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本司與子司指的什麼?另外三司指的是什麼

時間 2021-08-30 11:09:51

1樓:

大理寺和都察院三個**司法機關會同審理。三司會審一般由皇帝下令,簡稱三司會審。在審判重大三司會審

是在唐朝三司推事基礎上形成的,三大司法機關承命,由刑部、疑難案件時,審理結果報請皇帝批准執行

明清時期設的三司指的是什麼?

2樓:

明朝三司

明朝的「三司 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查使司,督指揮使司主要是加強皇權!

都指揮使司為明代地區軍事總機構,長官有都指揮使1人(正二品)、都指揮同知2人(從二品)、都指揮僉事4人(正三品),其屬有經歷司經歷(正六品)、都事(正七品)。斷事司斷事(正六品)、副斷事(正七品)、吏目各1人。司獄司司獄(從九品),倉庫、草場、大使、副使各一人。

行都指揮使司,設官與都指揮使司同。長官之中有一人統司事,稱掌印,簡稱都司,位次在布、按兩司之上。《明史??

職官志五》說:「都司掌一方之軍政,各率其衛所以隸於五府,而聽於兵部。」

衛指揮使司設官與京衛同。外衛皆統於都司及行都司。衛以下為千戶所,千戶所又轄百戶所。

千戶所有正千戶1人(正五品),副千戶2人(從五品),鎮撫2人(從六品)。其屬吏目1人。千戶所轄百戶所10個,共有百戶10人(正六品),總旗20人,小旗100人。

刑獄則歸鎮撫掌管。凡衛所皆隸於都司,而都司又分隸於五軍都督府。自衛所以下,其官兵多世襲,這是明代特殊制度之一。

都督府的都督名稱後來變為空頭的官階,而統兵之官則須別加總兵、副總兵、參將、遊擊將軍、守備、把總等名目。《明史??職官志五》:

「總鎮一方者為鎮守,獨鎮一路者為分守,各守一城一堡者為守備,與主將同守一城者為協守。又有提督、提調、巡視、備禦、領班、備倭等名。凡總兵、副總兵一職均須有公、侯、伯、都督爵銜者充任。

其總兵掛印稱將軍者,雲南曰徵南將軍,大同曰徵西將軍,湖廣曰平蠻將軍,兩廣曰徵蠻將軍……其在薊鎮、貴州、湖廣、四川及儹運淮安者,不得稱將軍掛印。宣德間,又設山西、陝西二總兵。嘉靖間,分設廣東、廣西、貴州、湖廣二總兵為四,改設福建、保定副總兵為總兵,又添設浙江總兵。

萬曆間,又在臨洮、山海增設總兵。至明代末年,總兵官增置繁多,不可勝記。總兵在明代本為無品級之差委,至清代則為正二品的正規武職。

此外,還有軍民府、土州、土縣,其**設定,與府、州、縣制相同。

據何先生介紹,掌管天津衛的最**員就是天津衛指揮使,一位正三品的軍事長官。何教授說,明朝**機構在初期設有三公(太師、太傅、太保)、三孤(少師、少傅、少保)。但這些基本上屬於榮譽稱號而非實授。

處理具體政務的是**設立的中書省,左右丞相總理吏、戶、禮、兵、刑、工六部事務。到2023年,朱元璋廢除中書省及丞相制,分中書省及丞相權力歸屬六部,由六部尚書(相當於各部的部長)直接對皇帝負責分理國家諸事。此外還設有具備司法功能的大理寺、相當於現在紀檢部門的都察院等一些職能部門。

在地方上,明朝在各省設立布政司,左、右布政使各1人,是本省的最高行政長官;提刑按察使1人,負責司法之事;而本省軍事防務的責任就落到了都指揮使肩上。可謂是三司權責分明。

耐司UV鏡是什麼,耐司的MRC UV鏡是什麼意思?和佳能的uv哪個好啊

uv鏡主要是是保護鏡頭用的,沒別的用處。但是它又會對畫質造成反光重影或減光等負面影響,所以對這塊鏡片有較高的要求。必須要有防反光塗層,uv鏡對於單反而言,僅起到保護鏡頭的作用。即然入了單反,uv鏡花得錢可以忽略了,不用這麼糾結,沒什麼值不值的,純屬個人感受,你覺得值就值。nisi耐司是個日本品牌生產...

「今天又是狄更司式的夜」狄更司是什麼意思

水精靈王溫婷 我推薦你先看一下對狄更斯的簡介,它可能要寫的意思是,今天這個夜晚給人的感覺就像狄更斯作品中透露給我們的氛圍一樣。 歷史上有很多民不聊生的時代,可是隻有幾個時代,大家知道,這些都是拜 之賜,狄更司的 一再描寫英國工業革命所帶來的貧困問題,也造就了一個名詞,狄更司式的悲慘 那位英國的政治家...

司的部首和結構是什麼

司的部首是 口部。司的結構是 右上包圍。司s 釋義 1 主管,操作 司法。司機。司令。司南 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別方向的儀器,為現在指南針的始祖 司空 古代 中掌管工程的長官 複姓 司徒 古代 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長官,後為丞相 複姓 司馬 古代 中掌管軍務的長官 複姓 司寇 古代 中掌管刑獄 糾察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