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字在文言文的用法,文言文中焉的用法有哪些?

時間 2025-07-28 23:56:32

文言文中焉的用法有哪些?

1樓:驕學相長

文言文中焉的用法如下:1、於是,就,乃。表示兩件事或數個事接連發生。

2、於是 。表示前後承接,古代漢語中多與「乃」連用。

3、表示結構,用於前置的賓語之後,相當於「之」,「是」。

4、字尾,表示狀態,用於形容詞、副詞之後,相當於「然」、「樣子」。

5、用於句中表示停頓,相當於「啊」。

6、用於句尾,表示陳述或肯定,相當於「矣」、「呢」。

7、用於句尾,表示疑問,相當於「乎」、「嗎」。

8、用於句尾,表示感嘆,相當於「呢」、「啊」。

1、跟介詞「於」加代詞「是」相當。

舉例:心不在焉。

2、疑問代詞。**;怎麼(多用於反問)。

舉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3、乃;於是。

舉例:焉能治之。

4、表示肯定的語氣。

舉例:有厚望焉。

焉的用法文言文

2樓:閒雲洋洋

焉」的用法文言文:

1、相當於「之」,可譯作「它」、「他」等。《捕蛇者說》:「以俟夫觀風者得焉。」

2、表示疑問,相當於「何」,可譯作「怎麼」、「**」。《愚公移山》:「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3、兼詞,相當於「於是」、「於之」。《勸學》:「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4、多用於反問,相當於「怎麼」。《十則》:「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5、用於句末,表示陳述語氣,相當於「了」、「呢」,常可不譯。《毛遂自薦》:「此百之怨,而趙之所羞,而王弗知惡焉。」

6、用於則賣句末,表示疑問或反問,可譯為「呢」。《齊桓晉文之事》:「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

7、用於句中,表示語氣舒緩、停頓。《望洋興嘆》:「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序》:「又或有記載而語焉不詳。」

8、詞綴,用於形容詞之後,相當於「……的樣子」,在動詞前可譯作「……地」。《阿房宮賦》:「盤盤焉,囷囷孫腔逗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圓蔽。

黃生借書說》:「必慮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焉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及例句

3樓:愛的年華

焉。名詞義:

1、象形字。小篆字形。像鳥形。本義:焉鳥。

旦,北而徂山之曲,乃見蒼翠一林,其中則楮煙墨宇,椒櫪坎地,群焉胙充,飛而不舉。——唐·黃滔《唐城客夢》

2、通「顏」( yán)。額。

身長七尺,面長三尺,焉廣三寸,鼻目耳具,而名動天下。——荀子·非相》。高亨雲:「焉,蓋顏之借字。」

代詞義:1、表示指示,相當於「之」。

草木無知,叩焉何益?——明·馬中錫《中山狼傳》

2、**或那裡。

且焉置土石。——列子·湯問》

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焉,代詞,那裡,指南海。)—清·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3、什麼。今王公大人骨肉之親、無故富貴、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墨子》

4、怎麼。食其祿,焉避其難?——三國志》

5、兼詞,兼有介詞「於」加代詞「此」的語法功能,相當於「於是」、「於此」。

二陵焉。——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不擇事而問焉。——清·劉開《問說》

伏焉。——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副詞義:1、如何。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結論。如:焉能;焉得;焉敢;焉知;焉用等。

2、於是;就;乃;則。表示兩件事或數個事接連發生。

始皇巡隴西、北地,出雞頭山,過回中,焉作信宮渭南。——史記》

連詞義:1、於是。表示前後承接,古代漢語中多與「乃」連用。

西王母為王謠,王和之,其辭哀。焉乃觀日之出入,一日行萬里。——列子》

助詞義:1、表示結構,用於前置的賓語之後,相當於「之」「是」。

今王播棄黎老,而孩童焉比謀。——國語》

2、字尾,表示狀態,用於形容詞、副詞之後,相當於「然」「樣子」。

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書·秦誓》

語氣詞義:1、用於句中表示停頓,相當於「啊」。

且以五帝之聖焉而死, 三王之仁焉而死。——史記》

2、用於句尾,表示陳述或肯定,相當於「矣」「呢」。

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史記》

3、用於句尾,表示疑問,相當於「乎」「嗎」。

嗟行之人,胡不比焉?——詩·唐風》

4、用於句尾,表示感嘆,相當於「呢」「啊」。

使其中無可欲者,雖無石槨,又何戚焉?——史記》

焉字用在文言文裡什麼意思?

4樓:橫看成嶺側成峰我

焉」字常見於文言文。基本解釋:

1、與介詞「於」加代詞「是」相當。例如:心不在焉、不復出焉。

2、 乃,才:必知亂之所自起。例如: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3、文言疑問詞,怎麼,哪兒。例如:且焉置土石?

4、文言文實義詞,在塵做那裡,在其中。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5、 文言助詞。例如:又何戚焉。

擴充套件資料: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幾乎是家喻戶曉,出自於《論語·述而》。原文是: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白話意思是:

孔子說:「別人的言行舉止,必定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選擇別人好的學習,看到別人缺點,反省自身有沒有同樣的缺點,如果有,加以改正。

2、其中三是虛數,極言很多派正衡。三、六、九、百、十、千都一樣。此句中清鍵泛指多個人。

焉:是兼詞「於之」的意思,翻譯為「在其中」。翻譯:

幾個愛好相同的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指應該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學習。

焉字常見文言文

5樓:佳爺說歷史

焉」字常見於文言文。基本解釋:

1、與介詞「於」加代詞「是」相當。例如:心不在焉、不復出焉。

2、 乃,才:必知亂之所自起。例如: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3、文言疑問詞,怎麼,哪兒。例如:且焉置土石?

4、文言文實義詞,在那裡,此冊在其中。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5、 文言助詞。例如:又何戚焉。友頌。

文言文“哉”字的用法,文言文中的感嘆詞有哪些詞?最好是單字的,如 太難了啊!這個啊在古代漢語中如何表達?另,“哉”的用法

邴窬 什麼。例 子何而往?何 憑什麼。大鐵椎,不知何許人。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託於趙?怎麼樣。例 如太行 王屋何?其如土石何?例 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 敗絮其中也哉?何往 到 卻看妻子悉何在。豫州今欲何至?何由知吾可也。多麼。例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作計何不量!...

謝在文言文的用法,「謝」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謝 在文言文中的意思?1 認錯 道歉 謝罪。西漢司馬遷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白話文 於是賓客到藺相如家的門前請罪。2 辭去官職 推遲。南宋范曄 後漢書。魯恭傳 郡數以禮請,謝不肯應。白話文 郡多次以禮相請,他推辭不肯答應。3 告 問。東漢末年已軼漢樂府 陌上桑 使君謝羅敷,寧...

文言文裡“因”的所有用法,文言文中 因 和 於 的所有用法和意義是什麼

因 動 因襲 遵循。過秦論 蒙故業,遺策,南取漢中。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30326631 動 接續。子路 曾晳 冉有 公西華侍坐 加之以師旅,之以饑饉。動 依照。庖丁解牛 批大郤,導大窾,其固然。動 順應。察今 變法者 時而化。名 原因 機...