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曰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不禮則不寧,你如何理解

時間 2021-07-20 15:58:41

1樓: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不禮則不寧”的意思是:

人不守禮就沒法生存,做事不守禮就不能成功,國家不守禮則不安寧,這句話出自《荀子·修身》。

拓展資料:

修身,是指修養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水平。道家、儒家、墨家都講修身,但內容不盡相同。儒家自孔子開始,就十分重視修身,並把它作為教育八目之一。

儒家的"修身"標準,主要是忠恕之道和三綱五常,實質上是脫離社會實踐的唯心主義修身方法。

他們認為修身的過程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是本,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末。

由此通過"反省內求"的方法,使個人的行為同封建道德相吻合,為其封建統治和政權的鞏固培養人才。道家的修身要求做到順應自然;墨子則要求做到"志功合"興利除害、平天下。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漢族,因避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周朝戰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時人尊稱"荀卿"。

曾三次出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為楚蘭陵(今山東蘭陵)令。

2樓:匿名使用者

做人沒有禮節就不能生活,做事沒有禮節就不能成功,治國沒有禮節國家就不能安寧。

荀子這段話是強調禮的重要性。

容貌、態度、進退、趨行,由禮則雅,不由禮則夷固僻違、庸眾而野。故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出自《荀子·修身》)

禮儀是一切文明民族的標誌之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視窗。

在中國古代,對禮儀的理解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禮是治國的大綱和根本;第二,禮是對人們的尊敬和禮貌,成語“禮賢下士”中的“禮”就是尊敬的意思;第三,指禮物,如“禮尚往來”是自古相傳的風俗習慣,此處的“禮”,就是禮物的意思。第四,指為了表示敬意或表示隆重而舉行的典禮、儀式。

而今天的“禮”,則主要指人際交往中為了維護正常社會秩序而形成的一系列行為規範。它的根本內容是約束自己,尊敬他人;其基本原則是為他人著想的同時不給別人添麻煩。“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則是禮儀的精髓。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社交面不斷擴大,禮儀已經成為社會文明的標誌,它滲透於每一個人的生活之中。在社會交往中,崇尚禮儀不僅是個人自尊的表現,也是尊敬他人的表現。無論於己、與人還是對於社會,都應該學禮、懂禮、守禮、用禮,做一個講文明、高素質、高品位的人。

3樓:武全

人不守禮就沒法生存,做事不守禮就不能成功,國家不守禮則不安寧,這句話出自《荀子·修身》。

4樓:

是孔子學說的延續。孔夫子一輩子都在追求“禮”,他老人家認為“沒有禮,無以立”。

5樓:匿名使用者

荀子的這段話大意是:人不守禮就沒法生存,做事不守禮就不能成功,國家不守禮則不安寧。

這段話出自《荀子·修身》。我的理解,禮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不講究文明禮儀就沒法生活得好,事業也難以順利發展,因此,要在生活中養成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同時,文明禮儀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對整個社會風氣、秩序安定,都有很大影響。

6樓:匿名使用者

人不知禮則不配生存,辦事沒有禮就辦不成,一個國家不講禮儀就會不安寧。

7樓:寶格格

意思是:

人不守禮就沒法生存,做事不守禮就不能成功,國家不守禮則不安寧,這句話出自《荀子·修身》。告訴我們

a.對人不講禮,很難與人友好共處

b.是否文明禮貌,不是個人的私事和小事

8樓:

三國演義圖冊v百科往期回顧

9樓:僕聽雲龐淼

我是山東花和尚,我來回答你提問。

荀子是趙國人吧,但長期工作在山東,做過山東蘭陵令,死後也葬在了我們山東。算是和尚的半拉老鄉。

荀子是儒家代表,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便實則是修正了儒家思想,吸收了其它派別的一些理念為儒所用。在人性問題上,提倡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惡,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後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

所以此處所謂“禮”,更多的是“禮制”,也就是今日所謂之“法律法規”。

簡單的說這句話就是講,無論是做人,做事,還是治國,都必須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否則(不按法律法規辦事)人民無法安定生活,做事難以成功,國家不得安寧。

10樓:匿名使用者

說的是以‘理’禮服人

人無禮則不立、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是那個古人說的?

11樓:抱香蕉睡覺

出自荀子的《荀子·修身》。原句為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

一、釋義

不學會禮儀禮貌,就難以有立身之處,人不守禮就沒法生存,做事沒有禮就不能成功,國家沒有禮則不安寧。

二、賞析

1、無論是社會正常秩序,還是判斷是非善惡都把禮法做為標準。在日常生活中,禮是修己、待人、接物的根本原則,它存在於人的意志思慮、飲食服飾、容貌態度、進退趨行中,它反映了人們的價值取向、行為方式和生活態度。

2、所以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都必須遵從禮的規範。如果不能以禮為先,是不可能使人民富裕昌盛,國家興旺發達的。

12樓:匿名使用者

人無禮不立,事無禮不成,國無禮不成

意思是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做人沒有禮節就不能生活,做事沒有禮節就不能成功,治國沒有禮節國家就不能安寧。

出自 荀子《荀子》

子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是什麼意思?快的採納

指的是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被書本牽著鼻子走,而失去主見,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即指此意。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進行實實在在地學習和鑽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一無所得。告誡我們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切實有用的知識,否則就會收效甚微。只學習而不動腦筋思考,就會茫然不解 只憑空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

《荀子》哀公原文及譯文,哀公問於孔子曰文言文翻譯

哀公問於孔子曰文言文翻譯 觀其言而察其行 原文 哀公問於孔子曰 人何若而可取也?孔子對曰 夫弓矢和調,而後求其中焉 馬愨願順。然後求其良材焉 人必忠信重厚,然後求其知能焉。今有人不忠信重厚,而多知能,如此人者,譬猶豺狼與,不可以身近也。是故先其仁信之誠者,然後親之 於是有知能者,然後任之。故曰 親仁...

論語三則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麥田蜘蛛 出自 論語 里仁 解釋 孔子說,富有和尊貴,是人們所期望的,不用正當的方法獲得它,君子不居有。表達了孔子對待富貴的態度。閱讀 論語 里仁 中的一段話 子曰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原文 4?5 子曰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