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記》教學設計(黃卿)

時間 2025-07-29 00:01:54

醉翁亭記的教學設計

1樓:一襲可愛風

教學要點:1、認識歐陽修與民同樂思想的進步性和侷限性。

2、掌握全文的脈絡並理解寫景敘事和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3、學習本和敗文精練優美、流暢自然的語言。

第一課時教學目的:1、題解,瞭解本文作喚腔顫者及寫作背景。

2、學習生字,在理解重點詞的基礎上初步理解文章內容。

3、熟讀課文,注意句中停頓。

教學重點:1、學習生字,在理解重點詞的基礎上初步理解文章內容。

2、熟讀課文,注意句中停頓。

教學難點:題解,瞭解本文作者及寫作背景。

教學過程:1、作者。2、寫作背景。

3、出處:二、學習生字,理解重點詞,熟悉課文內容:

1、生字:2、重點詞: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樹木)茂盛的樣子。

有亭翼然而臨於泉上者: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

名之者誰:為命名④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野芳發而幽香:香花⑥佳木秀而繁陰:發榮滋長。

傴僂提攜:指老老小小的行人。⑧宴酣之樂:盡興地喝酒。

觥籌交錯:酒杯;酒籌。

三、朗讀課文,注意句中停頓。第二課時閱讀理解課。

教學目圓橡的及要求:在掌握重點字詞含義的基礎上,理解文章內容。

教學重點及難點:同上。

教學過程:一、第一段:1、朗讀,注意句中停頓。

2、檢查重點詞。

3、學生串譯。

4、提問檢查理解情況:

滁州的地理特點? 環滁皆山也。

西南諸峰的特點?林壑尤美。

琅琊山的特點?蔚然而深秀。

亭的位置?臨於泉上。

來飲於此中此指? 醉翁亭。

自號醉翁的原因?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

劃分層次?第一層:亭的自然環境。(醉翁亭也。)視覺角度:俯——仰。

空間角度:遠——近;大——小;整體——區域性——個體。

第二層:亭的。得名,醉翁二字的深意。(寓之酒也。)5、小結:總寫醉翁亭秀麗的自然環境和它的得名,並指出醉翁二字的深意。

二、第二段:1、朗讀,注意句中停頓。

2、檢查重點詞。

3、學生串譯。

4、提問檢查理解情況:

朝暮景色的特點?

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

春夏秋冬景色?

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

《醉翁亭記》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2樓:白露飲塵霜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式。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醉翁亭記》初中語文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學目標1、理解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

2、能夠把握虧賀文章的主要觀點,體會其中蘊涵的道理。

3、積累文言詞彙,朗讀並背誦全文。

4、學習課文寫景抒情的寫法。

教學重難點1、重點。1)理解文章內容和主題。

2)積累文言詞彙。

教學準備哪派1、準備課文的朗讀錄音帶。

2、將本課知識點製作成多**。

3、學生準備漢語詞典、文言文詞典等工具書。

設計思路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銷緩派程標準》規定文言文的教學內容和要求,重點要放在熟讀和背誦上,在此基礎上基本理解課文的內容。基於此,本文教學從讓學生熟讀課文開始,通過反覆誦讀,使學生對課文大意有個初步感知;然後,指導學生以小組和全班討論的形式,疏通全文大意。

對於基本理解課文內容這一教學目標,擬化繁為簡,抓住貫穿全文的主線。

醉翁亭記翻譯,醉翁亭記全文翻譯

環繞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幾座山峰,樹林和山谷尤其優美。一眼望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那是琅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裡,漸漸聽到潺潺的水聲,看到流水從兩座山峰之間傾瀉而出的,那是釀泉。泉水沿著山峰折繞,沿著山路拐彎,有一座亭子像飛鳥展翅似地,飛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這亭子的是誰呢?是山上的和尚...

醉翁亭記翻譯,醉翁亭記全文翻譯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裡,漸聞水聲潺潺,而洩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 醉翁 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

醉翁亭記段意

angela韓雪倩 第一節 描寫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環境,介紹醉翁亭的名字的由來並由此引出 樂 第二節 這節主要描寫了山間朝暮及四時的不同景色,點出 樂意無窮 第三節 寫滁人遊山之樂,太守宴飲之樂,眾賓歡宴之樂和太守醉酒之樂。醉翁亭記 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一篇文章。宋仁宗慶曆五年 104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