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是戰爭帶動科技發展快,畢竟生死攸關,存亡關鍵。以 原 子 彈為例,愛因斯坦提出質能轉換理論時,除了物理界沒人關心,直到奧托海恩(德國科學家)發現核裂變之後,應用於軍事製造 原 子 彈,核能逗旅理論才飛速發展起來。 1905年 愛因斯坦提出質能轉換公式。
1914年 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通過實驗,確定氫原子核是乙個正電荷單元,稱為質子。
1935年 英國物理學家查得威克發現了中子。
1938年 德國科學家奧托哈恩用中子轟擊鈾原子核,發現了核裂變現象。
1942年12月2日 美國芝加哥大學成功啟動了世界上第一座核反應堆。
1945年8月6日和9日 美國將兩顆 原 子 彈先後投在了日本的廣島和長崎。
1957年 蘇聯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核電站---奧布靈斯克核電站。
由此可見,在1945年之賣輪前,人類在能源利用領域只涉及到物理山配凳變化和化學變化。正是在二戰時, 原 子 彈誕生了,由它巨大的破壞力,人們發現了它的科技前景。開始將核能運用於軍事之外的能源、工業、航天等等領域。
2樓:匿名使用者
戰爭帶動科技的發展,反過來科技帶動民用的進步。
3樓:匿名使用者
都差不多,只是發展方向不同,戰爭時主要科研方向是**方面,和平時主要是關於生活產品方面。
戰爭促進科技發展嗎?
4樓:矐鍰扙嚤嵫
戰爭有如一枚印幣的兩面,一方面促進科技的發展,另一方面又阻礙社會的進步。
從歷史程序看,每一次戰爭後都會帶來科技的飛速發展。有軍轉民用,也有民為軍用的!
就拿飛機來說,二戰期間的飛機研發速度是二戰後和平二三十年速度的幾倍。 戰爭會促進科技的發展,就不說醫學,化學和製造業在戰爭中的大發展了,就說你上網用的電腦,最早的電腦研製目的就是為了要破譯敵方密碼,而最先進的電腦大型機都是為了軍事目的而製造的,它要承擔模擬核**,模擬氣象等大規模運算。
人們總是在戰爭時期才能激發出足夠的熱情去創造!
和平時期的人們又總是安於現狀,戰爭意味著一次毀滅,就像革命一樣,革命總是要見血的。改革不同於革命,改革只是在舊的基礎上增加新的管理方式。但舊的總是舊的,就像清**最後的改革一樣,也只是垂死掙扎了幾下。
歐洲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鑑。因為在歐洲估計是再打不了了,法國和德國歷史上的戰爭從來沒有停過,但看看現在。我的工廠在你那,你的工廠在我這!這仗就打不起了!
戰爭總是從根本上打破舊的統治,如果統治得再不好,那就再打!不是自家人打,就是和為人打,有時還和勸架的一起打。但是打贏的人總是能推動進步的人!
除了戰爭,人類似乎很難再被任何外部力量改變!
說阻礙社會的發展也得辨正來看!
落後就要捱打」這句話一直可在中國人身上,但是先進有時一樣捱打。我國古代,大漢發不發達?宋朝的科技發不發達?
但一直被野蠻的外族欺負。阻礙中國先進的文明程序,就是阻礙世界的文明發展。
軍事和經濟一直是辨正著在發展。軍隊發達,龐大,但沒經濟支援,整天勒著褲腰帶,不行;經濟發達,龐大,沒用軍隊的保護,整天怕土匪強盜,也不行!
關鍵還是對軍隊建設得重視問題,尤其是中國這種發展時期!
只有重視戰爭,我們才會遠離戰爭,才能又繼續推動社會進步。如果那一天,我們又走不動了,那時後就會有人出來抽我們一鞭子。
同樣,歐盟哪天不行了,我們也可以抽它一鞭子。
那是註定的!
科技和戰爭的關係是什麼,科技和戰爭的關係
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發展,當今世界高科技的發展不但對整個科技的進步與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也導致了戰爭軍事技術日益走向了技術化,資訊化。軍事高技術化對國防科技與 裝備的發展起到了難以估量的推動作用。高技術對戰爭帶來的影響有以下五點 第一 高科技使偵察捉到了不怕火力威脅,不怕地形限制,真正做...
科技發展利大還是弊大反方,科技發展利大還是弊大反方資料
科技發展帶來最大的弊端是 使我們的人身安全越來越沒保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為了迫使日本迅速投降,1945年8月6日8時15分,廣島市內投下一顆代號為 小男孩 的鈾彈,造成廣島市24 5萬人中的20萬人死傷,整個城市化為廢墟.1945年8月9日上午11時02分,繼襲擊廣島之後,美軍對日本實施第二...
科技發展利大還是弊大,科技發展是利大還是弊大
我認為是弊大於利!因為科技的發展讓人們不在知道勤勞!比如電腦的發明,雖然方便了人類,但是電腦也讓人們不在思考問題,大家都知道有網路,網上一查就知道的問題!為什麼要用腦思考呢?這樣的思想相信很多人都有吧!科技也汙染了大自然,讓很多人失去了家園,甚至於滅絕!如果科技的發展是利大於弊的話,那麼!人類因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