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誰寫的

時間 2021-10-15 00:10:16

1樓:禾夜之憂

「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出自《詩經·邶風·擊鼓》,原文如下: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執子之手,與子共著.

執子之手,與子同眠.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執子之手,夫復何求?

這四句裡只有「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詩經裡的文字(詩經裡還有「君子偕老」的詞句)。

這裡有一個很有趣的話題,「死生契闊,與子成說」一句,毛《傳》訓「契闊」為「勤苦」,鄭(鄭玄)《箋》則發揮其意,謂「從軍之士,與其伍約:『死也、生也,相與處勤苦之中,我與子成相說愛之恩』(沙場上軍士之間相互勉勵約定相互救助的盟約。不管遇到什麼危難,我們都不要獨自跑掉而不顧對方)。

」錢鍾書在《管錐編》中評價說:「《箋》甚迂謬」,又指責其「穿穴密微」,並很幽默的將「死生契闊,與子成說」等句,比較《水滸傳》第八回林沖刺配滄州臨行雲「生死存亡未保,娘子在家,小人身去不穩」語,斷為「情境略近」。

在張愛玲的《傾城之戀》中也出現過

2樓:

《詩經》原文為「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在《詩經》的註解裡,契為合,闊為離,死生契闊就是生死離合的意思。 「成說」就是「說成」,詩經最愛用倒裝句,即不論生死離別都跟你說定了。 說定的內容,就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也就是牽著你的手,和你一起白頭到老。即:不論生死離別,都跟你說定了,我要牽著你的手,和你一起白頭到老。

3樓:啊有人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4樓:漢語史

《詩經·邶風·擊鼓》

詩經是西周至春秋時期的詩歌總集

此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出自**?什麼意思

5樓:愛單單愛

這句詩出自於《詩經》中的《國風·邶風·擊鼓》,原句應為: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這句詩的意思是:一同生死不分離,我們早已立誓言。讓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戰場。

《國風·邶風·擊鼓》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典型的戰爭詩,詩的全文如下: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白話譯文】

戰鼓擂得震天響,士兵踴躍練武忙。有的修路築城牆,我獨從軍到南方。

跟隨統領孫子仲,聯合盟國陳與宋。不願讓我回衛國,致使我心憂忡忡。

何處可歇何處停?跑了戰馬何處尋?一路追蹤何處找?不料它已入森林。

一同生死不分離,我們早已立誓言。讓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戰場。

可嘆相距太遙遠,沒有緣分重相見。可嘆分別太長久,無法堅定守誓言。

6樓:313傾國傾城

此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出自《國風·邶風·擊鼓》,意思是:一同生死不分離,我們早已立誓言。讓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戰場。

【原文】: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譯文】:

擊起戰鼓咚咚響,士兵踴躍練武忙。有的修路築城牆,我獨從軍到南方。

跟隨統領孫子仲,聯合盟國陳與宋。不願讓我回衛國,致使我心憂忡忡。

何處可歇何處停?跑了戰馬何處尋?一路追蹤何處找?不料它已入森林。

一同生死不分離,我們早已立誓言。讓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戰場。

只怕你我此分離,沒有緣分相會和。只怕你我此分離,無法堅定守信約。

7樓:律殊好

出自《詩經》邶風《擊鼓》,大概意思:只要我們沒有分開,那就請你握住我的手,不要鬆開。無論有多短暫,也請你緊緊握住,無論生死聚散,我與你立下誓言。

8樓:東波釣徒

出自《詩經》中的《邶風·擊鼓》生生死死離離合合,我曾經對你說過,我願意握著你的手,伴著你一起垂垂老去。

9樓:那年花開沉淪

《詩經》原文為「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在《詩經》的註解裡,契為合,闊為離,死生契闊就是生死離合的意思。 「成說」就是「說成」,詩經最愛用倒裝句,即不論生死離別都跟你說定了。 說定的內容,就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也就是牽著你的手,和你一起白頭到老。即:不論生死離別,都跟你說定了,我要牽著你的手,和你一起白頭到老。

源於《詩經》「邶風」裡的《擊鼓》篇

在《詩經》的註解裡,契為合,闊為離,死生契闊就是生死離合的意思。「生死相依,我與你已經發過誓了;牽著你的手,就和你一起白頭到老。」這是一個征戰在外不能歸的士兵,對妻子分別時誓言的懷念,兩情繾綣,海誓山盟,痛徹心扉。

從此,「執子之手」成了生死不渝的愛情的代名詞。千百年來,斗轉星移,滄海桑田,多少語彙老去,這個詞卻依然煥發著讓人怦然心動的生命力。

補充:「死生契闊,與子成說」一句按照「我與你已經發過誓」,「與子成說」不如作「與子成誓」。既作「說」,可以理解為通假字,「說」通「悅」更為恰當,「無論生死離合,我們兩情相悅」。

原文如下: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執子之手,與子共著.

執子之手,與子同眠.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執子之手,夫復何求?

這四句裡只有「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詩經裡的文字(詩經裡還有「君子偕老」的詞句)。

這裡有一個很有趣的話題,「死生契闊,與子成說」一句,毛《傳》訓「契闊」為「勤苦」,鄭(鄭玄)《箋》則發揮其意,謂「從軍之士,與其伍約:『死也、生也,相與處勤苦之中,我與子成相說愛之恩』(沙場上軍士之間相互勉勵約定相互救助的盟約。不管遇到什麼危難,我們都不要獨自跑掉而不顧對方)。

」錢鍾書在《管錐編》中評價說:「《箋》甚迂謬」,又指責其「穿穴密微」,並很幽默的將「死生契闊,與子成說」等句,比較《水滸傳》第八回林沖刺配滄州臨行雲「生死存亡未保,娘子在家,小人身去不穩」語,斷為「情境略近」。

【譯文】

戰鼓擂得鏜鏜作響,戰士踴躍操練刀槍;國都、漕邑築城牆,獨我從軍奔(bèn)南方。‖跟隨將軍孫子仲,平定他國陳與宋(陳國、宋國);久久不能把家回,憂心忡忡心兒碎。‖**停軍把營扎?

慌了神兒丟了馬;**尋它**找?荒野林下臥芳草。‖生死離別啊聚散悲歡,我們曾經許下山盟海誓的誓言:

「今生拉著您的手永結美好,與您永不分離白頭到老!」‖我聲聲嘆息今離散,不能相見多悲嘆;我聲聲嘆息天涯遠,不能信守誓言把家還(huán)……

又:大鼓敲得咚咚響,踴躍劈刺連刀槍。築土牆,修漕城,我獨從軍往南行。

跟隨元帥孫子 仲,平定陳與宋。不讓我們回家園,我心悲苦愁意重。**停留**住?

我的戰馬死何處? 什麼地方來尋我?山林下,收白骨。

生死離合情不移,山盟海誓向你許。別時緊握你的手,與你偕老到白頭。嗟嘆闊別路遙遠啊,我們相會難上難啊。

嗟嘆越留越久遠啊,我這征夫苦無邊啊。

【註釋】

[1] 鏜:tang,擊鼓的聲音,象聲詞。踴躍:跳躍刺殺的樣子。 兵:兵器,刀劍。

[2] 土、城:名詞作動詞,壘土砌牆和修築城池的意思。 國、漕:

「國」的本義是城邑,後來既指城市也指國家,這裡指國都或大城市,指國家也說得通;「漕」是當時衛國的一個地名,小城邑,在今河南北邊的滑縣境內。

[3] 從:跟隨。 孫子仲:當時將軍的名字。 平:調和。

[4] 不我以歸:「不以我歸」的倒裝,不讓我回家的意思;「以」通「與」(yǔ),動詞,,給予,授以,予以。注意古代漢語語法中,「否定副詞+動賓片語」,動詞的賓語一律前置以示強調,如「時不待我」當作「時不我待」,以次類推。

[5] 爰:「於何」的合音,在**的意思。 居:停留。 處:住宿。喪:丟失。

[6] 於以:於何,在**的意思,表疑問。

[7] 契闊:聚散、離合的意思。契,聚合;闊,離散。 成說:訂立誓約。

[8] 于嗟:吁嗟,嘆詞。 不我活:不和我相聚。 活:通「佸」,相聚。

[9] 洵:遠,遙遠。 信:守約,指不能自己信守「與子偕老」的誓言。

【點評】

這是一首著名的愛情詩,其中「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至今為世人所傳誦,幾乎成為了成語或習語。該詩敘述了一位出征在外的男子對自己心上人的日夜思念:他想起他們花前月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誓言,想如今生離死別、天涯孤苦,豈能不淚眼朦朧、肝腸寸斷?!

「生死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是一種古老而堅定的承諾,是浪漫而美麗的傳說。執手千山萬水驟然縮短,執手恩怨情仇悠然消散,執手淚眼不忍相看,執手相思,相思難眠。

生死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什麼意思?

10樓:金牛咲

意思是:一同生死不分離,我們早已立誓言。讓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戰場。

出自《國風·邶風·擊鼓》,原文為: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譯文:戰鼓擂得震天響,士兵踴躍練武忙。有的修路築城牆,我獨從軍到南方。

跟隨統領孫子仲,聯合盟國陳與宋。不願讓我回衛國,致使我心憂忡忡。

何處可歇何處停?跑了戰馬何處尋?一路追蹤何處找?不料它已入森林。

一同生死不分離,我們早已立誓言。讓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戰場。

可嘆相距太遙遠,沒有緣分重相見。可嘆分別太長久,無法堅定守誓言。

擴充套件資料

思想主題:

這是一篇典型的戰爭詩。詩人以袒露自身與主流意識的背離,宣洩自己對戰爭的牴觸情緒。作品在對人類戰爭本相的透視中,呼喚的是對個體生命具體存在的尊重和生活細節幸福的獲得。

這種來自心靈深處真實而樸素的歌唱,是對人之存在的最具人文關 懷的闡釋,是先民們為後世的文學作品樹立起的一座人性高標。

其中,描寫戰士感情的「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在後世也被用來形容夫妻情深。

賞析:「怨」是《邶風·擊鼓》一詩的總體格調與思想傾向。

從正面言,詩人怨戰爭的降臨,怨徵役無歸期,怨戰爭中與己息息相關的點滴幸福的缺失,甚至整個生命的丟失。

從反面言,詩作在個體心理,行為與集 體要求的不斷背離中,在個體生命存在與國家戰事的不斷抗衡中,在小我的真實幸福對戰爭的殘酷的不斷顛覆中,流顯出一份從心底而來的厭戰情緒。這一腔激烈的厭戰之言,要爭取的是對個體生命存在的尊重,是生活細節中的切實幸福。

這首詩在結構和手法上有不少獨到之處。結構上,它基本按時間順序,寫出一個被迫南征的兵士在出徵前、出征時和出征後的複雜心理和行為,其中又插人回憶,形成往事與現實的強烈對比,在結構上形成頓宕。

同時,在敘事之中又間以抒情,在情感上又形成波瀾。尤其是最後一層,完全是直抒其情並皆以「兮」字結尾,彷彿一個涕流滿面的征夫在異鄉的土地上,對著蒼天大聲呼喊,對著遠方的親人訴說著內心的思戀和苦痛。

生死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什麼意思

金牛咲 意思是 一同生死不分離,我們早已立誓言。讓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戰場。出自 國風 邶風 擊鼓 原文為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什麼意思

不論生死離別,都跟你說定了,我要牽著你的手,和你一起白頭到老。契為合,闊為離,死生契闊就是 生死離合的意思。成說 就是 說成 詩經最愛用倒裝句,即不論生死離別都跟你說定了。說定的內容,就是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也就是牽著你的手,和你一起白頭到老。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源於 詩經 邶...

執子之手,與子同著執子之手,與子同眠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蚯蚓 上面的回答很棒,其實就是夫妻牽手,白頭偕老的意思。執子之手,與子同著 執子之手,與子同眠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執子之手,此生何求?是什麼意思啊?執子之手,與子共著.執子之手,與子同眠.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執子之手,夫復何求?求解 新 這四句裡只有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是詩經裡的文字 詩經裡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