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才能戒痴,如何戒掉貪嗔痴?

時間 2022-12-07 01:30:10

1樓:匿名使用者

本來無一物無,何必惹塵埃。心靜了,煩惱就少了。痴本來也是空無。

如何戒掉貪嗔痴?

2樓:潛川如斯

這是佛教修行中最基礎也是最核心的內容,可以說,佛教所有的修行都是圍繞著它來進行的,沒法一一表述。如果你感興趣,建議從三皈五戒十善開始,這個過程,又是戒除貪嗔痴的初步。

3樓:網友

這是不急的,當你多幫助別人時,便會把它慢慢降到最低!還有就是多觀想佛的尊容!多唸誦佛號或經咒!

這叫燻心,就像長時間聞花香,慢慢的也覺得自己身上有了那樣的香味!其次在心有不平時,一心向下看,看看那些比你不幸之人!慢慢的就會釋懷了!

4樓:匿名使用者

貪嗔痴,是很難一下子戒掉的,但我們可以一點點的減少,通過守戒律,做佛事,來少造業。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希望對您有幫助。

5樓:匿名使用者

人之本性如此,若強求消滅,只會適得其反,心中常懷其念,事事三思,日三省總還是要做的。

6樓:無有財

那包耗子藥一吃,就沒有貪嗔痴了。人活在塵世中,如果沒有貪嗔痴那還有什麼意思。

怎樣才能消除貪嗔痴?

7樓:冥想音主站

現在大家學佛,就是為了斷除貪嗔痴三毒,修行中當以勤修戒定慧三無漏學。要想深入的修行佛法,必須有善知識指導,不能靠自學,更不能到處去問。佛法廣博深奧,也不是短期就能見效的速成班,要以恆心去修行。

你應當到寺廟裡拜出家師,教授你佛法,一步一步的打基礎,等修行基礎堅固了,再自己修行。

佛教戒律嗔痴是什麼意思

8樓:樂觀小山

嗔就是生氣的意思,痴也稱之為愚痴。不明事理,是非不分,稱為痴。

1、嗔詳細介紹。

就是生氣的意思,生氣有很多種類,比如人家罵我們,不能忍受,起嗔心,繼而將矛盾升級。雖然有時我們表面上不聲張,內心不舒服了也是一種嗔。嗔與貪剛好相反,貪是遇到快樂的境,我們拼命追求和貪戀;嗔是遇到不快樂、不喜歡的境,我們要拋棄它,但又丟不了,所以嗔。

2、痴詳細介紹。

痴也稱之為愚痴。不明事理,是非不分,稱為痴。不明事理就是對世間的因果道理不知不覺,比如人是怎樣來的?

死後怎樣去?我們統統不理會,不以為然,甚致嘲弄他人對此有興趣等都是痴。對於真理、自己與他人能修行解脫等不相信,感到好笑或無知,都是痴的表現。

還有一種愚痴就是對是非不分明,人家跟我們講對的,我們以為是錯;人家跟我們講錯的,我們卻以為講對。總之,自以為是,過於執迷於自我的一切都為痴。

9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三毒,指世間眾生所染三種根本毒害,即貪、嗔、痴。道教受佛教義理影響,認為世間眾生之所以淪入苦海。受諸煩惱,不得解脫,皆因後天習染三毒所致。

《道典論》引《元始智慧正觀解脫經》:「言煩惱者,總名三毒。謂貪嗔痴能害眾生法身命,故名之為毒」。

又云:「所言貪者,引取無厭,染欲愛著,聯綿無已,於世間法及出世法有求樂意,皆名為貪。所言嗔者,於眾生中及非眾生貪懷懟恨,咆哮忿怒,如火熾盛,燒滅善根,結大怨憾,是名為嗔。

所言痴者,不信不知三寶正法。慢諂曲,無所了知,觸壁無底,不從訶諫,好說無益。多行惡事,所作失道,故名愚痴。

」貪、嗔、痴為眾生所受煩惱根源,故修道者務須去此三毒,方得出離苦海而得解脫。

三毒指貪、嗔、痴。又稱三垢、三火。此三毒殘害身心,使人沉淪於生死輪迴,為惡之根源,故又稱三不善根。

(1)貪,對順的境界起貪愛,非得到不可,否則,心不甘,情不願。

(2)嗔,對逆的境界生嗔恨,沒稱心如意就發脾氣,不理智,意氣用事。

(3)痴,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惡不分,顛倒妄取,起諸邪行。

10樓:匿名使用者

嗔痴(chēn chī )佛教中貪嗔痴三毒之兩毒。 1、嗔,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視、怨恨和損害他人的心理。《大乘五蘊論》中說:

「云何為嗔?謂於有情樂作損害為性。」《成唯識論》中則說:

「嗔者,於苦、苦具,憎恚為性,能障無嗔,不安穩性,惡行所依為業。」嗔是佛教所說的根本煩惱之一,與貪和痴一起被稱為「三毒」。 2、痴,又作無明。

指心性迷暗,愚昧無知。《俱舍論》中說:「痴者,所謂愚痴,即是無明。

」佛教認為,眾生因無始以來所具之無明,致心性愚昧,迷於事理,由此而有「人」、「我」之分。於是產生我執、法執,人生的種種煩惱,世事之紛紛擾擾,均由此而起。因此痴為一切煩惱所依。

《唯識論》卷六中說:「於諸理事迷暗為性,能礙無痴,一切雜染所依為業。」又說:

「諸煩惱生,必由痴故。」 3、貪是指染著於色、聲、香、味、觸等五欲之境而不離的心理活動,《大乘義章》卷五說:「於外五欲染愛名貪。

」就是指的這個意思。佛教認為,眾生生活於世間,以眼、耳、鼻、舌、身等器官與外界相接觸,產生色、聲、香、味、觸等感覺。這些感覺能引起眾生的利慾之心,因此叫做五欲。

於此五欲執著併產生染愛之心,就成為貪。因此又以貪與愛為同體異名。

11樓:匿名使用者

嗔:發火`嫉妒`怨恨`不爽`等等```痴: 邪見``愚痴``痴迷``等等``

貪嗔痴慢疑和七情六慾都是什麼意思?如何才能戒除?

12樓:匿名使用者

「貪嗔痴慢疑」被稱為五蓋,也是五障,因為他們障礙了我們的真心自性,使我們妄受輪迴之苦;佛學裡常說的是五欲,分大五欲(財,色,名,食,睡)和小五欲(笑,視,交,抱,觸);七情指:喜,怒,憂,思,悲。恐,驚;要戒除,最好的方法是:

一,先「明心見性」;二,依心性去修定,綿密保護心性不動搖(要做到內不隨念轉,外不隨境遷);三,保熟了才放任!舉例子:比如一個不知道吸菸有害健康的人剛聽人說了,他懂得應該不抽菸,但是因為養成習慣,一時戒不掉,就得慢慢戒!

經過一斷時間的緩慢戒除,他戒掉了吸菸!明心見性就是要知道什麼是真心,相當於上面說的知道吸菸有害,綿密保護心性,保護好了,可以使五欲越來越淡,相當於消除吸菸的癮!

你怎麼理解 貪瞋痴,怎樣理解貪嗔痴?

說得多有什麼用,廢話不少無非是講求個人修養,三個字各有多方意義,看你的領悟能力有多高了,皆為執著本意 有了執著 才會有貪嗔痴 三惡道的起因貪對應餓鬼道那怕對佛法有貪念 下輩子也會變為餓鬼 嗔就是地獄道地獄眾生 多是殺業太重 這就是嗔穢心太重的結果 痴 是愚痴 畜生道果報畜生是上輩子不修智慧 不辨善惡...

怎麼消除貪嗔痴?念哪個咒語比較好

佛曰 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痴 戒 定 慧 即是對治 貪 嗔 chen 痴 的方法。戒,是指一種有道德的 有規範的 無害他人的生活行為標準,斬斷因為沾染喜愛外物而生起的執著貪心 定,是針對內心的修煉和自我耐性的培養 凡事先自省,向內求 避免外向的暴躁和苛求他人引發的嗔恨 慧,是對於宇宙生命種種實相,有...

怎麼樣才能把酒戒掉,怎麼才能把酒戒掉?

1 個人強制 主要靠個人意志戒酒。要想成功戒除酒疾,此法需患者有極強意志力,而且患者本人願意配合戒酒,前提是飲酒史一般不超過三年,每日酒精攝入量 200ml。2 住院封閉 多采用長期封閉住院 醫護人員強制控制。但缺點是 出院後即飲,費用高,易新形成精神障礙。3 西藥 醫生多采用戒酒硫 鎮靜安眠藥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