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桐王安石運用了什麼表達技巧有什麼藝術效果表達了什麼思想感情

時間 2021-10-14 18:58:44

1樓:

現在,來分析一下這首詩可能的思考寫作過程,從中體會一下如何寫詩。

寫詩,首先要立意。按照當時的情形,這首詩的立意是什麼呢?當然應該表達作者的情懷和意志。

這就要描寫自己的形象、正直的品格、推行新法的堅定的決心和意志,表現自己要通過變法革新幫助皇帝消除民眾的不滿情緒,創造一個較為和諧安定的社會的願望和理想。

其次是構思。依據立意構思,要考慮取象、全詩的整體結構、意脈、韻味、表現手法,等等,在頭腦中繪出這首詩的藍圖。構思中,首先是取象。

作者經過思考,認為自己與「孤桐」很相像,於是決定以「孤桐」為象,來寫這首詩。當然也要考慮到表現手法、全詩的結構。由於取象孤桐,是物象,就須考慮運用託物言志的表現手法,併兼及抒情;其次是結構,就得是描寫與抒情相結合,各用幾句幾聯,這樣,一首詩的大體情形就定下來了。

按照這樣的構思,開篇就得描寫孤桐。所以詩的開篇這樣寫道:「天質自森森,孤高几百尋。

」這一聯寫出了孤桐的一個特徵,靠環境和自己的努力,長得高大挺拔;第二聯「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虛心」,繼續寫孤桐的特徵,即正直偉岸,中間虛心;第三聯「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依舊繼續寫孤桐的特徵,在陽光照射下,孤桐更茂盛強壯,樹陰更濃。這三聯都是描寫孤桐形象的。而第四聯「明時思解慍,願斫五絃琴」,則是寫孤桐的理想和抱負的。

這樣,這首詩,就按照構思的路子完成了全篇。

這首詩的結構就沒有運用律詩「起、承、轉、合」的一般結構,而是採取了由描寫和抒情兩部分相結合的方法寫來,結構簡單明瞭。這首詩的意脈更是十分清楚的。這就是前三聯從不同方面來描寫孤桐,最後一聯抒情,描寫與抒情緊密結合起來。

這首詩中充滿了正氣,具有了正氣磅礴的氣象。詩中也頗具韻味,因為詩中本沒有寫人,而是寫的孤桐,寫了孤桐的挺拔、正直、茂盛、虛心等特徵,還運用典故寫出它的理想、志向等情形。但誰都知道,詩中所寫之物,實際上都是託物寫人的。

再由孤桐聯想到人,就體會到詩的韻味了。原來這首詩是王安石通過寫孤桐,表現自己在改革中,雖然遭遇到很大阻力,但仍然要憑藉自己的正直虛心、堅強有力、品格端正,把新法堅決推行下去的決心和意志。

詩中運用的典故尤其有韻味。「五絃琴」實際是運用了兩個典故,一個是《孔子家語•辨樂解》中說到的虞舜彈五絃琴唱《南風》詩,其意為南風多麼和暢啊,它會消除百姓的怨恨。另一個是《後漢書•蔡邕傳》記載,吳地人用桐木燒火做飯,蔡邕從火裡搶出一根桐木,用它做了一把琴,因琴尾部的木材被燒焦,故稱焦尾琴,琴聲特別優美。

這兩個故事,透露出孤桐的內在氣質、品格。由桐及人,可以知道,這首詩中蘊含的深厚意義,即在詩人身上寄寓的高尚人格、正義的革新理想和高尚的情懷。

從以上的體會,可以悟出一些寫詩的道理,即首先立意,然後構思、取象、安排結構,考慮意脈、氣象、表現手法、語言等等,再寫出初稿,反覆修改。知此,並付諸實踐,會有很大益處的。成熟的作者當然不用費此周折了。

2樓:

如果瞭解了王安石積極變法的經歷,瞭解了他的思想性格,瞭解了他生活的時代背景,就不難把握此詩的主題。王安石在這首詩中借「孤桐」以言志,孤桐即為他的人格寫照:儘管在變法中,他受到種種打擊,但他志存高遠,正直不屈;經歷的磨難越多,鬥志越堅;為了天下蒼生,不惜粉身碎骨,拔地幾百尋的孤桐,之所以巋然屹立,**凌霄,是因為它「得地本虛心」,善於從大地汲取養分和力量。

如果離開大地,它一刻也活不下去,更別想「孤高几百尋」了。猶如希臘神話中力大無比的英雄安泰,離開了大地,就失去了力量的源泉,終於被他的敵手扼死一樣。由此我們想到,任何英雄豪傑都是從群眾中產生的,他的力量來自群眾。

離開了群眾 (大地),再偉大的英雄也將一事無成。 這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詩,是詩人表明立志改革決心的宣言書。以形象的孤桐自喻,卻給人以堅定親近之感,令人讚佩,崇敬之心油然而生

王安石的《孤桐》主要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抒情?詩寫出了桐樹怎樣的品格?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瞭解了王安石積極變法的經歷,瞭解了他的思想性格,瞭解了他生活的時代背景,就不難把握此詩的主題。王安石在這首詩中借「孤桐」以言志,孤桐即為他的人格寫照:儘管在變法中,他受到種種打擊,但他志存高遠,正直不屈;經歷的磨難越多,鬥志越堅;為了天下蒼生,不惜粉身碎骨,拔地幾百尋的孤桐,之所以巋然屹立,**凌霄,是因為它「得地本虛心」,善於從大地汲取養分和力量。

如果離開大地,它一刻也活不下去,更別想「孤高几百尋」了。猶如希臘神話中力大無比的英雄安泰,離開了大地,就失去了力量的源泉,終於被他的敵手扼死一樣。由此我們想到,任何英雄豪傑都是從群眾中產生的,他的力量來自群眾。

離開了群眾 (大地),再偉大的英雄也將一事無成。

這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詩,是詩人表明立志改革決心的宣言書。以形象的孤桐自喻,卻給人以堅定親近之感,令人讚佩,崇敬之心油然而生。

4樓:匿名使用者

王安石在這首詩中借「孤桐」以言志,孤桐即為他的人格寫照:儘管在變法中,他受到種種打擊,但他志存高遠,正直不屈;經歷的磨難越多,鬥志越堅;為了天下蒼生,不惜粉身碎骨,拔地幾百尋的孤桐,之所以巋然屹立,**凌霄,是因為它「得地本虛心」,善於從大地汲取養分和力量。如果離開大地,它一刻也活不下去,更別想「孤高几百尋」了這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詩,是詩人表明立志改革決心的宣言書。

以形象的孤桐自喻,卻給人以堅定親近之感,令人讚佩,崇敬之心油然而生。

《孤桐》王安石主要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請結合詩句分析。2.詩中寫出了詩人怎樣的品格

5樓:

王安石在這首詩中借「孤桐」以言志,孤桐即為他的人格寫照:儘管在變法中,他受到種種打擊,但他志存高遠,正直不屈;經歷的磨難越多,鬥志越堅;為了天下蒼生,不惜粉身碎骨,拔地幾百尋的孤桐,之所以巋然屹立,**凌霄,是因為它「得地本虛心」,善於從大地汲取養分和力量。如果離開大地,它一刻也活不下去,更別想「孤高几百尋」了。

猶如希臘神話中力大無比的英雄安泰,離開了大地,就失去了力量的源泉,終於被他的敵手扼死一樣。由此我們想到,任何英雄豪傑都是從群眾中產生的,他的力量來自群眾。離開了群眾 (大地),再偉大的英雄也將一事無成。

孤桐王安石的抒情方法抒發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6樓:暖暖炊煙裊裊

本詩用託物言志的手法,借孤桐天生枝繁葉茂,古都卻幹直入雲,深深紮根於大地,越老越強,越是暴露越是茁壯的特點,表達作者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虛心紮實,堅強不屈,年齡越大、環境越惡劣,意志越頑強,甘願為百姓解除疾苦而獻身。

孤桐 王安石 的尾聯運用了什麼修辭?抒發了什麼情感?

7樓:農作物營養師

最後一聯抒情,運用託物言志的表現手法,描寫與抒情緊密結合起來.這首詩中蘊含的深厚意義,即在詩人身上寄寓的高尚人格、正義的革新理想和高尚的情懷。

孤桐王安石

天質自森森,孤高几百尋。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虛心。

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

明時思解慍,願斫五絃琴。

賞析:王安石任北宋神宗的宰相,力主改革,推行新法,雖遭遇到很大的阻力,仍然銳意改革,毫不猶豫,堅決推行新法。在這種背景下,王安石寫了這首詩。

現在,來分析一下這首詩可能的思考寫作過程,從中體會一下如何寫詩。

寫詩,首先要立意。按照當時的情形,這首詩的立意是什麼呢?當然應該表達作者的情懷和意志。

這就要描寫自己的形象、正直的品格、推行新法的堅定的決心和意志,表現自己要通過變法革新幫助皇帝消除民眾的不滿情緒,創造一個較為和諧安定的社會的願望和理想。

其次是構思。依據立意構思,要考慮取象、全詩的整體結構、意脈、韻味、表現手法,等等,在頭腦中繪出這首詩的藍圖。構思中,首先是取象。

作者經過思考,認為自己與「孤桐」很相像,於是決定以「孤桐」為象,來寫這首詩。當然也要考慮到表現手法、全詩的結構。由於取象孤桐,是物象,就須考慮運用託物言志的表現手法,併兼及抒情;其次是結構,就得是描寫與抒情相結合,各用幾句幾聯,這樣,一首詩的大體情形就定下來了。

按照這樣的構思,開篇就得描寫孤桐。所以詩的開篇這樣寫道:「天質自森森,孤高几百尋。

」這一聯寫出了孤桐的一個特徵,靠環境和自己的努力,長得高大挺拔;第二聯「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虛心」,繼續寫孤桐的特徵,即正直偉岸,中間虛心;第三聯「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依舊繼續寫孤桐的特徵,在陽光照射下,孤桐更茂盛強壯,樹陰更濃。這三聯都是描寫孤桐形象的。而第四聯「明時思解慍,願斫五絃琴」,則是寫孤桐的理想和抱負的。

這樣,這首詩,就按照構思的路子完成了全篇。

這首詩的結構就沒有運用律詩「起、承、轉、合」的一般結構,而是採取了由描寫和抒情兩部分相結合的方法寫來,結構簡單明瞭。這首詩的意脈更是十分清楚的。這就是前三聯從不同方面來描寫孤桐,最後一聯抒情,描寫與抒情緊密結合起來。

這首詩中充滿了正氣,具有了正氣磅礴的氣象。詩中也頗具韻味,因為詩中本沒有寫人,而是寫的孤桐,寫了孤桐的挺拔、正直、茂盛、虛心等特徵,還運用典故寫出它的理想、志向等情形。但誰都知道,詩中所寫之物,實際上都是託物寫人的。

再由孤桐聯想到人,就體會到詩的韻味了。原來這首詩是王安石通過寫孤桐,表現自己在改革中,雖然遭遇到很大阻力,但仍然要憑藉自己的正直虛心、堅強有力、品格端正,把新法堅決推行下去的決心和意志。

詩中運用的典故尤其有韻味。「五絃琴」實際是運用了兩個典故,一個是《孔子家語•辨樂解》中說到的虞舜彈五絃琴唱《南風》詩,其意為南風多麼和暢啊,它會消除百姓的怨恨。另一個是《後漢書•蔡邕傳》記載,吳地人用桐木燒火做飯,蔡邕從火裡搶出一根桐木,用它做了一把琴,因琴尾部的木材被燒焦,故稱焦尾琴,琴聲特別優美。

這兩個故事,透露出孤桐的內在氣質、品格。由桐及人,可以知道,這首詩中蘊含的深厚意義,即在詩人身上寄寓的高尚人格、正義的革新理想和高尚的情懷。

從以上的體會,可以悟出一些寫詩的道理,即首先立意,然後構思、取象、安排結構,考慮意脈、氣象、表現手法、語言等等,再寫出初稿,反覆修改。知此,並付諸實踐,會有很大益處的。成熟的作者當然不用費此周折了。

8樓:匿名使用者

孤 桐 王安石

天質自森森,孤高几百尋。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虛心。

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明時思解慍⑴,願斫五絃琴⑵。

[註釋]⑴明時,政治清明的時代;慍,疾苦、怨憤.

⑵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據《孔子家語》記載:帝舜曾一面彈著五絃琴,一面唱「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如果瞭解了王安石積極變法的經歷,瞭解了他的思想性格,瞭解了他生活的時代背景,就不難把握此詩的主題。王安石在這首詩中借「孤桐」以言志,孤桐即為他的人格寫照:儘管在變法中,他受到種種打擊,但他志存高遠,正直不屈;經歷的磨難越多,鬥志越堅;為了天下蒼生,不惜粉身碎骨,拔地幾百尋的孤桐,之所以巋然屹立,**凌霄,是因為它「得地本虛心」,善於從大地汲取養分和力量。

如果離開大地,它一刻也活不下去,更別想「孤高几百尋」了。猶如希臘神話中力大無比的英雄安泰,離開了大地,就失去了力量的源泉,終於被他的敵手扼死一樣。由此我們想到,任何英雄豪傑都是從群眾中產生的,他的力量來自群眾。

離開了群眾 (大地),再偉大的英雄也將一事無成。

王安石的《孤桐》主要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抒情 詩寫出了桐樹怎樣

如果瞭解了王安石積極變法的經歷,瞭解了他的思想性格,瞭解了他生活的時代背景,就不難把握此詩的主題。王安石在這首詩中借 孤桐 以言志,孤桐即為他的人格寫照 儘管在變法中,他受到種種打擊,但他志存高遠,正直不屈 經歷的磨難越多,鬥志越堅 為了天下蒼生,不惜粉身碎骨,拔地幾百尋的孤桐,之所以巋然屹立,凌霄...

雨霖鈴上闋寫景主要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

暮靜雨 運用了融情於景 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表達了和情人難以割捨的離情。雨霖鈴 寒蟬悽切 宋代 柳永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

畫線的句子運用了什麼表達方式?有什麼作用

抒情的表達方式。表達了我對老師的思戀 表達了我想念老師,承上啟下的作用 文中畫線句子運用了什麼表達方式?有什麼作用?抒情直抒胸臆,表達了作者對老師的感激之情。文中畫線的句子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1 比喻 用 事物 比喻 事物 形象地寫出了 事物 的特點 情態 表達了 人物 的情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