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哪個進士最年輕

時間 2022-02-18 03:05:18

1樓:學長講數學

古**傳下來的許多話都是很有道理的,這道題目中說的"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也不例外。那麼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這得從明經和進士說起。

明經與進士即是古時候選取**的兩種科目,同時也是古代讀書人考取的兩種功名的名稱。題中的老和少指的是人的年齡,所以此處的明經和進士指的是兩種功名。那麼為什麼會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呢?

明經作為古代選取**的科目起源於漢代,終於宋代,明經是明習經典的簡稱,漢武帝起獨尊儒術,所以這裡的經指的就是儒家經典。

"三十老明經"的字面意思是說三十歲的人才考取明經,那已經算很大的年齡了。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考取明經的難度其實不是很大,尤其是相對於考取進士的難度而言。

"五十少進士"意思也很直白,五十歲能考取進士都算年輕的,這反映的是古代考取進士的難度之大。

明清時期雖然沒有明經這個說法,但這個時期的明經就是貢生的代名詞,貢生本身也只是比較優秀的秀才而已。

而要考取進士則難多了,秀才需要先考過本省三年一次的鄉試成為舉人,在此基礎上再考過次年在京城舉辦的全國性的會試後成為貢士,然後才有資格參加殿試成為進士。 需要說明的是每個時期鄉試和會試的錄取率有所不同,但一般鄉試錄取率不會超過10%,而會試錄取率更低,一般在5%左右。

這樣算下來,秀才考取進士的比例比百裡挑一還要低,所以不難想象考進士是有多難。此外,歷史上最年輕的進士應該是清代嘉慶皇帝的老師朱珪,他17歲就高中進士。

2樓:與你同在早知道

因為當時明經的科考難度較小而成為進士的難度很大,朱珪是最年輕的進士。朱珪早隨父親搬遷北京順天府,並在京為官。

3樓:小兔女

三十歲考得明經算年紀大的了,但是五十歲考得進士卻是比較年輕的,這句話是說明明經好考,進士難考。最年輕的進士是明朝的程敏政,是個神童般的人物,二十歲考得進士。

4樓:小南學長

因為當時的科舉制度太嚴格,進士名額特別少,而考生又特別多,所以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沒能中進士。而最年輕的進士是劉禹錫,在21歲就已經是進士了。

5樓:

蔡伯俙。3歲就中了進士,北宋時期最年輕的進士,授祕書省正字職務。

唐代為什麼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

6樓:匿名使用者

明經是秦代以來選拔人才的方式之一,內容以四書五經為主,考生只需背熟經典,較容易,所以三十歲考上明經並不算早。而考進士的內容是詩詞歌賦,要用韻,較難,所以五十歲考上進士並算晚

7樓:藍翎夢夕

明經科主要是考儒家經典,比較容易;而進士科是考察詩詞歌賦,政治見解,比較難。所以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

唐代為什麼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

8樓:木澂

因為當時明經的科考難度較小而成為進士的難度很大。

隋、唐時,「進士科」、「明經科」都算是考試科別,明經科考經學和時務策。進士科除考經學和時務策以外,還要「加考詩賦」。唐代的「明經」科試帖經,以通經比例決定等第。

進士科是常科,考取又最難,一般每次只取

二、三十人,僅是明經科的十分之一,故此最為尊貴,地位亦成為各科之首。也因此,時人稱進士及第者「白衣公卿」。

如同孟郊四十六歲登上進士榜,高興的心情,從其《登科後》一詩來看,幾乎把幾十年為仕途的努力和艱辛,都一掃而空。

9樓:匿名使用者

明經科主要是靠儒家經典,比較容易;而進士科是考察詩詞歌賦,政治見解,比較難。所以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

"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是什麼意思?請哪位給我解釋解釋,謝謝! 15

10樓:永遠之後

明經和進士都是唐代科舉考試的科目,在唐代的貢舉諸科中,以明經、進士兩科規模最大,最受當時社會的高度重視。「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它一語道破了考進士科的難度大,能錄取相當的不容易。意思是說,30歲的讀書人能考取明經科,年齡就算是比較大了;而50歲的人考取進士,從年齡上說,還算比較年輕的。

11樓:櫻花漫

是唐朝科舉考試的時候有的這句話,就是說進士很難考。如果三十歲考到明經,就太老了,而能在五十歲考到進士的人非常的少

12樓:匿名使用者

三十歲考上明經年齡是太大了,五十歲考上進士年齡也是年輕的。僅供參考。

13樓:匿名使用者

這句話的意思是明經科是古代科舉科目,內容較淺,所以說三十歲人才考中明經,實在是太老了。 五十少進士,因為進士科較難,所以五十歲人考中,已經算年輕了。

14樓:匿名使用者

明經是古代唐朝科舉裡的考試內容:進士為第一名 即是狀元;比較難考到。明經是儒家學派的經書,較容易考取(叫容易理解明白)

15樓:磅礴之旅

唐太宋時期開始的科舉制度

「明經」和「進士」 2科做為選拔制度

明經相對進士來說。相當容易。

好比是填空和**的區別

明經你只要背就可以

進士的題目就好比是**題 熟讀四書五經之類的事實題之類的然後用自己的理解寫出像給國家提出可行性政策啊之類的這種

像明經這種背的東西。讀書人都可以 用功就完了但像進士科 年輕的讀書人。沒有那種閱歷寫不出好**好比讓一個小學生和一箇中年學者同時來答

請論述一下為什麼要改革開放!

結果可想而知

三十老名經,五十少進士

三十和五十 指的是年齡

明經這種你考上也做不了什麼大官 也就是撰寫個公文弄個狀詞之類的唐朝人平均壽命29歲 進士的難度可想而知!

唐朝時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說明當時人們普遍推崇什麼

16樓:盈慶充牧歌

唐朝時,科舉制以明經、進士兩科最為重要。貞觀年間參加科舉考試的每年達千人以上,錄取極嚴。錄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有不少人從少年到老年,仍未中進士。

所以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

17樓:滿山肖笑柳

c本題考查的是唐朝的科舉制。科舉制的考試科目主要是明經和進士,唐朝時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說明當時人們普遍推重進士科,故選c。

有哪位老師知道「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出處?

18樓:無禕月

這是唐朝時期,社會上的一種說法。

意在表示,明經科容易考,進士科很不好考。

三十歲考上明經科,都算是老的了。

五十歲考上進士科,都算是小的了。

「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反映了

19樓:

答案b本題考查的是科舉制度。科舉中常設的主要科目有明經和進士。「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說明了人們普遍推重進士科,故選b。

「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反映的是我國古代下列哪種選官用官制度?( ) a.察舉制 b.九品中正

為什麼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呢?

之所以說少 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 是因為年少的時候本身就比較魯莽,而 水滸傳 裡面總是在講草莽英雄的故事,有些上梁山的人做事莽撞不計後果,所以不建議少年的時候讀 水滸傳 因為這會讓少年們變得更加的冒失。而老不讀三國是因為三國裡面都是各種工於心計的算計故事,人隨著年齡的增大,步入社會時間的增長,就會積...

為什麼古人說三十有四,為什麼古人說三十而立?

御慕桖雅 一 有 y u 通 又 字。所以古人說三十有四,即為三十又四歲,就是三十四歲。二 古人 稱謂 一 20歲 加冠 指二十歲。古時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加冠 指男子二十歲 又 弱冠 結髮 束髮,紮結頭髮,古人男20歲束髮而冠,女子15歲束髮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標誌分別為 加冠 ...

100為何老不看三國,少不看,為什麼“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

老不讀三國 是因為三國裡對於計策謀略運用的描寫甚多 對於原本就老謀深算,生活經驗豐富的長者來說若再讀了三國,那豈不更老奸巨滑?再說,若活到老年,自身就應該是部活三國,若果不是,豈不白活了少不讀水滸 是因為水滸裡對江湖義氣 逞凶鬥狠的情節描寫甚多對原本就血氣方剛,在崇拜模仿中探索人生的年輕人而言若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