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是否屬於迷信?是從何時開始的

時間 2021-08-11 16:58:58

1樓:木壘

自然界中的一切生物都具有各種各樣的天性,其中包括對生存環境的選擇。就像候鳥南飛一樣,人作為自然界中的一部分,也不例外。

從仰韶文化時期人們對聚落位置的選擇,到現代化城市建設的選址,乃至每一棟建築的選址,無不體現著我們的祖先們對居住實踐的經驗總結。古代產生的風水學就是對生存環境的選擇的經驗的結晶,它**於生活,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至今仍能對我們的建設起著指導性的作用,於是它被認為是「專家們正在謀求發展的前途無量的學問」(《都市意象》)。

1 什麼是風水?

許多人認為,風水就是「藏風得水」,這是很片面的。風水學是我國古代先民為選擇理想的生活環境而形成的一門學問,是我國古代先民居住實踐的經驗總結。

1.1 風水是一種世界觀

我們先來看看這樣一句話:「內氣萌生,外氣成形,內外相乘,風水自成。」這句話把「氣」與「形」解釋為「內氣」與「外氣」,二者「相乘」形成風水。

「氣」指的就是比較抽象的物質,而「形」所指的就是比較具象的物質(在下文將有詳細論述)。而風水中的「氣」,原本應該寫做「炁」。上述一句話就可以解釋為「炁=內氣+外氣」,或「炁=氣+形」。

可見,「氣」與「形」是風水學中的基本要素——「炁」的兩個方面,即抽象物質和具象物質。而「炁」的這兩個方面通過它們之間的內在普遍聯絡相互作用、相互轉化,構成世界萬物。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風水學實際上是一種世界觀,是一元論的樸素唯物主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特產」。

具有一般哲學所具有的科學性。

我國古代先民們在生產力不高、科學技術還不是很發達的封建社會裡,僅能對他們所看到,所感受到的事物具有一定的感性認識,而無法進一步去研究**風水學更深一層次或者本質上的東西,進而達到準確的理性認識,或者說他們的理性認識不徹底。這就不可避免的使風水學存在著主觀臆測的部分。而我們在當今科學技術發達的條件下應當認識到,風水學在去除這些主觀臆測的部分之後,剩下的很大一部分能夠被當今的科學技術所解釋,這就決定了風水學具有科學性的一面。

同時,由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吉凶觀也使文化方面的一部分內容滲透到風水學中來。由於人們盲目的、過分的、錯誤的依賴風水,導致它在具有科學性的同時還具有迷信性,即風水學具有科學和迷信二重性。如何批判地繼承風水學,發揚其科學性,正確認識其迷信性,「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是我們研究和學習風水學的首要任務。

1.2 風水的本質

風水學**於古代先民們生活的實踐,其目的在於「趨吉避凶」。我們古代先民們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就在生活中逐漸總結出了一系列的方法與手段。這些方法與手段經過人們的系統化之後便形成了是風水學。

用現代的眼光來看,它「集天文學、地理學、環境學、建築學、園林學、論理學、美學於一體」(《風水與城市》)。可見,風水學的科學性是綜合了多種現代科學的綜合科學性,這與現代科學發展所要求的綜合學科、交叉學科相一致。但從其自身來說, 它的本質還是對「炁」的科學認識和利用。

「氣」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裡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也是中國風水學的核心。2023年美國羅絲巴哈小姐著《風水—中國的方位藝術》說道:「氣是風水學中最重要的因素」、「認識氣,便懂得風水中的全部。

」這裡的「氣」其實指的是「炁」。由於「形」為我們感官直接感受到的事物,相對來說更容易瞭解,所以對「氣」的認識和把握就成為風水學的關鍵。同時「氣」字將「炁」字的替換也導致人們將對風水學研究的重點放到了「氣」上。

人們存在於這個世界上,就不可避免的要受到「氣」的影響。從矛盾的觀點來看,「氣」本身是有吉凶之分的,同時,「氣」對人的影響也是有吉凶之分的。「趨吉避凶」就是使人們受到「氣」的影響導致的最終結果是「吉」而不是「凶」。

那麼,怎樣才能利用「氣」,甚至改變它,從而達到「趨吉避凶」的目的呢?

中國的風水流派分為「形勢派」與「理氣派」兩派。「形勢法」又叫「巒頭法」,注重覓龍、察砂、觀水、點穴、取向等辨證方位;而「理氣法」則注重陰陽、五行、干支、八卦九宮等相生相剋理論,又分出許多子法,如「福元法」、「大遊年法」、「穿宮九星法」、「截路分房法」、「二十四山法」、「九宮飛星法」等。「形法」主要為擇址選型之用;「理法」則偏重於確定室內外的方位格局。

「形法」相對於「理法」來說,更為巨集觀一些,因為它服務的單元並不僅僅侷限於某個人,而是一個家庭甚至一個城市;「理法」則更為具體到某個人或者某個家庭。但無論是哪種方法,其目的不變,那就是「趨吉避凶」,達到這個目的的手段就是通過對風水學中的具有科學性方面加以利用。

1.3 「風」、「水」本對立

「風水」作為一個專門的術語,最早見於《葬書》(晉·郭璞)。書中說道:「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又說「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

可見,「風」是「散氣」的,「水」是「聚氣」的。這就是「氣」與「形」的基本辨證關係。所以,「風」與「水」在風水學中的作用是相互對立的。

只要聚住了「氣」,使之不散,那麼「氣」就會更多的作用於人體,產生所謂的「吉」、「凶」效果。所以,我們可以認為,「藏風」與「得水」是風水學的兩個一般原則。正確與錯誤認識「氣」與「形」的辨證關係是導致風水具有科學性和迷信性的根本原因之一。

1.4 「吉」與「凶」

我們知道,世間萬物總是對立存在的,沒有「吉」也無所謂「凶」。對人們的影響有利於人們的生存為「吉」,反之,為「凶」。「吉」與「凶」**於人的心理判斷,人的心理判斷依據又**於人在生活中與外界的物質接觸總結的經驗,**於人類樸素的生活實踐。

首先是人們要滿足防禦心理,其次人們要滿足吉祥的心理,再次是對人類追求「滿意的生態環境」心理的滿足。當一條筆直的大道直接通向一所住宅的房門時,我們則說這個房子受到了煞氣的衝撞,是不吉的。可是凡爾塞宮前筆直的大道難道也受到了煞氣的衝撞嗎?

不是。可見,「吉」與「凶」的定義還受到不同地區文化差異的影響,取決於人們的思想上的側重方面。但如果過分依賴風水,錯誤的認識風水,就會導致我們忽視其科學性,而就使風水學偏重於迷信的一面。

這在生產力和科學技術不發達的封建社會裡不可避免的,我們應當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正確區分科學性與迷信性。

在風水學中,「氣」是分吉凶的,能聚住「吉氣」、散去「凶氣」為吉,聚住「凶氣」、散去「吉氣」為凶。比如說,當我們居住的房子裡面不通風時,可以說聚住了 「氣」,但是,當人長時間居住在這種不通風的房子裡面,呼吸不到新鮮空氣,容易導致人的身體虛弱,抵抗力差,是對人的健康有害的。這種情況下的「氣」當然是「凶」的,需要有風來不斷的把新鮮空氣吹入房子裡面,才能夠獲得「吉」的效果。

再比如說我國西北重鎮蘭州,地形狀況很好,在風水學上看既藏了風又得了水,可是由於市內石油業、化工業、冶金業的汙染,空氣質量相當差,在國際上排名倒數第二。這是因為市內的風速為0~1米/秒,屬於靜流風,空氣中的汙染物排不出去(見圖2)。對市內居民的生活質量造成了很大的干擾。

這時的「氣」仍然是「凶」的,需要有風把這種「凶氣」散掉,

圖2 蘭州市靜流風分析 才能夠達到「吉」的效果。

可見,風水學就是通過對「氣」與「形」的辨證關係的利用,從而使人類能夠更長久的生存繁衍下去。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只有探索自然,通過利用科學手段來了解自然,進而與自然達到和諧共存,才是風水學的根本理念,也就是說,風水學之所以能夠存在並發展的根本原因是其具有科學性的一面,至於它迷信性的一面則是立足於科學性之上,對其科學性的錯誤理解而造成的。

2 「氣」的概念

「氣」既然是對風水學研究的重點,那麼,什麼是「氣」?「氣」又具有什麼特性呢?下面從幾個不同的方面對「氣」的科學性做一番**。

2.1 什麼是「氣」?

「氣」是中華傳統文化裡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在歷代哲人的理論思維中,其內涵與外延不斷被髮展而變得非常寬泛,凡所有學術,也無不引申應用並各有不同的取義。而在風水學中講的「氣」,幾乎包含了它的所有含義並有所發揮。

「夫陰陽之氣,噫而為風,升而為雲,降而為雨,行乎地中而為生氣,發而生乎萬物。」(《葬書》)

「夫山者宣也,其氣剛;川者流也,其氣柔;剛柔相蕩而地道立矣。」(《葬經翼》)

「內氣萌生,外氣成形,內外相乘,風水自成。」 (《青烏先生葬經》)

「氣始而生化,氣散而有形,氣布而蕃育,氣終而象變。」(《素問·五常政大論》)

圖3 中國三大幹龍總攬之圖 ……

2.1.1 「氣」是大自然的本質

古語有云:「氣之所聚,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周易陰陽宅》)我國古代解釋世間萬物的形成是一個「化始——化機——化成」的過程。

我們的祖先認為世界本是一團混沌之氣,慢慢的清氣上升,濁氣下降,清氣成為風、雨、雷、電等等自然現象,濁氣形成了山、川、江、河等等自然界客觀存在的物質。所以我們至今還有「天氣」、「地氣」、

圖4 地下岩層出現褶皺 「天象」、「地形」等說法。

2.1.2 「氣」是大自然中的能量

我們都知道,喜馬拉雅山的形成是大陸板塊漂移的結果,在現代科學來看,我國的地形是西高東低的,重要的造山帶是西北的崑崙山東部一帶。[在古代風水學中,就認為崑崙山是世界山脈的祖脈,一切山脈都是由崑崙山發脈,中國被分為三條幹龍(長江以南、長江黃河中間、黃河以

圖5 地下岩層出現斷裂 北)。見圖3]。

由於板塊的擠壓,地下岩層就會形成褶皺、斷裂帶(見圖4、5),等地質狀況,同時釋放一定的能量。我們知道能量守恆,所釋放的能量就轉化為溫度、電能、生物能等其他的形式,從而引起氣候的變化、**等多種自然現象,進而作用於人體,通過微妙的能量變化而影響到人的情緒,身體狀況等的變化。人們就始終在這種能量的變化影響之下尋求一種動態的、與自然變化相一致的和諧,以期達到長久的生存繁衍。

2.1.3 「氣」是人類生存的本質需要

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人也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風水學經典《陽宅十書》的開篇第一句就講到:「人之居處,宜以大地山河為主。

」為什麼?因為水是生命之源,大地山川能夠提供給人們食物,建房子的木頭等賴以生存的生活資料。我們從歷史上分析,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尼羅河流域、愛琴海等凡是先進文明的地區,都是靠近水源的。

這就是所謂的氣「界水則止」,有水的地方就「聚」住了氣,這是人 們對生存環境的選擇的結果,是人類對生存的本質需求。現在,我國的長江三角洲流域、珠江三角洲流域都是經濟非常發達的地區,而我國東北的松花江三角洲流域原本經濟、工業也非常發達,但是由於人們沒有很好的環境保護意識,環境破壞比較嚴重,松花江流域部分地區還曾經出現了斷流,這與該三角洲經濟狀況的逐漸落後難道僅僅是巧合嗎?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思考。

有的學者對國外一些城市如莫斯科、華盛頓等也作了相應的風水評價,發現這些大城市的格局也都符合風水的基本要求。可見,無論古今中外,文化異同, 人類對生存的本質需要是相同的,在風水學裡,這就是「氣」。

2.1.4 「氣」是人精神方面的表現

在中國傳統的文化裡,「精氣神」是一個生命是否有活力的體現。人們在生活中經常提到「喜氣洋洋」、「秀氣」、「氣質」、「才氣」、「晦氣」等詞,這裡的「氣」是指人的精神面貌。在人們達到了物質需求的滿足之後,就會有更高的需求——精神需求,就是指人的心理需求。

它**於人們在滿足物質需求時的經歷和在這個過程中所積累的經驗,當然也不能夠排除人們憑空臆測的唯心的部分。於是,先民們就把地理江河的外形和生活實際聯絡起來,並且命名,如筆架山,華蓋山、文筆山、玉幾山等,以此達到他們內心對於「吉」的渴望。安徽的馬鞍山就是典型的例子。

2.2 「氣」的性質

2.1.5 「氣」是一種微波

美國的兩位射電天文學家發現,在宇宙中存在著一種微波,它是不受任何外界條件影響而減弱的,同時,它又影響著自然界中其他的事物。科學家們還發現,動物的腳掌、手掌、臉等部位和植物的葉片等弧形部位就像電視天線一樣,每時每刻都在接受著這種波,從而影響著自身。在特定條件下,這種波反映為肉眼一般看不到的各種不同的顏色的光。

這種微波被稱為「宇宙背景輻射」,它的發現被稱作「開啟了**宇宙整體物性演化的大門」。有的科學家就認為,這個波就是風水學中的「氣」。

2.2.2 一切物體均有「氣」

世間一切事物都有一定的聯絡,在物理學上則表現為萬有引力定律。當一個物質自身周圍的「氣」以一定的關係組織起來之後,就構成了「場」。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提到「氣場」這個詞,人們利用紅外線及自然界中其他的物質所散發的微波發明了遙感技術等先進的科學手段,這也是對「氣」的利用。

練氣功的人有一門功夫叫「採氣」,認為氣功大師周圍的「氣場」很強,而其他人或事物的「氣場」很弱,則說明人也象自然界中其他物質一樣,自身向外發散微波與能量,紅外線測溫儀就是利用這一特性工作的,當人體的微波與自然界中的微波近似一致時,人與自然就產生了共鳴,達到了和諧,達到了「天人合一」、「人地和諧」的境界。

風水是迷信嗎,風水屬於科學還是迷信呢?

風水,最初是用來選 陰宅 墳墓 的。現在已經失去意義。後來演變成選擇 陽宅 住房 其中關於環境的選擇,有積極意義。至於,涉及 財運 厄運 之類,涉嫌迷信。分水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不算迷信 蔣介石是一個非常迷信風水的人,從為孫中山選陵寢,到為他自己母親落葬,無一不是按照風水大師的話進行的 風水是中華幾...

天下為家是從何人,何時開始的

伴隨著私有制和階級的出現,中國原始氏族社會開始解體,其最後一位華夏部落聯盟首領禹被兒子啟繼位為 夏後 開始了 父傳子,家天下 的王位繼承製。使用暴力奪取政權,變選舉為世襲,為什麼就看作是社會發生了質的變化,看作是從野蠻到文明 從部落制度到國家的分界線呢?這是有原因的。馬克思 摩爾根 古代社會 一書摘...

平民百姓可以納妾,是從何時開始的

清裝 其實在古代,基本上平民百姓是不可以納妾的,都是實行一夫一妻制。能夠納妾,只有那些皇冠貴族,或者是有功勞的人,被皇帝封賞的人。但是在元初,忽必烈在位時期,發現一些百姓到了40歲還沒有兒子,於是就允許平民到了40歲還沒有生子的,可以納妾一人,通過這種方法來提高生育率。關於納妾的制度,從上古時期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