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中確認民事行為無效,民法中 確認民事行為無效

時間 2021-07-07 08:08:29

1樓:潛龍一現驚天下

合同法相對於民法通則來講是特殊法。根據特殊法優先於一般法的原則,按照合同法規定來。這是法理學基本原理。

2樓:趙輝煌律師

其實是在不確定情形的情況下視情況的不同,作出不同的認定罷了。

3樓:匿名使用者

民事能力欠缺 意思表示不真實 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 視為無效民事行為 ?? 有什麼法律依據

哪些民事行為無效?

4樓:綠

1.違法強制性限制規定2.違背公序良俗3.主體無民事行為能力4.虛假的意思表示5.惡意串通

5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說明一下,有效地民事行為應當具備的條件:1、主體必須合法(即具備法律規定的民事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2、意思表示真實(即主體表的的意思是真實、自願的,不受脅迫、欺詐、乘人之危影響的真實表達)3、行為必須不違背法律強制性規定和違反公序良俗原則。只要有一個要件不符合有效民事法律行為的構成要件,主體所從事的民事行為就應該被人定為無效民事行為

6樓:姒蓉南宮皓

無效民事行為是指不具備民事法律行為根本性有效條件,因而不能發生當事人預期的法律後果的民事行為。

包括:1,欠缺相應民事行為能力人所事實的行為,2,因受欺騙而實施的行為,3,受脅迫而實施的行為,4,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利益的行為,5,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6,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行為

無效民事行為中自始無效與確定無效的區別,試舉例,謝謝

7樓:匿名使用者

自始無效是指民事行為依照法律歸於無效,也即該民事行為因為違法法律的禁止性規定而無效,該行為所產生的法律效果應依法恢復原狀,也就是恢復到未作出無效民事行為前的狀態,不能恢復原狀的應當賠償損害。確定無效是指,本來這個民事行為是有效的,但是由於雙方協商一致的原因或者因為法院、有關部門的法律文書等確定為無效的民事行為。前者舉例,如買賣合同確定買賣毒品等禁止性內容,則雙方的約定合同的民事行為自始無效。

後者舉例,雙方約定買賣書籍的合同,但是買房後來不想要了,和賣方協商一致解除買賣合同。

8樓:七臺河李陽平

一是違反法律規定的,或經人民法院裁判的無效民事行為自始無效;二是不具備民事能力的人產生的民事行為未經相應的追認或確定自始就無效。比如,夫妻或有第三方參與的允許丈夫在保持原婚姻關係情況下再找一房妻子,而原配不追究;與一個未成年人簽定的賦予強制義務或支付標底明顯顯失公平的合同等。

無效民事行為有哪幾種?

9樓:君眾律師事務所

您好,根據

您復的提問,

制您的問題屬於民bai

事法律問題。

du為您帶來解答:

根據《民zhi法典》關於無dao效民事法律行為的規定:

1.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四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2.第一百四十六條 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以虛假的意思表示隱藏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依照有關法律規定處理。

3.第一百五十三條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

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4.第一百五十四條 行為人與相對人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如能提供更為詳細的資訊,我們可提供更為具體且有針對性地解答。歡迎您**諮詢我們的專家。

10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法律bai界對於無效民du事行為一般分為zhi以下七種1、行為人dao不具有相應的民事

版行為能力

2、欺詐權行為

3、脅迫行為

4、惡意串通的民事行為

5、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民事行為

6、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行為7、合同預先免責條款的無效

管理行為可以民事行為來帶你嗎?

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要件 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要件也就是民事法律行為應當具備的條件,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55條和第56條的規定,具體包括行為人合格 意思表示真實 內容合法和形式合法。前三者是民事法律行為的實質要件,第四個則是其形式要件。一 行為人合格 它指的是行為人應當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民事行為能力...

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條件是什麼,民事行為的有效要件是什麼

華律網 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要件有 一 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 意思表示真實 三 內容不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 社會公德 四 形式合乎法律要求。 奚君闞妍歌 行為人合格 意思表示真實 內容合法和形式合法。前三者是民事法律行為的實質要件,第四個則是其形式要件。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條件是什麼? 華...

民事行為的預設在法律上有何規定

當某法律規定的要件事實有待證明時,立法者為避免舉證困難或舉證不能的現象發生,乃明文規定只須就較易證明的其他事實進行證明,如無相反證明,則推定要件事實成立的一種規則。法律推定實質上就是通過變更證明的主題,用對前提事實的證明代替對推定事實的證明,減輕主張推定事實存在的一方當事人的舉證責任。民事行為,是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