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齊治平的意思是什麼,「格物致知,修齊治平」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1-10-26 03:04:54

1樓:是嘛

修齊治平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指提高自身修為,管理好家庭,治理好國家,安撫天下百姓蒼生的抱負,泛指倫理哲學和政治理論。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關係是互相促進的,但是以修身為基礎,所以中國理論以自身修養為主,注重人文關懷。

修齊治平是聯合式;作賓語、定語。發音:xiū qí zhì píng。修齊治平是漢語詞語,出於 《禮記·大學》。

擴充套件資料

詞語應用:儒家用語。「修」,指修身;「齊」,指齊家,「治」,治國,「平」,平天下。他們以「修身」為中心,強調個人道德修養與治國、平天下的一致性。

修齊治平主張由近及遠,由己及人,把「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作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基礎,形成封建倫理政治哲學的整個體系。這樣,儒家的道德論便更加系統化、理論化。

2樓:歲月不寒

成語 修齊治平

發音 xiū qí zhì píng

解釋 精煉意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泛指倫理哲學和政治理論。

出處 《禮記.大學》:「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

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又稱儒家用語。「修」,指修身;「齊」,指齊家,「治」,治國,「平」,平天下。他們以「修身」為中心,強調個人道德修養與治國、平天下的一致性,主張由近及遠,由己及人,把「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作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基礎,形成封建倫理政治哲學的整個體系。

這樣,儒家的道德論便更加系統化、理論化,更能適應封建宗法等級制度統治的需要。

用 法 聯合式;作賓語、定語;泛指倫理哲學和政治理論示 例 廖仲愷《孫文主義叢刊序》:「先生倡行易知難之說及三民主義、五權憲法、建國大綱,於~之道。」

3樓:求策瑜

修齊治平[xiū qí zhì píng]【解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指提高自身修為,管理好家庭,治理好國家,安撫天下百姓蒼生的抱負,泛指倫理哲學和政治理論。

【出自】《禮記·大學》:「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

【例】廖仲愷《孫文主義叢刊序》:「先生倡行易知難之說及三民主義、五權憲法、建國大綱,於修齊治平之道。」

4樓:的哀

解釋 精煉意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泛指倫理哲學和政治理論。

出處 《禮記.大學》:「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

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又稱儒家用語。「修」,指修身;「齊」,指齊家,「治」,治國,「平」,平天下。他們以「修身」為中心,強調個人道德修養與治國、平天下的一致性,主張由近及遠,由己及人,把「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作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基礎,形成封建倫理政治哲學的整個體系。

這樣,儒家的道德論便更加系統化、理論化,更能適應封建宗法等級制度統治的需要。

「格物致知,修齊治平」是什麼意思?

5樓:正月宇慧

1、"格物致知"gé wù zhì zhī 的意思是:「推究事物的原理,從而獲得知識。"——《現代漢語詞典》2023年發行的第六版

出處:《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所謂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

2、「 修齊治平」xiū qí zhì píng的意思是:泛指倫理哲學和政治理論。

出處:《禮記·大學》:「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

3、修齊治平、格物致知均源於宋朱熹所謂的《大學》「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格物致知,修齊治平什麼意思?

6樓:上網不當飯

格物致知

修為,境界達到天人合一

【解釋】:1.格:推究;致:求得。**事物原理,從而獲得知識。2.使知道事物風格的能力,然後能使你知道人生百態

【出自】:《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

修齊治平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指提高自身修為,管理好家庭,治理好國家,安撫天下百姓蒼生的抱負,泛指倫理哲學和政治理論。

「格致誠正,修齊治平」定義

7樓:出浩波仲澍

這是儒家經典《大學》中的八目,格致誠正是內修,修齊治平是外修。格物是去除虛幻的表相,把握真實的本質;致知是達到知識的內化,形成自己的認識;誠意是達到內心的純真和善美好;正心是確立積極向上昂揚的人生理念和價值觀念。修身是承接前面的內修,又開啟後邊的外修,簡單理解就是修養身心;齊家是管理好協調好家庭的各種關係;治國是治理國家,積極入世;平天下是胸懷天下,心繫蒼生。

【純手打,望採納】

8樓:匿名使用者

國學經典,啟蒙讀物中的句子:「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9樓:匿名使用者

我只知道後四個字乃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意思。前面的那四個字就不清楚了。

「修齊治平, 弘毅致遠」是什麼意思?

10樓:一起去看雪寶

修生齊家

治國平天下

弘毅志遠        《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禮記.大學》:「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又稱儒家用語。「修」,指修身;「齊」,指齊家,「治」,治國,「平」,平天下。他們以「修身」為中心,強調個人道德修養與治國、平天下的一致性,主張由近及遠,由己及人,把「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作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基礎,形成封建倫理政治哲學的整個體系。

這樣,儒家的道德論便更加系統化、理論化,更能適應封建宗法等級制度統治的需要。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的含義,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是什麼意思

格物致知 現代漢語詞典 解釋為 窮究事物的原理法則而總結為理性知識。格物致知 一詞出自 大學 格,至也。物,猶事也。致,推極也,知,猶識也。格物致知是儒家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哲學概念。北宋朱熹認為,致知在格物者,言欲盡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這是朱子對 格物致知 最概括 精確的表述。推極吾之知識,欲其...

格物致知是什麼意思

格物致知是中國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源於 禮記 大學 八目 格物 致知 誠意 正心 修身 齊家 治國 平天下 所論述的 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 此段。但 大學 文中只有此段提及 格物致知 卻未在其後作出任何解釋,也未有任何先秦古籍使用過 格物 與 致知 ...

“格物致知”是什麼意思

像它 格物致知是中國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個重要概念,乃儒家專門研究事物道理的一個理論,已失佚,源於 禮記 大學 八目 格物 致知 誠意 正心 修身 齊家 治國 平天下 所論述的 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 此段。但 大學 文中只有此段提及 格物致知 卻未在其後作出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