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後溪的譯文及賞析
1樓:愛教育愛學習
泛舟後溪譯文表達了作者面對靜美之境的欣喜之情,並通過寫鳥鳴的聲音來挽留過往的客人。
出自:《泛舟入後溪》
原文:東風朝日破輕嵐,仙棹初移酒未酣。
玉笛閒吹折楊柳,春風無事傍魚潭。
雨餘芳草淨沙塵,水綠灘平一帶春。
唯有啼鵑似留孫數羨客,桃花深處更無人。
釋義:雨後芳草萋萋,桃花盛開,泛舟而遊,如臨仙境。杜鵑啼聲陣陣,似在挽畢老留歸客。詩人採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融情於景,借景抒情,寫出了面對靜美之景時的欣喜之情。
《泛舟·朱熹》原文與賞析
2樓:夢之緣文化
朱熹。昨夜江邊春水生, 艨艟鉅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這首詩寫艨艟,這是古代的一種戰船,很大、很重,要把它從沙灘上推下水,要用很多人去推輓。昨天夜裡漲潮了,春水漫上沙灘,船自然地浮起來了。龐然大物的戰艦,飄在江面上,就象一柄鵝毛一樣歷配行,乘著水勢自肢譁由地航行著。
詩將船於水漲前後兩種情況對比了寫,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先前是「枉費推移力」,船重自然要用大力,今天,「艨艟鉅艦」變得「一毛輕」,可以於「中流自在行」,原因就在於「昨夜江邊春水生」。「向來」、「昨夜」、「此日」三個時間,「推移」、「水生」、「自在」三種狀態,前後是截然不同的狀態,中間是轉化的過程。
朱熹雖然是理學家,可是寫詩還是懂得形象思維的。
這首詩的題名,《千家詩》作「泛舟」,而有的詩集卻與前篇介紹的「半畝方塘一鑑開」同歸於《觀書有感》,有的則明確題為《觀書有感二首》,《泛舟》為其第二首。從兩首詩都採取擬物取理的手法和所寫內容看,也可說都是和「書」有關的。第一篇著重說明書的內容豐富,第二篇著重說明書的好處。
一借「泛舟」喻辦事,借「春水」喻學識。借「春水生」喻學識增長;借「艨艟」喻艱鉅工作,借「一毛輕」、「自在行」喻工作由難變易。可是這首詩使人並不囿於學習方面,而能悟出乙個道理:
要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完成事業,都要藉助一定的條件。在一定的條件下,矛盾著的對立方面總會賣螞向其對立方面轉化的。如果只憑了 主觀的苦幹,而不善於掌握客觀規律,運用有利條件,那也是「枉費推移力」的。
這種理,是從詩人所寫的物象變化中領悟出的,而不是直接說出的,這就要對所寫抽象加以思考。「向來枉費推移力」是促使思想的動力,也是開啟詩意的鑰匙,它與「此日中流自在行」形成對比,由這種矛盾追尋解決的原因。知道了促使變化的因素,獲得啟示,並聯類及他,推而廣之。
這首詩由「船行」使人可想到讀書之理,對其他事情也同樣有所啟迪。
泛舟朱熹詩中春水生意思
3樓:漢匠文化
朱熹《泛舟》詩中「春水生」的意思是:春天江水猛漲。
泛舟》【南宋】朱熹。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鉅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朱熹的《泛舟》是什麼意思?
4樓:網友
釋義:昨天夜晚江邊的春水大漲,那艘龐大的戰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樣輕。
以往花費許多力量也不能推動它,今天在水中間卻能自在地移動。
原詩:《泛舟\活水亭觀書有感二首·其二》宋代:朱熹。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鉅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註釋:1、渠:它,第三人稱代詞,這裡指方塘之水。
2、那得:怎麼會。
3、那:通「哪」,怎麼的意思。
4、清如許:這樣清澈。
5、如:如此,這樣。
6、清:清澈。
7、為:因為。
8、源頭活水:比喻知識是不斷更新和發展的,從而不斷積累,只有在人生的學習中不斷地學習、運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進和活力,就像水源頭一樣。
9、「艨艟」:古代攻擊性很強的戰艦名,這裡指大船。一毛輕:像一片羽毛一般輕盈。
10、向來:原先,指春水**之前。推移力:指淺水時行船困難,需人推輓而行。
11、中流:河流的中心。
作者簡介:朱熹(1130~1200),南宋思想家、哲學家和教育家,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字元晦。祖籍婺源,生於尤溪,長於建州,從師五夫,講學武夷,結廬雲谷,授徒孝亭,葬於唐石。
耶溪泛舟的註釋譯文
譯文 落日散發著它剩餘的光線,輕搖木槳在若耶溪中划船。碧水清清水中的生物多可愛,清溪泛舟是怎樣的從容悠閒。白頭老翁端坐於岸邊垂釣,新妝的少女臨水清洗衣衫。彼此對望著好像曾經相識,卻只能脈脈相視無緣攀談。註釋 耶溪 即若耶溪,出若耶山,北流入運河。溪旁有浣紗石古蹟,傳說西施曾浣紗於此。渚 水中的小島。...
《讀書有感》朱熹的譯文,朱熹的《讀書有感》全文
厚欣彩 1位粉絲 讀書有感 南宋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其一 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被開啟,天空的光彩和浮雲的影子一齊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動。問那方塘的水怎麼會這樣清澈?因為有永不幹枯的水從源頭不斷流出來,從而成了活水!其二 昨天夜裡江邊漲起了陣陣春...
歐陽修的唐詩宋詞原文譯文及賞析,歐陽修 蝶戀花 翻譯和賞析 急 !
董逸軒 蝶戀花 歐陽修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歐陽修詞作鑑賞 這首詞以生動的形象 清淺的語言,含蓄委婉 深沉細膩地表現了閨中思婦複雜的內心感受,是閨怨詞中傳誦千古的名作。此詞首句 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