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是怎麼當上霸主的?舉例說明下

時間 2021-08-11 18:05:29

1樓:白髮病尉遲

網上盛傳「春秋五霸」共有兩種說法,其實不對,從古至今,關於「五霸」至少出現過八種說法,此外還有一些說法是將夏商時代的一些驍將也算進來,那些已經超出了春秋時代的範圍。

這八種說法如下:1.「齊桓、晉文、秦穆、宋襄、楚莊」——《史記》   2.

「齊桓、晉文、楚莊、闔閭、勾踐」——《荀子·王霸》   3.「齊桓、晉文、秦穆、楚莊、闔閭」——《白虎通·號篇》   4.「齊桓、晉文、秦穆、楚莊、勾踐」——《四子講德論》   5.

「齊桓、宋襄、晉文、秦穆、夫差」——《漢書·諸王侯表序》   6.「齊桓、晉文、晉襄、晉景、晉悼」——《鮚崎亭集外編》   7.「鄭莊、齊桓、晉文、秦穆、楚莊」——《辭通》   8.

「齊桓、晉文、楚莊、夫差、勾踐」——部分中學課本   齊桓公和晉文公這兩位全票通過,沒有爭議。楚莊王也以高票通過,秦穆公則勉強過半,這兩位同樣獲得相當的認可率。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不失為一時之雄,但問題是,「五霸」的說法,早在這二人之前就已經有了,故以上的各類觀點中,第2、第3、第4、第5、第8,這五種可以排除。

第6種觀點太過於偏袒晉國,而且將楚莊王排斥在外,也顯得不合理。   剩下的只有第1和第7這兩種了,兩者的成員相似,差別只在「鄭莊公」和「宋襄公」這一個名額。毫無疑問,鄭莊公遠比宋襄公更有資格被列入霸主的排列,宋襄公名不符實,這點不必多說了,司馬遷將他視為「五霸」之一,原因只在於他講仁義,但實際上,宋襄公也幹過不仁義的事情,比如當年他囚禁滕子嬰的事就飽受非議,當然也有人對這事表示懷疑,司馬遷就沒有將此事載入《史記》裡頭。

鄭莊公之所以經常受到古代史家的排斥,原因就在於他挑戰皇權,這點嚴重違背了後世儒家學者的觀念,而儒家們卻愛賣弄「春秋筆法」,經常粉飾野心家們的「勤王」行為,卻不解釋他們吞併鄰國大肆搶掠的事實,他們行使厚黑權謀時,卻又要給他們的臉面塗上一層「仁義道德」的潤滑油,還有諸如晉楚之戰中晉文公的「避退三舍」,其性質明明是「誘敵深入」,儒家們硬是要說成是「知恩圖報」,包括《東周列國志》也採用了這一觀點。換句話說,由於鄭莊公是曹操、孫權式的梟雄,只顧壯大自己而不「勤王」,故儒派史家們也就看不上眼,乾脆讓「講仁義」的宋襄公取代他的霸主地位了。   其實拘泥於所謂「五霸」的說法,本身就很不切實際,可以說,足智多謀的鄭莊公、尊王攘夷的齊桓公、制霸中原的晉文公、獨霸西戎的秦穆公、問鼎中原的楚莊王、復興霸業的晉悼公、縱橫江淮的吳王闔閭、稱雄東南的越王勾踐,這八個人串聯起了整個春秋時代,他們見證了這數百年的興衰榮辱。

齊桓公齊桓公是春秋時期齊國的第十五位君主,姜姓,名小白,齊襄公么弟,公元前685年~前643年在位,是首先稱霸中原的國君。   齊襄公是一個暴虐的君主,國內怨聲載道,人人憤恨。小白進宮勸諫,襄公不聽。

他在鮑叔牙的勸說下,出奔到莒國。公元前685年,襄公的族弟公孫無知與大臣連稱、管至父串通發動政變,殺了襄公,篡奪了君位。一個多月後,齊人殺死公孫無知,迎接出奔在魯國的小白的兄長公子糾回國即位。

而國內的高氏、國氏等貴族支援小白繼位。小白抄近道首先回到齊都臨淄,當上了國君,即齊桓公。他重用管仲,不計前嫌,任命曾輔佐公子糾的管仲為相國。

在管仲的主持下,齊桓公在政治、經濟、軍事各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特別是因地制宜,發展漁業,使齊國富強起來,為最後稱霸奠定了基礎。   為了擴大影響,他興兵伐魯,大獲全勝,滅掉了附庸於魯的遂國。後又歸還戰爭中奪取的土地,各國諸侯認為他是一個可信的賢德之君,願和他同盟,使他聲名鵲起。

齊桓公派遣使臣朝拜剛繼位的周僖王,贏得了周天子的歡心。他召集各國諸侯到北杏開會,被推舉為盟主,後又在幽地與宋、魚、衛、曹等八國歃血為盟,齊國稱霸的局面終於確立,齊桓公成為春秋首霸(「首」可以解釋成「首先」,也可以說是「最傑出」)。

晉文公姬姓,名重耳,第二十四位晉國國君。齊桓公之後,中原沒有真正的霸主,直至晉文公(前636年~前628年執政)時才重舉「尊王攘夷」之旗幟。文公早年曾因「驪姬之亂」,在外流亡十九年,飽嘗艱辛。

即君位後,他任用狐偃、趙衰等賢良,整頓內政,改革政治,發展經濟,整軍經武,取信於民,安定王室,和好秦國,國力大盛。方文公即位之時,周室發生內亂,襄王蒙難出奔於鄭。趙衰向文公指出:

「求霸莫如入王尊周。……方今尊王,晉之資也。」文公乃於公元前635年獨力勤王,匡扶周室,迎襄王復位,於是晉之聲名大噪。

周襄王二十年(前633),楚軍包圍宋國都城商丘。次年初,晉文公領齊、宋、秦之軍在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與楚軍交戰。   由於楚國立國至此,從未有敗戰記錄,甚至齊桓公也不敢與楚人開戰,因此當時所有人都以為晉國必敗無疑。

  而晉文公為了回報昔日流亡時楚成王的接濟之恩,堅持先退讓三舍(約45公里)才接戰。敵前退兵形同不戰而逃,為此晉文公承受極大壓力,甚至晉軍內傳出他夢到了被楚成王打倒在地、吸食腦髓,所以才嚇得想放棄決戰之傳聞。但這場戰役最後晉國贏了。

晉國的山戎大軍打破了楚國荊蠻大軍的不敗神話。   晉文公歸途中大會諸侯於踐上(今河南鄭州北),天子遣人封其為「伯」(霸)。後來,晉文公又會諸侯於河陽(今河南孟縣西),周襄王亦被召與會。

晉文公因戰勝楚國而稱霸於諸侯。文公死後,晉國之霸業猶維持百年之久。

楚莊王楚莊王是春秋時期楚國的國君,羋(mǐ)姓 ,熊氏,名旅(一作侶),楚穆王商臣之子,公元前613 年~前591年在位。   楚國原是一個南方小國,經過文王、成王的發展之後,到穆王時已漸漸出現停滯狀態 。 莊王即位時年齡尚不足20歲,國內矛盾重重,爆發了他兩位師傅公子燮與子儀發動的叛亂 。

叛亂雖被及時平息,但對他這個幼主來說,卻是一次不小的考驗和不利的開端。在複雜 的形勢下,他採取了以靜觀動的對策,表現出沉湎於聲色犬馬、不問政事的狀 況。   三年後,他對楚國的政局和各類人物有了一個基本的瞭解。

他重用了伍舉、蘇從等忠直之臣,攻滅了前來進犯的庸國,使楚國的勢力向西北擴充套件。他任用孫叔敖為令尹,虛心聽 取孫叔敖對治理國家的意見。莊王在位期間,君臣上下和睦,一致對外。

他帶頭執法,重視社會生產,發展經濟,充實國力。他務實的統治使楚國社會安定,民風儉樸,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   楚國要北進中原,爭霸諸侯,首先就要拉攏與其相鄰的鄭國。

楚國在北林打敗晉**隊後,鄭國開始聽命於楚國,但仍然搖擺不定。為了爭當霸主,楚晉之間進行了長時間的戰爭,最後楚軍大獲全勝,聲威大震,國勢日強,而晉國在中小國中威信下降,失去了支配他們的能力。不久,楚莊王滅掉了蕭國,又連續三年攻伐宋國,迫使宋國向楚求和。

楚莊王飲馬黃河,問鼎中原,實現了自己稱霸的願望。中原各國諸侯對楚國言聽計從,唯唯諾諾,有敢違背楚國旨意者,楚國兵鋒所向,沒有不迅速瓦解的。   楚莊王連年用兵,但他儘量做到不違農時,對百姓安撫體恤,從而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支援, 這是他的高明之處。

他對外戰爭也是採取威德並用的策略,並不只是著眼於某一塊土地的得失,而更注重於以德取勢,號令天下,這使他的霸業最終取得了成功。

秦穆公秦穆公,嬴姓[1],名任好,秦德公之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公元前659年~前621年在位,長達39年,是秦國歷史上一位有作為的君主。他在位期間,內修國政,外圖霸業,統一了今甘肅、寧夏等地,秦國開始崛起。   秦國原是居住在秦亭(今甘肅張家川)周圍的一個嬴姓部落。

因秦襄公護送平王東遷有功,封為諸侯,賜給岐以西地,正式建國。**、憲、武、德、宣諸公,秦的疆土不斷東移,到穆公繼位時,已佔有大半個關中。   秦穆公即位後,胸懷大志,奮發圖強,銳意進取。

他重用百里奚、蹇叔等良臣,推行富國強兵的政策,依靠他們修明政治,發展軍事,獎勵生產,使國家實力大大增強。秦穆公選拔人才,能夠打破尊卑貴賤界限,選拔貴族以外的人,選用別國前來投奔的人,比如百里奚曾是個奴僕,他用五張羊皮把百里奚從楚國換了回來。當七十餘歲的百里奚被押回秦國時,秦穆公親自為他開啟桎梏,與他商談國事。

穆公又在百里奚的推薦下將蹇叔請來秦國,任命他為上大夫。秦穆公廣納賢才的做法充分表明他是一個具有遠見卓識的國君。   人才有了,要完成霸業,還一定要得到民心。

秦穆公很重視民心的向背,所以實行了一些緩和階級矛盾的措施,減輕百姓的負擔。他強調取信於民。晉國鬧饑荒,向秦國求援,他不計過去的恩怨,把大批糧食運到了晉國,說不能讓百姓受罪。

晉國臣民都稱頌他的大德,他的威信大大提高。這使他深受下層群眾的支援和擁戴,有了爭霸的基礎。在外交上,秦穆公也很有謀略。

為了開啟通道,爭霸中原,他利用聯姻與晉國結成同盟,以與中原諸強抗衡。他娶了晉獻公的女兒穆姬做夫人,又把自己的女兒懷嬴嫁給晉文公,並幫助晉文公在城濮之戰中戰勝了楚國。晉文公死後,秦穆公認為時機已到,想取代晉成為霸主。

為穩定後方,他全力進攻西戎。西戎泛指秦國西邊散佈於廣大地區的戎族國家。他通過投奔來的由余瞭解了西戎各國的山川形勢、兵力部署,採用離間計、美人計等策略,突出奇兵,發動全面攻擊,征服了這些國家,擴地千里。

這樣,東從陝西、山西交界的黃河起,一直到遙遠的西方,都為秦國所控制,秦穆公終於成為西方的霸主。這對中國社會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加速了民族融合,發展了秦國經濟。秦穆公開創的霸業,為戰國末年秦統一整個中國打下了基礎。

  穆公三十九年(前621年),秦穆公死,安葬於雍(今陝西鳳翔東南),殉葬而死的有一百七十七人,其中包括子輿氏的三個兒子奄息、仲行、針虎。這三人十分善良、勇武,國人對此悲痛萬分,賦《黃鳥》之詩,唱道:「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意思是,青天呵,怎麼將這麼善良的人給殉葬了?如果可以贖命,我們寧願出一百條命將他們換回來!

誰才是真正的春秋五霸,春秋,誰才是真正的霸主

這個五霸之說也許只是一個概數,也許當初是為了湊數提出的,但具體的標準卻因人而異!最關鍵的問題就是這個霸主是 的霸主,是怎麼定義的,所以根據這個有不同的爭議 如果以在中原有影響力才算的話,那應該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後兩者也進入了中原,並得到了周天子和中原諸侯國的承認,雖然領地...

春秋五霸的墓陵哪個儲存的比較好,春秋五霸中的成語故事

春秋五霸,指齊桓公 宋襄公 晉文公 秦穆公和楚莊王。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史稱春秋時期,強大的諸侯國爭奪霸權,互相征戰,先後稱霸的五個諸侯叫做 春秋五霸 由此可知現在春秋五霸距今已經有1800多年,現在誰還能找到他們的陵墓在哪。而且五霸少有善終,齊桓公晚年昏庸最終死於內亂之中,死後屍身存放七十...

歷史人物春秋五霸是誰

關於春秋五霸的問題,原創者孟子並未說明五霸具體是說哪五人,因此後人諸多猜測,單就戰國及漢代至少已有四種不同的排列 墨子 荀子稱齊桓 晉文 楚莊 吳闔閭 越勾踐為五霸 左傳 史記 應劭 趙岐以齊桓 晉文 秦穆 宋襄 楚莊為五霸 白虎通義 以齊桓 晉文 秦穆 楚莊 吳闔閭為五霸 漢書 顏師古注引江以齊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