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有怎樣的文化特質,佛教的文學特點是什麼

時間 2022-12-22 05:05:08

1樓:春來茶館

佛教建立以來,雖然帶有一種入世的傾向。但其人生態度的主要特點在於對人生價值的反省,悲嘆人生多苦,揭示現實矛盾,追求精神解脫。因此,可以說,不論是小乘的個人解脫,還是大乘的自度度人,無論是涅槃寂滅,還是無生無死,其表現的形態最終還是歸於可望而不可及的彼岸世界和虛幻的來世。

這種傾向自然與中國傳統文化強烈的入世精神格格不入。

因此,佛教進入中國,這種出世主義的人生態度便成為其在中國傳播與發展的最大阻力,尤其是小乘的最終目的,在於求得個人解脫、偏重出世,信奉小乘的學者多潛遁于山林,避世苦修,這種方式使其無法在漢土紮根,只有高唱普度眾生,以世間出世間為一味的大乘,其投身世俗、入世弘教的學說與中國文化的兼濟天下之旨有相符之處,才受到了中國人的選擇,並在發展過程中再不斷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現世主義基本傾向的薰陶,佛教逐步完成其中國化的歷程。

「人間佛教」作為一種思想、一種處世態度、一種修行途徑乃至一面旗幟或一種口號,有著深刻的歷史依據、社會因緣和理論基礎。不僅如此,近一個世紀以來,高僧大德們經過不斷的研究和廣泛的實踐,使「人間佛教」已形成為一大思想體系或理淪體系,它要求佛教界妥善地解決出世與人世、來世與現世的關係問題。在漢族地區,近代以前的佛教被看作人世的居統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的補充,被定位在治心的功能上,即所謂儒家治世、道家治身、佛家治心的說法。

但到了近代,西學東漸、科技發展,社會發生巨大變化,佛教面臨更為嚴酷的生存、發展環境。而佛教過於偏重「治心」和出世傾向顯然不適合社會的需要,於是晚清居士佛教興起,學人不僅發揮了中國佛學儒釋結合的涉世精神,而且對佛理重新界說,要求佛教不僅要治心,而且要救世,促成了近代佛教的人世傾向。一時間,入世的呼聲成為佛教改革的重點:

寺僧強調農禪、工禪,為社會服務;思想家以佛學發起信心,經世致用;政治家立主改革佛教,貫通世法佛法,以輔佐治平。以致於趙樸初評論說:古代「佛教在中國大地上吸取了中國文化的營養,沿著人間佛教的方向發展,取得極其巨大的成功。」

佛教的文學特點是什麼?

2樓:匿名使用者

魏晉以後,佛教在中國成為勢力最大的宗教,不少文人同佛教有密切的關係①,中。

國人民的思想和日常生活中含有濃厚的佛教成分。文學是生活的反映,它自然也要受到。

佛教的影響。關於佛教在中國正統文學中所起的作用,要精確地估計是困難的。一個原。

因是,佛教教義經過長期的宣揚、傳播,其中一部分已經同中國的傳統思想融合到一起,成為影響人民生活的心理力量。這種力量的表現可以是顯露的,也可以是含蓄的;可以。

是強烈的,也可以是細微的。如果是含蓄的或細微的,那就比較難於辨認。另一個原因。

是,中國的正統文學,從魏晉算起,有一千幾百年的歷史,其中包括無數的作家,不同。

的文體,要將這些鉅細不遺地指出來是做不到的。但是有一點是確定的,就是:對於中。

國的正統文學,佛教的影響是廣泛的,深遠的,持久的,甚至可以說,如果仔細分析,許多表面看來與佛教無關的作品,其實是長期在佛教思想影響下的中國文化的產物。

3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從印度移植到中土以後,在中國文化的土壤上生根、成長、繁殖,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宗教體系。主要特點有三:相融性、世俗化、簡易化。

一、相融性。

東漢三國:佛教與道儒融和。

魏晉南北朝:佛教與玄學融和。

隋唐:中國化佛教宗派的形成。

宋以後:佛歸於儒。

二、簡易化。

思想理論的簡單易解。

三、世俗化。

中國文化的家族化、人間性特點。

出家而有家。

離世間而入世間。

4樓:匿名使用者

佛說五百年的修煉才換得今日的擦肩而過。

5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的基礎 佛陀自己覺悟、並向人類宣說的四聖諦是佛教的主要特徵及不可動搖的基礎。 這就是: 1、苦,佛法存在的。

佛教以世間之苦為支點,雖然強調苦的存在,但這不等於說佛教是一悲觀的宗教。恰恰相反,佛教既不是完全的悲觀主義,也不。

佛教審美文化的典型特徵是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雖然無常無我等是佛教的中心內容,但並不代表不存在對外在世界的審美判斷和對自己思想的藝術表達。當然也應知道,藝術表現是世俗行為而不是佛法本意。

簡單而言,安祥、慈善、悲憫、深遠覺察是南北佛教基本表現,在密宗中也常出現善與惡、苦行和精進的特色。

7樓:繁星流動

根據南傳上座部佛教。

佛教認為世間是無常、苦、無我的。

因此,所謂的審美文化,與佛教無關。

8樓:小學專科

典型特徵:無所謂美、無所謂不美。

於意云何?因為萬法皆空,所以不著相--無論眼裡的相、內心的相還是其它感覺的相。

9樓:張輝

真正的佛教沒有美醜之分,只有善惡區別。

佛教的特點 急急急

佛教的根本特質是什麼

10樓:如之何

接著說般若波羅蜜,智慧到彼岸。上回說了佛教的生命觀,佛教對生命的認識就是死了再來,死了再來,死去活來,死向生處去,生從死處來,沒完沒了的死迴圈。

佛教的主要表現形式及特徵

11樓:

無常、無我、空。

修福修慧。諸惡莫做,眾善奉行。

一切因緣和合,不需執著。

一切以平常心對待皆可。

12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講的是眾生平等,眾生皆可成佛。超脫輪迴,成就佛果。

藏傳佛教的喪葬文化有哪些,藏傳佛教活佛死後多采用什麼方式安葬?

這兩種主要的喪葬儀式都是要有修行者在旁邊唸經的,作為引導靈魂的作用等。藏傳佛教活佛死後多采用什麼方式安葬?首先要澄清一點的是,藏傳佛教的修行者不叫活佛。活佛使我們漢地對他們的稱呼,在藏傳佛教中對他們的稱呼是轉世的修行者,也叫做人中寶。這些大修行者圓寂後多數也是採用火化的。按佛教的律制,死後是要火化的...

中國佛教文化的起源,佛教的起源和發展歷程

根據史料記載,考古研究發現,以及佛經古書中的論點,佛家文化的起源地在中國,時間大約是在三皇之後,五帝之前。三皇后期有一位偉大的聖人誕生了,他就是古婆娑教主青燈古佛。青燈古佛在中國終南山 崑崙 修成正道,他是佛典與史書記載中最早弘揚佛法的修行人,在當時已經有很深的文化根基,有大量的修行人和居士跟隨他修...

茶和中國的佛教思想有什麼關係,茶文化與佛教有什麼關係

海印放光 在古代,禪宗寺院很多,而且大多數寺院在山中,古代寺院自食其力,除了開荒種糧種菜,也開荒種茶,古代出家人都有喝茶的習慣,因此禪師們在日常生活和修行中,常常離不開茶的話題。2.茶有提神醒腦的功效,可避免昏沉,很適合修行人誦經唸佛,用功修行。3.禪究竟是什麼境界,是不可以用語言描述的,高僧大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