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學發展概貌表,包括年代,作家流派,文學主張,作品,詩文梳理等

時間 2021-07-18 19:50:21

1樓:匿名使用者

只能只給你書目你自己看了。

明代文學概貌(摘自袁行霈中國文學史)

緒論明代從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368)開國,到思宗朱由檢崇禎十七年(1644)自縊,前後共計277年。在元代文學新變的基礎上,明代文學的發展歷程,有曲折、有突進,呈現了一種波浪形的態勢。這大致可分成兩個階段:

前期作為元代文學的餘波和明代中後期文學突變的準備,可以視作中國中古文學的最後階段;嘉靖(1522~1566)以後,文學變革猶如狂飈突至,迅猛異常,中國文學正式步入近古的新時代。從明中葉到清代鴉片戰爭,是中國文學近古期的第一段。元明之際的社會動盪,形成了一股人心思治、崇拜英雄的思潮,湧現了一批精神上比較解放而且富有時代使命感的文人。

文學作品在崇尚酣暢雄健的陽剛之美時,常常浸透著作家深沉的憂患意識。以《三國志通俗演義》、《水遊傳》的編著,南戲的中興和宋濂、劉基、高啟等詩文作家為代表,在文學創作領域出現了一時繁華的景象。但文學發展的這種勢頭很快就遭到了阻扼和摧殘。

明初經濟的復甦,人民生活的相對安定,消蝕了士人的憂患意識;而思想文化上的****主義和特務統治,又平添了創作上的不安全感。精神上貧乏的知識分子在追求仕進和自我平衡的心態中,欣賞一種平穩和諧、雍容典雅的美。生機勃勃的**、戲曲創作受到了輕視和限制,「臺閣體」的詩歌和謳歌富貴、道德、神仙的戲劇氾濫,文學創作導向貴族化、御用化而滑入了低谷。

明代中葉,隨著城市商業經濟的繁榮,市民階層的壯大和統治集團的日趨腐朽,思想控制的鬆動,以及王陽明心學的流行,文學逐步走出了沉寂枯滯的局面。特別是在嘉靖以後,很快地由復甦而大踏步地向前邁進。這時的文學創作隨著接受物件的下層化、市民化而更加面向現實,創作主體精神更加高揚,從而突出了個性和人慾的表露。

此外,敘事文學的全面成熟,各體文學語言的通俗化,以及流派意識的自覺,也都充分地顯示了文學正在有力地向著近代化變革。這場變革的標誌是:《三國志通俗演義》、《水滸傳》的刊刻和風行,《西遊記》和《金瓶梅詞話》的陸續寫定和問世,興起了編著章回體通俗**的熱潮;戲曲方面,從以《寶劍記》、《浣紗記》、《鳴鳳記》為代表的三大傳奇問世,傳奇體制的定型和崑腔的改革,到湯顯祖寫出「臨川四夢」,戲曲創作被推向了繼元雜劇之後的又一高峰;詩文方面,繼李夢陽、何景明等前七子在弘治年間(1488~1505)打著「復古」的旗號開展文學革新運動之後,不論是唐家派、後七子,還是公安派、竟陵派等,都分別從不同的角度為文學的變革作出了努力。

其他如以「三言」、「二拍」為代表的白話短篇**的繁榮,「掛枝兒」、「山歌」等民間文學的流行和整理等,都明顯地體現了新的時代特徵。明末天啟、崇禎(1621~1644)年間,隨著國事多艱,經世實學思潮抬頭,部分作家開始與張揚個性、表露人慾告別,向著理性迴歸,重新強調文學的社會功用,開啟了清代文學思潮的轉變。總的說來,明代中期以後,與整個農業文明向著工商文明迅速轉變的歷史潮流相適應,文學急劇地向著世俗化、個性化、趣味化流動,從內在精神到審美形式,都鮮明而強烈地打上了這種轉變的色彩。

2樓:匿名使用者

明代中期文學復甦是怎麼表現的?

3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中期文學的復甦,首先表現於兩個文學集團:「吳中四才子」和「前七子」。由祝允明、唐寅為首的吳中四才子,其成員政治地位都不高,影響範圍較小,是一個地域性的文學集團。

他們的詩文創作無論是思想內容還是藝術特色都能衝破傳統的束縛,形成自己的特色,他們的創作成為晚明文學解放的先驅是很值得重視的。以李夢陽、何景明為首的前七子,大多科第得志,政治地位較高,活動的中心又是在京師,因而其影響遍佈於全國。尤其是李夢陽,他在明代文學中的扭轉風氣之功,為後來的文人所一致稱賞。

明代敘事文學發展的原因是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給三個提綱吧:1、商bai品經濟發du達帶來市民階層的興起2、市井zhi階層所受dao傳統文化教育不如士子嚴謹版,但略懂文詞,權傳統的詩詞曲賦太高深,他們不愛看。

3、每個階層都有對應的文化消費方式,內中夾雜言情、俠義、江湖、世情內容的**體作品很快得到了他們的捧應。

在一個大浪淘沙式的創作熱潮中,產生了以金、水、三、西等四部為代表的市井**,涵蓋了明降以來的種種世情,很快流傳開來,勢如今天的網路文學。

以上所手工打,應該對得住你給的15分了,供參考

簡述明代詩歌的發展

5樓:各種怪

1、第一時期

為明初洪武、建文年間。明初詩人雖然有的已表現出模擬唐人的趨勢,但基本上還能「各抒心得」,做到「雋旨名篇,自在流出」。其中成就較大者是一些經歷過元末社會大動亂的詩人,劉基、高啟最為著名。

2、第二時期

為永樂至天順年間。此時出現了以楊士奇、楊榮、楊溥為代表的臺閣體詩歌。

3、第三時期

為成化至正德年間。其時臺閣體詩歌已為廣大詩人所不滿,以李東陽為首的茶陵詩派攻之於前,以李夢陽、何景明為代表的「前七子」反之於後。

4、第四時期

為嘉靖、隆慶年間。嘉靖初,前七子復古運動中所暴露出來的模擬傾向日趨嚴重

5、第五時期

為萬曆、天啟年間。其時學舌七子者,已形成「剽竊成風,萬口一響」(袁巨集道《敘姜陸二公同適稿》)的詩歌創作危機。

6、第六時期

為崇禎及南明諸王年間。這期間詩歌的主要成就,表現在既是政治結社又是文學團體的復社、幾社裡的幾位詩人身上。

6樓:留下一片林

明代的文學取得過很高的成就,但主要是在**方面,出現了像《三國演義》、《水滸傳》一類不朽的作品,而在詩歌領域卻始終沒有出現第一流的詩人和第一流的作品。在270多年間,詩歌創作總是在「復古」、「反覆古」上兜圈子,缺乏創造力和開拓精神,寫出的作品大部分比較平庸,這不能不說是一件憾事。當然,較優秀的詩人和作品還是有的,下面我們就明代詩歌發展的大略作一介紹。

明初著名的詩人是劉基,字伯溫,浙**田人。在元朝時他中過進士當過官,後來輔佐朱元璋打天下,是明朝開國功臣之一。他詩學杜甫、韓愈,詩風比較豪健。

比劉基更有名的詩人是高啟。他字季迪,號青丘子。由於他不與朱元璋合作,終於招來殺身之禍。他善於學習歷代詩人的長處,本人又有才氣,故在明代詩人中是成就最高的一個。

從明朝永樂年間開始,出現一種所謂「臺閣體」詩。其倡導人號稱「三楊」,即楊士奇、楊榮、楊溥,都是「臺閣重臣」,故稱其詩為「臺閣體」。它的出現,是詩歌創作的一種倒退,因為它只追求所謂「雍容典雅」,全是****向皇帝拍馬屁的內容,毫無創新,毫無生氣,比宋代的「西昆體」影響更壞。

在「臺閣體」流行期間有位詩人未受其影響,他就是于謙。于謙是位英明的官吏,為官清廉,尤以打退蒙古兵侵擾、保衛京師而聞名於世。他的《石灰吟》廣被後人傳誦。

「臺閣體」流行既久,引起了人們的不滿,於是出現了它的反對派,這就是以李夢陽、何景明為首的「前七子」,其成員還有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他們的口號是「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就是說文章只有秦漢以前的好,詩歌只有盛唐以前的好,對秦漢以後的文章和盛唐以後的詩一概否定。他們反對「臺閣體」無疑是對的,但他們的「復古」主張並不高明。

他們的復古,只是「擬古」,沒有創造。後來錢謙益批評李夢陽的詩「模擬剽賊,等於嬰兒之學語」。這話似乎挖苦得過分一些,但也算看準了他們的弊病。

平心而論,李夢陽有些古詩寫得還是好的,但近體詩似乎是硬湊起來的,了無新意。

繼「前七子」之後,又出現了以李攀龍、王世貞為首的「後七子」,其成員還有謝榛、宗臣、樑有譽、徐中行、吳國倫。他們的主張和「前七子」基本一致。他們相互之間也有不同意見,如謝榛就曾指出他們的詩一味模擬古人導致裝模作樣,感情虛假。

前後七子所形成的詩風流行很長時間,弊病充分暴露,於是又出現了它的反動,「公安派」就是其最有力的反對派。「公安派」的主要成員是袁宗道、袁巨集道、袁中道兄弟三人,時稱「三袁」。因他們是湖北公安人,故得名「公安派」。

其中袁巨集道影響最大。他們堅定地反對前後七子的復古主張,指責他們的作品「剽竊成風,萬口一響」。他們認為不能以時代**學的優劣,每個時代的文學各有其特色,如一味崇拜前代,那文學就沒有創造和發展了。

他們提出「獨抒性靈」,「出自性靈者為真詩」,主張文學作品要寫自己的真思想、真感情,反對模擬,反對虛假。他們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實踐了他們的主張。

「三袁」的文學主張是合乎文學發展規律的。他們反對復古派取得了成功,在他們的影響下,前後七子的流弊漸漸被掃除。但應該指出的是,他們自己的詩歌多是描寫個人的閒情逸致,即所謂文人的「雅趣」,題材和境界都很狹窄,所以整體成就也不高。

和「公安派」幾乎同時出現的另一個反對復古主義的詩派是「竟陵派」。其代表人物是鍾惺和譚元春,因他們都是湖北竟陵人,故稱「竟陵派」。他們的文學主張和「公安派」大體一致,但他們刻意追求所謂「幽深孤峭」的風格,境界偏狹,語言生僻,成就和影響都遜於「公安派」。

明朝末年是多災多難的時代。如果說整個明代詩歌成就不高,那麼明末的愛國詩歌還是頗具光彩的。

張煌言,字玄著,號蒼水,是明末的民族英雄,曾與鄭成功合作抗清,後被俘被殺。

陳子龍,字臥子,松江華亭人。他是一位關心國計民生的著名學者,同時又是詩人,明末投入到抗清鬥爭中去,並以身殉國。他的律詩寫得最好。

夏完淳也是松江華亭人,是陳子龍的學生,其父夏允彝與陳子龍又是摯友。他是一名神童,本來可以成就一位學者或文學家,可是明末天崩地裂的大事變使他14歲就投入抗清的武裝鬥爭,17歲**,英勇就義,成為一名少年英雄。郭沫若先生的名劇《南冠草》就是以夏完淳為主人公的。

明代詩歌有哪些流派?各流派主要的文學主張有哪些? 5

明代文學中哪些流派是圍繞復古與反覆古?

7樓:雲遮世說

明代文學中唐宋派、公安派與前後七子是圍繞復古與反覆古鬥爭的。以下具體介紹各個流派及其文學主張:

1、唐宋派:中國明代文學流派。代表人物有嘉靖年間的王慎中、唐順之、茅坤和歸有光等人。

前後七子崇拜秦漢是模擬古人,唐宋派則既推尊三代兩漢文章的傳統地位,又承認唐宋文的繼承發展。唐宋派變學秦漢為學歐(陽修)曾(鞏),易佶屈聱牙為文從字順,是一個進步。唐宋派還重視在散文中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他們批評復古派一味抄襲模擬,主張文章要直寫胸臆,具有自己的本色面目。

為宣傳文學主張,茅坤編《唐宋八大家文鈔》164卷,進一步肯定和提倡唐宋文,其書盛行海內,影響深遠。唐宋派散文成就超過前後七子,但也並非俱是佳品,他們的集中有不少表彰孝子烈女的道學文章和應酬文字。他們受道學影響,把道看成是文的源泉,認為道盛則文盛。

這種觀點束縛了創作,同時也削弱了他們文學主張的影響力。唐宋派基於自身弱點,雖然指出了前後七子復古派的弊端,卻始終未能根本改變文壇局面。唯其散文創作對後世較有影響,如清代桐城派便承繼了它的傳統。

2、公安派: 明代後期,明神宗萬曆年間以袁巨集道及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三人為代表的文學流派,因三人是湖北公安人而得名。「公安三袁」是公安派的領袖,其中袁巨集道聲譽最高,成績最大,其次是中道。

這一派作者還有江盈科、陶望齡、黃輝。他們所持的文學主張與前後七子擬古主義針鋒相對,他們提出「世道既變,文亦因之」的文學發展觀,又提出「性靈說」,要求作品「獨抒性靈,不拘格套」,能直抒胸臆,不事雕琢。公安派在解放文體上頗有功績,遊記、尺牘、小品也很有特色,或秀逸清新,或活潑詼諧,自成一家。

但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消極避世,多描寫身邊瑣事或自然景物,缺乏深厚的社會內容,因而創作題材愈來愈狹窄。

3、前七子:前七子皆為進士,多負氣節,對腐敗的朝政和庸弱的士氣不滿,強烈反對當時流行的臺閣體詩文和"嘽緩冗沓,千篇一律"的八股習氣。其文學主張被後人概括為大力提倡"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旨在為詩文創作指明一條新路子,以拯救萎靡不振的詩風。

他們都懷著強烈的改造文風的歷史使命,卻走上了一條以復古為革新的老路。前七子崛起文壇之後,其復古主張立迅速風行天下,成為文學思想之主流,掀起了一場文學復古運動。這在明代文學史上有一定的進步意義。

4、後七子:後七子成員包括李攀龍、王世貞、謝榛、宗臣、樑有譽、徐中行、吳國倫、餘日德、張佳胤 。以李攀龍、王世貞為代表。

名稱首見於《明史·文苑·李攀龍傳》 。因在前七子之後,受李夢陽、何景明等人的影響,繼續提倡復古,相互呼應,彼此標榜,聲勢更為浩大,世稱他們是後七子。故稱後七子;又有「嘉靖七子」之名。

他們在李夢陽、何景明等前七子之後,繼續提倡復古,彼此標榜,聲勢更為浩大,世稱後七子。後七子的文學主張基本上與前七子相同,強調文必秦漢,詩必盛唐。

先秦軍事思想的發展概貌及其特色是什麼

易書科技 秦漢時期 公元前221 公元220年 是指秦 西漢 東漢長達400餘年的歷史時期。這一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上升時期,中國歷史發生了劃時代的變化。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建立起來並得到逐步鞏固 集權的 主義封建制度確立並不斷髮展 政治 經濟。軍事 思想文化 社會生活等領域也都出現了規模後世的發展和變...

列舉明朝科技著作和文學作品,明代四大科技著作

1 李時珍的 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 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時珍 東璧 撰於嘉靖三十一年 1552年 至萬曆六年 1578年 稿凡三易。此書採用 目隨綱舉 編寫體例,故以 綱目 名書。以 證類本草 為藍本加以變革。序例 卷1 2 相當於總論,述本草要籍與藥性理論。卷1 歷代諸家本草 介紹明以前主要本草...

被稱為六如居士的明代文學家,六如居士是誰?

土木其形骸,冰雪其性情。藐千駟以若浼,擁萬卷而自榮。狂士標格,才子聲名。六如居士是誰?土木其形骸,冰雪其性情。藐千駟以若浼,擁萬卷而自榮。狂士標格,才子聲名。古代所有被稱為 居士 的詩 詞人?李清照 號易安居士,我國文學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女詞人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 李白號青蓮居士 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