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制度何時廢除,宰相制度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何時發展到頂峰,何時被廢除,求詳解

時間 2021-08-13 15:08:30

1樓:越答越離譜

明朝洪武十三年(2023年),罷中書省,廢丞相,由皇帝親決國政。宰相制度遂廢。后皇帝以不勝庶政之繁,設內閣大學士協理文書。

後閣職漸重,大學士成為事實上的宰相,稱輔臣,居首者為首輔。

《明史·卷109》「明太祖初壹海內,仍元制,設中書省,綜理機務。其官有丞相、平章、左右丞、參政,而吏、戶、禮、兵、刑、工六尚書為曹官。行之一紀,革中書省,歸其政於六部,遂設四輔官。」

宰相最早起源於先秦時期,商代有伊尹為相,周代周公為太宰。管仲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傑出的宰相。到了戰國時期,宰相的職位在各個諸侯國都建立了起來。

《韓非子·顯學》:「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起於卒伍。」

宰相是中國古代對於輔佐君主並掌握國家最高行政權力的**的一種通稱或俗稱,並非具體的官名(只有遼代以其為正式官名)。史傳商代有伊尹為相,周代周公為太宰,皆為輔佐君主並掌握國家最高權力的**,太宰與相就合稱為宰相。

《史記·陳丞相世家》:「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遂萬物之宜,外填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也。」

丞相與宰相不同,丞相是正式的官名,先秦時期有相、相邦等之名,秦朝建立之後,正式設定丞相。明太祖朱元璋殺掉專權的丞相胡惟庸後,就徹底廢除了1600餘年的丞相制度,同時還廢除了中書省,大權均集中於皇帝,皇帝親自掌管六部,君主**得到加強,皇權與相權的鬥爭以皇權勝利而告終。

2樓:村大吉

在宰相制度走向鼎盛的漢朝,宰相已從一相發展到三公。其演變的特點是:(1)宰相人數多變。

從西漢前期1人,到西漢後期和東漢時三公皆為宰相。(2)辦事機構龐大。漢朝設丞相府(相國府),三公並相時期,宰相辦公處稱為「三府」:

丞相府、大司馬府、大司空府。最後改定為太尉府、司徒府和司空府。西漢丞相府屬員多達300多人。

(3)職責許可權大。西漢時期宰相的職責無所不統、無所不包,幾乎參與所有國家重大事務的決策,還掌握選用官吏、總領百官朝議和奏事、執行誅罰、主管郡國上計與考課、封駁與諫諍等權,還有一定的立法、司法和軍事權。在兩漢時期,宰相涉權之廣、職權之重,是後代宰相無法比擬的。

(4)出身雜。由於兩漢選官途徑廣泛,宰相出身也雜,從布衣到宗室,各種出身都有。(5)相權開始受到皇權的制約,其主要措施就是提高尚書檯地位。

魏晉至宋為調整期。兩漢時期,由於君權與相權的矛盾迅速暴露,宰相制度很快便進入調整期。調整的核心是,皇權不斷集中,相權不斷被分割。

但不同的君王有不同的特點和喜好,控制相權也就有不同的辦法,因而宰相權力時而強化,時而又被弱化。第一次調整開始於漢武帝時期內外朝的設立,皇帝開始靠身邊的心腹辦事機構控制相權,但心腹辦事機構日漸坐大後,又形成一個實際的行政中心,分割甚至取代了相權,最後形成了互相消長的內外朝。在進入調整期後,宰相制也屢有變化,最重要的是多相併存、三省出現。

曹魏時,凡任錄尚書事、尚書令及尚書僕射者,便成為宰相,執掌政柄,但這時的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在名義上仍不失為宰相之號。

至兩晉時期,中書監、令便取代了宰相的職位。宋齊樑陳並相沿襲。這時所謂宰相,除錄尚書事、尚書令、僕射及中書監、令外,還有侍中。

北魏、北齊時,因魏晉以來的門下省逐漸發展起來,侍中權柄尤重。後周改制,以大冢宰為宰相,不久又置左右丞相。隋朝廢三公,三省長官為相,稱為「真宰相」。

唐朝前期確立三省制,中後期為中書門下政事堂制。唐朝是宰相制度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其宰相機構之變化與宰相名稱之多變均較複雜。三省制度是在魏晉南北朝和隋朝時期逐漸形成的,到唐朝才真正得以確立。

在唐代的中樞機構中,真正握有實權的是尚書、中書、門下三省。尚書省是**執行政務的總機構,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其長官稱尚書令,左、右僕射為之副。中書省是秉承皇帝意旨掌管國家機要大事、釋出政令的機構,其長官稱中書令。

門下省與中書省同掌機要,並負責審查詔令,簽署章奏,有封駁之權,其長官稱侍中。凡朝廷有軍國大事,則中書出令(決策),門下封駁(審議),尚書受而行之(執行)。

所以人們也簡稱尚書省是執行機構,中書省是決策機構,門下省是審議機構。又因尚書省下設有六部,故習稱「三省六部制」。唐初右僕射加「知政事」身份,參加政事堂會議,也是宰相。

中書令遷右僕射,不加「知政事」亦為宰相。李世民繼位後,尚書省的左、右僕射與侍中、中書令均成為宰相。從貞觀元年起,以他官預宰相事便經常出現。

一是以資格較淺的**加「參議朝政」、「參知機務」、「參知政事」、「專典機密」、「參議得失」等名號而預宰相事;二是給一些資格較老的元勳功臣加「平章事」或「同三品」名號,使其可以繼續預聞宰相事務。宋朝正副宰相同設,多相併行,編制也不固定,目的是分散相權。北宋沿襲唐代後期制度,設定中書門下省。

在北宋前期,中書門下的長官為正宰相,亦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副宰相稱「參知政事」。後來參知政事與正宰相基本無差別,使正宰相事權更為分散。宋太宗後,一相四參或二相二參是常事。

元至清末為衰落期。因為宰相制度無論怎樣調整,皇權與相權之間的矛盾都無法得到徹底解決,所以從元朝開始,宰相制度便進入衰亡期。金朝罷中書、門下兩省,實行一省制,以尚書省總攬政務。

元朝開始是一省多相制,後改為兩省多相制,又以中書省取代尚書省。明朝從廢丞相到實行內閣制,使中國傳統社會的**官制發生了最重要的變革。明洪武元年設左、右丞相,丞相之下設左丞、右丞、參知政事等職,為其屬員。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擅權撓政為名,殺中書省丞相胡惟庸,廢丞相,使六部直隸於皇帝。廢除宰相制後,相權被分於六部,國柄則集於皇帝一身。明成祖時,在洪武年間設立殿閣的基礎上正式設立內閣。

閣臣權力雖比宰相權力小得多,但人們還是習慣把閣臣看成宰相。清朝從三院長官到內閣大學士,再到軍機大臣、總理大臣、內閣政務大臣,宰相權力日趨淡化,皇帝集權則達到極點。而隨著清王朝的滅亡,中國古代的宰相制也終於走到它的歷史盡頭。

3樓:大腳拇指頭

丞相制度是明朝被廢除的,洪武十三年。

在丞相制度設立之初,丞相的權力是很大的,後來隨著封建制度的不斷髮展,君主為了鞏固**集權,所以逐步削弱了丞相的權力。後來出現的所謂宰相,權力被分散,地位已經大大不如秦朝時的丞相了。

明朝時的內閣大學士、清朝的軍機大臣,其實就算是宰相。

4樓:明月僮

廢除於朱元璋時期,丞相等同於宰相嘛

5樓:匿名使用者

秦朝 明朝洪武年間,朱和尚 宰相 丞相一個概念

6樓:你要我叫什麼咯

在洪武十三年 廢除宰相制度

7樓:柳多夫

朱元璋廢除的,是明朝的時候。

8樓:王英鬆

秦朝就有 明朝廢的 一樣

宰相制度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何時發展到頂峰,何時被廢除,求詳解

9樓:孟菲斯

秦朝創立,漢朝是其發展高峰,明朝被廢除

10樓:陳楚餘郎

夏商周(夏商時的國家體制本就不完善,但有類似於相權職務的出現)春秋戰國秦西漢都設有太宰丞相宰相令尹等職位,東漢時廢除!漢末權臣董卓曹操被破格封丞相(曹操後來更破格加封王),魏蜀吳都有丞相職位,但蜀漢中後期廢除丞相職位!晉南北朝一直到隋唐宋元,都有丞相職位,不過丞相的職務權力及人數各有不同。

明朝時再次廢丞相位!相權與皇權有制衡與鬥爭的屬性,相權數次被廢,及相權反殺篡位都有發生!

宰相制度在哪個皇帝被廢除?

11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抄封建社會的宰相制度終止於明太襲祖朝,朱元璋為bai瞭解決傳

du統相權與皇權之間的衝突zhi,借胡惟庸案的爆發dao而廢除了宰相制度,權分六部,各部直接對皇帝負責,進一步加強了皇權集中!自此結束了中國封建社會幾千年的宰相制度!

12樓:無聊

明朝朱元璋 宰相在我國封建社會**集權制度內部的作用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既可以輔佐皇帝,...宰相制度的廢除是強化君主**的必然結果。宰相制度自秦朝開始建立,到明朝廢除。

13樓:手機使用者

我國封建copy社會的宰相制度終止於明太祖朝,朱元璋為了解決傳統相權與皇權之間的衝突,借胡惟庸案的爆發而廢除了宰相制度,權分六部,各部直接對皇帝負責,進一步加強了皇權集中!自此結束了中國封建社會幾千年的宰相制度!

14樓:手機使用者

朱元璋時期。bai

明初承元du

制。隨著皇權專zhi制的發展,洪武十三年(dao1380),罷中書省,廢丞相,六內部直接由容

皇帝統轄,傳統的宰相制度從此廢除。成祖即位,命翰林院編修、檢討等官入閣參預機務,稱為「內閣」。入閣大學士逐漸又成為實際的宰相,號稱「輔臣」。

首席大學士稱為「首輔」或「元輔」,餘皆稱「次輔」。此時,太監勢力日益擴大,司禮監的秉筆太監據有內閣之權,故有「太上內閣」之稱

明太祖廢除宰相制度的影響

15樓:天天看你苦笑

明太祖朱元璋廢除宰相制度的影響有這幾點

1、朱元璋廢除丞相,直接原因是當時的李善長和胡惟庸等人爭權奪利,因此觸怒了他。根本原因在於,朱元璋希望加強**集權,進一步強化皇帝權威。因此廢除丞相制度,有一定的歷史合理性。

2、皇帝不得不以個人身份直接對抗整個官僚階層。在明代的時候,皇帝把宦官視為政治幫手,就形成了宦官外臣之間的權力制衡關係。這就導致了宦官專權的現象。

3、到了清代的時候,由於獨特的少數民族政權身份,所以八旗貴族成了皇帝最可靠的權力幫手。在這種情況下,形成了一個社會特權階層,雖然不是宦官專權,但同樣有惡劣的社會影響。

擴充套件資料

明朝初亦設中書省,左右丞相。太祖洪武十三年(2023年),罷中書省,廢丞相,由皇帝親決國政。宰相制度遂廢。

后皇帝以不勝庶政之繁,設內閣大學士協理文書。後閣職漸重,大學士成為事實上的宰相,稱輔臣,居首者為首輔。

宰相的改變歷經了一系列的變革,最終以相權的消弱和君權的增長而結束。在所有的官職中,宰相的變化最多,這是由於君主既需要宰相幫助辦理政事,又擔心宰相的權位過重,危及自身的權力,故常改變其名稱權責,方便皇帝施政。

宰相制度歷時大約2023年。總得來說,起初體現民族優秀,後來突出封建惡俗,但卻是中華民族發展史的重要證明。

16樓:賀瀟宇

朱元璋時代的洪武十三年。這一年,是為公元2023年。朱元璋以奸黨一案,殺宰相胡惟庸,前後牽連至死者,凡兩萬餘人。

與此同時,朱元璋對帝國政治制度進行了重大改組。將在我國實行了至少一千五百年以上的宰相制度正式廢除——與以往世代比較起來,帝國政治制度與機構設定均變得極其簡單明瞭,其最大特點,就是所有權力最終毋庸置疑地全部歸到了皇帝手上,即所謂「大權一歸朝廷」。其直接後果,則是一目瞭然,皇帝的威權變得空前之巨大;

朱元璋殺掉胡惟庸宰相之後,正式下令廢除了中國已經實行了1500多年的宰相制度。而且在他的皇銘祖訓中特別明確地規定,如果後代有人敢再建議重新設立宰相的話,就要治之重罪。所以從大明洪武十三年開始中國就沒有宰相了。

沒有宰相之後就意味著皇帝作為國家元首,同時要執行行政首腦的工作,這樣就給皇帝產生了兩種後果:一是使得整個國家權力集中到了皇帝手中;二是皇帝的工作量變得空前巨大

評述中國宰相制度,論述中國宰相制度的演變

具體來說,宰相大致有以下幾項權力 一是謀議權。所謂 謀議權 就是宰相就國家的方針 政策 法令 措施提出建議,並與皇帝共同討論。所以,西漢初年,宰相曹參推行 無為而治 的方針,不主動入宮向皇帝提出建議,漢惠帝就責怪他 無所請事 二是副署權。就是皇帝的詔令 制敕和上諭要由宰相簽署,並由宰相機構釋出。在制...

唐朝是什麼丞相,唐朝宰相是什麼制度

魏徵 580 643 字玄成,館陶 今屬河北 人,從小喪失父母,家境貧寒,但喜愛讀書,不理家業,曾出家當過道士。隋大業末年,魏徵被隋武陽郡 治所在今河北大名東北 丞元寶藏任為書記。元寶藏舉郡歸降李密後,他又被李密任為元帥府文學參軍,專掌文書卷宗。唐高祖武德元年 618 李密失敗後,魏徵隨其入關降唐,...

明朝哪一位皇帝廢除了丞相制,宰相制度在哪個皇帝被廢除?

朱元璋乃是中國歷史上最能幹的皇帝,啥事都他一個人幹,要丞相何用 風舞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宰相制度在哪個皇帝被廢除? 我國抄封建社會的宰相制度終止於明太襲祖朝,朱元璋為bai瞭解決傳 du統相權與皇權之間的衝突zhi,借胡惟庸案的爆發dao而廢除了宰相制度,權分六部,各部直接對皇帝負責,進一步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