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學習,孔子的言行在當今是否有意義

時間 2021-08-30 10:21:30

1樓:

儒學的根本發源於人性的學問,人性無論古代現代都是相同的,所以對當代乃至將來永遠有著指導意義。

孔子對當今社會的影響都有哪些,有何現實意義

2樓:天風海雨樓主

孔子思想、學說的精華,比較集中地見諸於《論語》一書,共二十篇,一萬一千餘字.《論語》就是孔子的語錄,也有一些是對孔子**言行的記錄,是孔子及其再傳**對孔子言行的追記.此書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而巨大的影響.

它的思想內容、思維方式、價值取向都早已融入了我們民族的血液,沉澱在我們的生命中,鑄成了我們民族的個性.《論語》一書集中闡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內涵----仁.「仁」是一切理論的中心,所有的關於「仁」、「樂」的規範,都不過是手段,是為實現「仁」這一道德的最後完美服務的.

《論語》作為中華文化的代表,早在秦漢時期就傳入了朝鮮和日本,日本〈大寶令〉還指定它為日本學生的必修課.2023年,傳教士利瑪竇將它譯為拉丁文後,它又被轉譯為意、法、德、英、俄等多種文字,在西方各國廣泛傳播.

孔子其思想以「仁」核心,以為「仁」即「愛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等論點,提倡「忠恕」之道,又以為推行「仁政」應以「禮」為規範:「克己復禮為仁」.

對於殷周以來的鬼神宗教迷信,採取存疑態度,以為「未知生,焉知事鬼」,「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又注重「學」與「思」的結合,提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和「溫故而知新」等觀點.首創私人講學風氣,主張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強調「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

政治上提出「正名」主張,以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應實副其「名」,並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觀點.自西漢以後,孔子學說成為兩千餘年封建社會的文化正統,影響極深.

說到治理國家,孔子重視民生疾苦,呼喚仁政,希望統治者以仁義之心待民,他說「苛政猛於虎」,他還強調無論什麼法令法規,統治者都要首先以身作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在人際交往中,孔子強調的是忠和恕.「忠」就是以忠實誠信的態度對人,以恪盡職守的態度待事;「恕」就是要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與人」,「君子**之美,不**之惡」.

在為人處世上,孔子提倡自愛和愛人.孔子對天命持謹慎態度,他更相信人自己的力量.他認為「性相近也,習相遠也」,一切要看個人後天的努力.

當然,〈論語〉中也有一些思想是與歷史潮流相背離的,如他政治上的復古傾向,他對等級、秩序的過分強調,他的內斂的人格價值取向等,這一切都不可否認的給中國社會的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需要我們用現代意識對之加以修正.但瑕不掩瑜,在人類文明剛剛露出曙光的先秦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具有如此深刻的生命智慧,是足以讓我們這些後人為之驕傲的.

教育貢獻

文化巨人——孔子,自「而立」之年即以《詩》、《書》、《禮》、《樂》為教,更以他至偉人格中的一言一行,一動一靜而示範為教.是他開了我國歷史上私人講學的先河,將以前學在官府,文化知識是貴族們的專利的現象,移植到民間.他首先提出「有教無類」的方針,不分貧賤富貴,均可以在他那裡受教.

在**中,貧如顏回,富如子貢,貴如孟懿子,然絕大多數是平民子弟,有來自衛、齊、陳、吳……等國的,真可謂桃李滿天下.其教學目的,是傳他的人道學說.即克己復禮為仁,變化學生氣質,成就人格,提高生命境界,終至成物.

也即造就治國、平天下的棟樑之材.並採用「因材施教」和啟發式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師」,「不恥下問」……等風範.更以他誨人不倦的精神,對學生入如慈母般地關懷備至,如嚴父般地導以正道,如朋友般地切磋相長,莫不因其才而成就之.

如子羔之愚,曾參之魯,子張之偏激,子路之粗鄙……均成大器.尤以曾子能得道之全體而任傳道之責,成為宗聖.更有佼佼者分德行:

顏回、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語言:宰我、子貢.

政事:冉求、子路.文學:

子游、子夏四科共十人.孔子共有**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

故能將浩瀚的傳統文化推廣和流傳下來.

由於孔子在講學中,所下的功夫已達到無以復加的程度,使**感受到,老師嘔心瀝血的良苦用心.故**都發自內心的崇敬.他們追隨、侍奉、保衛他,他們隨他一起奔波行道,周遊列國,備受艱辛與飢餓而毫無怨言.

當有人詆譭孔子時,則正色以告其人「不自量」.當遇到危難時,則捨身護衛.夫子逝世,**們如喪考妣,皆在墳周服喪三年.

子貢獨守六年.其尊師重道精神,至今仍傳為佳話.後人尊孔子為「至聖先師」是當之無愧的.

他的許多教育理論和方法,是當今廣大教育工作者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資源.我們都知道孔丘先生**三千,身通六藝登堂入室者七十有二人.當時好像沒有學籍管理制度,這三千**各自姓什名誰早不可考,至於配享了孔廟的這七十二個高徒,然而這些先生們都是上古人物,我們隔著幾千年歷史遙遙望去,只彷彿仙靄裡頭看神仙,影影綽綽只能看個大概,沒法子畢見其纖毫.

而我們上古的出版業又實在落後得驚人,一切文獻,全靠用刀來刻,諸般辛苦之中,難免出現錯別,以至以訛傳訛;更有班愛牽強附會的所謂高人,將錯就錯,胡亂解釋一通,竟就解釋出無窮深意來,甚至被當作了不可改易之經典.於是三豕己亥,荒唐可笑.倘若不幸,有兩個甚或多個高人,各自拿有一個不同的版本,則事情就更大了,非要彼此爭個頭破血流不可.

所以上古的東西,明明是同一事物,我們卻能看到不同甚至相反的稱謂和說法.比如這孔門七十二聖人的尊姓大名.《史記·仲尼**列傳》與《孔子家語·七十二**解》,都算得上是權威資料,可是竟也出入頗大,比如子聲在《史記》上叫樂咳,在《家語》上卻叫樂欣;子徒在《史記》中叫鄭國,在《家語》中卻改叫薛邦了.

再比如很受孔子抬舉,將哥哥的女兒嫁給了他的子容,在《論語》叫南宮适,在《史記》叫南宮括,在《家語》裡,又叫南宮韜了.等等等等,參差處極多.這些一人多名現象,差不多都是拜傳刻錯誤所賜.

而且《史記》與《家語》所開列的,都並不是不多不少七十二人整,史記列了七十七個,還煞有介事引用孔子曰「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做開頭.誰知道孔子到底說沒說過這句話.《家語》更是荒唐,題目明明寫著《七十二**解》,裡頭開列的,卻足足七十六人,最後還又總結說:

「以上夫子**七十二人,皆升堂入室者.」睜著大眼說瞎話,難道連個數都不會數?司馬遷說「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孔子」,可這孔門**花名冊,卻不知該折中於誰.

今較其兩者,以《史記》去孔丘時代相對較近,且以實史聞名;而《孔子家語》雖以「孔子家語」名書,卻歷來被視為偽書,當作三國時王肅因襲前人書簡加以修補編定,相對之下,似不如《史記》足憑.兩者相權,取其最接近於真實者.所以,俺決定以《史記》為基礎,與《家語》相雜較.

司馬遷所列這七十七人中,說不得有五個是編外人員,至於是哪五個,俺就不得而知了,在這裡還請博物君子垂教.

孔子的思想在當今社會還有沒有意義?

3樓:魯添翼

是有意義的,孔子的思想包羅永珍,作為他思想核心的「仁」的思想也是也就是他所認為的人的修養中的最高境界,是指導人們生活行動和衡量人們生活行為的最高準則。對於這個標準,孔子定的很高,他認為堯、舜都很難做到,自己更是不敢當,所以多數「仁」的思想只是作為一種理想的目標提出,只要求人們朝著這個方向努力。而孝道被提為「仁」之根本的地位,也足見孔子對孝的思想的重視。

況且,孝道也是在孔子思想中能夠被實現、被達到的一種行為,體現了人類發展中一種不可推卸的一責任。所以,即使是現在將孝道提出,規範人們的言語、行為,也是具有其深刻的意義的。

1,孔夫子的思想可是很多的。不過他最主要的貢獻還是儒家思想。

2,儒家總體說來就是講究:忠,孝,禮,義,節。

3,忠:現階段的表現就是忠於國家,忠於集體,忠於單位,忠於家庭。也就是愛國主義,熱愛集體,熱愛家庭,熱愛工作等具體表現。

4,孝:現階段突出表現為尊老愛幼。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只有充分認識到老一輩人對我們生活的巨大貢獻,才能更好地做到這一點。而這也使我們自己對今後的老年生活放心的最大的心理保障,因此意義重大。

5,禮:現階段表現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突出表現在請文明,懂禮貌,樹社會新風上。這一點與古代的「禮」的含義是有一定的區別的。

6,義:現階段主要表現在建設誠信社會的問題上。對家人,對朋友,對社會,對國家都要講究一個誠信的問題。建設誠信社會對我國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至關重要。

7,節:現階段的「節」與古代的「節」多少還是有些區別。它主要表現為「節氣」。

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則。不能做違反原則的事情。要經得住考驗,不能因為受到各種**而放棄做人的原則與尊嚴。

孔子作為多少年來古老中國的精神領袖與思想聖人,他所創立的儒家文化更被視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支柱與血脈。雖然在當今的社會,已沒有多少人在把夫子的話掛在嘴邊,作為行為、處事的準則,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孔子的思想已沉澱為中國人的一種深層文化心理,並決定了中國的命運走向是一種內斂的發展方式。然而,我們現在所理解的儒家文化中的很多命題、範疇與孔子的思想卻存在著顯著的差異,不僅是因為儒家文化經過朝朝代代的變更,已與孔子原初的思想產生了很大的出入,也是因為我們在不斷吸收其他領域的文化,對我們固有的思想形成一種衝擊。

孔子仁學思想是否包含著人類社會的某種普世價值?在當今社會還有其借鑑意義嗎? 100

4樓:demon陌

包含。還有借鑑意義。

孔子的仁學思想關注的是生活本身。仁的內容包涵非常廣,但核心是愛人,其基本的內涵是孝、悌、忠、信、誠、恕、敬。仁字從人從二,也就是人們互存、互助、互愛的意思,故其基本涵義是指對他人的尊重和友愛。

孔子的仁學對我國古代社會產生了持久而深遠的影響,在當今依然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主要表現如下。

1、當今現代生活中的富民之策相契合,對現代政治和以德治國及現代管理思想都具有著重大的指導作用。近幾年為減輕農民的負擔,農業稅的廢除,九年制義務教育,社會低保障等富民工程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2、於個人而言,仁有止惡就善修人道之作用,而對社會的作用主要表現在息亂,利於國家統治穩定,國家之富強。

3、當前社會的人情冷漠是不容辯駁的一個事實,孔子所說的愛人是不僅要愛那些值得愛的人,也要愛那些可以被愛的人,包括罪犯,包括小人。在當今社會,愛人則是意味愛身邊的陌生人,並且當陌生人處於危難之時,敢於並樂於無私地幫助他人。

愛物則要求愛護一切的生物。愛自然,要求人類要和自然和諧相處。可被利用的資源是大自然慷慨賜予的財富,樹木,煤礦,石油,淨水,無一不是如此。

可持續發展正是將仁學推廣到愛自然層面的產物,可見孔子思想的先決性和豐富性。

研究性學習論語,研究性學習,孔子的言行在當今是否有意義

ugreen綠聯 有子曰 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者,其為仁之本與?子曰 巧言令色,鮮矣仁。子曰 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子曰 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子曰 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子曰 唯仁者能好人,...

有關歷史的研究性學習,有關歷史的研究性學習 25

我很早以前,就想寫一部中國政治制度史。一則我認為政治乃文化體系中一要目。尤其如中國,其文化精神偏重在人文界。更其是儒家的抱負,一向著重修齊治平。1 要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絕不該忽略中國傳統政治。辛亥前後,由於革命宣傳,把秦以後政治傳統,用 黑暗四字一筆抹殺。因於對傳統政治之忽視,而加深了對傳統文化之誤...

研究性學習 廚房中的化學,高中研究性學習 廚房裡的化學

小蘇打,碳酸氫鈉,蒸饅頭等可用,方程式 2nahco3 na2co3 h2o co2 消魂梅花 廚房中的化學有很多,如,用食醋清洗水壺中的水垢 2ch3cooh mg oh 2 2h2o mg ch3coo 2 做醪糟 發酵 蒸饅頭時放小蘇打 2nahco3 na2co3 h2o co2 調冷盤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