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佛教協會會長不是和尚,佛教中,為什麼會有和尚,尼姑的分別

時間 2021-06-09 03:46:43

1樓:佛教小神通

佛制的戒律是禁止出家人從政的。

佛教協會是屬於行政部門,不適合有出家人擔任職位啊。

和佛菩薩有緣的人,到地藏論壇學佛很好,地藏論壇被超過二十萬的學佛**所喜愛。在這麼一個五濁惡世裡面,佛**罕見,正信佛**更加罕見的時代,地藏論壇竟然聚集了超過二十萬的海內外正信佛**!

大福之人,得聚大福之地啊

願我臨終無障礙,彌陀聖眾遠相迎;

迅離五濁生淨土,回入娑婆度有情。

南無阿彌陀佛

2樓:守望者馨緣

佛教協會會長不是和尚這是正常的,因為佛家有四眾**,出家二眾任務是弦法、在家二眾是**。目的都是傳播佛教文化與其他宗教一樣為和諧社會服務。

南無阿彌陀佛!

3樓:道一貫之

南無阿彌陀佛! 佛教協會目的是在世間傳播佛教文化,更好讓眾生接觸佛教,以便於為和諧社會服務。佛家有四眾**,出家二眾任務是弘法、在家二眾是**。

佛教協會會長是在家二眾較之於出家二眾更便於在世間開展佛教活動。

4樓:匿名使用者

不要說協會會長的壞話,不是這些人,佛教哪能穩定的發展?對大**不可不敬。趙樸初是優婆塞,也是佛**;那些佛協的會長也都是佛**。

他們一邊護持佛法,一邊還要養護國土和眾生,貢獻可大得很。 再說了,和尚是出家眾,出家人是不可務俗事的,安心修行是唯一的事情,就是募捐善款這類事情也不得參與,因為是不合戒律的事,更何況出任機構或組織的主管領導了,那更是破戒了。那這類事情交給在家眾去做就很好, 沒有在家眾就沒有佛法的流佈。

5樓:匿名使用者

真和尚是不會去搞什麼協會的,所以協會會長自然不是和尚,就算是也是個假和尚

6樓:善財精品

佛教協會的職能不是傳法,而是管理機構。所以,不一定是出家**,趙樸初居士生前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很多年,享有崇高威望。現在的中國佛教會長,是傳印長老,東林寺方丈。

之前,是一誠長老,真如寺方丈。這兩任,都是出家**。

7樓:匿名使用者

和尚是出家人,出家人不得擔任世俗社會的機構職務,若是擔任,也不得操持機構的俗務。

8樓:

佛教協會是半官方組織。

9樓:喜歡在旅途

佛教協會不是行政部門

佛教中,為什麼會有和尚,尼姑的分別

10樓:莫文靈雲南

佛教稱謂詳述

一、身份性稱謂

1、戒律性身份稱謂

佛教徒有四眾和七眾之分。四眾指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七眾則是在四眾之外加上沙彌、沙彌尼、式叉摩尼。這7種名稱均為梵語譯音,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最常用的書面稱謂。

比丘:又稱絆芻、乞士等,特指受過具足戒(比丘戒,約250條)的男性出家人。俗稱僧、大僧等。

比丘尼:又稱絆芻尼等,特指受過具足戒(比丘尼戒,348條)的女性出家人。俗稱尼、二僧等。

據戒律規定,受過具足戒的出家人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僧 伽,可穿三衣(袈裟),具有收徒、授戒、傳法、接受俗人供養的資格。受具足戒年齡一般在20歲至60歲之間。

沙彌:特指 已剃度、受過沙彌十戒,但尚未受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年齡多在7歲至20歲之間。但20歲以上、一直未受具足戒的沙彌也不少。

沙彌尼:特指已剃度、僅受過沙彌十戒,尚未受過具足戒的女性出家人。

式叉摩尼:又名式叉摩那,義為學戒女。特指準備受具足戒、先修學兩年四根本戒和六法階段的沙彌尼。

以上為佛教出家五眾。一般來說,男稱為僧,女稱為尼,相對於在家信眾都可稱為**。

優婆塞:譯義近事男、清信士,特指皈依三寶(佛法僧)、信奉佛法的在家男信眾,俗稱居士。

優婆夷:譯義近事女、清信女,特指皈依三寶、信奉佛 法的在家女信眾,俗稱女居士。

以上為佛教的在家二眾。他們可受三皈、五戒、八關戒齋、菩薩戒等,具有供養三寶,修學、護持、弘揚佛法的義務。

此外,以上七眾還有以下一些稱謂:

沙門:亦稱桑門,意為息心修道。為古印度對一切出家修行者的泛稱,在中國則專指佛教僧侶。

和尚:亦稱和上、力生等,意為「親教師」或**之義。原指僧人對寺院方丈等長老的稱呼或受戒者對授戒師的稱呼。後來俗化,泛指男性出家人。

尼姑:為漢地對女性出家人之俗稱。

僧伽:簡稱僧,意為和合眾,本指三人以上的僧團。後與道士相對,泛指佛教出家人。

頭陀:譯義抖擻,特指一類修12種頭陀苦行的苦行僧。

行者:本指在佛寺中服雜役、沒有正式剃度的出家修行者。後泛指雲遊僧、禪僧或修行者。

緇素:為僧人與俗人之合稱。因過去僧服多為緇(黑)色,而古印度俗人多穿白色(素色)衣服,故以緇代指僧人,以素代指俗人。

居士:為佛教在家男女信眾的統稱。中國古代把有學問的隱士稱為居士,轉而為佛教所用,意為居家修道之士。

白衣:印度屬熱帶地區,俗人多喜穿白色衣服,故佛教常以白衣指代俗人和居士。

在家人:與出家人相對應,指在家信徒或一般俗人。

2、職務性身份稱謂

佛教職務性身份稱謂在中國特別多,也很重要。自南北朝建立僧官制度以來,各個朝代按行政區劃設立了許多的僧官,名目繁多,如僧正、僧主、沙門統、昭玄統、僧錄、僧統等等,現已不適用了。近代社團組織興起,佛教界也建立了各級佛教協會和居士林等組織,於是佛教徒中有了會長、副會長、祕書長、林長、幹事、主任等頭銜,這與各界沒什麼差別,故不需贅述。

人們遇到比較多、易於混淆的是負責寺院管理的和從事佛教法務的職務性稱謂,下面就略作介紹。

早期佛寺的管理一般由上座、寺主、維那三綱負責。自唐代禪宗 大興,百丈禪師創立叢林清規以來,天下風行,叢林制度日益健全,寺院執事也越來越多,按東西兩序排列,大叢林的執事可多達48位甚至上百位,方丈以下主要的有四大班首(首座、西堂、後堂、堂主)、八大執事(監院、知客、僧值、維那、典座、寮元、衣缽、書記)

上座:原始佛教將僧人依戒臘年限之長短分為下座(10年以下)、中座(10年至20年)、上座(20年以上)。後轉而為寺院職務之稱。

上座為一寺之長,主要是弘講佛法,作僧中表率。唐代以後稱為方丈或住持。也用於對有德行之僧或僧臘較高者的尊稱。

寺主:位居上座之下,負責一寺實際事務。唐代以後也稱寺監或監院。

維那:位居上座、寺主之下,管理眾僧雜務,調和僧眾糾紛,辨別度牒真偽等。又負責僧眾紀律事務。唐代以後維那成為叢林八大執事之一,主要負責宗教儀軌、佛事唱唸等。

住持:為一寺之長,有護持佛教令久住世之意。

方丈:即住持。因其所居之處為「方丈」室,故而得名。

首座:為全寺修行之模範,掌禪堂中號令之權。

西堂:為西堂首座,輔助方丈教導修行的僧人。

後堂:為後堂首座,負責後堂修行之事務。

堂主:居首座之下,負責禪堂、唸佛堂之事務。

監院:負責協助方丈或都寺監理寺院總務。古稱監寺、院主、主首、寺主,後為特尊住持而改稱此名,俗名當家。大寺可設數名監院。

當家:為監院之俗稱。

知客:為客堂負責人,掌管全寺接待事宜。大寺可設數名知客。

僧值:又稱糾察,管理清規執**況及僧眾威儀。

典座:為廚房、齋堂負責人,管理僧眾伙食及信徒供齋等事務。

寮元:為雲水堂負責人,管理來寺掛單僧侶的事務。

衣缽:為方丈室負責人,幫助住持處理一些日常事務。

書記:掌管寺內文書往來之事。

化主:一、指叢林中負責向施主募化的僧人。

二、意為教化之主人,通常指叢林之住持。

侍者:指服侍住持之僧人。大叢林住持可有多位侍者,分為燒香侍者、書狀侍者、請客侍者(幫助接待客人)、衣缽侍者(幫助掌管住持錢物)、湯藥侍者(負責住持的飲食、醫療雜務)、衣物侍者(幫助漿洗衣物)等。

此外,大叢林中通常還設有副寺(管財會)、直歲(管農作)、知藏(亦名藏主,管藏經樓)、知浴(又名浴主,管浴池)、知殿(又名殿主,管殿堂香火、衛生)、莊主(管莊田、領地)、園主(管菜地,或稱菜頭)、塔主(管理塔院)、門頭(負責門衛)、磨頭(管理磨坊)、淨頭(管環衛)、毛頭(管理髮)、司庫(又名庫頭,掌管倉庫)、參頭(司掌法事禮儀)等等。

二、禮節性稱謂

1、簡介

禮節性稱謂包括:1、具備一定資格的榮譽性稱謂;2、出於禮貌的尊稱、敬稱;3、出於禮貌的自謙之稱,等等。它們在佛教稱謂中佔有相當比重,比較複雜,用得也比較濫,應特別重視。

2、詳述

法師:本是一種學位稱號,要通達佛法、能為人講說的人才可稱為法師。而漢地用起來比較濫,往往將它與居士稱謂相對應,作為僧人的通稱。

三藏法師:指精通經律論三藏,能為人講說的僧人。如唐代玄奘法師就是一位三藏法師。

經師:指善於誦讀**或精通經藏的僧人。

律師:對善於記誦或講解律藏的僧人的敬稱。

論師:指精通論藏、善於講解經義的僧人。

禪師:指通達禪理、善修禪定的僧人。

阿奢黎:又作阿奢梨、阿只利,略稱奢黎。譯作教授、軌範師、正行者。指能矯正**們行為並給予教授之僧,故又稱導師。密宗指灌頂師等。

仁波切:藏傳佛教用語,義為上師。依密乘之規定,能擔任軌範師(阿奢黎)的上師須具備下列條件:

1、須有正統傳承的根本金剛上師之密法灌頂。2、從金剛佛至自己的根本上師,其間所有密法之傳承灌頂皆須圓滿無缺,不可間斷。3、須受本尊大灌頂(阿奢黎灌頂),精通顯密佛法及菩提心學,並具備火供、壇城等修法材料,熟悉諸經軌所說之修法。

4、自己有能力傳授密法時,須經根本金剛上師許可,方能擔任上師阿奢黎,為人傳法灌頂。圓具上述條件後,依照**之習慣,即可稱為「仁波切」,意指轉世尊者。

上師:為藏語「仁波切」的漢譯,一般指具有一定學位、能為人傳法灌頂的阿奢黎。又稱金剛上師。藏傳佛教特別重視師承,要求學法者除皈依三寶外,還須皈依學法之師,並將其尊之為上師。

活佛:蒙藏佛教對修行有成就、能夠根據自己的意願而轉世的人稱為「朱古」(藏語)或「呼畢勒罕」(蒙語),意思是「轉世者」或「化身」。而漢族人習慣將他們稱為「活佛」,其實是不確切的,不如仍稱他們為「朱古」或「呼畢勒罕」,中國佛教協會趙樸初會長曾提議稱他們為「轉世尊者」。

長老:指年齡長而法臘高、智德俱優之大比丘。又稱上座、上首、首座、耆年、耆宿、耆舊等。禪寺常用以指「住持」。

上人:指內有智德、外有勝行的僧人,以喻其出類拔萃,在人之上,故有此稱。後泛用作對德行兼備之僧的尊稱,亦用於對一般僧人的敬稱。

大德:梵語婆壇陀,指有大德行的僧人,後泛指高僧。近代以來,使用範圍擴大,凡對有德行之人,不論其出家在家,都以「大德」一詞來尊稱。

大師:佛經將初果以上乃至諸佛菩薩等聖人、堪為眾生之師範者,稱為大師。漢地通常將人師中之通曉佛教教義且有盛德者尊為大師。

原有較嚴格的規定,不可妄稱,往往由朝廷封贈。後泛指有德行之僧,甚至用於對一般僧人的尊稱。稱謂過濫,反倒是對佛教的褻瀆。

**:對僧人的敬稱,猶言以師、父般的禮敬。此詞現通用於對出家男女二眾,用得也比較濫。其實一般稱為**即可。

善知識:指正直而有德行,能導人於正道之人,又作知識、善友、勝友等。

善男信女:泛指一切歸信佛法、一心向善的佛教徒。佛經中常稱作「善男子、善女人」。

貧道:為僧人的自謙語。僧人以道德為尚,而自謂道貧德乏,以示慚愧、自謙。

禪和子:亦稱「禪和者」,指一般禪僧或參禪的夥伴。

戒子:指戒場中求授三壇大戒之僧人。

釋子:即僧徒。僧人出家,從釋迦之教,皆捨本姓而從佛姓,故名釋子。

衲子:僧人自謙語,又稱做衲僧,因禪僧多穿一身帶補丁的衲衣遊方各處而得名。

佛子:眾生受佛戒者之稱;又為菩薩之通名,因其能紹繼佛種;又總稱一切眾生,因為他們都具有佛性。

**:隨師受教者之稱。

一、佛**,佛教徒均皈依三寶,故以釋迦牟尼佛為本師(根本教師),而自稱為**。因學於佛陀之後,故稱弟,聞佛法而生解,故稱子。

二、對親教師而言。

三、亦可作自謙之詞。

檀那:意譯為佈施,即給予、施捨之意。《翻譯名義集》卷一:檀那又稱檀越,檀即施;此人行施,越貧窮海,故稱檀越。心生舍法,能破慳貪,是為檀那。後引申為施主之稱。

施主:原為佛門中人對施捨者的稱呼。後來成為僧人對來寺院進香禮佛者的敬稱。

龍象:喻指修行勇猛、具大力量的人。多用來稱讚住持正法的出家人,稱之為「法門龍象」。

菩薩:義為覺有情、大心眾生。本指大乘佛教修到一定果位的聖賢,如文殊、普賢、觀音、地藏、大勢至等菩薩。現實中往往借用於對那些肯發心、修行精進、廣做善事的居士的稱譽。

**:護持佛法。上自梵天、帝釋、八部鬼神,下至人世保護佛法之人,皆稱之為**。常用於僧人對居士的敬稱。

佛教協會可從寺廟捐款中提成嗎,佛教協會可以修建王母娘娘廟嗎

美景良辰 佛教協會不可以修建王母娘娘廟。王母是道教的,佛教怎麼能修建道教的?會失去三皈依戒體 土匪 王母娘娘是屬於道教聖人。佛教不建議為其修建 當然可以的,那是功德無量的事! 一般不會,佛教裡沒有王母娘娘。 魏雲淇 如果原來廟裡有就可以。中國佛教協會通知 最近發現 網賣家詐騙錢財。專門詐騙不太懂的學...

佛教為什麼禁慾,佛教為什麼要禁慾?

佛教並沒有禁慾,只是在廟裡的和尚才有五戒。佛祖釋迦摩尼在創立佛教之前,隨當時印度普遍流行的宗教,做過幾年的苦行憎 禁慾,後來放棄的時候,他的隨從都鄙視他,他就解釋說,做苦行憎也解決不了人類的苦難,說他要另尋真理 後來他創造的佛教中並沒有禁慾的思想,只是 他的 在傳教的時候加進去的,因為在當時的印度絕...

佛教為什麼不主張吃肉,佛教為什麼不吃肉?

哎呀沃去 齊宣王問曰 齊桓 晉文之事可得聞乎?孟子對曰 仲尼之徒無道桓 文之事者,是以後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無以,則王 乎?曰 德何如,則可以王矣?曰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 可。曰 何由知吾可也?曰 臣聞之胡齕曰,王坐於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 牛何之?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