喊。

1、概述:

而是一個漢語字,讀音有ér或者néng,基本意思是作名詞時表示頰毛,作動詞時表示能夠。一般是做定詞後助詞或連詞。

出自《說文》:「而,頰毛也。象毛之形。」譯:「而,是頰毛。類似毛髮的形狀。

2、相關詞語:

(1)而後: 以後;後來;然後。

(2)而或:有時候

(3)而今:現在

(4)而況:連詞。何況

(5)而立:指年至三十,學有成就。後來用「而立」指人三十歲。

5樓:匿名使用者

1.【而】

(一)用作連詞.1.表示並列關係.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者(《勸學》)②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道難》)

③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2.表示遞進關係.可譯為"並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②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屈原列傳》)

③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皜駁色,而皆若僂(《登泰山記》)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遊褒禪山記》)

3.表示承接關係.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陳情表》)②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鴻門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說》)

4.表示轉折關係.可譯為"但是""卻".

①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勸學》) ②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六國論》)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陳情表》)

5.表示假設關係.可譯為"如果""假如".

①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

②死而有知,其幾何離(《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飾關係,即連線狀語.可不譯.

①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勸學》)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於國也》)

③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鴻門宴》)

7.表示因果關係,

①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遊褒禪山記》) ②表惡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戰》)

8.表示目的關係,

①縵立遠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 ②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鴻門宴》)

(二)通「爾」,用作代詞,第二人稱,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

①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促織》) ②嫗每謂餘曰:「某所,而母立於茲(《項脊軒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①軍驚而壞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於「罷了」.

①未幾而搖頭頓足者,得數十人而已(《虎丘記》) ②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

③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逍遙遊》)

【而後】才,方才.

①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②三月而後成.

【而況】即「何況」,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

①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②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

③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諫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會兒.

①既而以吳民之亂請於朝,按誅五人(《五人墓碑記》)

②既而得其屍於井,因而化怒為悲,搶呼欲絕(《促織》)

③既而將訴於舅姑,舅姑愛其子,不能御(《柳毅傳》)

6樓:古今漢語教育

句一、表示並列,遞進或承接關係.相當於現代漢語的"並且","而且","就""然後",其中表示並列關係時,一般不必翻譯。

1.舌一吐而(不必翻譯)二蟲盡為所吞

2.學而(然後)時習之

3.溫故而(然後)知新

4.任重而(並且)道遠

5.有一言而(連詞)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6.墮而(並且)折其髀

7.此不為遠者小而(就)近者大乎

8.濯清漣而(並且)不妖

9.啟窗而(來)觀

10.中峨冠而(而且)多髯者

11.隨波而(不必翻譯)逝

12.溯迎而(並且)上

13.餘強飲三大杯而(然後)別

14.執策而(然後)臨

15.潭西南而(表遞進)

16.而(而且)年又最高

17.得之心而(而且)寓之酒也

18.佳木秀而(而且)繁陰

19.泉香而(表並列)酒洌

20.人知從太守而(表承接)

21.泉而(表承接)茗者

22.罍而(表並列)歌者

二、錶轉折關係,相當於現代漢語的"但是""可是""卻"。

1.人不知而(卻)不慍

2.為人謀而(卻)不忠乎?

3.學而(但是,卻)不思則罔

4.而(但是)日中時遠

5.後狼止而(錶轉折)前狼至

6.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卻)不染

7.而(但是)樂亦無窮

三、表修飾關係.連線狀語和謂語,表示行為的方式,手段,原因等,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地",有時可不翻譯。

1.既而(可不翻譯)盡奔騰五陣之勢

2.雜然而(表修飾,地)前陳者

3.紅裝而(表修飾,不翻譯)蹇者

4.傭者笑而(表修飾,著)應之曰。

初中文言文閱讀訓練答案,初中文言文閱讀訓練答案

原文 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雋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 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元禮問曰 君與僕有何親?對曰 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僕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初中文言文題目,一個初中文言文題目

古今異議 非人哉 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的委 及日中如探湯,的湯 一詞多義 之 2 太陽已經升到了正 你 還沒有到,這是沒有信用 對著兒子罵對方的父親,這是沒有道理 或者品德 誰說你知道的很多呢?3 一個嚴於律人,寬於律己的人 就是做任何事都很準時,作出的承諾就一定去執行 4 日中的時候熱是因為整整一...

高中文言文然 者用法,高中文言文 然 者二字用法

然 1 動 燃燒。例子 若火之始燃。2 形 正確。例子 吳廣以為然。3 代 如此,這樣。例子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揉使之然也。4 動 認為正確。例子 妻曰 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覽,冀有萬一之得 成然之。5 連 然而。例子 蓋餘所至,比好遊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6 助 結尾處,表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