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歷史典故,什麼是歷史典故?

時間 2021-05-05 17:09:46

1樓:匿名使用者

典故這個名稱,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漢朝釋義:(1).

典制和成例。故,故事,成例。 【出處】:

《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親屈至尊,降禮下臣,每賜讌見,輒興席改容,中宮親拜,事過典故。」 【示例】:

《北史·高隆之傳》:「 隆之 性好小巧,至於公家羽儀,百戲服制,時有改易,不循典故,時論非之。」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四》:

「壓角之來莫究其始, 開元 禮及累朝典故並無其文。」清·田蘭芳《蓬萊(袁可立別業)紀勝雜體小引》:「則是編也,亦可備蓬瀛之典故,以資取信。

」 釋義:(2).詩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出處的詞語。

【出處】:清 昭連 《嘯亭續錄·大戲節戲》:「其時典故如 屈子 競渡, 子安 題閣諸事,無不譜入,謂之月令承應。

」 清 趙翼 《甌北詩話·查初白詩一》:「語雜詼諧皆典故,老傳著述豈初心。」 【示例】:

老舍 《茶館》第三幕:「『青是山,綠是水,花花世界』,又有典故,出自《武家坡》!」 典故的**大致有三個。

第一,**於民間故事、傳說、民間習俗、神話、歷史上的著名事件,或是某個地名等。如傳說古時候有個叫嫦娥的女士偷吃了長生不老的藥,但她吃的多了點,就不由自主地飛到月亮上去了。這就是典故「嫦娥奔月」的由來;第二,**於一些歷史書上或文學作品中的故事和人物。

如古代有個叫謝靈運的詩人,說世界上所有人的才華加起來要有十斗的話,曹植一個人就佔了八斗。他自己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後來人們就稱才華超出普通人很多的人為「才高八斗」;第三,**於佛經、聖經等宗教書上的故事、人物、禮儀等,如「天女散花」這個典故**於佛經,後來常用來形容下雪、落花地的情形。

「替罪羊」這個典故**於聖經,喻指為代替別人承擔過錯的人。

2樓:鐵墨銅宣

我理解就是具有一定借鑑價值的經典歷史故事,比如勾踐臥薪嚐膽、封狼居胥等等

3樓:逆旅蜉蝣

歷史典故就是些有歷史意義的人的故事和事件

4樓:馮鋼強

我的理解是歷史上發生的經典故事(字面意思)

什麼是歷史典故?

5樓:情繫壽陽ai夢璃

典故原指舊制、舊例,也是漢代掌管禮樂制度等史實者的官名。後來一種常見的意義是指關於歷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傳說。典故這個名稱,由來已久。

最早可追溯到漢朝,《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親屈至尊,降禮下臣,每賜宴見,輒興席改容,中宮親拜,事過典故。」

詩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書中的故事或有出處的詞句。

1、 典制和成例。故,故事,成例。

【出處】 《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親屈至尊,降禮下臣,每賜讌見,輒興席改容,中宮親拜,事過典故。」

【示例】 《北史·高隆之傳》:「隆之性好小巧,至於公家羽儀,百戲服制,時有改易,不循典故,時論非之。」 宋王讜《唐語林·補遺四》:

「壓角之來莫究其始,開元禮及累朝典故並無其文。」 清·田蘭芳《蓬萊(袁可立別業)紀勝雜體小引》:「則是編也,亦可備蓬瀛之典故,以資取信。

」2、詩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出處的詞語。

【出處】 清昭槤《嘯亭續錄·大戲節戲》:「其時典故如屈子競渡,子安題閣諸事,無不譜入,謂之月令承應。」 清趙翼《甌北詩話·查初白詩一》:「語雜詼諧皆典故,老傳著述豈初心。」

【示例】老舍《茶館》第三幕:「『青是山,綠是水,花花世界』,又有典故,出自《武家坡》!」

分類成語典故,如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按圖索驥等

歷史典故,如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等

文學典故,如曉風殘月,大江東去 等

文化典故,如牛郎織女等

掌故和典故雖然有區別,但它們又同宗同脈,同根同源。一般來說,適合於掌故的分類,典故也適合。譬如,我們把掌故按內容分為文學掌故(如:

《西遊記》掌故)、文化掌故(如:飲食掌故、佛教掌故、民族掌故、服飾掌故等)、人物掌故(如:《中國十大名曲》掌故)、歷史掌故(如:

三國掌故)、地方景點掌故(如:中國十大風景名勝的掌故)等等。因此典故也可以分為上述型別,但無論掌故和典故都是為文學創作服務的,它們的使用都具有侷限性。

此外,掌故和典故還可以按國別分類,外國文學中也有典故,由於國外不像中國古代重文不重理,因此典故涵蓋的範圍更廣,分類也更多,如數學典故、物理典故、科技典故等等。

6樓:匿名使用者

典故是詩文中經常引用的、有來歷出處又為人們所公認的故事或詞語。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文字產生前,它源於社會生活實踐,早於文字就在民間口頭流傳了。比如有了丟羊補牢不算晚的生活經歷,才會產生文字的「亡羊補牢,猶未晚也」的典故。

7樓:骸魘

就是歷史上流傳下來的事件、故事、傳說等

什麼是歷史故事

8樓:真色人難學

你要首先明白什麼叫做歷史,歷史就是過去事實的記載。

而我們把記載歷史的方式用故事的形式說出來,就是歷史故事了。

歷史故事有人物之間的軼事趣聞,他們的對話等等。希望能幫助樓主,覺得不夠完善再說。

9樓:風雨霸道哥

古人做的名事這就是歷史故事

10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歷史上發生的事情,現在用來講故事

徙木立信 歷史典故是什麼意思?

是有什麼歷史典故嗎

11樓:

射王中肩

周朝分封的諸侯國中有一個鄭國,和周天子的關係一直很好,平王東遷就曾立下汗馬功勞,因此一直得到周天子的寵信,擔任周朝的卿士(也就是後來的宰相,現在的總理)。到了平王的孫子桓公繼位的時候,鄭國實力更加強大。周桓王藉口鄭莊公是先王老臣,不敢驅使,鄭莊公憤然離去。

從此「周鄭交惡」,兩國關係彼此緊張起來。

鄭莊公**會嚥下這口氣,正好宋國和衛國作亂,鄭莊公就假借周桓公的名義,聯合齊國和魯國,把宋國打敗,重立了宋莊公。這件事在諸侯國中間可是有很大的反響的,許多諸侯國都把鄭莊公看作是諸侯國的首領,周桓公在大家的眼裡就更沒有地位了。

周桓公當然很氣憤,怎麼可以這樣。他正式將解除鄭莊公的卿士職位,鄭莊公五年不去朝見周桓公。於是,雖然實力不足,但桓公還是召集了蔡、衛、陳等幾個國家去討伐(古時候的戰爭很講究出師有名,如天子對諸侯的戰爭稱為討伐,意為正確的,應該的)鄭國。

周天子以為這樣,鄭莊公就會趕快承認自己的錯誤,因為在那時,天子名義上還是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的。鄭莊公自然不會如他所願,而戰爭的結果我們可想而知,在周朝軍隊已經失敗的情況下,周桓公還是很勇敢,親自指揮軍隊斷後,更慘的是鄭軍中有位猛士,叫「祝聃」。他在追趕的過程中向周桓公射出了一箭(古時候,因為周禮規定,每一個人都要按照自己的地位乘坐不同的車輛,在戰爭中也有自己規定的戰車,所以,周桓公在混戰中是很醒目的),這一箭射在了周桓公的肩上,雖然沒有危急生命,但已讓周天子的威信降到了最低,僅僅只是大家共同的天子而已。

而周桓公在實際較量後,也不得不承認諸侯國的強大和自己的無可奈何。

從此,周天子失去了對諸侯國的控制。一個個強大的諸侯國王開始粉墨登場,開始了「大國爭霸」的較量。

中國歷史典故100條

管仲列傳中的幾個典故具體是什麼歷史故事

12樓:依良闕卿

曹沫之約

齊桓公五年(前681),伐魯,魯將曹沫三戰三敗,魯莊公請獻遂邑求和,桓公許,與魯會柯而盟。將盟,曹沫以匕首劫持桓公於壇上,威脅桓公歸還「魯之侵地」,桓公先是被迫答應,繼而「欲無與魯地而殺曹沫。」這時,管仲勸桓公不要圖一時「小快」而「棄信」於諸候,失天下之援。

於是盡與曹沫三敗所亡地於魯。諸候聞之,皆信齊而欲附焉。

桓公拜相

我有五個方面不如管夷吾:寬惠愛民,我不如他;治國不失權柄,我不如他;忠信以交好諸侯,我不如他;制定禮儀以示範於四方,我不如他;披甲擊鼓,立於軍門,使百姓勇氣倍增,我不如他。管仲好比人民的父母,將欲治理兒子,就不可不用他們的父母。

」齊桓公為了稱霸天下,重用人才,不計私仇,拜管仲為相。

13樓:匿名使用者

管子即是管仲,其典故仍有借鑑意義,歷史有時重在不斷重演,只是道具更換了而矣。

歷史典故之一: 買鹿制楚 管仲用計消滅了敵國楚國強大,是齊國的勁敵。管仲就讓齊王養鹿,從楚國大量**收購楚鹿,同時低價在楚國傾銷糧食。

在齊國的**哄抬下,鹿價飆升,楚人紛紛進山獵鹿,捉一隻鹿相當於種幾畝地的收入,於是楚國農民棄田捉鹿。看著時機成熟,管仲忽然禁止糧食出口,同時禁止養鹿,己有的鹿大量出口低價轉賣。這樣一來,鹿價大跌無人再要,糧價卻飆升,楚國人無錢買糧,紛紛逃亡。

齊王出兵攻擊楚國,挨飢受餓的楚兵臨陣脫逃,楚王只好認輸講和了。這次戰爭,奠定了齊國的霸主之位。

歷史典故之二: 買縞滅魯 管仲用計消滅了敵國齊魯是鄰國,本來封地差不多大,一個是周公的子孫,一個是姜子牙的後代。魯國就成為管仲的第一個戰勝目標。

魯國的紡織技術發達,織出的縞又薄又細,天下聞名。管仲就讓齊王穿魯縞做的衣服,同時鼓勵齊國人都穿魯縞,同時鼓勵商人大量進口魯縞。這樣魯國人看織縞有利可圖,慢慢發展成為支柱產業,田地種桑養蠶,大量的農人從事魯縞的生產,農業生產就荒廢起來。

管仲看著時機成熟,讓齊王一聲令下,齊國人禁止穿魯縞。這樣一來,魯國經濟大壞,出口拉動型經濟一落千丈,糧價大漲,魯國迫於經濟崩潰,不戰而屈於齊國。

歷史典故之三: 買房滅? 管仲用計消滅了敵國

14樓:iku快開始

determinants in the cytoplasm is crucial to proper

燕窩的典故是什麼,跪求燕窩的典故 歷史 歷史名人對燕窩的點評,

追溯燕窩歷史,可謂是眾說紛紜。有人認為食用燕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500年前的中國唐代。燕窩是中國航海水手從南洋一帶帶回,並當作御膳供奉給皇上的。在那個年代,食用燕窩是皇帝與皇族的特權。也有人認為,中國人食用燕窩有500多年的歷史,而明代鄭和是中國食用燕窩的第一人。據史書記載,早在鄭和下西洋時,遠洋船...

歷史典故成語有什麼,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含歷史故事的成語 背水一戰 韓信 完壁歸趙 藺相如 負荊請罪 廉頗 望梅止渴 曹操 四面楚歌 項羽 破釜沉舟 項羽 臥薪嚐膽 勾踐 紙上談兵 趙括 指鹿為馬 趙高 三顧茅廬 劉備 單刀赴會 關羽 東窗事發 秦檜 如魚得水 劉備 退避三舍 重耳 初出茅廬 諸葛亮 圖窮匕見 荊柯 草木皆兵 苻堅 鞠躬盡...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有什麼歷史典故

魚與魚塘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意思是成敗都由於一個人或一件事。成也蕭何敗蕭何這個成語其實是 於一個歷史典故。一 成也蕭何。韓信年輕的時候,生活窮苦潦倒,被很多人看不起,後來投奔了項羽,他投奔了項羽後提出了一些建議但都沒有被採納,韓信覺得自己投奔項羽得不到重用後來又去投奔了劉邦。劉邦開始也沒有重用韓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