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的心學在日本的影響

時間 2021-09-12 02:01:01

1樓:永遠的曼巴

心學在當時以“反傳統”的姿態出現,在明代中期以後影響很大,遠播海外,特別對日本學術界以很大的影響。最早受其影響的是日本心學的創立者近江人中江藤樹(公元1608-2023年),也被稱為“近江聖人”。

日本心學在中江藤樹開創之後,大致可分為兩派:一派是具有強烈內省性格的德教派(一說存養派),另一派則注重實踐,是以改造世界為己任的事功派。

在日本明治維新前德川幕府統治的二百多年中,始終處於官學統治地位的是朱子學,心學則作為下級武士和市民階層的意識形態而處於被壓抑、受排擠的地位。

然而,在幕府末年心學成了維新志士所普遍信奉的一種哲學,並因此為維新運動造就了一批叱吒風雲、雄飛廟堂的思想家和領導人。

他們以心學作為解放思想的**,提出“東洋道德,西洋藝術,精粗不遺,表裡兼該”等主張,打破了朱子學固守儒學的孤陋習氣,開啟了吸收西方科學文化的新風,為瓦解日本封建體制的倒幕運動做了充分的思想和**上的準備。

由此日本社會開啟了通向近代化的大門,而受心學影響的明治開國元勳伊藤博文、西鄉隆盛則直接提倡民權、民主、廢藩置縣,為日本實現資本主義奠定了基礎。中國近代著名學者梁啟超也說:“日本維新之治,心學之為用也”。

這在中日思想文化交流史上確實是值得一書並須進一步加以研究的一章。

2樓:匿名使用者

最突出的影響:明治維新始於王陽明之心學 日本地小國狹、資源貧澀,而人口比例過大,日本人始終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克服地理上的先天不足,因此急需精神上的激勵和理論支撐。王陽明學說屬於心學,主張修煉心靈,心是力量之源,即智慧的頭腦和高尚的德行武裝的頭腦可以超越外界條件的限制。

如主張“人人可以成聖”,就是說哪怕販夫走卒之輩只要加強自身修養,不斷學習也可以超越出身的卑微。

日本人將王陽明的思想模式移植到自己的世界觀中,他們根據王陽明的學說可以這樣鼓勵自己:雖然我們土地狹小、資源貧瘠,但只要我們能不斷學習,通過掌握更高層次的精神理想或新理念,我們就可以超越客觀地理條件上的限制,實現國家的更大發展。所以,明治維新本質上就是王陽明學說的一次實踐。

全體日本有識之士(知識精英)通過新的思想修煉模式(西方哲學和理性思維模式)學習新知識體系(西方科學)、建立新的社會制度,實現了生產力的飛躍,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日本資源和地理的限制,在更高層面上實現了日本的發展。

3樓:匿名使用者

有人說:中國歷史上立德、立功、立言最為傑出的只有兩個半人!

這兩個半人分別是:孔子和王陽明,加上曾國藩(半個)。

也有人說:中國只有兩個人可以稱為聖人!

這兩個人分別是:孔子、王陽明。

還有人說:中國歷史之中,文人用兵當以三人為最!

這三人分別是:,一是諸葛亮,一是王陽明、一是當代的maozhedong!

明史曾說:“終明之世,文臣用兵制勝,未有如守仁者也”。

也就是說:明朝以前,既是文人、又善於用兵的,沒有超過王明陽的。

也有人說:日本能迅速竄升與歐美列強分庭抗禮,這一切都歸功於明治維新的成功。但是明治維新能夠成功,究其原因根本不是因為日帝明治的政治手腕有多少過人之處,也不是因為德川家族無能,而完全是因為日本人充分效法了王陽明,在日本,陽明學一度被奉為“顯學”,對其革新運動起過重大的推動作用,以至成為明治維新的最重要精神**。

日本維新派中有一個大名鼎鼎,打敗過大清的北洋艦隊、擊敗過**海軍,創造過近代史上東方黃種人打敗西方白種人的先例,在世界上享有“東方納爾遜”之譽,與陸軍的乃木希典並稱日本軍國主義的“軍神”的常勝將軍。

他、就是東鄉平八郎。

這位號稱軍神的大將,卻總把一方印章佩在身邊,上面刻著七個字:“一生低首拜陽明”。

中國明朝的一名文官,讓東鄉平八郎佩服的五體投地!

日本維新派人物,無不把王陽明頂禮膜拜。

中國,也有不少的人將王明陽比作諸葛亮、孔子、maozhedong。

那麼王陽明究竟是什麼樣的人物呢?

王陽明姓王,初名雲,後祖父改其名為守仁,字伯安,浙江餘姚人,先祖書香傳家,父王華仕三朝,為孝宗御進講。生於明憲宗成化八年(公元2023年),卒於世宗嘉靖七年(公元2023年),享年五十七歲。生前曾築室於陽明洞,故學者稱其為陽明先生。

十二歲,陽明就塾師,性格豪邁不拘,曾言:“讀書為學聖賢”。十三歲母喪。

十八歲謁理學家婁諒(號一齋),聽講朱子格物之學,後連格竹七晝夜無所獲,遂轉而學辭章之學。二十二歲應會試名落孫山,至二十八歲才舉進士。

在此期間,陽明廣閱書籍,讀兵法,也研究道教養生之學,面對為考試而讀書的處境,遂有遺世入山之意,然轉念一想,人本是父母所生,大道是不能離開社會人群的,遂重回儒家。三十四歲講身心之學,開始招收門人。

三十五歲,因見朝廷為宦者劉瑾把持,明武宗沉迷於享樂,故上疏直言,而下詔獄,謫貴州龍場驛驛丞。

三十七歲,赴謫至貴州龍場。悟得格物致知的道理。這乃是陽明心學的開端,從此他與朱學分了家,而走向了主觀論。

三十八歲,主講於貴陽書院。開始提出了知行合一之說。

三十九歲,升盧陵縣知縣。

四十三歲,揭出存天理,去人慾之標語。

四十七歲,刻古文大學,及朱子晚年定論。修建濂溪書院。同年,門人薛侃刻傳習錄。

四十八歲,陽明奉旨平寧王宸濠之亂,受宦官挑撥,被誣謀反。

五十歲,在江西南昌始揭致良知三字。從這時起,陽明哲學思想完全成熟,而且定型。此成熟的思想比以前更為簡約。

五十三歲,門人南大吉續刻傳習錄。

五十六歲,鄒守益刻文錄。

五十七歲,扶病剿亂,病死歸途,卒於南安。

在《明朝那些事》這部書裡,當年明月在於謙被害後這樣描述道:

“明代有很多厲害的人物,我曾給這些人物做過一個排行榜。于謙應該排在第二名,雖然明代有一些人物的豐功偉績不下於甚至超過了于謙,但他們的排名也在於謙之後,這是因為評定的標準由品行有兩項:品行、才能。

雖然某些人的才能確實勝過于謙,但他們的品行是有缺憾的。比如朱元璋同志的政治問題和張居正同志的經濟問題。于謙最為難得的就在於,他不但才能過人,品德上也幾乎無可挑剔,所謂德才兼備者,千古又有幾人!

王陽明心學的當代意義,王陽明的心學在當今社會是否具有積極意義?

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 柴源chy 王陽明的心學,在過去的哲學教科書中,通常是作為 主觀唯心主義 哲學而受到批評的,其實,作為一種思想體系或哲學,王陽明的心學是明代中葉之後中國思想界的主流思潮,其影響之廣大,遠極於日本等國,從而使王陽明成為一位具有世界性影響的思想家與哲學家。王陽明的學說,大致由三...

王陽明思想主張,王陽明的思想主張 王陽明主張什麼思想

說的那麼複雜!其實通過王陽明傳就可以看出 王陽明的思想其根本就是 知行合一 說白了就如同是今天的 實用主義 就是所有的理論都是為了實踐而生的,但是是在 主忠信 基礎之上的 實用 其上馬治軍,下馬治民的做法就完全體現了這種思想!事件 1平定江西叛亂 其手法根本就沒有什麼仁義,道德!就是不惜一切手段平定...

王陽明的心學與程朱理學有什麼區別

1 宇宙構成的觀點不同。程朱理學認為世界是客觀唯心主義。王陽明強調 心即是理 是主觀唯心主義。2 方 不同。首先程朱理學主張 格物致知 即通過對外物的考察來啟發內心潛在的良知。而王陽明提倡 致良知 在知與行的關係上,強調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3 對後世的作用不同。程朱理學要求個人修養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