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如何修行戒 定 慧,佛教要怎麼修戒定慧?

時間 2021-08-11 17:47:26

1樓:匿名使用者

印光大師:【大藏經所詮者,不過戒定慧而已,唸佛即是戒定慧,何必隨文逐字,閱此藏經】,光陰迅速,命不堅久,願諸人以淨業為急務。

菩薩大士,於千百年前,早已為吾遍研藏教,【特地揀出此不斷惑業】,得預補處,即此一生,定出樊籠,至圓至頓,至簡至易,統攝禪教律而高出禪教律,即淺即深,即權即實,殊特超越天然妙法也。

大安法師:另,淨業行人須知,信願唸佛即含攝【戒定慧】。若能一心念佛,諸惡不敢入,即為戒。

若一心念佛,心不攀緣外境,即為定。若一心念佛,觀照佛聲,字字分明,亦觀能念所念皆不可得,即為慧。是故至心念佛,萬德齊彰。

一法具一切法,妙德難思。

何況唸佛法門,具諸功德,但念一句彌陀,就得總攝六度萬行。例如:一心念佛,【萬緣俱舍,就是佈施】;一心念佛,【不作惡業,就是持戒】;一心念佛,心自柔和,【不嗔不暴,就是忍辱】;一心念佛,【淨念相繼,永不退墮,就是精進】;一心念佛,【妄念不起,就是禪定】;一心念佛,【正念分明,就是般若】。

修一行,即具足眾行,在受持方面,是非常的方便。

唸佛就是修行:

大凡人之修行與不修行,就在身、口、意三業分別。若身行惡事,口說惡言,意起惡念,即是不修行。而唸佛法門,能令眾生三業清淨,即是修行之法。

今試驗之,有一眾生,聞此唸佛法門,深信不疑,願生淨土,實行唸佛。一心專念彌陀名號,字字從心生起,字字從口唸出,字字從耳聽入,念得分分明明。一句如是,句句如是,口唸心念,心口如一。

念念相續,無有間斷。心中唯有佛,佛外更無心。以此唸佛一念,而除一切妄念。

妄念既止,則意業清淨,此即是意業修行。口唸佛號,不說閒言,古人云:“少說一句話,多念幾聲佛。

”聲聲不離佛號,則口業清淨,此即是口業修行。眾生身業,都為意業所驅使。意業不起念,身業無所行。

唸佛之人,一心念佛,六根都攝,則身業清淨。此即是身業修行。如何說唸佛不是修行之法?

如上所舉唸佛能令三業清淨,可為修行之明證矣。

《佔察善惡業報經》:末法時期,人們“於佛法中鈍根少信,得道者極少,乃至漸漸於三乘中,信心成就者,亦復甚少,所有【修學世間禪定,發諸通業,自知宿命者,次轉無有,如是於後入末法中,經久得道,獲信禪定通業等,一切全無】”。

佛教說末法時代,但有教法,而無修行和證果,這是許多經論中都有記載。如大乘《同性經》卷下、唐·慈恩窺基大師撰《大乘法苑義林章》卷六說:“佛滅度後,法有三時,謂正、像、末。

具教、行、證三,名為正法;但有教、行,名為像法;【有教無餘】(餘即行、證),名為末法。”——摘自禪宗大德、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傳印長老《宗教不宜混濫論》講記

為什麼禪宗五祖弘忍大師說末法時代“有解無行無證”?

禪宗五祖弘忍大師《最上乘論》中說:若能自識本心,念念磨鍊;莫住者,即自見佛性也。。。。。努力莫造作,如此真實不妄語,難可得聞,聞而能行者,【恆沙眾中,莫過有一】。

行而能道到者,【億萬劫中,希有一人】。

達摩祖師血脈論:(除了生而知之的)若不急尋師,空過一生。然而佛性自有,【若不因師,終不明瞭。

不因師悟者,(萬中希有)。】若不見性,即不名善知識。若不如此,縱說得十二部經,亦不免生死輪迴,三界受苦,無有出期。

六祖惠能大師《壇經》:“汝師戒定慧,接大乘人;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

問曰但見性悟道。便超生死。何用繫念彼佛。求生他方。

禪宗法眼宗第三代祖師永明大師答:見性悟道。受如來記。

紹祖師位。能如馬鳴龍樹否。得無礙辯才。

證法華三昧。能如天台智者否。宗說皆通。

行解兼修。能如忠國師否。此諸大士。

皆明垂言教。深勸往生。蓋是自利利他。

豈肯誤人自誤。【莫以一時貢高。卻致永劫沉淪。

】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

天台智者大師《淨土十疑論》:菩薩有二種。一者久修行菩薩道。

得無生忍者。實當斯責。二者未得已還及初發心凡夫。

凡夫菩薩者。要須常不離佛。忍力成就。

方堪處三界內。於惡世中救苦眾生。故智度論雲。

具縛凡夫有大悲心。願生惡世。救苦眾生者。

無有是處。何以故。惡世界煩惱強。

自無忍力。心隨境轉。聲色所縛。

【自墮三塗。焉能救眾生。故維摩經雲。

自疾不能救而能救諸疾人。】

凡夫無力。唯得專念阿彌陀佛。使成三昧。

以業成故。臨終斂念得生。決定不疑。

見彌陀佛證無生忍已。還來三界。乘無生忍船。

救苦眾生。廣施佛事。任意自在。

故龍樹作十住婆沙論。名易行道也。

淨空法師:大集經說,佛法分三個時期,第一、【正法時期,戒律成就】,能斷煩惱,能斷習氣,能開智慧,能證菩提。到了【像法時期】,人的根性漸劣,單靠持戒不能成就。

不是戒有問題,而是人有問題,持戒人的心不如已往真誠,故難成就,須靠禪定,故曰【禪定成就】。到了末法時期,人的根性更差,煩惱習氣更重,修禪也不能成就。

正如【倓虛老法師說,在他一生中所見修行人得禪定者有之,而明心見性開悟者未見到一位。】禪要明心見性才算成就,僅得禪定果報在四禪天,天福享盡仍入輪迴。【末法時期唸佛成就。】

我們今天持戒能得戒嗎?修禪這個心能定得下來嗎?事實擺在眼前,就應當老老實實依佛教誨,一向專念,帶業往生。

正法時期的成就是說證阿羅漢果。像法時期的成就是講明心見性。末法時期的成就是講帶業往生。

2樓:匿名使用者

持戒即是定、即是慧,禪定即是持戒、即是智慧,智慧即是持戒、即是禪定!!!

3樓:匿名使用者

守著戒律

不殺生 不偷盜 不邪淫 不妄語 不飲酒

時間夠了即可定而生慧

4樓:靈助

“戒”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嗔痴慢“定”,做到修戒裡的所有內容,並且保持不變,定生“慧”,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戒定慧是一而

三、三而一,只是角度不一樣

“心如止水”的意思就是不為自己而起心動念

“隨緣度日”的意思是一切都為其他人著想,儘自己最大努力幫助別人“緣起性空”所描述的是不可以執著於一切物質、現象“不被物轉”就是具有定性,不再被境界**

“隨緣自在”是說隨順一切事態的發展,體會隨緣的深意,就會生活無障礙,一切自在

阿彌陀佛

5樓:匿名使用者

息滅貪瞋痴。

息滅貪瞋痴,就是勤修戒定慧。勤修戒定慧,就是熄滅貪嗔痴。

法門很多,”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唸佛可以修戒定慧,持戒可以修戒定慧,誦經可以修戒定慧,參禪、持咒亦復如是。

說其中的一個法門,戒定慧三學,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可以從學習佛教的戒律開始,五戒、十善。相關佛經:《佛遺教經》。

我是從《金剛經》開始接觸的,大概可以分成”從慧學入門“的。

樓主可以憑喜好自己選擇。或者樓主可以說一下自己的愛好,我們大家可以推薦一下。

6樓:匿名使用者

戒定慧戒律 禪定 般若

菩薩修六度萬行來實現。

佛教要怎麼修戒定慧?

7樓:匿名使用者

談談末學個人的理解吧。

看您的提問應該是已經知道了持戒是為了生定,生定是為了開智慧。

持戒為什麼能生定?因為持了戒以後從事相上防止了你隨便滿足自己的慾望。你長時間不滿足他,這種慾望就會不再起來了,也就是你的煩惱沒了,你的定就得到了。

長時間不滿足為什麼慾望就不起來了呢?如果你告訴自己要戒掉某種慾望,那這個慾望本身只會帶給你苦,而沒有任何的樂受,所以你自己就不會讓這個慾望升起以免痛苦,你的定就得到了。人們離不開慾望甚至是脫離不了六道的原因是因為慾望在得到滿足的時候有一個樂,為了這點樂,每個人都成了慾望的奴隸。

如果六道都是苦,很快大家都解脫了。如果六道都是樂,那也沒必要解脫了,就是因為六道里有這麼一點不究竟的樂,所以人一直解脫不了。所以戒律就是讓你不要接觸到這個不究竟的樂,你的慾望自然也就會滅掉,得到清淨的定。

具體來說不僅是殺盜淫妄酒要戒,更要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殺盜淫妄酒乃至貪嗔痴以及任何執著的念頭升起的時候就要覺知。

推薦的方法就是在這種念頭升起的時候就念佛,這就是把妄想分別執著都變成了佛念。祝法喜充滿。

8樓:大阿彌佗佛

佛法講戒律,世間法講紀律,規章制度,法律。

我們修學佛法,佛陀教誨我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所以持戒首先從遵守家庭的倫理,集體的規章制度,社會的法律做起。世間法修好了,才有資格修出世間法。

淨業三福第一,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就是佛法的基本戒律。都做到了,是世間善人,是修出世間法的起步。

第二;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第三;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修善才能使心安定無憂惱,再去除貪嗔痴慢疑惡見等惡習氣,不再妄想,分別,執著,得定就容易了。

阿彌陀佛

9樓:匿名使用者

心念佛當下就是戒,唸到功夫成熟自然會有定,定中升智慧。唸佛本是無上禪,一念佛戒定慧就圓滿了。

10樓:匿名使用者

戒定慧三位一體,持戒這種行為本身就是智慧、就是禪定,真正的三昧不是坐在那裡不動,而是做一切事而不住著一切事,這就是持心戒,就是無出無入的首愣嚴三昧。而智慧也就是持戒,就是禪定,無智之人不會理解持戒的要義,是不會有持戒之心的,能持戒律,心不放逸就是禪定。怎麼樣修禪定呢?

不住於相就是禪定,即無能住之心又無所住之相,度一切眾而無度生之想,這種定心就是空性的智慧。

戒在生活中具體要怎麼做呢?那就是持一切禁戒而不要有持戒之相,做一切善事而不生行善之心。

11樓:匿名使用者

正見和正思維,是慧的部分,就是由對佛法的正確認識理解而得到世間及出世間的覺察智慧。正語、正業、正命是屬於戒的部分,就是明白哪些行為哪些事哪些工作是對我們有益。正念、正定、正精進,是定的部分,就是各種幫助自己思維、行為更加專心的方法。

這就是八正道,其中正見正思維的確立是第一位的,由此而逐漸完成其他幾方面的認識和貫徹。鞏固自己的正見思維不退,則依靠戒和定的修行。就戒而言,正語就是不兩舌(挑撥離間、勾心鬥角、妄斷他人是非、故意的謊話)、不惡語(罵人的髒話)、不琦語(各種假話空話、無聊笑話等)。

正業就是思維無邪見、不貪取、不嫉妒、不惱怒;行為上不邪淫、不偷盜、不殺害生命。正命就是做正當的不傷害他人利益和生命的職業。

如何在睡眠當中修行,佛教網,佛教中睡眠修行的問題

淨空法師 晚上睡覺躺在床上唸佛,睡眠前,就是躺在床上就想到,這就跟死沒有兩樣!所以人這一生死一次,每天晚上睡覺,每天死一次。常常作如是觀,到臨命終時候不害怕,養成這個習慣了,到臨命終時候生死自在,沒有恐懼,自己真做得了主。這經上講得很清楚,能不能往生最關鍵的就是你臨命終的那個時候,你斷氣的那個時候,...

佛教問題,如何通過修行驅除心魔(非誠勿擾)

ionic豪 樓主 您好 其實那個心魔,才是比較真實的你,但不是真我。而那個觀察到邪念 心魔的那個心,是意識心,一般人也都是以這個為自我,然而意識只是很虛假 不真實 又不自在的心,只是你用來觀察 領受世間的一個工具,但不是真實的你。另外一個心,在佛法中叫做末那識,他恆審思量,一直在作主 在做決定 而...

佛教修行證得果位一定要修四禪八定嗎?他們是什麼關係

ionic豪 樓主善問 首先,從初果到四果的取證,是依慧力而非定力。而且也有慧解脫與俱解脫的差別,若將解脫道行者的根器細分,依阿含經還有身證 見到 信解脫 法行 信行等差別。然而初果取證的關鍵,是在斷三縛結 我見 疑見 戒禁取見。而根本還是我見。我見若斷,其餘二邪見要斷亦不難。然而貪慾與嗔則是到三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